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93节

  叶昼则点头道:“闹了小半个月了,都是刘成手下的税监。”

  王文龙还以为刘成在上一次白龙庙风波吃亏之后会稍稍收敛,却没想到他们还是这般行事,好奇道:“他们怎么又猖狂起来了?”

  袁无涯解释道:“人家有皇命在身,要给当今圣上献寿礼呢。”

  “圣上寿礼?”王文龙大汗,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刘成再次猖狂起来就是因为高宷死后万历皇帝突然发现这些太监这么有钱,于是下令各地的税收太监给他献四十大寿的寿礼。

  高宷是王文龙杀的,间接来说,这事情还是他的蝴蝶翅膀所导致的。

  王文龙好奇问道:“已经出过一次事情,刘成如此收税,就不怕百姓反弹?”

  “呵,刘公公这回可是学精了,”冯梦龙一脸不屑的说道,“他从京中召集了好多幕僚,专门给他出收钱的主意,特别控制着尺度呢。”

  王文龙一脸无语:“还能这样……”

  万历的逐客令的确把一批文奸卿客给赶出了京城,这群家伙到了各地也不闲着,很快就被各地的税收太监、贪官污吏给吸纳入府中,再就业了。

  到南京的第一天,王文龙安顿好家人,到国子监销了假,第二天,点卯之后王文龙就直接旷工,跑去玄武湖边参加宴会。

  宴会是绍兴张家举办的,就是张岱的祖父他们家。

  张岱父亲的张家、母亲的陶家全都是望族,什么高官进士都是一堆一堆的,这一回张家举行宴会,乃是因为张岱的父亲张耀芳来南京交游。

  张耀芳这家伙这次是想考科举,想来走走门路,但是对此事并不上心,因为他其实不需要考科举也能当官。

  到场还有张耀芳的内兄,张岱的舅舅陶允嘉。

  陶允嘉只考上秀才,但此时却也是有官身的,陶允嘉拔贡后做了八品小官,如今当到福建盐运司同知,王文龙之前也是和他在福建认识的。

  在这年头只要和盐沾上关系的职位钱财是大把大把的有。

  别人拔贡发配边远州县做个县教谕,一年到头连皇粮都发不足,陶允嘉拔贡,直接当上盐官——这就是家世的力量。

  生在这样的家族何必去考科举?

  “岱儿,过来见人。”

  王文龙到来之后,张耀芳连忙叫自己孩子来见。

  远处的张岱闻言连忙下鹿。

  没错,鹿。

  还不是江南偶尔能见到的麋鹿,而是长着大角的欧亚驼鹿,是张岱的祖父张汝霖送给他的生日礼物。

  王文龙刚进园子就看见了,张岱的“大角鹿”肩高接近两米,肩颈肌肉发达,后背隆起,两边的角散开幅度也超过两米,王文龙瞬间明白,怪不得前世陈继儒碰见张岱会对他的坐骑记忆犹新——能给小孩送这玩意儿做生日礼物,真的不由得让王文龙感叹一句:什么家庭……

  张岱十分有礼貌,来到王文龙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建阳先生好。”

  一旁的袁无涯笑道:“陈朋友称你做小友,你又叫王建阳做先生,岂不是把陈朋友的辈分给按下去了?”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张岱也是个少年天才,年仅七岁就能诗会画,陈继儒跟他对对子,应答如流,让陈继儒直接称他为“小友”。

  张岱乖巧道:“父亲说天下读书人都是朋友,朋友是称呼,先生是辈分,陈先生叫我做小友,但我还是得叫他做先生,不然父亲要骂的。”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陶允嘉对张岱道:“湖边风大,早些进去吧。”

  张岱道:“可我还想骑一会儿鹿。”

  张耀芳严肃道:“你身子弱,别又犯了痰症。”

  张岱毕竟还是个孩子,被父亲和舅舅说了两句才点头进屋,一路还不甘不愿的回头看他的大角鹿。

  陶允嘉对王文龙等人解释:“这孩子自小有些痰疾,我祖父生前在两广给他收集了几筐道地的牛黄丸,每日服用才压下此病。”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王文龙则是在心里啧舌,两广的安宫牛黄丸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是名贵丸药,能治惊厥中风,在人快没的时候都能吊命。

