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715节
不对!佩蒂突然心中一动,这么多蔗糖投放市场,将大幅缓解国内的糖荒情况。也就是说,糖类补贴的比例可以跟着调低。
这对于被财政赤字搞得焦头烂额的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佩蒂当即看向格伦维尔:“首相阁下,鉴于蔗糖供应量增加,我建议可以将糖类补贴减少到150万英镑。”
众大臣闻言,皆是出言赞同。从补贴里省下90万镑,其他部门的经费就能多出不少。
格伦维尔勋爵正要点头,就见一旁的首相顾问小皮特站起身来,抬手道:
“我认为,这批糖最好全部存进仓库里,而非投入市场。”
所有人立刻诧异地向他看来。
格伦维尔微微皱眉:“请说说您的见解。”
小皮特深吸了一口气,高声道:
“比起削减一点儿补贴,眼下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打破法国对蔗糖的垄断,重新夺回糖类定价权!”
佩蒂摊了摊手:
“我很理解您的心情,皮特先生,但老实说,这恐怕不太可能。您知道,巴黎控制着至少155万担的糖产量,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筹码……”
今年,法国本土的蔗糖产量是75万担。
此外,法国从奥斯曼拿到的埃及蔗糖优先购买权,大约有20万担左右。
还有加勒比海地区的产出,少说也有60万担。随着加勒比地区的社会秩序不断恢复,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加。
要知道,加勒比地区巅峰时期的蔗糖产量可有350多万担。而现在,加勒比各国基本都是法国的“小弟”。
用印度殖民地的区区40万担,就想要撬动155万担的定价权,完全是痴人说梦。
英国人敢把手里的这点儿糖低价投入市场,英国商人就敢全部收了装船拉去巴黎,按法国人的定价卖掉赚差价。
“诸位恐怕忘了普鲁士。”小皮特却显得信心十足,“不久前,我们刚从普鲁士获得了3万7千担蔗糖。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一半。”
屋里的英国大员们依旧是默默摇头。不到4万担的产量,对欧洲的蔗糖贸易格局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小皮特像是料到会有这种反应,笑了笑,接道:
“普鲁士人搞到了大批法国的高产甜菜种子。并且他们决定要大幅增加甜菜种植面积,可能会达到今年的5倍以上。
“这样的话,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算,普鲁士明年的蔗糖产量也有30万担。考虑到他们的农民更加熟悉甜菜种植,甚至有可能达到40万担!”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心中默默计算着。
按照小皮特的说法,将今年从印度收获的40万担蔗糖全部存下,加上明年印度40万担的产量,以及普鲁士的40万担,一共就是120万担了。
完全可以和法国人的155万担较量一番。
就算无法夺回蔗糖定价权,起码也能成为决定糖价走势的重要力量。
届时,糖价说不定就能重回加勒比地区爆发动乱之前的水平了!
小皮特环视众人兴奋的神色,继续描述美好的前景:
“不止如此。美国人已经基本控制了巴哈马的种植园,哦,这里面还有一些是我们的股份。
“也就是说,明年巴哈马还能为我们提供10多万担的蔗糖,而法国人则会减少10万担。”
这下,连格伦维尔勋爵都激动起来。英国已经手握和法国相同的蔗糖筹码了!
小皮特却似仍不满足:“并且,我们还可以将法国人当年用过的‘小花招’用在他们身上。”
格伦维尔忙问道:“您是指?”
“在加勒比地区制造动乱。”小皮特向西望去,“据我们掌握的情报,那些黑鬼根本不会管理政府,现在不论是牙买加还是巴巴多斯,财政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只要我们轻轻推一把,就会有无数吃不饱肚子的黑鬼参加暴乱。
“这会让法国人从加勒比地区获得的蔗糖再减少35万担以上。
“我们所掌握的蔗糖将比法国人多40%。
“只要我们操作得当,欧洲蔗糖交易的中心必将重新回到伦敦!”
格伦维尔只略做沉吟,便点头道:“我认为,您的计划非常值得一试。请您尽快提交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
他正说着,就见外交大臣福克斯的助理快步走了进来,在其耳边低语了几句。
福克斯顿时皱眉,对格伦维尔道:“首相阁下,俄国人在半个月前占领了大不里士。现在,应该正在进攻赞詹要塞。”
英国首相愣了一下,足足用了三四秒钟,才想起大不里士和赞詹在哪儿。
他随即也皱起了眉头:“看来,格雷西爵士的担忧是对的。”
内政大臣斯宾塞伯爵有些疑惑地低声问身旁的佩蒂:“格雷西爵士是谁?”
