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05节

  果然就听田义说道:“进日群臣颇多上奏言及税监之事,府县州学诸生也联名上疏,其中南北两京、苏州、杭州、福州、常州府学……”

  “好了,不要说了!”万历黑脸道。

第170章 君臣互害

  万历大怒,田义忙小声劝说道:“陛下是一国之君,臣子上报国家大事,提出自己的规劝都是为陛下好,陛下应该高兴才是,为何要生气呢?”

  万历皇帝欲言又止:“他们都是在找朕的麻烦。”

  田义连忙劝说:“其中未免没有忠义之语。”

  万历皇帝叹口气,只觉得很委屈。

  这一年来因为年景不好,加上朝臣们对于他派出太监去收税颇有意见,从年头到年尾各种上疏吵的万历不得安生。

  除了太监没召回之外,今年他其实比往年勤奋许多,但却是挨更多的骂。

  他说自己身子不舒服也没用,朝臣们明显不信。

  万历无奈地问道:“照田大伴所言朕该如何?”

  田义苦笑着说道:“而今如此之多的朝议,圣上若是没丁点答复我们做奴婢的也不知该如何做了。”

  之前万历因为劝谏他收回太监的奏折太多,所以放出了“近日奏章,凡及矿税,悉置不省”的话想要威胁朝臣,但是却直接起到反效果,官员们仿佛是被万历皇帝亲手指路。

  官员们瞬间变得只要不劝谏皇帝撤回瞬间太监就像没完成任务一样。

  田义也是没办法,如果他再不劝万历回应的话,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工作也做不下去了。

  “天下之事全在圣上心中,总是做着去才好,是多是少,但凡做一份事情,百姓也得一份安乐就是了。”

  万历皇帝苦笑着说道:“我何尝不想要太太平平的,但奈何这些人平白找我不自在!”

  虽然如此说着,但无奈万历还是选择妥协,只能翻开奏折继续阅读。

  万历皇帝知道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不稍加妥协肯定过不去,他必须看几份奏折总结出官员们的意见,然后从中选几条不痛不痒的加以实行,这样才能平息满朝的怒火。

  万历皇帝已经准备捏着鼻子看下去,可是看完两本折子之后,他的气还是顶到了胸口。

  这些在朝廷之中声望最隆的奏折也是政治最正确的,那是把他税监制度连带他的这几年工作给贬得一文不值,有很多地方都是歪曲事实。

  万历皇帝本来身子感觉还不错,但越看就越坐不住,很有把奏折丢了明天再来理会的想法。

  就在这时,他耐着性子翻开了凤阳巡抚李三才上的折子。

  李三才是顾宪成等东林党人极力推举的人选,这奏折自然也是极为符合此时朝中的政治正确,一开篇就透露出一股万历不喜欢的味道:

  “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陛下爱子孙,民亦恋妻孥。奈何崇聚财贿,使小民无朝夕之安!”

  什么叫“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好像说的是因为他派太监去征税所以百姓才会吃不饱饭一样。

  万历皇帝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收的税收虽然不少,但远远比不上朝廷正税的额度,甚至连当地地方官贪墨的数目都比不上。

  万历心中的账是这样算的,百姓交的税朝廷的正税拿了大头,官场的贪墨拿了小头,他贵为皇帝无非派太监再在中间溜个缝而已,结果百姓饿肚子居然全部推成他的责任。

  以议论文手法来说,李三才这完全是强行对比。

  而“陛下爱子孙,民亦恋妻孥”就更让人生气,万历觉得自己立不立储君完全就是自己家事,本来被官员们拿来炒作成争国本这样的大事件就已经令人厌烦,而且他都已经准备妥协了,这群官员还是咬住不放。

  此句类比更是非常强行,百姓的妻儿受辱和他立谁当储君又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里万历皇帝已经不想再看,但是他知道李三才的这份奏折近日在朝中颇有声量,看看下边田义的目光,万历只能咬着牙继续看下去。

  后面李三才的这种牵强附会的逻辑越发施展,总之就是把一切天下问题的根源全部归于皇帝派太监收税。

  并且恐吓皇帝,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百姓必将“家为仇,人为敌,众心齐倡,而海内应以大溃”。

  万历皇帝已经气的鼻子都歪了。

  这奏折完全就是按着朝臣们最政治正确的话语来写的,似乎把皇帝做的所有事情都说成不对这样才叫劝谏,至于赞同皇帝的话语,那是一句也不会写,做得好的也得说成是不对才行。

  这货在把皇帝的税监制度骂了一通之后下一句话直接就让万历破防。

  “国家全盛二百三十余年,已属阳九,而东征西讨以求快意。上之当主心,下之耗国脉……”

  ——万历三大征都是“东征西讨以求快意”,如果万历皇帝能够用心做事,完全就是四海清平,根本不会有征伐之事。

  平心而论在军政事务上万历皇帝还是用了心的,要不然三大征也打不出成绩。

  播州的杨应龙几个月前被剿灭,万历对此颇为高兴,正打算在十二月乙未受俘播州,以此好消息为自己这几年的工作证名,也让朝臣闭嘴,结果受俘仪式还没搞,在李三才奏折里播州大捷已经成了他“东征西讨以求快意”的一场战争,不用问,即使一个多月之后授俘了也得不到朝臣什么夸奖。

  万历直接就把这奏折给掀了,大怒说道:“竖子敢尔?”

  他气的浑身发抖,一旁的田义也是流汗,田义早就知道万历会有这反应。

  实话实说,李三才这奏折写的确实是过分,他骂天骂地都行,但万历三大征确实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

  宁夏之役是蒙古部落叛乱,把宁夏镇都占了,如果不进行围剿整个西北边防将一线溃退,怎么可能不打?

