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15节

  河南,彰德府。

  董其昌一大早就坐着马车往发掘现场赶,刚刚出府城北门,路上就碰到大批的文人聚集在韩王庙前。

  这韩王庙是记念北宋名臣韩琦的庙宇,宋徽宗时期就建起来了,元大德年间重建,重建到如今也已经三百多年。

  安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时叫做殷都,三国时叫做邺城,北魏以后叫做相州,全都牵连着一大堆历史事件。所以围绕着甲骨发掘地有一大堆的文物古迹:韩王庙、天宁寺、文峰塔、彰德府城隍庙,如果放在几百年后,此处还将添上新世纪发现的曹操墓葬高陵和袁世凯的墓葬袁林,文旅资源丰富到不行。

  而今天在韩王庙前聚集的文人自然是来自甲骨社,他们正在彰德府外集会,鼓噪着要出个什么新的条陈,或是寄去京城,或是寄去开封。

  董其昌是最开始在彰德府挖甲骨的,也是甲骨社的负责人,全社的文人以他为尊。

  见到董其昌的马车,许多人都聚集上来,邀请董其昌一起到韩王庙中去聚会。

  董其昌听的一个头脑两个大,连连摆手。

  他已经调动了自己能用上的所有资源,希望甲骨发掘能够得到朝廷的支持,但是依旧是这个场面,韩王庙里这样的聚会又有什么作用?

  董其昌只觉得这些事情吵闹。

  董其昌坐车来到安阳城外的村中,进入自己租下来的农家小院,先询问了范允临这两天的发掘情况,接着就摇头说道:“我已经同储君写信请求,不过想来帮助也不能很大。”

  范允临疑惑问道:“弱侯不是刚从南京筹来一笔钱吗?”

  董其昌不禁苦笑:“那些钱财顶多撑得上一个月。”

  范允临是个悠游林下的性格,入赘徐媛家后便整天和夫人一起唱和游玩、研究金石古董,此君考上进士之后只当了八年官,感觉当官太累了,去年被升为福建右参议,此君直接不去上任而直接回家,打算回家修房子、养歌妓,过快活日子。

  被董其昌请到安阳来负责现场工作,也只管花钱,不管算钱,虽然知道使用钱财紧张,但根本不明白甲骨社的运营情况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安阳的甲骨文的确牵动天下士人之心,焦竑把自己家状元楼的藏书都变卖了一部分,专门筹措了几百两银子送到安阳来,但是这些钱财和甲骨发掘的庞大投入比起来实在也只能算杯水车薪。

  实际掌控甲骨社大全的董其昌早就心焦欲死了。

  别以为董其昌辞官之后就全心纵情于山水,只是个艺术家,其实董其昌是个非常老练的政客。

  他过去处理政事从来都是游刃有余,既维持着名士作派,也在政坛上混得风生水起,直到甲骨文的出现才把他的生活搅得一团乱。

  历史上董其昌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没当几年翰林就成为朱常洛的讲官,要知道当时还没有爆发争国本事件,朱常洛作为皇长子基本上就被认为是铁定的太子,董其昌这么一个新科进士,没几年就成为太子的讲官,升迁速度堪称是坐上火箭。

  而董其昌担任讲官不久就告病回到松江,利用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在当地塑造名是人设,日子混的相当不错。

  而且他并没有完全远离朝堂,之后几度再复出,先后担任过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最后居然做到了河南参政。

  要知道河南参政可是从三品的官职,一般的进士从翰林开始想要跳到这种级别,一切顺风顺水也要花费好几年时间。

  而董其昌却是大半时间都在家养病,用业余时间就一步步升官。

  而他的河南参政也只当了一年,他就再次以养病为由回家,这也就是王文龙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

  而董其昌这一次辞职也并不是无的放矢,他辞职之后正好躲过了“争国本”“妖书案”“伪楚王案”这一段万历年间党争最激烈的时代。

  如果还不相信董其昌是个政治天才,那可以再看看原历史上他之后的操作:万历皇帝死后董其昌教过的朱常洛即位,董其昌马上再次出山,成为太常少卿、国子司业。接着在天启年间一路升到南京礼部尚书,在任一年,再次辞官退隐。这就已经是尚书级别的高官了。

  到崇祯五年他再次出世,直接执掌詹士府,等到党争再起,他马上又辞官。

  此君在历史上一辈子在家闲居的时间比当官的时间多,艺术成就比政治成就大,但是却能够当到正二品的南京礼部尚书、有实权的太子詹事,甚至还混到了一个谥号“文敏”,且成为明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几人之一。

  董其昌一生既能结交东林党,又与反东林党人惺惺相惜,绝对是一个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用到出神入化的神人。

