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138节

  第一次带着大队骑马步兵长途奔袭,确实容易磕磕绊绊。

  大家都没经历过,每一个小环节都可能出问题,而出问题的代价就是时间延迟,久等不至。

  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像唐军那样组建专门的飞龙军——飞龙,御马也。

  精通诸般武艺的重甲步兵,携带铠甲、器械、弓弩,骑马赶路,到目的地时下马步战。

  既有骑兵的机动性,又有远超骑兵的战斗力,还有攻坚能力,非常均衡的兵种。

  但也只是想想罢了。

  一个骑马步兵的成本,甚至超过一名骑兵,这真是富人的玩具啊。

  霞满西天之时,后续马群终于赶来了。

  邵勋没有责怪满头大汗的军士,什么都没说,直接下令换马,连夜赶路。

  士兵们默默拿出简易火把,放在马鞍下鞍袋里,一人两支。

  稍稍整队一番后,呼啸而去。

  ******

  许昌城内,人心惶惶,奔走不休。

  绝大部分世兵已被范阳王带去河北,交由苟晞统率,攻公师藩、郝昌等辈。

  听传回来的战报,似乎打得不错,再有数月,一定可以彻底剿灭这些乱臣贼子。

  本来就这样下去,一切都在掌握中,很不错。

  但现在出了意外。

  东海王率师三万,西屯萧县,被刘乔一战击破,狼狈奔回徐州。

  这不仅仅是战场失败的问题了。更严重的是,豫州刺史刘乔反了!被司马越逼反的。

  这可如何是好?

  许昌空虚,仅有两三千守军,还尽是出征前挑剩下的老弱残兵,士气极其低落。

  你指望那些或者白胡子一大把,或者满脸稚气的世兵守住许昌?

  没人敢这么想。

  有些人甚至已经开溜了,宁可躲到城外的庄园里,也不想留在许昌城内等死。

  而他们的离开,又极大动摇了士气,让更多的人想要开溜。

  无奈之下,留守许昌的督护田徽只能下令关闭城门,严防死守。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一帮老弱残兵,杀敌不敢,趁夜缒城而出的胆子还是有的,还不小。

  于是乎,每到半夜,许昌四面城墙就成了“高速公路”,不断有人缒城而下,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田徽不是没想过办法,比如杀人立威,但都只能止住一时,第二天故态复萌,如之奈何。

  再等旬日,怕是人都要跑光了,盖因越往后跑得越厉害。

  “督护,是不是行文郡中各家,令其派家兵部曲入城助战?”有小吏跑过来问道。

  田徽踹了他一脚,骂道:“竖子欲害我耶?人心难测,谁知道进城的是不是刘乔的人?”

  小吏哭丧着脸,说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城内兵丁已不足两千,不少还是新征之僮仆,如何能战?”

  “守不住也要守。”田徽恨恨地看了他一眼。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真当守不住的时候,田徽绝对不会留下来送死。

  就凭他在范阳王身边多年鞍前马后的功劳,即便丢了许昌,也不一定会被责罚,甚至仍可继续领兵,积累功劳,再行复起。

  钱财、女人、豪宅都是虚的,唯自己的命最重要。

  “别趴在地上了,装什么装?”田徽又飞起一脚,斥道:“速速派人打探消息。刘乔怕是已从沛国班师了,看看他们是回梁国还是径来许昌。”

  “诺。”小吏躺在地上,艰难地呻吟道。

  刚才确实是装的,这次是真的被踢伤了,挣扎了好一会才起身,然后低头离去。

  田徽冷哼一声,带上护兵,开始巡城。

  豫州比较特殊,乃八大老都督区之一。其中,刺史驻梁国项县,都督治所则在颍川郡许昌。

  自曹魏以来,许昌向为重镇,不但屯驻着大量世兵,还有堆积如山的钱帛、粮草、甲仗,以便随时南下对付东吴——一线的宛城都督帐下兵马不多,只能固守,没有多少反击的能力。

  这样一个重镇,可以说万万丢不得,但田徽压根没有与其同殉的想法。

  快马都准备好了,还不止一匹。

  刘乔若来,直接带着长子及范阳王妃出逃,许昌给你。

  至于自家妻女,那就顾不得了。

  男人征战,抛妻弃女寻常事了,不用大惊小怪,管她们什么想法,我自保命要紧。

  巡视完全城后,田徽自回宅休息去了。

  兵丁日渐稀少,看着闹心,还不如回家玩女人。

  ******

  “唏律律!”行走中的马儿突然前蹄一软,跪倒在地。

  邵勋吓了一跳,但没有慌乱。

  在旁人的惊呼声中,他的左脚猛地外伸,蹬住地面,堪堪稳住了身形,没有飞跌出去。

  随后右脚猛磕马腹,双手用力拉缰,使劲一提,战马猛然站立了起来。

  策马缓缓骑了一圈后,他看着日上三竿的原野,下令道:“安排好警戒,全军休整。把向导给我喊来。”

  “诺。”唐剑这才回过神来,应命而去。

  突将们远远看着,尽皆佩服不已。

  昨夜赶了几個时辰的路,不少人栽落马下。

  有人是因为骑术不佳,有人是因为太过劳累,还有人就遇到了马失前蹄。

  邵将军的骑术,也是第一流的啊。

  向导很快赶了过来,躬身行礼。

  “此乃何处?”邵勋问道。

  “此地名关乡。”向导回道:“我等已入豫州襄城县境,如果白天继续赶路,应能来得及在关门前入城。”

  “我去县城作甚?”邵勋笑了笑,接过胡饼和水囊,大口嚼吃起来。

  昨日白天行军大半天,晚上又跑了不下半夜,而今人困马乏,却不得不延长休整时间了。

  黄门侍郎潘滔只给他出过两计。

  第一计让他在洛阳周边收拢流民,择址建坞堡。

  这条建议,对邵勋而言可谓关键。

  别人的兵,哪怕深受自己影响,终究还是不稳,除非那人死了。

  相对可靠的,只有自己一手拉出来的私兵部曲。

  潘滔第二条建议是——许昌兵少,且多老弱!

  对此,邵勋一开始犹豫不决,在金墉城内想了很久。

  后来么,结果都知道,他是个变态啊。血涌上头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潘滔的计策上加以改进,许下厚赏,激励士气,直接来了个数百里大奔袭。

  眼看着离许昌越来越近,邵勋反倒放松了下来。

  有些事,没有回头路。

  横财不发白不发,范阳王你算老几?就连你堂兄的王妃以及羊皇后,我都想让她们给我生孩子。

  吃完胡饼后,邵勋取来重剑默默擦拭。

  如此直到午后,新一批马骡送来后,他一跃而起,翻身上马。

  千余骑士快速跟上,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横穿过秋收完毕的农田,向东而去。

  九月初七夜,大队骑军出现在了许昌城西,驻马停立。

  终于到了。

第125章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密集的马蹄声惊动了城头上的守兵。

  他们先是惊呼一声,然后有人开始探头探脑张望。

  “快开门!”

  “开门!开门!”

  突将军的士卒们鼓噪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38/9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贾珪,红楼第一莽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