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9节

  张氏觉得王文龙年纪轻轻可能看不清家中仆人的手脚,所以刚才马婆子做饭的时候她一直就在旁边盯着,看到马婆子放猪油的时候给的量不多不少,不算浪费,每次做菜完都记得刷锅洗碗,最后做完给王文龙的饭菜,自己装菜时也只捡着青菜米饭来装不敢夹肉,这才觉得马婆子是个本分人。

  张氏走回桌子坐下吃饭,对王文龙小声说道:“这马婆子看着还不错,不过平时也要小心些,你年纪轻轻就一个大男人生活,家里的仆人偷偷做些手脚,你都没法发觉。”

  王文龙道:“不至于的,伯母伱就安心吃饭吧。”

  一旁走过的王平保却是郑重点头:“娘,我会给看着。”

  “好,我跟你说点细节……”

  王文龙听着张氏细细叮嘱王平保要帮王文龙看着家中厨房的猪油有没有减少,鸡蛋大米什么的数量对不对,有点哭笑不得。

  王文龙一年几百两的收入,就想回家有口热乎饭吃罢了,家里面做饭买菜的开销每月就有二两多银子,鸡鸭鱼肉不知能买多少,带王文龙来说,只要方便,如果马婆子做的好每个月多给她些赏钱都无所谓,哪有精神天天盯着猪油鸡蛋看?

  王文龙扒了两口饭,吃完后就和王金贵王平保一起去看作坊。

  王金贵一家都从建阳搬来,也在丽文坊附近租了房子,如果生意做得好他们以后就在福州长住了。

  几间铺面之中有好些个木工瓦匠正在忙活,蜡纸作坊和油墨作坊建好之后,王文龙打算先交给王金贵打理。

  ……

  闽江上,叶成学正和一群福州士子一起在航船之中谈论诗学。

  “台阁体虽然题材不出送别写景,思想也要温柔敦厚,性情雅正,但是同样可以不入窠臼。”

  “台阁体要写的好,一来要少词藻堆砌,二来要写入民生疾苦,这样才有人味。本来就是粉饰太平的作品,若是再不写着些百姓事情,那就飘飘浮浮,全然不能入眼了。”

  叶成学本人只有个秀才功名,此时说起官场的台阁体却条条是道,而船中的诸生也没一个反驳,反而听得连连点头。

  主要因为叶成学的父亲叫叶向高。

  此时叶向高刚刚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熟悉朝廷之事的人都知道叶向高已经走上党争的绝佳站位,而且他和东林党人交往颇深,未来必然大用。

  而叶成学作为叶向高的儿子“以荫入国学”,虽连举人都没考中,但以后照样当官。

  叶向高是当世写台阁体的一流人物,叶成学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由父亲日日指点,别人要考科举,他等着当官就行,当然有时间研究诗文,所以还真颇有诗才。

  讲论完诗论,大家的话题又转向文学。

第65章 救荒大德

  “现在八闽最流行的书自然就是王建阳的《葡萄牙国史》了,不知汝习有没有读过?”

  《葡萄牙国史》早已经在南京流行开来,叶成学笑道:“这一次回福州正是想要去拜访一下《葡萄牙国史》的作者王建阳,还想请他去江南讲学。”

  《葡萄牙国史》大火,一有人提起马上就引发众人讨论:“这本书真是好,读之前根本不知道原来海贸有如此多门道。”

  叶成学笑一笑,不愿意对此表态。

  《葡萄牙国史》在南京流行,这本书写的历史甚至已经开始影响清流舆论,有人就这书提出经商国策,各派舆论对这书中的重商主义思想反应不一。

  代表小商人舆论的觉得葡萄牙人的重商主义是发展国家之利器,地主和做垄断生意的官商则斥责葡萄牙人之行为是倒反天罡。

  叶向高是东林党人,背后有这两派的势力,他谁也不敢得罪,连带叶成学也不好就哪一方是正确的发出表态。

  叶成学正想混过去,传中的读书人却对《葡萄牙国史》展开讨论,有人问叶成学道:

  “先生以为葡萄牙人的强兵之策如何?”

  叶成学笑道:“强兵是应有之义,葡萄牙人此行为极为明智。”

  东林党是支持强兵的,还支持积极的对外用兵保护大明尊严,唯一问题就是他们不当政所以不需要考虑军费、训练等麻烦,大明打了胜仗认为理所应当,趁机推举自己的东林党人,打了败仗就要上书责骂掀起党争。

  又有书生问:“先生对于葡萄牙殖民非洲和南美洲如何看?”

  叶成学说道:“开疆拓土是不世之功,葡萄牙这一朝的几个国王颇为能干。”

  “若是先生在若昂王子开国之时,是会支持若昂王子的骑士团还是比阿特丽斯公主?”

  随着《葡萄牙国史》的流行,不少读书人沉醉于《葡萄牙国史》的故事,对于《葡萄牙国史》读得非常深,于中历史也开始代入。

  就比如若昂开国的故事,最早大明人士都同情王子若昂,觉得比阿特丽斯公主是篡逆。

  但随着对葡萄牙国史的理解,大家也渐渐发现按照葡萄牙国的制度,比阿特丽斯才应该是继位者,而且她身后是皇室和地主阶级的支持,相当于大明的士人阶级,反而若昂王子能够夺得王位靠的是商人和武士这些士大夫不喜欢的人物。

  于是有些读书人就觉得若昂发动起义才是谋逆,甚至还以此影射靖难之役,两拨人的争吵甚至到了互相写文章攻讦的程度。

  叶成学听道这问题哪敢回答,他连忙笑着转移话题道:“船只马上靠岸,大家准备上岸歇息吧。”

  他的船一靠岸还没停下的另外几只小船连忙主动让位让叶学成先停。

  叶成学回福建时带上了父亲的官衔灯笼,一对是“尚书”,一对是“南京吏部正堂”,船上又插了两对门枪,一副肃静回避的粉牌,有这样的官衔护体真是威风八面,一路上的船只没有敢来冒犯的,就是钞关也直接放行。

  几人看着船家靠岸,叶成学问道:“这是什么地界?”

