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78节

  见熊槐渐渐平静下来,孔德立即滔滔不绝地说道:“王上,经过测算,水壶二号蒸汽机足可抵五百匹优质驮马,能够拉着这样可乘坐一百人的十节车厢,以每小时二十五周里的速度,日夜不停地行进。”

  “紧急情况下,这个速度还可以提高到四十周里,不过目前只能持续八小时左右。更为关键的是,其耗不过一点煤炭而已,两个人轮班操作便已无虞。”

  “这代表着什么,若渼洲拥有这么一条铁路,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把鄀都的兵员物资运到与秦、魏、韩三国交界之处,即使是最东边的齐楚边境,也最多只需要两天。”

  “不管是国中有变还是外敌入侵,三天之内便聚举国之力以应对,如此,渼洲已立于不败之地矣。即使不用于军事,对于人员物资的流通亦有着极大的好处,实为强国必备之利器也。”

  有弟子服其劳的感觉真不错,朱樉将目光投向车窗之外,耳边的声音渐渐消失,心思飞到了另一片新的天地这中。

  蒸汽机被称工业城市之母,是工业任务重要的标志物之一,带来的变化将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孔德所说有些吹嘘成分,水壶二号其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在要保障其正常运行还得配合一个数十人维护团队,不过既然开了这个头,凭学术宫目前的力量,逐步成熟也只是早晚的事。

  原本的历史上,还要近两千年才开始掀起工业任务的浪潮,由于自己出现的原因,华夏大地不仅没有错过,反而提前撬开了这条缝,未来会发展什么样子,足以令人神往。

  不要让工业任务顺利发展下去,还需要一个起决定性因素的东西,那就是足够的市场。着手建立覆盖整个华夏文化圈的统一市场,已然然刻不容缓。

  水壶二号最终停在了虎头山天文台下,经过孔德的“预热”之后,宾主之间的气氛已经非常融洽。

  这趟旅程里,孔德所述自然不止是铁路和蒸汽机,更以学术宫现有的种种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蓝图,为熊槐描述了一个如梦幻般强盛的渼洲,而铸就这一切的主要功劳亦将归于熊槐本人。

  作为第一个访问学术宫的大国君主,熊槐自然不是前来游山玩水的,而是已经做好接受学术宫的大部分条件的心理准备。

  毕竟是最早与周进行合作交流的三大国之一,渼洲在这场朱樉主导的脱钩测试中更有着切肤之痛,与学术宫的继续合作在朝野已经没有什么异议,即使是那些反对变法的老贵族,也无法拒绝周式技术及周式制造所带来的种种便宜。

  虽然明知割舍不下,但各国对交易的筹码仍然心怀顾虑,渼洲自然也不也例外。

  在旅程的最后阶段,被自己少年时期的偶像说得心潮澎湃的熊槐,再也按纳不住,主动揭开自己的底牌,朱樉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是设在渼洲的学术宫各宗负责人及协正等重要职位人选的任免去留,他必须掌握一票否决之权。推荐和资格审核的权力还是在中央学术宫手中,只是他可不愿像姬研那样,沦为摆设一般的存在。

  二是部分上士及子级人物的认定应该下放到渼洲学术宫,不能完全由中央学术宫垄断,特别是在政务方面的专业人员上,渼洲更要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最后则是国民义务豁免这个最大的争议点上,渼洲愿意给予入职学术宫的楚人一定的豁免权,但不能是强制性和普及性的,豁免权必须置到楚王诏令之下。

  三个要求的核心其实都只是一点,那就是必须分清学术宫和渼洲之间的主次,两者虽然是合作关系,但不可能完全平起平坐,要保障王权的至高无上地位。

  朱樉早知道各国免不了会讨价还价,而且争议的内容也不外乎那么几点,熊槐的要求并不让他感觉丝毫意外。眼看列车就要进站了,朱樉也不急于回复,反而引着熊槐往山上走。

  虎头山天文台虽然最初是以观察、记录天象为主,不过此前既作为就职典礼的场所,又成为玄秘宗的驻地,当然也就不是在山顶架上那么几具望远镜那么简单了。

  用朱樉的话来说,此时虎头山已经有“乌烟障气”了:搞风水的、炼丹的、拜神修仙的、算命卜运的……各路牛鬼蛇神在这安乐窝里蹦得可欢了。

  有时候朱樉都有点后悔,自己未免太过包容了,居然会允许这些东西去耗费学术宫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可惜话已经说出去了,这些人又个个都是人精,把他的软肋拿捏得死死的,想要改变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带熊槐来这里,朱樉当然不是指望靠歪门邪道来达成目标,站在山门之下,他指着上面的四个大字道:“孔师曾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实为至理之言也,这世间很多事情不外如是乎?”

