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78节

  大家自己自救的时候心中还不踏实,但是这时看到落水的人这么多,居然生出了一种安稳感,觉得自己不是最倒霉的那个。

  “我家抵押三艘海船,都是有放洋船引的。”

  “我家抵押明年日本朱印船三百料的运量。”

  “我家抵押闽江航道上八艘粮船,沿岸闽清、侯官、闽县五家磨房。”

  “我手中还有今年放洋从吕宋运来的香料三千斤……”

  众人踊跃提出抵押物,基本上都是豪掷千金,然后便有人建议说道:“光是我们凑钱怕还不够,还需要拉拢更多力量。”

  “这个简单,咱们既然有这许多钱财,自然组织本地人物多为咱们说话。”

  “这话没错,以往咱们分开,一家一姓也常自组织聚会,那些官面上的人物都能请来,如今联合一处,便是买通个御史为咱们说话也不算什么。”

  “可这需要官面上的关系,咱们只是中等以上的海主,谁有这样的本领?”

  “不如先去福州运作,拿着钱难道还走不通门路?”

  “能有大人物来帮忙吗?”

  “事在人为,来不来的咱们先做出点表示。”

  “要不就让泉州《商报》去请?”

  “对,《商报》一是咱们商人办的,二又是文面上的雅物,让报纸去请,断不至于让那些读书人觉得丢了脸面。”

  王文龙家中,一家三口坐在书房中商量事情。

  三人居然都收到了泉州《商报》发来的邀请。

  李国仙看着那封邀请函问道:“相公,你说我们要不要去一趟厦门?”

  王文龙笑着说道:“你这李二小姐去泉州,怕不怕被人以为是李家的意思?”

  李旦是个不粘锅,本来对于开发大员就持保留态度,沈有容那里一出事,李家立马就抽身了大员岛开发的投入,现在已经考虑要把自己的移民点卖给别人。

  李国仙道:“这个妾身倒不担心,他们怎么猜也不能从我爹爹那里弄出钱去。”

  王文龙笑着说道:“你就不劝劝你爹爹?”

  李国仙无奈:“相公你写信过去相劝他都置之不理,我劝又有何用?”

  王文龙说:“我是要去泉州的,我依旧支持开发大员岛,这一趟不走不行。”

  李国仙点头:“那我也跟着去就是了。”

  王文龙又对一旁的沈宜修说:“娘子也去吧。”

  沈宜修疑惑说道:“我去做什么?”

  王文龙笑着说:“上次去厦门你也一起上岛,还以自家名义捐了三一教几十两银子,如今人家专程来请,可知这三一教手头也是有些紧缺了,既然人家下了帖子,咱们一家人便一起去。”

  “妹妹,就听相公的一起去吧。”李国仙也在一旁鼓动,她比沈宜修更加跳脱,乐得全家人一起出门。

  沈宜修想想也觉得有趣,于是点头答应。

  众人决定南下之后却没有连忙动身,而是在福州等待陈第。

  陈第个把月前跟随沈有容一起赴台,失落而归,如今却也是受了《商报》邀请一同去忘厦门。

  陈第今年已经六十岁,因为年少时在行伍中的锻炼身体依旧十分健朗。

  一场败仗让他心情大坏,但是对他的身体却没啥影响,陈第收信后带上个仆人就骑快马来到福州和王文龙一家取齐,两边相见,对陈第年老却依旧健壮的身体素质王文龙也连连赞叹。

  原历史之中,陈第的身体一直非常健康,快七十岁还跑去旅游,走遍大江南北,写下《五岳游草》,后世的年轻人爬华山都得爬到双腿发抖,而这年代的五岳更是没有啥像样的道路,老头年近七十,用上一两年时间硬把五岳给爬完了,还高高兴兴回家写书。

  这年代走路速度慢,《商报》的邀请提前一个月就发出,王文龙一家和陈第一起南下时已经到了万历三十一年的正月,他们沿着福浦古道一路南行,过了兴化府基本就是在海边行走。

  一路上王文龙看着原本聚集满移民的小码头空空荡荡,只有些货船、力工和讨饭的流民,却没有多少移民船只。

  王文龙惊讶问道:“今年福建雨水也不算好,怎么没有百姓继续移民大员?”

  赶车的车夫摇头说道:“几月前出了那样事情,如今官府对于移民大员岛也没个说头,大海主们也就不上心了,大员岛上民风彪悍,若没有大势力帮助整村的移民,普通人家哪里敢去?”