“就是提交那份《大博弈》报告的军官。”后者瞥了他一眼,“您不会还没看过吧?”
“我把它放在抽屉里了。您知道,最近新建的工厂非常多,我实在没时间。”
佩蒂只得为他简单讲解了一番。
斯宾塞伯爵这才知道,格雷西是一名曾在印度北部服役多年的军官,对阿富汗、波斯以及中亚的局势颇有研究。
他上个月提交了《大博弈》的报告,建议英国政府要加大对波斯和阿富汗的投入,以防备俄国人会向这些地方扩张,从而占领开伯尔山口。
第1057章 倒霉的发明家
福克斯继续道:“波斯人在不久前刚经历了惨败,他们的国王遭到叛乱士兵的刺杀。现在的局面恐怕很不乐观。”
在坐的英国大臣中大多都看过那份《大博弈》的报告——实际上,这份报告最近非常流行,在各种沙龙里都是热门话题。
待福克斯说完,众人的神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格雷西爵士已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波斯和阿富汗的局势——
波斯刚由阿迦·穆罕默德完成了统一,德黑兰的凝聚力并不算强。他这一死,那些大部族很可能会脱离政府自立。
也就是说,俄国大军将不会遇到太强的抵抗,便能攻入德黑兰。
而阿富汗更是乱成一团。20多名王子各据一方,相互之间杀得血流成河。俄军甚至都不用怎么打仗,就会有不得势的阿富汗王子将他们请到自己的领地,以保护自己免遭其他兄弟屠戮。
等到俄军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之后,就能大摇大摆地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
而兴都库什山东侧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印度土邦根本无险可守。以他们孱弱的军事能力,只有向俄国人投降一条路可走。
俄国人将不费吹灰之力占据至少半个印度——直到抵达孟加拉或者马拉塔,才会遇到一点儿阻力。
眼下,印度殖民地可是大英帝国最重要的“血泵”,绝容不得半点儿闪失。
唐宁街十号的会议内容立刻由蔗糖问题转到了中东的战略上。
会议在黄昏时结束,第二天清晨又继续召开。
“我赞同格雷西爵士建议。”海战大臣杰维斯道,“我们的最佳策略就是支持波斯人或者阿富汗人,在中东地区拖住俄国军队。
“我们可以派一支陆战队前往波斯,并给波斯人送去一些武器……”
福克斯立刻摇头:“不,我说了,我们不能和俄国直接发生冲突。那会使我们的外交局面变得非常不利。”
小皮特点头:“没错,法俄已经联姻。我们不能再将俄国人继续推向凡尔赛宫了。”
杰维斯叹了口气:“那么,就只剩下武装波斯人这一个办法了。
“但这需要一段缓冲时间。训练波斯士兵至少得三四个月,加固要塞可能要更久。”
又经过了一整天的讨论,英国的中枢终于做出了决定。其实,基本上还是遵从了《大博弈》里的建议,因为那就是历史上,英国政府在反复权衡之后,确认最有利的战略。
格伦维尔在提交给议会的文件上签字,又再次叮嘱福克斯道:“您明天就动身前往圣彼得堡,设法通过外交手段拖延俄国人一阵。”
他又看向杰维斯:“请您调派军官前往波斯,再带一些燧发枪和大炮。”
财政大臣佩蒂小声嘀咕着:“可是,这又需要一大笔经费……”
格伦维尔也不由自主地摇头。
他很清楚英国目前的财政情况——
葡萄牙的远征军在不停地吞噬军费。
好望角还未能获得1个便士的收益,便已屡遭布尔人抵抗组织的袭击。十多天前,才刚有120名士兵在征粮时,被袭杀。开普总督要求至少再增派1500名士兵,否则根本无法保证那里的稳定。
这些支出令英国今年至少会背负上百万英镑的赤字。
现在,中东又要投入资金。
而且想要拖住俄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可不是一点儿钱就能办成的事情。
格伦维尔估计至少得砸进去五六十万英镑才行。
他挣扎了好一会儿,最终吩咐佩蒂道:“向市场投放10万担蔗糖吧,同时降低20%的糖类补贴。”
……
巴黎。
法兰西科学院北侧的建筑里。
一名穿着深灰色旧外套,高颧骨,长着个鹰钩鼻子,年纪三十多岁的美国人望向窗外那繁华的街道,以及充满科技感的煤气路灯,心中不由得感慨:
这个被君主所统治的国家,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和国美国的盟国。
这个欧洲背负最多债务的国家,却是为学者提供最优厚待遇的地方。
上一篇:大秦:咸阳亭长,把始皇拒之门外
下一篇: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