晋末长剑 第904节
羊献容从没为母亲煮过茶、端过茶,今天是第一次。
她的身份是“惠皇后”,母亲刘氏的封号是“梁国太夫人”,孰大孰小,不言自明——说实话,魏晋并不存在成系统的命妇制度,在这一点上甚至不如刘汉会制度创新。
另外,羊献容的家世是顶级的,从小养成的骄傲也不太容许她纡尊降贵。今天能这么做,简直是破天荒,同时也侧面反应了邵勋地位的不断提升。
“嘭!”邵勋反手一耙,敲碎了板结的泥团,继续松地。
今日春光正好,微有暖意。
在家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饭,和娇妻美眷们调情一会,再听着孩儿们玩闹的声音,这样的安宁确实不常见。
但这是他的后宅,只是天下一角。
这里的安宁,说明不了什么。
戎马倥偬之余,可以在此稍事歇息,释放一下欲望,陶冶一下情操,换换脑子,但终究不能太过留恋。
“阿娘,今年这菜地种什么?”邵勋松完土后,坐到特制的茶桌后面,先洗了洗手,然后给自己倒了碗茶,随口问道。
羊献容和刘氏聊得很欢。
其实,只要放下了架子,想通了之后,以羊羊的情商和见识,讨好刘氏还是不成问题的。
“初春当然种韭菜了,可惜你又不回来吃。”刘氏抱怨了一句。
“春韭收了种什么?”邵勋惬意地饮着茶,沐浴着微冷的春风,问道。
“随便种种。”刘氏说道:“兴许让蔡尚书来帮着搭点竹架,种胡瓜吧。”
邵勋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堂堂殿中曹尚书,就是给你搭黄瓜架子的?
羊献容的目光转了过来,眼中也满是笑意。
“秋天种些秋葵,晚秋时再种些芜菁……”刘氏一一数着。
“妾自广成宫带了些晚菘种子过来,此物乃崆峒山下翠园培育而成。”羊献容轻声说道:“大王在离石山中之时,妾遣人送了几车,甚为甜翠爽口。”
“确实好吃。”邵勋说道。
芜菁和菘菜杂交,能产生很多奇怪物事。
春秋时代有“采葑采葑,首阳之东”,葑就是菘菜的前身。先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种植各种蔬菜,蔬菜自然杂交,然后在偶然的情况下被人选取出来,继续种植。
到了汉魏时期,人们继续种植菘菜和芜菁。漫长的自然杂交之下,令菘菜持续变异。及至西晋,菘菜是一种和油菜、青菜非常类似的多叶蔬菜。
历史上北魏时期,洛阳突然诞生了一种能经历严霜的菘菜。
比起传统菘菜,此物个头大了很多,被称为“大菘”,颜色也变了,不再纯青,而是带点白色。
魏宣武帝送了一船给南梁,太子萧统吃了后,赞不绝口,特地写了《谢敕赉河南菜启》、《谢敕赉大菘启》答谢,自此一下子流行了起来——大菘与后世的白菜在样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与其说像白菜,不如说像油菜,或者说小白菜。
邵勋一直想搞出白菜。
古代是长期自然杂交的进程下,慢慢被发现的。甚至有时候出现新种类,但被人忽略了。要知道,种子是会退化的,历史上唐代有人带南方的大菘菜到北方种,两年后全部变成了芜菁……
翠园一直在人工间种芜菁和菘菜,历时快二十年,终于搞出了一种能经历冬季严霜且个头较大的菘菜,且性状稳定不会退化。
如此一来,老百姓冬日的餐桌上又会多一道鲜菜了。
“此物就叫‘小白菜’或‘大菘’,你们觉得哪个好,就叫哪个。”邵勋放下茶碗,说道:“打几场胜仗不会传唱千年,但小白菜却会让所有人都记得你。”
羊献容捂嘴笑了。
她只是随男人玩闹罢了,他爱怎么弄,陪他玩就是了,只不过没想到真玩出了新东西,她也很高兴。
“也罢,今年就种些大菘,打霜后收起来,等你回来吃。”说这话时,刘氏用殷切的目光看向邵勋。
“好。”邵勋点了点头。
刘氏高兴地笑了。
“再过几天——”羊献容说道。
“再过几天和黄头军儿郎们春耕,活动下手脚。”邵勋说道:“平阳春耕完了,就去离石,那边稍晚。岢岚、太原二郡去年种了冬小麦,我要去看看。可能还会巡河吧,瞧瞧能不能找个机会,给刘洋、石勒来一下,不能让他们舒舒服服,无后顾之忧攻打朔方。”
