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第372节

  届时恳请将军能率所部尽力拖延义军攻势,为我等后方的迁徙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如果这个时候央州已经传来动静,那边说明我的计划已经奏效,义军的粮食已经被我们切断,这个时候将军的目的就已经达成。

  不过,我并不会立刻回来,而是选择深入愈州,继续破坏义军大本营。那时林仲云必定回援,请将军务必劝戒大汗不要来援,告诉大汗,我此生无愧于他,更无愧于整个北蛮!!!”

  副将的手微微颤抖,心中涌起一阵愧疚。

  他知道,这位军师,一介儒生,面对生死抉择,选择了不逃避,而是在为整个北蛮的未来而战斗。

  然而他们呢?

  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将,平常自诩最为勇猛的北蛮勇士,此刻却一个个的想着撤退。

  “将军,我……我竟然……”副将的声音哽咽,心中充满了无地自容。他回想起自己之前的种种言辞,曾经在战斗中高谈阔论、豪情万丈,如今却在面对生死之际选择了退缩,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羞愧感。

  继续读下去,他更是被中年儒生的为国献身所感动到:“此种情况下,将军固然可以率军撤退,保存力量。但恳请将军不要撤兵,为我们的未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这不是大汗的命令,而是我作为一个北蛮人的请求!”

  当看完这锦囊中的内容之时,他的双眼早已热泪盈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原本的犹豫在此刻变得微不足道,面对如此坚定的信念,他感到自己的恐惧与不安显得无比渺小。

  “我竟然比不上一个书生!”副将心中暗自责备,脸上满是羞愤之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将军,我错了。”副将低声说道,声音中带着坚定的决心,他的眼神中燃起了新的斗志,“我愿意为北蛮而战,绝不退缩!”

  鲜于安荣的目光中闪烁着赞许,事实上当他第一次看到这封信的内容之时也是感到极为羞愧,也正是因为这封信才让他坚定了与逻耶城共存亡的信念。

  作为北蛮的勇士,

  作为北蛮的大将军,

  他不可以也不能让整个北蛮的担子全都压在中年儒生的身上,如果那样的话,他们这些所谓的北蛮勇士就真的当无地自容。

  “将此封信传送全军。”

  他拍着副将的肩膀,沉声说道:“派出探子给大汗送一封信,将这里的情形一五一十告诉大汗。”

  “是,将军!”副将重重点了点头,心中的羞愤驱使他将对死亡的恐惧抛之脑后,决心为北蛮而战,绝不让军师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等等!”

  就在他刚走出大帐的时候,鲜于安荣的声音再度响起,只不过这次的声音再也没了先前的冷冽或者愤怒,有的只是无尽的嘶哑,似乎泄了气一般。

  “将军还有什么吩咐?”副将恭手说道,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鲜于安荣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愣了好久,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最后,他缓缓从怀中拿出军中的花名册,目光中透着一丝沉重与不舍。

  他知道,这本花名册不仅仅是记录着每一个士兵的名字,更是承载着无数兄弟的希望与梦想。

  “顺便将这封册子也带上。”鲜于安荣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着最后的准备。

  副将一愣,心中猛然一震。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命令,而是鲜于安荣心中对全军的承诺与责任。将花名册带上,意味着他们所有人这一次绝无活下来的可能。

  “将军……”副将的声音低沉,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知道,鲜于安荣此刻的选择是多么艰难,但他也明白,这正是作为北蛮勇士的责任与担当。‘

  “去吧。”鲜于安荣的目光坚定,目光遥望远方,似乎跨越了潜力草原回到了家乡一般,眼中掠过一丝留恋之色,“无论生死,我们都要为北蛮而战!”

  副将重重地点了点头,心中燃起了新的斗志。他接过花名册,心中暗自发誓,绝不会辜负将军的期望与信任。

  就这样,

  伴随着中年儒生最后一封信传遍三军,

  原先还无比留恋家乡,心生退意的众将也都纷纷打消了这个念头。

  信中那份炽热的忠诚与坚定,犹如一把火焰,点燃了每一个北蛮战士心中的斗志。

  他们纷纷聚集在一起,脸上满是决然与坚定。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勇气的火花,仿佛一瞬间回到了那些并肩作战、共赴生死的岁月。

  “为了北蛮而战!”一个年轻的战士高声喊道,声音如同雷霆般响亮,瞬间引发了共鸣。

  周围的战士们纷纷响应,齐声呐喊,声音如潮水般涌动,震撼着整个营地。

  “绝不能让军师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另外一个垂垂老将愤怒的站起身,紧握拳头,扯着喑哑的嗓音喝道。

  “北蛮!”

  “北蛮!”