  熊槐顺手看着笔法苍劲有力的“和而不同”,有点搞不清楚朱樉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接这话了。

  他当然知道要让朱樉作出让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心里也有相应的替代方案,只要不超出他最后的底线,他便会毫不犹豫地让渼洲与学术宫结成坚固的同盟.

第1528章 万物皆有不同

  “这世间最麻烦的事是什么呢?”朱樉似乎也没指望熊槐说什么,自顾道:“就是我们总会无法避免,希望别人也像自己这样活着,认同自己的一切观点,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那一边,一切有悖于自己认知的行为,都是不对的,需要修正的。”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这世界会按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去运转,认为那才是一个理想的天下,完美的世界。所以这或许就是人的本性之一吧,求同,斥异。”

  “可实际上呢?世界的万事万物皆有不同,每一个的想法自然也就迥异,而这恰恰才是一切的本源。能够与自己不同的人和事保持和谐,确实是罕有的君子所为啊!”

  熊槐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连忙说道:“樉子当然是君子,所以寡人认为,学术宫也应该实行一国一策,而不是统一按照一种模式与列国合作。”

  “一国一策再合理不过了。”朱樉竟然表示同意,可随即话锋一转:“周初八百诸侯,数百年风云涤荡之下,到今日仅余十国,渼洲可以说是最为成功的。楚王可知为何?”

  被朱樉这么表扬,熊槐倒有些不好意起来,毕竟他即位之初的渼洲,处境可谓相当窘迫,直至盼来吴起执政变法,这才有一丝恢复往日辉煌的气象。

  “自然是我渼洲历代先祖不懈努力的成果。”熊槐向位于洛邑西南方向的渼洲发源地遥祝:“寡人继位以来,连番丧国失土,实在惭愧,唯愿不令熊氏蒙羞,此生足矣。”

  朱樉却摇了摇头,目光锁定着匾上四字:“渼洲成功的秘诀,正在和而不同也。各国每征服一地,往往便会竭力使之同化,务求举国一矩;渼洲却不然,对不同的文化、信仰皆持包容态度,并不刻意去排斥、灭绝之。”

  “正是因为一直坚持这一方法,渼洲既保留了很多中原诸夏的特色,也吸收了不少其他文化,数百年的酝酿之下,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再无夏夷之别,皆为楚之文化。”

  “楚之大,既无小宗代大宗之苦,亦无三家分晋之忧,更无田氏代齐之患,究其根本而言,正是因为这种兼容并包的特性,让渼洲处于一种特有的和谐状态,具备了其他各国无法拥有的优势。”

  朱樉这顿猛夸反而让熊槐有点担忧起来:“若依樉子之言,渼洲变法这条路莫非是错了?”

  列国变法最核心的便是“举国归于一”,吴起在渼洲的变法当然也不例外,可变法越是成功,渼洲的多样化便越是荡然无存。

  统一国内之矩已经天下公认的强国法则,若不是说这话的是朱樉,熊槐恐怕早就出言反驳了。

  这个话题就太大了,根本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也不是朱樉的目的所在,所以他也不会就此展开:“变法之路当然不会错,可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最终仍然要回到和而不同这一境界。”

  “这也是为什么学术宫会分设九宗,并让九宗同等并列之故。太过单一,表面上看确实更具效率,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回报。可这也只停留在表面和短期了,任何有违自然之道的东西,都不可能长久稳定。”

  “举个例子,农家在周地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大面积种植单一作物,开始确实不错,高效、省力、可批量化发展。可时间一长,各种弊病就显示出来了,即使想了很多办法,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所以早在几年前,周地便已经实行多样化种植和轮作。”

  “极致的同,必然会导致不和,农业是如此,其他方面大概也不会有所例外。只有在不同却相和之下,一切才有可能和谐共处,不断发展。”

  这里面的道理一时间恐怕不是熊槐能够理解的,朱樉随即转到正题上来:“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以为学术宫意图掌控天下,实现天下一同,这当然是错误的。”

  “学术宫想要获取的并不是权力,也不是控制,而是和,与各国相和,与天下相和,与这宇宙相和。这么说,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毕竟这也世俗主流的观念并不相同。”

  “怎么可能所有人追求的东西都会是一样的呢?若是想寻求权力,学术宫大可采用更为通用的作法,说句不好听的话,不论是战争还是阴谋,天下又有哪一国能够与之抗衡?”