“大军过了河,还能回来吗?”羊献容并非毫无见识之人,她是懂军政大事的,故出言问道。
“大军回不来,小股人马却不难。我会把捉生军、骡子军调过去,慢慢和石勒玩。”邵勋说道。
“石勒遇到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羊献容笑道。
“春耕之时,你陪我去。”邵勋说道。
羊献容先是惊喜,然后轻嗯了一声,脸色有些羞红。
“还有文君。”邵勋又道。
羊献容脸一下子变了。
邵勋装傻没看见,悠然自得地喝着茶。
春日融融,清风徐来,这慵懒的气氛,几乎让人以为还处在太平盛世。
二月初五,捉生军自河阳西行,前行平阳。
骡子军亦开始检查器械,并提前派斥候北上几个渡口探查,以便制定作战计划。
邵勋则来到了平阳南郊,开始春耕。
第764章 平阳拾遗(下)
古礼:天子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
具体来说,天子到田里扶犁耕田,三推三返,皇后或王后到桑田中摘三片叶子,都是象征性的。
亲耕一般是二月份,亲蚕则要三月。
二月初八,邵勋亲自下地干活——真干活,而不是象征性的。
他挑选的是一户黄头军士卒家庭。
此兵刚刚病愈,身体虚弱,耕不了地,于是邵勋便代劳了。
有同队袍泽家里种的是冬小麦,无需春耕,于是前来帮忙,邵勋也不矫情,大伙一起干就是了。
“这个村落不错。”邵勋说道:“我看你们也别住庄园里了,就在村中,挺好的。”
农田就在村落正前方,从东到西一字排开。
隔着一条小河之后,南边又是一片农田。
两处田一处地势较低,一处地势高一些。地势较低的有自流渠灌溉,产量较高,地势高的需要人工挑水灌溉,相对麻烦一些。
再往南,还有一条小河,河对岸满是芦苇、竹林,然后是另一个村落了。
刘汉占据平阳多年,局势相对稳定,慢慢地,走出坞堡住在村落里的人多了一些。盖因住坞堡是真的不方便,地方狭小,阴暗潮湿,每天干活还要走很远的路,真的很麻烦。
瓜果成熟的季节,很多人直接就住在田间地头,或者返回原本被放弃的村落,简单收拾一下住人,以方便干农活。
不过如果有敌人前来抄掠,或者局势紧张,坞堡民们还是会麻利地收拾家当,躲进堡内。
“诺。”听到邵勋的话后,十余人齐声应道。
“好,很有精神。”邵勋哈哈大笑。
他们虽然户籍上都是田舍夫,非世兵、屯田军、佃户之类,但确实不是普通的农民。春耕完毕后,稍微给他们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处理一下家中琐事,随后便要开始集结,操练个几次,然后再放回家。
将来如果打仗,他们就是为战兵服务的后勤辅兵,必要时也会充当战兵使用,或者作为驻防部队弹压新占领区。
所以,邵勋不惮给他们最大的笼络。
物质上已经给了,还要有精神上的笼络,以进一步巩固。
“春耕之后,随我去吕梁山中围猎,一起饮酒吃肉。”邵勋又道。
众人纷纷应诺。
没什么可说的,就喜欢待在梁王身边,他就是大伙的主心骨。
没有他,黄头军这个集体就不会那么稳固,大家的利益都可能受损。
一直忙到正午时分,邵勋才来到一处果园内。
十余辆马车停在这边。
即将离任的杨勤正在站好最后一班岗,招呼亲兵准备餐食。
他在平阳也有一间小小的衙署了,与刘灵、垣喜以及郑东三人分享。
这是万胜军的衙门。
邵勋亲任万胜军督军,但他没那么多时间处理军务。一般而言,由新提拔的四位副督分领,各管万人。
亲军督杨勤改任万胜军副督。
刘灵外兵掾的幕职仍保留,兼任副督。他手下那万余青州兵今年就会解散,邵勋倒要看他舍不舍得,敢不敢闹事。
郑东是原禁军右卫殿中将军,邵勋在洛阳挑选突将时他就是老部下了。
垣喜卸任南阳中尉之职,出任万胜军副督。
万胜军不征召时是民,战时方为兵。对此四人来说,等于是卸掉了手中的兵权,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值不值很难说,但他们没有选择,只能来平阳赴任。
上一篇:我贾珪,红楼第一莽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