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6节

  王文龙微笑,早在刚才互相报姓名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起熊清波是谁了,这也是一位大书坊主,他所刻的《通俗演义三国全传》是流传到后世的三国演义中保存度最高的版本。

  王文龙:“我也是建阳人,不知先生与钟谷先生是什么关系?”

  熊清波说道:“那正是家中伯父。”

  王文龙立马做出崇敬的表情:“原来如此,我自小便看令伯父的图书长大。”

  熊大木,字钟谷,嘉靖到万历年间建阳书界巨擘,只不过此时已经去世。关于他和熊清波有无关系一直是史家政论的谜案。

  熊大木比熊清波更为有名,熊大木活跃时期小说创作还没有像万历末年这么发达,因为缺稿熊大木就亲自捉笔上场,他的文笔很粗劣,经常为了凑字数,在小说里面大段大段的引用历史史料,但是胜在依靠着自己的书坊所以留下的著作颇多,最早版本的全本《杨家将》就是他所写。

  王文龙和熊清波一番攀谈,又问出熊清波的儿子叫做熊飞。

  熊飞是后来刊印《英雄谱》的书坊主,祖孙三代都在印刷史上留下记载,又是一个印刷世家。

  熊清波有意结交王文龙,王文龙也乐得和他攀谈,两人聊的火热。

  交谈中王文龙得知熊清波这次来月港正是为了征稿。

  他的从业范围比余象斗还更广,熊清波的书坊有印小字和大量插图的能力,余象斗一年也就能弄出五六部书,而熊清波手上同时经营的项目则能达到十几本,还有时文杂记的印刷业务。

  见大家气氛聊开,高宷拍拍手,众人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就见高宷站起来指着自己身边两人道:“与大家介绍一位奇人,这位乃是吕宋归来的海商,张嶷。这位是羽林左卫百户,阎应隆。张嶷刚自吕宋归来,探听得好大消息。”

  一胖一瘦两个中年人站起来,阎应隆是个瘦子看起来贼眉鼠眼,却穿着武官的服装,而那张嶷则是心宽体胖,风度翩翩,颇有一副大商人的模样。

  他站起身来对众人道:

  “我乃是一个海外归客,在座也颇有走西洋贸易的商人,不知列位有否想过,那吕宋岛不过是一小小弹丸之地,为何如此富饶?”

  “西洋之上,海岛何止千万,为何红毛人、土人、日本人全都到那里去贸易,甚至红毛人还要抢夺当地的领土?”

  两句话问的在座众人都有些懵,特别是一些海商,这个问题下意识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吕宋是重要贸易中转站,可要继续想深入一层,大家又觉得好像真是和张嶷所说的一样。

  西洋有那么多岛屿,未必没有比吕宋更大的地方,为何红毛人日本人都要把吕宋当做贸易中转站,甚至为此和当地人爆发战争。

  去别的地方不就好了?

  唯有王文龙皱皱眉,他大概是在坐众人中唯一真正明白吕宋岛地理位置重要性的人。

  但是张嶷是高宷介绍的,他懒得掺和,只是好奇两人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众人思索一会儿之后,都好奇的望着张嶷。

  对于自己介绍的这位客人开口就叫众人发愣高宷颇为得意,示意张嶷说下去。

  “我在吕宋生活多年,历经苦楚,终于探听到其中真正原因。”

  “原来岛上有一座机易山,一岁能产黄金十万两,白银三十万两,正是有这么一个大宝贝,所以红毛人、倭人、土人才为这吕宋争斗不休!可是我们煌煌天朝,有恁多海商到了彼处,却还没弄清其中真正缘由!”

  “噗!”王文龙正在喝茶,闻言差点一口茶水喷回碗里。

  这说的什么玩意儿?

  一年能产黄金十万两,白银三十万两是什么概念?

  万历年间全国收税总额换算成白银才四千多万两,刨去实物税收实际货币税三百一十万两,按照明代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五两白银的比例。照这货所说光是吕宋那什么机易山一年的产值就相当于八十万两白银,比得上大明全国货币税收的四分之一。

  这是吕宋吗?