  “北蛮!”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如同山呼海啸,震耳欲聋。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他们的决心与信念,以及他们这些时日心中的憋屈与愤怒。

  北蛮的众人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士气如虹。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那不是别的正是振兴北蛮的使命与责任。

  鲜于安荣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暗自满意点了点头,这件事也让他对中年儒生佩服的更加五体投地。

  然而,越是这样,他的心中越是觉得可惜。

  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绝境之下士气一旦低落再想提振起来就是难如登天。

  现在他们的士气之所以如此高昂,不是因为他鲜于安荣或者大汗的威望有多大,纯粹是因为军师的以身献国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那股戾气,与责任。

  “如果不是因为中年儒生这样视死如归,现在的士气非但不会如此高涨,甚至还有可能会产生哗变、败逃的乱子。”鲜于安荣心中感慨,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

  他想起自己曾对中年儒生的偏见,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惭愧。

  在当时他绝对想不到,就是那个低调、孱弱的书生,最后竟然是整个北蛮的救世主,竟然办了他们所有北蛮勇士都办不到的事情。

  现在他甚至再想,如果当时他对中年儒生没有那么多的偏见,能放下身段听从中年儒生的命令,只怕他,只怕整个北蛮都不会沦落到现在这个境地。

  “如果真的能够重来一次,我一定会对中年儒生唯命是从。”鲜于安荣心中暗自发誓。

  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仿佛在追忆那个温文尔雅的身影。若是可以的话,他现在宁愿代替中年儒生去死在愈州,因为他知道,只要中年儒生在,北蛮就永远都还有希望。

  随着众人的呐喊声渐渐平息,鲜于安荣的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知道,自己必须肩负起这份重任,绝不能让中年儒生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

  而与此同时,坐在大帐之内焦急等待消息的李忠武,此刻心急如焚,坐立难安。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低沉的声响,仿佛在为他焦虑的心情打着节拍。

  大帐外传来逻耶城山呼海啸般的声音,那是士兵们激昂的呐喊,然而在他耳中,却如同一阵阵沉重的雷声,愈加加重了他心中不妙的预感。

  原先,他还希冀着央州的那起大火只是寻常的山火,或许只是意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心中明白,单纯是意外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每一声呼喊都在提醒他,事情正在朝着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让他焦头烂额的还有万一央州出了变故,那他们接下来应当如何处理?

  跟在林仲云身边这么些年,他别的没有学到,就是这份遇事镇定,不要慌张他却是学到了精髓。可即便如此,此刻的他也难以保持冷静。思绪如同狂风中的落叶,纷乱不堪。

  他明白,既然木已成舟,如何的发怒也是于事无补,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与其在那生着闷气,倒不如将心中的怒火发泄给敌人,想法设法扳回一局来。

  此刻,他正是在思考着如果他心中的担忧成真又该如何应对。

  正所谓人想什么来什么,这个时候先前被派去探查那起大火的探子也终于回来,李忠武的心瞬间悬到了嗓子眼。

  “禀将军,那不是寻常的山火,江化郡内已经是大火连天,不止一处城池起火,所有的粮草都已经被烧光。”

  “果然!”

  听到探子的话,李忠武的眉头顿时皱的更紧,低声呢喃着。

  探子的这番话无疑对他心中的最后一丝幻想定了结论,这场山火并不是意外而是有人刻意为之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据探子所说江化郡多处城池起火,这样的局势要比他想象中的更为恶劣。

第272章 诡谲的局势,两难抉择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李忠武坐在大帐之内,心中忧心忡忡,脑海中反复盘旋着眼前的困境。

  作为一步步跟着林仲云走到现在的李忠武,自然明白粮草对于一场大战而言有多么的重要。

  他们义军几乎所有的粮草都来源于他们崛起的沧、愈两郡,随后又通过央州进行中转运送前方。

  如今央州已经出现了这样大的变故,那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粮草只怕早已陷落。

  “我们现在的粮草还能坚持几天?”他皱着眉头问道,声音中透着一丝焦虑。

  此刻,他的心中索所有心的早已不再是义军的突然突袭,而是在思考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每一秒钟的拖延都在加重他心中的不安。

  副将面色微沉,神色凝重地看着李忠武铁青的脸色,心中的紧张感愈发加重。“禀将军,若是省吃俭用的话,最多二日!”

  此刻,那怕是他再如何的鲁莽,也能感受到现在形势的恶劣。

  “二日?!”

  听到这个回答,李忠武不由瞪大双眼望了望一旁的副将,心中有些难以置信,更加难以接受。

  虽然他早已料到经过这些天的消耗,他们这次带来的粮食早已所剩无几,但这两天的时间仍是超乎他的意料之外。

  仅仅两天的时间,根本就不够他迅速做出应对。

  副将的话犹如一记重锤砸在他的心头之上,让他感到一阵窒息。那种无形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将他淹没。

  他缓缓抬头,望向逻耶城的方向,眸光闪烁不定,冷意与无奈交织在一起,心中翻涌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慨。

  这是他跟了林仲云之后,头一次遇到这样大的挫折,让他顿时有股深深的无力感。

首节 上一节 372/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下一篇:亮剑:开局丁炸桥,自酿地瓜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