  朝鲜之战若不出兵,怎么对藩国交代?

  至于平杨应龙之乱,也是稳定西南必行之事。

  万历三大征如果不打,结果就是西北大乱、属国离心、云贵扰攘,朝臣们肯定要骂万历不作为,但打了他们又说万历穷兵黩武。反正没好话。

  万历皇帝折窝在那里郁闷。

  他对于文官们的不信任感早已有之,最早其实是来自于从小受到张居正的管教以及他自己的病。

  万历二十几岁时腿脚就不好了,那时张居正刚刚去世,首辅申时行询问万历皇帝身体如何时万历还老实回答:身体很不好,太医看了没用,朕自己查医书开药,国事只能多担待诸位臣工。

  但是他诚实的话语并没有换来臣子们的同情。

  万历皇帝的慢性病以此时的医疗水平确实难以治愈,万历皇帝在太医院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自己查医书给自己诊病。

  找不到疾病缘由,最终万历皇帝便将一切都归咎于自己的幼年经历。

  他八岁登基,从小的生活确实不算优渥,张居正经常劝他简朴,大鱼大肉都不许给小朋友多吃,有时还劝他吃剩菜。

  对于读书张居正的要求就更为严格,小时候的万历很少有机会睡懒觉,每天都要进行枯燥的学习。

  在张居正看来,他是在培养皇帝的品格,但万历皇帝却以为是张居正从小的虐待使得他从小“失了元气”“坐下病根”,才会有如今病殃殃的模样。

  而张居正死后,朝廷官员们虽然列出张居正的种种罪状,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张居正小时候对万历不好,万历知道朝廷官员们对张居正的各种行为都有意见,但唯一对于张居正从小“虐待”他这件事情,居然还持正面看法。

  作为皇帝,万历心中憋屈却也只能忍耐,但是对于官员们的恨意早已种下。

  如今每次他感觉身体不适时,对于这些冷眼旁观的朝臣们,心中的痛恨就更加深一分。

  万历觉得自己已经很委屈了,身子被搞成这样,想要休息还被骂。

  在官员眼里他做什么都是错的,天下的问题都被归罪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些官员个个吃的脑满肠肥,回头就把贪污造成的问题全部丢到他的脑袋上,好像全天下的钱都是他派太监给贪回来的。

  万历皇帝坐在椅子上生气,他都能想象到朝廷官员们议论他时的模样。

  田义也觉得这些朝臣的话有失偏颇,但是此时他却不能站在皇帝一边继续鼓动他和朝廷对抗。

  见到皇帝良久不说话田义小声劝谏道:“这份奏书近日在朝中颇得支持,圣上应该好生相待。”

  万历皇帝难以置信:“田大伴明知朕受委屈,不帮助朕说话,还要朕好生待他们?”

  田义道:“纷纷朝议,如何能够回避?”

  看见皇帝脸色不好,田义也不敢退让,他只能转以温柔方式,上前探了探万历手边的茶杯,然后回头吩咐旁边的小太监说:“圣上的茶凉了,快去换一盏。”

  万历身边的小太监是田义的干儿子,闻言连忙跑下去准备。

  以前这种对待方式多少能让万历想起过去田义照顾他时的温情,但这时却让万历皇帝失望之极。

  “呵,”万历不禁冷笑起来,“天下人都污蔑朕,就连田大伴也来相逼,朕是孤家寡人了。”

  见到万历满脸委屈田义有些心疼:“圣上,天下事总不是对抗着能办下去……臣工们得不到答复是不会退的……”

第171章 常州上疏

  万历皇帝静静坐着,他没有骂人,但是心中已经生出极大的逆反心理。

  良久之后,万历冷冷说道:“我给他们个答复就是了,不就是奏折吗?”

  说着万历就直接伸手去翻最下边的折子。

  司礼监掌印太监上折子时都是仔细排过顺序的,皇帝先看哪份再看哪份,都有很严谨的考虑。

  这一过程之中可操作性极大,比如秋季审核每年的问斩名单之时掌印太监可以把要审核处斩罪犯的名册放到最下头,如果皇帝一天圈阅不过来很可能连这罪犯名字都看不到,让他逃过这一年的秋季问斩,能够多活一年。

  万历皇帝知道田义很忠诚,每次都会按照实际情况将朝臣们议论的最热烈的折子放在上面,不受多少支持的内容则排到下边。

  “陛下,您这是……”田义见皇帝先去翻最下面的折子脸露惊讶,连忙劝说道:“此时朝议已然纷纷,若是贸然拿一份折子出去定然引得臣工不满。”

  万历说道:“臣工们已经不满了,我便是照着凤阳巡抚的折子去做,难道情况就会更好?”

  “即使我把李三财的折子批了,下一次我足痛发作不能做事,田大伴猜他们会不会又围着骂我?”

  田义默然。

  他比万历大了二十多岁,从小就在万历身边陪伴,实际上对万历的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也知道外朝臣工们对于万历十分苛刻,无论万历怎么妥协都不会得到多少好话,甚至越妥协,万历活动的自由度就越小。

  理智上来说,田义觉得万历应该要为了国家好好做事,改掉自己的那些坏毛病,鞠躬尽瘁。

  但情感上说,田义也不希望万历拖着病体干到死为止,最终还落不下什么好名声。

  良久之后,田义小声说道:“奴婢恳请圣上中平以待,若是过激只怕适得其反。”

首节 上一节 105/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