  船家道:“回老爷的话,已经到了闽清了。就近的岸上有个村坊,村中有酒肆,老爷可以到村中吃酒,也有客店可住,明日咱们再行船。”

  叶成学点点头,他一行回福州雇了三条大船,那两条船上也有带的仆人,大家便在那小码头一起下船。

  刚刚走近村子,就见一群村民荷锄而归。

  有文人奇怪道:“都已经入冬了,这些农民怎么还去下田?”

  又有人看着那些村民的模样好奇:“今年八闽雨水不好,听说建阳情况还好些,越靠近沿海越是干旱,怎么这闽清的百姓看样子生活的还行?”

  当下就有文人扯住船夫:“陪我上去问问。”

  闽地十里不同音,如果没有船夫帮忙翻译,他们和当地百姓还真难交流。

  那船夫想着陪这些文人老爷高兴了定能得更多赏钱,说两句话又不累,于是便陪着大家一起走上前。

  他们拉住一个农民就问:“今年闽清没有闹旱灾吗?”

  “回老爷的话,闽清今年收成也不好,怕只有往年七八成的模样。”

  “这就奇怪了,为何看你们百姓却没甚饥馑的样子?”

  农民闻言都拱手拜拜天:“这都是靠救荒瓜菜仙人的福荫。”

  “今年本来我们这村子也是要逃荒的,但是瓜菜仙人传授瓜菜代之法,我们靠种菜躲过了这场饥荒。”

  一群文人闻言都颇为好奇。

  “瓜菜代是何物?”

  “这倒是稀奇,从没听过这路神仙的名字。”

  “怕不是什么淫祀?”

  “定是淫祀无疑。”

  “大灾之年,什么蛇虫鼠蚁都出来了。”

  “……”

  那农民闻言脸色一怔:“救荒仙人是大善人,若没这仙公我们村都要挨饿,几位老爷还请留口德!”

  他说完就愤愤而去,居然一点不给这些读书人面子,真的是十分生气。

  只留下一群读书人面面相觑。

  “这农民是怎么了?”

  “哪来这么大气性?”

  众人都十分好奇,只是那个农民走了,一群读书人只能再找一户人家去询问瓜菜仙人究竟是哪路神仙。

  他们信步走进一户路边的农家,这家人还在地上没回来,家里的妈妈正准备做饭。

  那老婆子见到这么多带大头巾的人走进院子来,紧张的四下张望。

  叶成学连忙道:“我们只是看看,你不用惊慌。”

  那船夫帮忙翻译:“这几个老爷好奇想看你做饭,不用管他们,伱们就按往常样子,待会儿我帮你要赏钱。”

  听说有赏钱这老婆子才点头,到屋里去拿菜。

  这老婆子颤颤巍巍从屋中拿出了一筐萝卜,几根甘蔗,还有很少的一碗米,端着这些菜蔬走到灶前。

  她先对着灶台上贴着的一张油印画像拜了一拜,又把这些菜书放在那画像前当做供品。

  老婆子直接在瓜菜仙人像前颤颤巍巍跪下,感激说道:

  “若没有仙人传授仙法,老婆子一家都已饿死,我老婆子日日求老天爷保佑仙人长命百岁子孙满堂。”

  虽然供品只有一篮瓜菜,但是这婆婆万分虔诚,说着说着感激的几乎要流出眼泪。

  叶成学看着那衣服全是补丁,年老体弱的老婆婆跪在地上,瞬间心中感触万分。

  那婆婆虔诚的拜了一下,这才起身将一篮萝卜甘蔗拿到灶前去烹煮。

第66章 福清叶家

  那老婆婆要开始煮粥,船夫连忙上去小声跟她说:“你多煮一些,这些老爷也想尝尝。”

  看着叶成学他们出去等待,船夫又小声跟那老婆子嘱咐:“随便添根萝卜就行,这些大头巾也就尝尝味道吃不了多少,不要浪费粮食,我到时一样的帮你要钱。”

  那老婆婆闻言如实照办,只是一碗青菜粥而已,水滚两下萝卜就熟了,叶成学他们也没耐心多等,没等大米开花就嚷嚷着要尝。

  那老婆婆便挑着萝卜给他们舀了几碗,叶成学看到这一碗粥来的古怪,没有几粒米,更像萝卜汤,偏偏汤里面还沉着几条切碎的甘蔗,而且这粥里还放了盐,喝到嘴里说甜不甜说咸不咸,对这些文人来说哪里能入口,都是浅尝辄止。

  回头看那老婆子却是吃的香,只见她先把萝卜吃了,又夹起甘蔗咀嚼,将甘蔗嚼的都是渣之后才把米汤喝下。

  百姓开始种植蔬菜之后最开始也不知道要怎么吃,甚至不相信吃这些个东西就能吃饱,后来是有几户人家先断了粮,饿极了只能拿萝卜和甘蔗充饥,吃了几顿发现居然真的能吃饱肚子,农民间才渐渐研究出该怎么把萝卜、甘蔗、冬瓜等做成主食吃的。

首节 上一节 39/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