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611节

  一来二去,授业师的队伍便开始“震荡”起来,辞职申请如雪片般飞到教育组织会,特别是朱樉的办公桌上。

  很多人宁愿朱樉给他安排更繁重的工作,也不愿意兼任这个简直要命的授业师差事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亲身领教过这些孩子们的“不确定性”后,原本对朱樉给予这些源自中下级人才的指导师优厚待遇颇有微辞的工匠界,总算闭嘴了。

  教育组织会的会正虽然是空梓,可要协调这些麻烦事,还得朱樉亲自出面才行,这也是让他最为郁闷的地方。

  各行各业但凡涉及到统筹协调之类的事务,最终几乎都会落到他的头上,谁让他天生“水”命呢?

  近段时间他最为轻松的时光,反而是研究时钟、温度计的那段日子,虽然时常工作到通宵达旦,却最为纯粹和简单。

  推开眼前的这堆文书,朱樉连一眼都不想再看,揉着额头大步而去。

  不行,这样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是时候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了。

  到底该怎么改呢?朱樉毫无头绪,出门拐了个弯,直接去了专利保护组织会。

  杨竹也没闲着,办公桌上堆的东西比朱樉还多,听到敲门声抬头看到朱樉,招了招手:“来的正是时候,正想去找你呢?”

  朱樉不由后退了一步:“找我?我……我没犯什么事吧?”

  在整个周地,被专利保护组织会的人主动找上门,一般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穿越之前,朱樉只不过是个普通的高中生,几乎没有多少社会阅历。阴差阳错之下来到这个时空,先是为了求存筹建互助会社发展生产.

第1166章 有着不小的距离

  接着又意外当上了执掌周室的天官冢宰,其后更进一步吞并了两个小公国,一路走来虽然也有不少坎坷,可总得来说还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周地的治理效果有目共睹,也让朱樉赢得了“贤相”美誉,可实际上他远算不上什么优秀的管理家,甚至离成熟管理家都有着不小的距离。

  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天作之合”。

  正因为不够成熟,由他一手打造出来的周地管理架构就显得极为混乱。从这一点看,朱樉并不是个是高明的设计师,反而更像一个哪里有问题就补哪里的“修理工”。

  比如直到现在,周地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司法监查体系,甚至除了《专利保护法案》之外,再没有一项成文法。

  治安军虽然兼具执法的功能,可抓到犯罪之人后,并没有专门的羁押机构;从国府到县、乡、坊、闾的各级政务机构以及各行业协会都拥有审理、处罚的权力。

  可却仍处于无法可依的“人治”状态。

  更不要说周地连一座监狱都没有,对罪犯的处罚仍然只以体罚、物质处罚为主,量刑上也完全由各级负责人自由裁定。

  从好的方面来看,可以说周地民风淳朴,这几年来还没有多少“违法犯禁”之事;而从坏的角度看,则是朱樉这个掌权的严重失职。

  这其实不能完全怪到朱樉一个人头上,虽然他必须得负上主要责任。

  自朱樉掌权以来,用来维系周王室统治地位的《周礼》几乎完全被束之高阁,与之对应的《九刑》也同样无人问津。

  这其实也是“大势所趋”,不论周礼还是九刑,总的来说只是贵族阶层用来统治民众的工具而已。

  周地几乎已经没有了旧贵族,天子的权威也丧失殆尽,朱樉当然不会将这两件工具捡起来继续使用。

  其后这几年里,朱樉倒不是没有想过建立一套成文法及与之配套的执法体系,可因为各方之间的分歧太大,始终无法达成一致,这才拖到现在仍处于悬而未决之中。

  农家追求极致的公平,这种想法倒是挺美好的,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即使有朱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面对立法这样的大事,仍然显得相当激进。

  墨家的诉求更多,要平衡起来就更麻烦了,甚至与农家有着不可调和的根本冲突:农家要求公平,墨家则坚持自上而下的贤人管理,下必须服从上,优必须决定劣。

  其后,杨竹学派、孔门也掺和进来,那个热闹,每一次朱樉想要启动这一议程,平时还和和气气的大团结局面立即消失,争得面红耳赤几乎是必然出现的情况。

  朱樉再能“水”,也无法进行调和,只好暂时搁置。

  在这样的局面下,杨竹的专利保护组织会,除了负责审核管理专利之外,竟然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周地的监查机构:毕竟所有的犯罪,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对公权或私权的侵犯。

  所以一旦被专利保护组织会盯上,要么就是侵犯了私权,要么就是侵犯了公权,反正多半不会是什么好事。

  说起来,朱樉也是“犯了事”的,至少他在给郑果“排课”的过程中,便有不少以权谋私的情况:即使是自己的亲传弟子,朱樉也是没有权力将郑果的涉密级别一下子提到最高的。

  看到朱樉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杨竹也是心知肚明,无奈地摇了摇头:“你徒弟的事可以先缓一缓,我们先把这个大问题处理了。”

  大问题?自己这一趟出去才几天,能出现什么让杨竹都认为是大问题的事情来?