  这东西一颗就能卖上几两银子,而张岱的外祖父在两广当官时居然一口气给他收集了几筐,每天给孩子当保健品那么吃。

  王文龙还记得历史上张岱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过,这些牛黄丸他吃到十六岁才吃完……这一家人真是太豪了,吴江沈家跟他们比起来都只算普通家庭。

第317章 民族主义党派

  张岱进屋之后众人便走到湖边一处凉亭坐下,天气已经入秋,白天也带着些许寒冷,仆人捧上暖炉、水盆、锡酒壶。

  亭子中坐了六个人,分别是王文龙,张耀芳,陶允嘉,袁无涯,冯梦龙和叶昼则。

  众人边烤火边谈论,首先讲了一阵戏曲创作,袁无涯讲起最近叶昼则正在点评的《琵琶记》。

  叶昼则摇头说:“我这两天写书遇到了些困难,没甚新鲜东西。”

  袁无涯挤眉弄眼的问:“是不是因为离了女子就没了灵感?”

  陶允嘉则笑说他可以带叶昼则到秦淮河转转。

  叶昼则一脸笑容的任由大家调侃,又对陶允嘉道:“陶兄不要食言,我听说秦淮河上多的是才女,只是少来南京还未曾真正见识过。”

  冯梦龙也是欢场常客,闻言推荐道:“南京固多才女,特别是那秦淮河,自古都是文气聚集之地,所生养的女子更是不同一般。”

  秦淮河就在南京夫子庙边上,夫子庙聚集了江南贡院、孔庙文庙、学宫,是整个江南文气最聚集之地,南京最有权柄的世家大族也多居于附近,真是六朝金粉。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在天下知名的文庙旁边就是天下知名的红灯区,“天下文枢”的南京文庙牌坊正对面就是一艘艘青楼花船,这场景也确实是够神奇。

  讲到女子,众人便开始评论此时有名的才女,张耀芳对王文龙称赞道:“我以为建阳夫人那篇集字帖子,可称是当世女子第一。我也看过贵夫人的字,颇有王右军的神韵。”

  张耀芳专心练习书法四十多年,于此道之中颇为精通,历史上他后来没考上科举,捐官后就凭借一手书法本事到鲁王家里做了个长史,大抵相当于有编制的卿客。

  此话一出,话题终于被转到王文龙身上,冯梦龙称赞道:“建阳的文章也是一绝,建阳在《民族国家论》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真是精到。”

  “只是一些分析而已,其中许多内容在短期之内是极难实现的。”王文龙说。

  一旁的叶昼则也加入讨论:“我观当今世上种种学说都想要济世救民,但是往往落于寻章摘句,为着一点理念上不合,自己抢先争吵起来。而建阳此书分析人性,却可以将许多派别的思想都说清背后原由,真正是抽丝剥茧。这便能见得其中高明之处了。”

  叶昼则绝对是个人才,他见识极广,他不光点评戏曲小说,也写过《四书第一评》《第二评》等点评四书五经的作品,而且点评的版本并不如何被人骂,且他不止儒学功底深,还对佛道理论都有精深研究,是个杂糅百家的奇才。

  此时叶昼则称赞道:“建阳的民族主义理论,虽然与现实之中有些出入,或许难以实行,但若因此便以为民族主义走不通,那又是锢见了。”

  另外四人也都点头。

  在场众人包括叶昼则全都是此时的新锐文人,对于民族主义思想全都持积极态度。

  这得归功于此时江南的士人运动风气,仕商崛起积极的参与政治,原本江南百姓都支持东林,但自从东林势大之后这个党派的政治正确包袱就有些太强,新锐文人渐渐觉得东林党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大家都在找寻更符合他们口味的新的社会运动理论基础

  新出身的民族主义自然也被瞄上。

  其实此时的江南已经有了一些倾向于王文龙理论的团体,比如毛文龙等商人组织的《国富论》读书会,徐光启等人组织的江南物理社,只不过还没有能够成为登上台面的力量。

  《民族国家论》的推出毫无疑问会再给这进程添一把火。

  听了叶昼则的评价,一旁的袁无涯说道:“道理说来都是通的,可是做事却又不然,就比如这《民族国家论》,哪怕建阳说的再有道理又如何,在这江南眼看就要被查封了……”

  王文龙闻言一愣,他早就觉得今天袁无涯的兴致不高,忙问:“出什么事了吗?”