  闻言沈宜修忍不住问:“我听人说大员岛上土地肥沃,就是普通人家上岛开荒用上几年时间也能开出好地,为何一定要等待大海主投资?”

  一旁骑在马上的陈第几个月前才去过大员岛,对于岛上的情况了解很深,他闻言摇头说道:“天高皇帝远,上岛的人物多行不法,甚至有专门残害移民的。若是自己开垦了土地,又无甚势力,过不了多久只怕全村都要被人抢掠。”

  他叹息道:“那些先上岛的移民,甚至会勾结倭寇,主动报告倭寇哪里有较弱的汉人村子,给倭寇提供抢劫地点,以此换取些许赏钱。”

  李国仙和沈宜修闻言都是惊讶,万万想不到,都是福建人,甚至岛上的移民许多都是同乡,但居然会互害到如此程度。

  王文龙等人坐车走了一段,来到一处海边的茶座,只有几间石屋,前面挑着个茶幡子。

  其时正是正月里,虽然地处福建,但是气温也只十度不到,在海边风尤其大,吹的众人身体都发冷,哪怕是坐在马车里的李国仙和沈宜修都有些冻的受不了。

  王文龙便让车队歇一歇,自己也下马进去。

第292章 争抢土地

  茶博士站在一个土灶旁边灶上放着几个铜壶滚滚的烧着水,灶旁的小桌上摆着各样的茶饮原料。

  王文龙问陈第道:“一斋先生要喝什么茶?”

  陈第看了一眼木桌上的原料,转头对茶博士说道:“磨一碗擂茶,多放花生,多放姜。”

  那茶博士点头,看向王文龙,王文龙为自己和两个老婆点茶道:“一盏苏梅茶,一盏葡萄干桂花酥茶,一碗花生汤,都多加些洋糖。”

  王文龙又看看屋里问:“里头有火没有?”

  那茶博士见几人打扮体面,知道来了大主顾,想着能多讨几个赏,便一脸殷勤道:“里头有个火坑。”便吩咐小二去把笼在火坑上的灰给扒开,生了炉火,再掇几条凳子放在火坑边,让王文龙等人暖暖身子。

  王文龙接了女眷进屋,几人围坐在火坑旁边,那店小二拿条火钳子在芦荟上拨了两下,露出里头的炭来,一下子便烘的屋中温暖。

  不一会儿茶水也上来了,王文龙又叫了几盘云片糕之类的点心,大家正吃茶的时候,又听见外头又有个人用莆田话要茶,接着王文龙回头就看一个四十几岁的书生走进屋来。

  那书生似乎也是想取暖,但看看王文龙这边一群人说说笑笑,他又不认得,不好过来。

  王文龙见他局促,主动邀请说道:“这位先生若不嫌弃便一同来向火罢。”

  那书生这才过来,沈宜修和李国仙都往一旁闪了闪,不好和男子挨着坐。

  书生走到火坑边先对着众人中年纪最长的陈第行个礼,又对王文龙抱手,自我介绍说道:“学生姚旅姚园客,兴化府涵江人士。”

  “在下王文龙,字建阳。”王文龙刚报名字姚旅就脸露惊讶:“莫不是福州的王建阳,今年新任了国子助教的?”

  姚旅态度一下转为殷切,握着王文龙的手便道:“建阳先生,我早想与你相见了。”

  王文龙点头笑道:“幸会幸会,园客先生。”

  姚旅这名字王文龙也是听过的,姚旅出生莆田大家,少负才名,可惜屡试不第,后来游学于四方,潜心著述,写出了一部《露书》。

  《露书》的体例很特别,专门写莆田仙游两地的各种资料,但又不是地方志,而是从姚旅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出发,却又与散漫的传记体或者是日记体文学不同,兼具历史价值和可读性,大体上和后来的《陶庵梦忆》这类作品有些像,是本地人写当地事类型书目的鼻祖,而且其中许多详细记载在后世经常被当作研究民俗的史料使用。

  姚旅又和沈宜修与李国仙见过,众人坐在一起烤火,姚旅是有些烟瘾的,但是女眷在场他却不好抽烟,只能一口一口的喝热茶。

  烟草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烟草伤肺,“烧久即肺枯焦,损寿元”,甚至不是亲近朋友之间都不好让对方吸到二手烟,等到烟草逐渐流行开来,对于烟草的评价也会渐渐从“久而枯焦”变成了“可以疗百疾”。

  到了前世的清代,最严重的时候福建地方连五岁小孩都抽烟了。

  陈第问姚旅道:“园客也是去厦门参加宴会的?”