  南美那几个大银矿开足马力都不能有这产量!

  而在王文龙的目瞪口呆中,张嶷还在吹嘘。

  “那吕宋红毛人并不知道炼金银的妙法,我观光是他们丢下来的矿尾,拿回大明也都是一等一的金银矿石了。”

  越听越不靠谱,王文龙已经完全确定这货就是个骗子。

  可是大明人士却没有这样的见识,他们根本不知道吕宋贸易的白银都是西班牙人从南美洲的大银矿运来的,在张嶷的引导之下大家也都奇怪起来,吕宋一个小小的地方,为什么有使不完的银子,可以购买下大明那么多珍贵货物。

  听说这样一座神奇的宝山存在,不光是正厅中的一众客人,就是隔着一道屏风的女客那边也暂停了交谈,都好奇地听着张嶷的叙述。

  “机易山占地广阔,据我观察,若是用咱们大明工匠的本事,在那山上至少还能开出十几条矿脉,每一条都比现在红毛人开的矿所产要丰富,那等好的一个膏鬻之地就这般被浪费,实在是可惜!若是我们大明准备船只、人工、资本前往贸易淘取,怕不是一年能挣几十万两金银!”

  “是以我探听到如此消息,便连忙赶回大明,此次回来是有意组织一批人力物力前去吕宋淘金的。”

  王文龙脑子转速飞快,听到张嶷最后居然想要组织一批人去吕宋淘金,王文龙终于想起来这货是谁了。

  这张嶷不就是万历末年造成几万人被屠杀惨案的那个大骗子吗?

  王文龙想起历史记录:张嶷原本是个普通海商,年轻时和人一起下西洋贸易折了本钱,在吕宋厮混了好几年才得到机会返回大明。

  回国之后这货正好赶上高宷来福建收税,高宷渴求更多财富,张嶷看准这个机会,于是编造了机易山的故事。

  他先巴结上高宷身边的羽林左卫百户阎应隆,自称有一桩大生意可以献给朝廷,而后由此得到机会见到高宷。

  此时大明人士对于海外情况充满幻想,加上张嶷这人满嘴跑火车,居然真的说的高宷相信,而且还把这事当做最高秘密。

第25章 大仑山惨案

  历史上高宷将这生意真的呈报给了万历皇帝,并且鼓动万历派人派船支援张嶷出海。

  现在的张嶷还是大忽悠的初级阶段,等到他跟皇帝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把这消息传的越发神奇,从机易山有大金矿直接吹嘘成:“吕宋有机易山,其上金豆自生。”

  满山的金豆子,挖都不用挖,直接去捡就好。

  其实张嶷的真正意图也不是骗钱,这货在吕宋真学到一点东西,他没有要钱,而是想要海船和工匠。

  他的真正目的是想要学红毛殖民者的办法,骗来一支军队去吕宋打下地盘做殖民地,之所以要得到皇家的支持,也是方便于到海外去扯起虎皮做大旗。

  他这种做法,如果放在欧洲说不定真能成功混到一个大明吕宋总督当当。

  可是他在大明。

  张嶷把事情吹得太过,哪怕是明朝官员都已无法相信,众臣全都反对万历支持张嶷去海外淘金。

  万历也没傻到那程度,他派了一艘海船,让澄海县县丞和百户跟着张嶷一起到吕宋去实迹探听情况,自然在那里是找不到长金豆子的树的,而且此举还引起殖民吕宋岛的西班牙人的忌惮。