  但这一切都是原本历史之中的董其昌,而在这个时空,董其昌碰见了甲骨文。

  作为金石学家、大书法家,董其昌对于甲骨的喜爱出于真心,他也真的是为甲骨的保护倾尽全力,为此不但破费家财,而且动用了自己政治上的所有人脉和关系。

  本来不好去求的人求过了,该明哲保身的地方也留不下面子了,搞到现在,甲骨越挖越多,不知什么时候是头,但是家中的资金已经接近枯竭,政治上的活动余地也不大,却什么政策都没有换回来。

  他这个原本明哲保身的政治精算家已经几乎混到焦头烂额的程度。

  董其昌几次想把这个烂摊子一丢就回松江去继续过自己的名士日子,但是每当看到那一筐一筐的甲骨文,他却又放不下自己传承文化的使命感,于是只能继续咬牙投入。

  这也真是董其昌骨子里还是个艺术家性格,换成别人早就崩溃了。

  董其昌把如今甲骨社的运营情况解释一番,无奈的说:“甲骨社之中靠士人自发接济已经是寅吃卯粮,发掘甲骨买地要钱、保护甲骨要钱、研究甲骨更要钱,全都只见投入,不见产出,这样的日子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我估计顶多再有一年,不光我的家资将要净空,便是甲骨社也将分崩离析矣。”

第359章 保护甲骨飞符遣将

  “这可不行!”范允临着急说道:“玄宰,你这几日在外活动,不知这些个乡野村夫已经嚣张到了何等地步,他们时常偷盗甲骨,随着甲骨价格越来越高,甚至有人打算明抢了,若是没有足够钱财,这些甲骨肯定会被他们抢去变卖,想要再凑齐都困难。”

  董其昌无奈的摇头说:“事不可为之时,也只好将我们挖掘到的所有甲骨全部拓印,哪怕是有些损坏,好歹也能留下完整的谱系,方便后学之人进行研究。”

  范允临皱眉道:“不然我再同官场上的朋友求助一下。”

  “没用的,”董其昌说:“连储君都无法帮忙,长倩你再投入自己人脉也是无用,届时反而会如我一般陷落进去。”

  范允临看着自己手上的甲骨,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明明是朝廷应该要做的事情,如今却没有人愿意来保护,而天下闻人哪怕已经造成如此大的舆论声量,最后却还是无法改变结局。

  这时两人就见赵崡急急忙忙跑了进来:“玄宰、长倩,朝廷派兵来了!天子明发上谕,着安阳卫所兵保护甲骨发掘,邸报中还说,拟以礼部设馆进行甲骨研究。”

  “真的?”

  “千真万确!”赵崡将一张邸报激动的拍在桌上,然后一边喘气一边笑道:“王文龙的办法还真成了。”

  “此事与建阳有什么关系?”董其昌前两天还在京城活动,并没有参与赵崡组织的甲骨社签名,甚至连此事都还不知道。

  范允临也是一脸喜色,连忙跟董其昌解释王文龙的计谋,一番言说,董其昌不禁越听越是惊奇。

  最后他忍不住感慨说道:“我等在安阳忙碌许久的事情,却没想建阳在南京几封信就解决了!”

  范允临一脸佩服的说道:“王建阳身处南京先调动东林党,再调动甲骨社,还要游说沈阁老,时刻权衡着局势得失,这简直是坐镇南京、飞符遣将,哪里是写几封信那么简单?”

  董其昌听得连连点头,笑着说道:“建阳对保护甲骨之士有如此大功,我当备一份礼物火速回一趟南京。”

  赵崡同意说道:“该去该去,便是咱们甲骨社也得一起承他一份情面。”

  “建阳难道还不是甲骨社中人。”范允临有些惊讶。

  这一说,董其昌也反应过来:“他不少出钱资助甲骨研究,但却好像还未入社。”

  “此去南京,该把这事也一起办了。”赵崡说道。

  “最好再邀他来一次安阳,他的训诂学研究方法可是对咱们研究甲骨文开悟不小。”范允临补充说。

  董其昌连连点头,连忙坐车回安阳城去准备礼物,第二天就起程。

  从河南前往南京的路程倒是不远,因为这年代的黄河是夺淮入海的,只要到了开封就可以一路坐船到洪泽湖,然后通过复杂的水网不下船的转入南京应天府。

  数日之后,董其昌就带着安阳的甲骨好消息来到了王文龙家中,这时候毛文龙的信都还在路上呢,王文龙倒是先从董其昌这里知道了保护甲骨的最新消息。

  “这事情该喝一杯才是。”王文龙心中也是高兴,正好今天《苏州旬报》的邓志谟也到了国子监,他是到南京来跟他讨论旬报的运营情况的,王文龙于是带上董其昌、邓志谟、潘秀一起回鸡笼巷的家中,李国仙和马婆子连忙去下厨,沈宜修不会做饭,就在一旁准备茶水。

