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0节

  王文龙犹豫说道:“不过高公公那边……”

  半天的谈论徐学聚已经把王文龙当做一流的人才看待,至于王文龙在高宷那边的情况。

  他听说高宷居然只是把王文龙当做一个帮他编戏的文从时便觉得高宷这太监实在是辱没了人才。

  徐学聚不加思索便对王文龙道:“我自会为先生去说请。”

  ……

  一天之后,徐学聚亲自来到高宷府中。

  高宷排宴欢迎,两人听戏之时徐学聚一边喝茶一边对高宷说:“今夏月港的税银已经解到,公公可派人速去对账。”

  高宷和林世卿同时一愣,接着便是满脸惊喜。

  布政使的官职在明初是地方上最高首长,后来朱元璋改制又在布政使头上加了一个中央派出的巡抚,于是布政使就滑落到省级领导的第二级,变成巡抚的副手,分管一省财政或民政。

  徐学聚就是管税收的。

  而高宷来到福建收税要和徐学聚打交道的地方就实在太多了,和管民政又攀附高宷的福建右布政使陈性学完全不同,之前徐学聚一直自持身份不给高宷好脸色。

  比如税收交割这种事情,过去徐学聚一向是能拖就拖,春天的税拖到秋天才慢慢的找高宷去清理,高宷派林世卿去催,徐学聚直接用收不上税给高宷打发了。

  高宷和林世卿十分头疼,他们也不敢催的太狠,因为徐学聚随时可以说收不上税都是因为高宷把百姓害得太苦,虽然不可能扳倒高宷,但是恶心他一下也是做得到的。

  印把子捏在人家手上,高宷也不会自讨没趣。

  今天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才九月徐学聚就上门来要交割夏天的账目,高宷自然是意外之喜。

  说完好事,高宷已经满脸笑容。

  徐学聚这时无意般对高宷说道:“我帖子中说的那个王文龙可在公公府上?”

  高宷看了一眼身旁的林世卿,林世卿连忙说道:“王先生正在府中,我这就去叫。”

第49章 大礼优待

  林世卿跑出去不一会儿,王文龙就屁颠屁颠的来到花厅。

  王文龙连忙见礼:“见过藩台大人。”

  徐学聚指着戏台上唱戏的戏子问:“这《牡丹亭》就是王先生所改?”

  高宷见他面露欣赏神色,看看林世卿,林世卿连忙笑道:“正是王先生所改,他于戏曲一道颇有研究。”

  “原来如此,这戏改的好啊!”徐学聚看着王文龙连连点头,突然看向高宷说道:“我府上也正缺一个擅于词曲的清客,不知公公可否忍痛割爱?”

  高宷一愣,再看向徐学聚的笑脸和站在那儿装乖巧的王文龙,突然就反应了过来。

  就说这徐学聚怎么突然来给他送钱,原来是要挖他的人……

  高宷还真有点舍不得,王文龙的确有些鬼点子,高宷知道王文龙在他府中还没有出尽全力,总觉以后还有机会用得上他。

  接着高宷就心里对林世卿骂起来,这家伙嘴实在太快,他刚才居然说王文龙在他府上的地位只不过是一个帮忙编戏的先生而已,直接把王文龙给贬低到了一个卿客的地位。

  好了,现在徐学聚给了他这么大面子,只不过找他府上要一个闲人,这时再说不给,他根本就不占理。

  一旁的林世卿则是完全傻了。

  他自以为在高宷手下得势已经是出人头地,可现在徐藩台却亲自来邀请王文龙入府中做卿客,一下就让林世卿感到羡慕。

  他虽然投靠高宷狗仗人势,现在在福建的官场之上没有人敢不尊重他,但是这绝对是读书人能做的最下作之事情,稍有门路,谁会投靠太监?

  王文龙能入藩台府中做客卿,其体面和他林世卿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林世卿心中羡慕又嫉妒,王文龙居然就靠改戏改的好就能得到藩台青眼,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如此轻易就能落到他头上?

  高宷心思电转,很快对着徐学聚挂上一副笑脸:“这自是一件好事,王先生以为如何?”

  王文龙心里翻了个白眼,你都把结论说了再来问我,这家伙真是够不尊重人的。

  他忙道:“藩台大人赏识,我愿意出力。”

  徐学聚哈哈大笑,“多谢高公公忍痛割爱。”

  高宷也只能陪笑,之后徐学聚又继续和高宷谈论戏曲,再不提起这事。

  听戏吃饭一直到中午徐学聚才和高宷告辞,送人送到府门前,徐学聚坐上小轿,离开前掀开轿帘对王文龙说道:

  “明日我便在府上专候先生。”

  王文龙点头微笑。

  看着徐学聚的轿子离开,林世卿心中羡慕,眼珠一转就笑着对王文龙说道:“你今后可就清贵了!”

  王文龙闻言心中一笑,理也不理他,而是连忙回头对高宷感激道:

  “多谢公公栽培,如无公公,小人如何有机会到府台处做客卿?”