  他们听说张嶷的意图是要来吕宋开矿,而且还是由明朝官方送来人力物力,直接理解成大明想要抢夺他们的吕宋殖民地。

  按照殖民战争的常见打法,一旦大明的官方到来,吕宋的所有汉人都会成为大名内应。

  于是西班牙人决定先下手为强消除隐患。

  万历三十一年,西班牙人先放出风声说西班牙要去征伐印度,高价收购吕宋岛上所有铁器作为军需。

  汉人商贾不以为异,于是高价将家中的小刀匕首甚至铁锅都卖给西班牙人。

  收缴掉汉人所有反抗武器之后,接着西班牙人对海商们宣称殖民地要登记户籍,将汉人三百人为一院,骗到城中进行屠杀。

  屠杀一直进行到八月初一,华人终于反应过来,吕宋岛上的所有华人全部集中到大仑山,尽管手无寸铁,但还是建起营垒抵抗。

  西班牙人将营垒团团围困,八月初三日,没有食物来源的汉人百姓只好冒死冲锋下山,西班牙人在下山的必经之路上用大炮埋伏,枪炮齐发,打破了华人的防御,接着攻入堡垒,将营垒中的华人全数杀死。

  史称大仑山惨案。

  原本吕宋在万历三十一年初有汉人商户以及家眷两万五千余人,被西班牙殖民者这一场屠杀之后只剩下三百人。

  而大明朝廷在得知这一场惨案时已经是万历三十二年的十一月了。

  大明朝廷根本没有派海军去征讨岛国的概念,事实上也没有海军。

  完全是无法可施。

  最后大明只能把张嶷和阎应隆砍头,然后再写了一封书信到吕宋问罪。

  可笑的是万历根本不知道吕宋的统治者是西班牙总督,在书信中严词斥责“尔吕宋部落,无故屠杀我漳泉商贾者至万余人。”

  然后吓唬他们一阵,表示“皇帝以吕宋久相商贾,不殊吾民,不忍加诛。”

  最后威胁吕宋部落“抗拒不听斥责,即当断绝海舶,不得西行。”

  西班牙殖民当局收到这封信多半一脸懵逼,而两万多商户的死难,换来的就是一封皇家不痛不痒的斥责而已。

  大明还把吕宋当成大明的藩属国,还以为当地的统治者是“吕宋部落”。

  至于大明对他们的威胁更是搞笑,“如果你不听我的,以后我就不准大明的海商再往西洋贸易了。”

  甚至为了给自己的不出兵找理由,朝廷书信中还贬损死难商人:

  “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又商贾中弃家游海,压冬不回,父兄亲戚,共所不齿,弃之无所可惜。”

  要不是因为商人是贱民,大明不至于为他们的死生气,我真就打过去了。

  大明的海商心也凉透了,从此海商也宁愿结成团体自保,因为靠朝廷完全没有作用。

  ……

  张嶷正在花厅中央讲的唾沫横飞,有些海商露出羡慕的神色,文人以及官员也都是颇为惊奇,只有龙国禄等少数几人露出怀疑的表情。

  此时张嶷编的瞎话还不至于太离谱,所以相信他的人还是占多数。

  高宷很乐得看见张嶷受到追捧,他今天就是想要试试闽地商人对于此事的态度,张嶷所讲的事情一直被他引为最高秘密在他身边只有林世卿等少数几人知道,王文龙都无从得知。

  之前的临清民变、湖北民变都涉及到皇权和文官的争夺,王文龙哪怕提前知道也不可能制止,可是大伦山惨案完全就是张嶷高宷等人胡乱促成的,即使西班牙人有意屠杀华人,按照正常历史轨迹也不会这么快发生,只要拦住张嶷,华人至少会有逃跑机会。

  王文龙知道自己出场是能改变结局的,何况这正是推销他新书的绝好机会。

  高宷看到王文龙沉默不语,笑道:“王先生,你也是海外归客,你去过吕宋吗?”

  “回公公的话,我是去过的。”王文龙说道:“那里是红毛人的一处大港口,我曾随父亲多次到吕宋去做生意。”

  高宷点头道:“伱可曾听说过张嶷所说的事情?”

  王文龙沉着脸起身,开口就震惊众人:

  “我去过吕宋多次,和当地红毛人、倭人、土人都有接触,吕宋虽然产金银,但不过是有几个快要开采绝了的金矿而已,哪有什么机易山?”

首节 上一节 16/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