  “可我们不想这样,我们希望与天下相和而不是相争,我们希望百家齐鸣而不是一枝独秀。所以楚王的条件,学术宫是不可能同意的,因为这会触及其根本。”

  “各国想保住自己的权力,我们能够理解,若学术宫却不能被权力所束缚,否则权力便会成为学术的主人,崇拜、依附于权力之后,便只会走向同而不和。”

  熊槐呆住了,一时间并不能完全消化朱樉所说的话,孔德适时插话道:“王上,学术宫壮大的唯一途径便是惠泽天下,予天下之利越大,收获亦越大,此为根本诉求也。”

  “凭心而论,若王上的三个条件皆为学术宫所接受,学术宫与楚只能两相害,而非两相利。非常之功,自然要是非常之法行之,臣敢担保,此事对楚百利而无一害,绝不会有王上所担忧之事发生。”

  “和而不同……”熊槐细细咀嚼着这四个字,内心终于为之动摇。

  经过数日密集的谈判之后,渼洲正式与学术宫签约成为其核心成员国的消息,通过周地的消息传递体系,迅速传遍天下。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大国,这份由楚王熊槐与学术宫协正朱樉亲手签订的条约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不仅是其他还在观望的六大国,已缔约的几国同样存有比较之心。

  一切正如此前朱樉所说,虽然已经算是正式的核心成员国,不过渼洲得到的仍然是一份“递进式”的条约,并不是一下子就获取了学术宫的全部资源,而是分时段、分地域逐步进行。

  双方的合作将分为三步走.

第1529章 学术推广

  朱樉在第一阶段的建设中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中央学术宫由朱樉全权负责,在三年内搭建完善渼洲的一级学术宫配备,不过其地点不是在渼洲都城鄀郢,而是设在昆阳。

  双城生产区的特殊地位也将得到保留,不过其最高行政主官的任命权归于渼洲,学术宫有资格审核及建议更替之权。

  原来的邑宰高子也将重新返回昆阳,只不过是以昆阳学术宫协正的身份,率领从九宗九挑选的一百名学术宫人员组成的团队,一边着手营建坐落于湛阪的学术宫,一边开展第一阶段的学术推广及认定事宜。

  为了与传统行政体系保持一定的距离,再加上诸子们大多喜欢僻静的环境,又或许是不忿于后世那句“天下名山僧占多”,目前学术宫的选址几乎都是依山傍水而建。

  昆阳学术宫也正处于湛阪与湛水之间,熊槐也效仿周地那样,非常大方地将整个湛阪租借给了学术宫,在此范围之内,将享有比较大的自治权,除非涉及叛乱等重罪,否则将不受渼洲管辖。

  双城生产区则是渼洲上缴的“会费”,从最高行政官员到各级吏员,学术宫都拥有审核建议权,这些人的俸禄将由自负盈亏的生产区负责支出,只是名义仍然属于渼洲行政体系的一部分。

  表面上看,熊槐可以说是下“血本”,毕竟目前的双城生产区,其富庶程度甚至还要在鄀郢之上。可实际上他这却是在慷人之慨,更占尽了便宜,还名正言顺地收回了孔德这个最后的实封领主的治权。

  整个双城生产区的财务盈余便抵充了渼洲的会费,目前来看倒还是不亏,不过渼洲的发展潜力如此之大,用不了多久,双城生产区便根本抵不上其国府收入的两成了。

  不过朱樉这个提议倒是非常满意,学术宫虽然没有什么“领土”的追求,但有一个拥有较大自主权的实践基地,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看起来,昆阳的工农业潜力已经不大了,可他却知道一个中心城市的价值几乎无可限量。

  朱樉鼓舞大家只要努力将其打造为渼洲的商贸、教育科研、高端制造中心,这笔交易绝对不会亏。所以第一阶段的任务里,昆阳不仅将承接大量一级专利的研发任务,同时也要负责为渼洲培养足够的相关技术人才。