  王文龙在福州找诚德堂出了福建版的《民族国家论》,首版印刷两千册,他离开福州时已经卖出一小半,因为《民族国家论》是学术书籍,本来受众就不多,能有这样的销量就已经非常不错,诚德堂一定挣钱。

  而王文龙来苏州之前袁无涯就已经找他要稿,王文龙便把江南的《民族国家论》版权签给了袁无涯的书植堂。

  他知道袁无涯这次来南京也是为了跑此书的出版,现在听来似乎工作有些不顺利。

  “南京也不敢批,”袁无涯颇为失落的说道,“之前《民族国家论》样书送到苏州府学司月处,卡了五天没有音讯,我在上下都走遍了,打听得那厮乃是刘成新推荐来的,怕是那刘公公有心要为难,急忙忙来江南找关系,今早听得消息,刘成怕不就是针对建阳而来,要咱们吃这一排头。”

  听到这里王文龙也皱眉,这刘成明显是恨上他了。

  刘成这人品德不高,历史上也没啥好评价,王文龙以前耽误过他挣钱,被他恨上也不奇怪,只是可惜牵连了袁无涯。

  王文龙问道:“书植堂有损失么?”

  “初稿是排的活字版,司月那一关就把我拦下来了,还没有正式开刻呢,倒也没损失什么。”袁无涯无奈的说道:“此事多说也没用,大家还是讲论学问好了。也怪我提起,在下自罚一杯。”

  袁无涯提了一杯黄酒喝了,众人感叹一番,只能把话题转回来。

  叶昼则道:“我以为要宣传民族主义,必然要有相关会社。”

  “文通兄,这民族主义会社只怕容易受人攻击。”王文龙连忙提醒。

  叶昼则笑道:“我又不是要组社论政,只不过是一起讨论书本内容,有何好攻击的?”

  王文龙摇头道:“谈论民族主义,不可能不谈论实际政治,时间一久社内肯定有人想要往时政方向发展。”

  叶昼则道:“建阳书中以为我中华之民族主义若要出现,必然要由对外扩张或是外族入侵时才能产生,要抵挡外族入侵或是组织对外扩张,若无一团体如何能够实现?”

  “我说的是未来,起码要在有足够实力条件下才能产生相关团体。”王文龙不认同道:“现在先把那社团组起来,到底是无根飘萍。”

  “我以为该得有计划而行,”张耀芳也说道:“不如先写小册子宣传民族主义的思想,然后拉拢同好组织会社,若是人数多了,日后再做定期的会讲,渐渐便能将这民族主义发展成可以登堂入室的力量。”

  王文龙心里暗暗吃惊,无论张耀芳还是叶昼则都是组织过诗会的人,有很强的执行力,而张耀芳的眼界也不一般,他说出的发展方式就是这年代东林党、复社,以及后来的各种被称为“东林后学”的会社崛起的方式。

  万历三十一年距离东林党正式在东林书院定期集会都还有一段时间,张耀芳居然就已经把这条道路给看得透彻。

第318章 《民族国家论》被封

  听到张耀芳的提议叶昼则一脸兴奋,道:“不如就把这会社叫做‘民社’,我当第一个加入。”

  “这名字好。”张耀芳点头道。

  陶允嘉道:“我读书不深,不好明面上加入。”

  这民社有一定政治风险,叶昼则和张耀芳都有背景,只要事情不惹得太大他们俩都不怕,但陶允嘉是当官的人,自然要做些明哲保身的动作。

  王文龙也道:“我也持观望态度。”

  民社虽然是由他的《民族国家论》启发出来的会社,但是王文龙自己并不觉得这两年就有推动民族主义运动的社会基础。

首节 上一节 193/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