  “甲骨文的研究,未来就挂在礼部下头了?”王文龙在茶桌前好奇问道。

  “我看邸报中大概是这样意思,不过我觉得这做法有些不妥。”董其昌点头回答。

  甲骨文的保护究竟由哪个部门负责现在万历皇帝还没有下达明确指示,暂时是挂在礼部之下,大概是把研究甲骨文当成研究古代礼仪的一部分了,这样说也不算错。

  在中国古代这种学术研究的所属机构往往是因事设部,比如皇帝打算修一部xx会典,或是找礼部或是找翰林院、有时也会找其他衙门,就在那衙门下面挂一个部门,再指定一个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到民间去寻找有相关技术能力的编修。

  听到董其昌的话,邓志谟有些奇怪:“甲骨社不是一直以为由朝廷来研究甲骨才是正办么?如今圣上让礼部参与,董参政为何又说不适当了?”

  “甲骨的研究太过复杂,而且日期迁延很久,一两代的金石学家是做不完的。”董其昌解释说道,“因事设部难免有个日期界限,一年两年研究不出来,不说什么,若是十年二十年也没个成果,到时说不得上头的官员会受到斥责,但甲骨研究却又无法拿出足够成果,那岂不是为难?何况即使有了成果,难道研究个十几二十年便不再研究了?这东西可没那么简单。”

  挖了这么久的甲骨,董其昌对这项事业的难度也有了一个大概判断,他已经做好了这辈子基本上没有办法完全读懂自己所挖出来的甲骨的准备了。

  王文龙听的也是十分认同,明代这种研究方式说白了就是包干制。

  这种制度用来责任性的修会典、算日历、编农政书籍挺方便。

  选一个负责人,反正到一定期限,你可以拿出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就好了。

  但是研究甲骨文显然就有点不适合。

  甲骨文是越挖越多的,一任编修干到老死都研究不完,根本没有办法对上头交待。

  “我倒觉得研究甲骨其实可以弄出一个学会来,此学会算是半官方的身份,由有名望之人,以书面方式推举学会成员,这些学会成员便相当于以往的编修、修史之类,不算官员,但是给予他们极高荣誉,并且给学会一定活动资金,长期雇佣他们做相应方向研究,如此这些文人完全可以以此为业,研究就可以延续了。”王文龙思考着说道。

  一旁的潘秀问道:“建阳的意思是否就相当于由朝廷资助了一个类似物理社这样的组织?”

  “没错。”王文龙点头说道,“这学会可以叫做皇家学会,或是朝廷学会、官办学会,地位应该比物理社这样的民间组织更崇高。定能吸引不少金石大家前去竞聘编修之位。”

  “若是再规定只有有研究成果者才能成为研究员或编修,那也就预防了有人尸位素餐,并且可以在不专门派人管理的情况下,也将研究一直持续下去。”

  董其昌一边喝酒一边仔细听着,到后来不禁放下酒杯,细细思索,最后他连连点头道:“皇家学会……这个办法好!建阳!这个办法好啊!”

  董其昌连连夸奖,喜笑颜开,他现在已经把自己的心思全放在甲骨研究上,最近正为靠礼部研究甲骨不太适合而感到苦恼呢,王文龙所提的官办学会,却是一条他从没有想过的路子,而且一想之下似乎十分可行。

  王文龙知道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五十五年之后,英国就将资助成立英国皇家协会,那也是原世界历史之中世界上历史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

  研究甲骨文这活儿,最好就是由民间人士主导、由朝廷提供资金,结合起来的成果就是后世欧洲历史上一度盛行的皇家学会制度。

第360章 被忽悠瘸了的荷兰人(补更)

  王文龙在酒桌上又将皇家学院的制度细节描述清楚,而且提出许多配套的操作,比如可以办相应的学院会刊、进行院士评选等等。

  说到后来董其昌眼睛中都放光,便是邓志谟和潘秀也觉得十分惊奇,这个制度的好处一望可知,用来研究甲骨文实在是太方便不过了,甚至可以和甲骨设的架构无缝对接。

  三人都对王文龙十分佩服,实在不知道他怎么会有这么多创意。

  而王文龙也乐得多说一些。

  王文龙知道皇家学会在接下来的几百年,将在欧洲广泛出现,英国皇家学会、巴黎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

  这种制度可不光光是方便研究甲骨文,若大明能够先建成皇家科学院制,更重要的效果是将给职业科学家存在的土壤,在科学院制出来之前,科学家只能算作哲学家的一种,搞科学研究只能算爱好不能算工作,而科学制度的出现将给科学家以崇高的社会地位,必将极大促进一国的科学发展。

  后世世界各国的国家科学院就是从这种皇家学院制度之中诞生出来的。

首节 上一节 215/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