  学术宫的每一个产业落地,都需要相应的软硬件配套,比如要独立冶炼出目前最好的钢材,采矿、选矿、精炼等诸多环节所需的专业人才便数以千计,如果再涉及到成套设备制造,更攀升到万人以上的规模。

  目前即使周地也不是独立来完成这个产业链的全部环节,大量的初级部分还得靠各国合作进行,单采矿和运输这两项,便得投入数万青壮,远不是周地那点人口规模所能支撑的。

  作为一个大国,渼洲当然希望将一切掌控在手中,也确实拥有这样的底气,不过也只能针对其中一项而已,真要想把学术宫目前拥有的技术全部掌握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所需的产业工人将达到上百万的规模。

“全球化”将是必然的选择,所以渼洲也与学术宫达成了人才交流方面的诸多协议,不仅在国内允许并鼓励人员的流动,与各成员国之间也将达成相关的交流协议。

  第一阶段主要是完善昆阳这颗种子,到了第二阶段,则是建立渼洲的“双一级”模式,在鄀郢建立起第二个一级学术宫,同时开始将学术宫推广到条件成熟的其他城邑。

  朱樉觉得要享受学术宫的各项“福利”,学术资格是必备的。比如要完成教育普及,从规则支持到硬件设立,这些都是行政体系的任务,而软件方面的师资力量等,则由学术宫进行完善。

  只有当双方条件都已具备时,学术宫才会展开相应的服务项目。渼洲地域辽阔,人口更以千万计,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只能采取成熟一地开展一地的递进模式。

  这不仅是教育和医疗,其他产业亦是如此。比如要建立纺织工业,地方必须解决原材料、场地,学术宫则在全国范围内统筹相关的技术工人数量,只有在都达到要求之时,才会开始协助推进。

  第一阶段只是蓄力,学术宫将为渼洲培养其所需的各方面种子人才,到了第二阶段才能大规模铺开,建立成百上千的各类学校及技术推广中心,逐步培养出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各领域技术人才。

  到了第三阶段,则是“三中心”的多点爆发了。渼洲太大,仅昆阳和鄀郢两个一级学术宫,很难覆盖到其全国范围,所以还需要在淮水一带建立第三个一级学术宫,由此而实现全覆盖。

  所以这份协议差不多算是渼洲的一项十年规划,用十年的时间将学术宫的各项技术融入到渼洲之中,实现其各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份“对赌协议”,学术宫给渼洲划定了多项必须满足的条件,同样也要实现对应的目标,任何一方拖了后腿,便会承受约定的惩罚措施。

  朱樉说通过这份协议,各国这才发现原来合作还可以这样来,自己并不需要被动地接受学术宫的控制,而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自由组合”,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由学术宫制订方案,由此来逐步展开合作。

  学术宫与成员国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还可以进行一地一策的试点,看看效果再进行更深入和广泛的合作。虽然大而全的综合合作效力更高,不过以递进式无疑更让人放心一点。

  有了渼洲的示范作用,其他各国也再不能犹豫下去了,先后与中央学术宫缔约,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所做的约定自然也各不相同。不过总的来说,都做出了核心成员国的选择,朱樉等人苦心谋划的矩行天下方略总算到达了一个新阶段。

  将天下各国“一网打尽”后,七国根据体量的不同及约定的各异,拥有了数百到上千不等的“保送”名额,朱樉的大学总算顺利招到了足够的学生,这个时空里的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大学开始踏上正轨.

第1530章 各自分工

  而这,仅仅是开始,要在未来十年间将义务教育覆盖到全天下,实现华夏文化圈的“统一高考”,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学术宫的天下攻略也才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学术宫总算如预想那般开始运转起来,朱樉却愈发地忙起来。

  本来按他的想法,卸下执政之位转到学术宫,就可以安心搞搞教育和研究,“教员”的那个教员梦也正合他的胃口。远离权势的旋涡,远离功名利禄,远离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潜下心来好好做一枚“种子”,哪怕是一片为华夏文明这棵大树提供些许营养的落叶,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可事与愿违,学术宫的协正并不比周室的天官冢宰要轻松。他既是九宗的“保姆”,协助各宗制订发展规划、协调人员物资分配、调和各自纷争;又是招生办主任,生源的开辟、资格审核、安置管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他还是教务长,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审定、从课程编排到师资分配,几乎都无法置身事外。

  学术宫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而且从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着复杂无比的局面。

首节 上一节 778/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