  高宷听到王文龙的话后才是放心的哈哈大笑:

  “你今后就是徐藩台府上的幕僚了,这也是伱的本事,我哪有多少功劳?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王文龙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公公的大恩,王文龙定然要报答的。”

  高宷终于放心,笑着扶起王文龙。

  王文龙一脸微笑,心里想着的则是:你把老子从建阳绑来哪这么轻易就算了?等着的,以后等到机会老子肯定跟你个死太监算总账。

  林世卿看着两人和乐模样,气的牙痒痒。

  而当天下午王文龙就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高宷的府邸,林世卿却还被高宷派去帮忙。

  临走之时,高宷还给王文龙送了一百两银子的程仪,理由自然是感谢他之前在府上的帮忙。

  高宷自持身份,送钱的事情自然由林世卿负责,而拖着一盘金银站在王文龙面前时林世卿心中五味杂陈。

  偏偏他还要帮高宷说场面话,对着王文龙一顿吹捧之后,再把钱拱手奉上,王文龙哈哈大笑,看着他把一盘金银全部倒进囊中,林世卿羡慕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

  王文龙确定要离开之后,也问过李八斤要不要跟他一起走,李八斤颇为纠结。

  一方面他觉得以王文龙的能力肯定有出头之日,而且王文龙对他也挺不错,跟王文龙混也是条出路。但另一方面他又想跟着高宷仗势欺人,有些舍不得这缇骑的身份。

  林世卿离开,王文龙就见李八斤走到门前。

  李八斤手中捧着五十两银子,诚恳说道:“王老爷,俺还是待在高公公府上,这银子俺不敢消受,还是还给老爷。”

  陈少爷当时送给王文龙的全都是十两一个的银元宝,而此时王文龙看了那盘银子一眼,见其中掺了许多碎银,知道,肯定是李八斤早就把钱拿去花了,但这时思来想去还是找人借钱还给了他。

  王文龙心里叹一口气,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银子是你帮我办事的报酬,你便留着吧。”

  李八斤见王文龙的确不要,犹豫半天,点点头,这才把银子收走。

  ……

  第二天王文龙早早来到徐学聚的府上报道。

  徐学聚的府邸就在布政使司衙门旁边。

  还没等他敲门,房门已经打开,徐学聚带着一众人员笑着走出来,甚至还将自己的几个小孩带出来。

  明代的官员外出就职朝廷会发给宿舍,也可以携带家眷,只不过一般都不会带上太多人,因为一家人外出生活消费太高,如果家眷多的养不起。

  不过这对徐学聚来说就不算什么问题,他掌管着福建的财政,绝对是一个大肥缺,手中富的流油。

  徐学聚也不需要太遮掩,这年头的官员就没有几个清廉的,官场上拿钱已几乎是明规则,是装都不装的那种。

  如胡宗宪为政一方,家资丰厚人所共知,他也不掩饰,甚至连儿子都能跑出去公然收受贿赂。

  再比如戚继光在任时就必须通过贪钱才能养得活手下班底,但是他无愧于心,过手的钱全部办事用掉自己基本上没有残留,去职之后可以骄傲自称“领将印三十余年,家无余田,惟集书数千卷而已”。

  当然要仔细算起来,这年头数千卷书光凭工资也难以买来。

  但在这世道能做到如此程度就已经接近完人,戚继光的品格绝对无愧大明楷模。

  徐学聚指着自己三个儿子一一为王文龙介绍,他的三子也全都上来同王文龙见礼,口称:“王先生。”

  王文龙知道在这年代这便是托妻献子的交情,徐学聚的诚意可见一斑,王文龙连忙还礼。

第50章 旱灾预兆

  时间到了十月。

  原本福建传的是徐学聚将升任八闽巡抚,福建巡抚金学曾去南京,结果却是徐学聚升半级,任福建右布政使,金学曾留任福建巡抚。

  唯一真正高升的是原来的右布政使陈性学。

  这厮升任广东巡抚,不用问肯定和高宷有关系。

  徐学聚郁闷了一阵,但好歹升官,于是走马上任。

  官署都不需要换,继续待在福州,只是所掌管政务从财政转为民政,工作更加复杂。

  王文龙在徐学聚的衙门中上下走动,一群吏员和下级官僚知道他是徐学聚的幕僚,对他颇为奉承。而王文龙性子也足够灵活,很快便在布政使司衙门中处出不错关系。

  此时徐学聚才刚刚上任,又没有调离福州,原本的幕僚班底直接沿用,基本事情都有人负责,留给王文龙的工作并不多。

  如此一来,王文龙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还有时间去联系李光缙。

  得知王文龙终于从高宷府上逃离,而且还进入徐藩台府中做客卿,李光缙连忙恭喜。

  几天之后余象斗也来到福州,顺便给王文龙带来了《儒林外史》绣像本的分成。

首节 上一节 30/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