  姚旅点头说:“《商报》给我发来请帖,我也想去厦门城看看移民情况,这群海主如今的日子可是不好过了,四处着急求告呢。”

  王文龙好奇:“姚园客也投钱参与移民了?”

  姚旅笑着摇头:“我从不以为此事可行,也没甚投钱的意思。我虽是莆田人,但却明白,靠这些莆田的海主难得做成事情。大员岛是东藩之地,古书有云:其民好剽掠,故商贾不行。这样一块地方交由这些海主经营,迟早会要出事,不如不做。”

  原本历史中姚旅在写《露书》之时也专门写过台湾岛情况,对于台湾的评价并不算好,专门记载了岛上原住民屠杀移民的习惯:“中国十人以下至其地,则彼杀之,五十人以上,则彼闭户而避。”而对于侵略台湾岛,他的想法则似乎倾向于派几百官兵在岛上屯住保护航道,却不是非常同意对岛上移民。

  这在此时的福建也算是常见想法。

  王文龙闻言却毫不客气说道:“我倒不认同园客对于移民大员岛的想法,这观点太过偏颇。”

  面对王文龙的指责姚旅却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他说道:“大员岛上的确有土地,但是想要开垦十分困难,且代价极大,朝廷连陆地上的盗匪都难以剿灭,更何谈出海远征,沈将军出海为岛上汉奸所坑害便是一桩证据。坦白说来,天下百姓都是一般未有不受教,而天然能成良民者,官府对于大员岛的管控能力实在太弱,岛上移民无论是做走私还是单倭寇,所得利益都远胜于老老实实开垦土地,何况垦荒辛苦而剽掠容易,故而,开垦大员岛非是开垦一粮仓,而是养一贼窝也。”

  王文龙问道:“是则园容以为该如何经营大员岛?”

  “遣卫所兵看守即可,主要用以保护航道,稽查走私,打击倭寇。”

  王文龙好笑道:“倭寇来到福建沿海都打不过,派一二百卫所兵在岛上孤零零看守,正面海上有倭寇,背面还有许多土人,孤军深入如何可能维持?”

  姚旅还是不肯妥协,他说:“那就算了,投入如此,多资金去开垦大员岛,也不太可能有所收获,只是将大好钱财扔进水里。”

  王文龙看了看姚旅手中的烟袋,突然指着笑道:“我听闻大员岛上的移民,因为资金紧缺,现在已经大批的改种烟草,过不多时园容多半可以尝一尝大员岛所种红花烟的滋味了。”

  姚旅闻言却不是怪他们浪费土地,而是惊讶说道:“他们还真能在岛上种出作物?”

  王文龙对一旁的陈第说道:“一斋先生刚走了一趟大员岛,可能说说所见事物?”

  陈第点头,他对姚旅解释道:“虽然大员岛上的确民风彪悍,百姓之间也常有危险,但是那地方的确是肥沃富饶,在海主的帮助之下,此地已经开垦出许多良田,若是再有一二年持续投入,想来便可看见产出,我观察那地方的百姓若是感到种田能够获益也是能温顺种地的。”

  王文龙也在一旁说:“先生既然看过我的《葡萄牙国史书》,想来也听说过欧洲人的殖民方式。”

  “大员岛这样的地方,沃野千里,与大陆路程又近,实在是绝佳开垦土地的地点,若是我福建人不先去占据,只怕就有其他人要来殖民。”

  “如今海上土地竞争颇为激烈,莫说偌大一个大员岛,便是大员岛以北的岛国琉球,如今虽向大明朝贡,但日本藩阀依旧日日,想着侵占琉球,先生只看几年前日本入侵朝鲜之事,便知道为了争抢土地海上可发生怎样的事情。”

  姚旅闻言细细思索,假如真如王文龙所说,那么如今在福建外海上的势力争夺已经到了很激烈程度,他所以为的为了避免浪费资源而不要过于投入的开发大员岛就是很幼稚的想法了。

  一想到如他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少,姚旅甚至颇为紧张。

  王文龙又道:“先生若不相信我所说的,可以多去走访一些海主,问问他们如今琉球王国是什么局势?大员岛上是否常有倭寇窥视?”

  姚旅思索一阵,点点头说道:“我会仔细去询问情况。”

首节 上一节 178/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