  从杨竹手里接过一本卷宗看了一会儿,朱樉的脸不由沉了下来:自己的治下,竟然出现了贪污腐败的情况。

  犯事并不是什么“大员”,而是商贸和外事组织会一位名叫苏忠的小吏。

  随着工业化不改深入,周地工匠的生产效率也随之飞速提升,标准化又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商品的质量,周地制造逐渐便成为物美价廉的代名词,在各国市场上广受欢迎。

  早期为了打开局面,朱樉对小商小贩制订了诸多优惠条件,比如进口免税、店铺场地极低租金且长期不变、出口税制透明等,极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这些规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刻云集洛邑的小商人数以千计,不仅带来了诸多周地急需的商品,更把周地制造卖到了天下各国,也在一程度上推动了各国领导与周室交流的意愿。

  商人多了,可周地制造业的发展却是有限的,再加上朱樉时不是来个紧急动员令、商品优先满足周人所需、国府组建的领导商队又拥有优先权。

  直接导致真正流向私商的货物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计冉制订的外商版定士受爵方案下,只要老老实实替周地收集各地风俗民生方面的消息,便可以优惠价获取相应的货物供应,其利润是相当丰厚的。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在利益的驱使下,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变相让周地的情报系统向各国不断延伸,掌握到的真实情况也越来越充足。

  在数次打击洛邑的“倒爷”之后,走正规渠道的商人越来越多,供货的速度却难以跟上,“排队”现象便出现了。

  这方面,国府还是比较公平的,按照订单的先后顺序逐一供货,并不嫌贫爱富,所以商人们倒也没有多少抱怨。只不过有老实排队的,自然就会有想着“插队”快人一步的。

  被逮到的苏忠负责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把每日通过审核的订单编上序号,然后交给统计部门核算后再提交各生产部门。

  很快便有商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找上门来贿赂苏忠,以求让自己的订单排在前面。这么简单的一个操作竟然能够为自己换取丰厚的回报,苏忠根本就无法抵抗这样的诱惑。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便接踵而来,其后竟然形成了一条隐藏的“产业链”.

第1167章 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本来这样的事情是很隐秘的,订单放在前面还是后面,只是动动手指的事;编号的时候写1234还是4321,即使坐在旁边也未必能察觉。

  来钱这么容易,苏忠很快“飘”了,把不义之财当成了自己理所应得的,不仅来者不拒,甚至没给自己送上“手续费”的还会被他故意滞留不交。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加上苏忠自己作。交钱的人越来越多,“边际递减”的效果就越来越明显,商人们发现自己交了钱还是要等很久,立即就不干了。

  苏忠的胃口却越来越大,开始商人们还能捏着鼻子进行“追加”,以求自己可以先拿到货,可利润毕竟是有限的,总不能自己白干事吧。

  不堪负重之下,商人们暴发了,数百人联名向商贸和外事组织会进行了举报。

  本来事情到这一步差不多就该画上句号了,拿人退钱公平对待,一切照旧即可。不过后面的事情却大出朱樉预料,这也是杨竹所说的“出大事”之由。

  事发之后苏忠只是换了个岗位,屁事没有。

  到这个时候其实也该结束,小商小贩在各国都饱受欺凌和歧视,无不深切体会到“民不与官斗”的无奈。那点钱打了水漂就当做生意亏了,也没谁敢真缠着要求退的。

  可苏忠却并不罢休,所谓的换岗位,其实也就是从编号换到旁边桌子的统计,所有订单仍然要从他手里经过!

  因为商人的举报而导致他被狠狠地训斥了一番,现在他钱倒是不敢再收了,可事也不做了:对着举报名单,凡是上面有名字的,订单都要被他挑出来,先放上十天半月再说。

  商人们开始还想花钱消灾,可苏忠根本不收钱,也绝不让步。被逼无奈之下,商人们才投诉到专利保护组织会,要求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

一个连“编制”都没有的小吏,胆子居然这么大,朱樉顿感不可思议,可听了杨竹一番解释之后,他才发现连自己也拿这个苏忠没什么办法。

  仅看其名字,便不难猜出苏忠肯定苏家有着一定的关系,而他也确实是苏家的“两朝元老”,先是跟着苏坑到各地行商二十多年,随后又辅助苏昌十年,是苏氏门下的资深家仆。

  苏坑进入商贸和外事组织会后,体谅他年纪大了,在外奔波不易,又识得些字算得来帐,便安排其当了名小吏。

  商人们联名举报的时候,计冉、梓恭、吕布威都在渼洲,商贸和外事组织会正值“三苏”执掌之时,所以进行处理的事也就落在了苏坑头上。

  面对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仆人,苏坑只是训斥了他一番,责令他不能再犯,并换个岗位了事。

  这其中当然有徇私的因素在内,可他这种做法竟然是符合“联合标准”的。

  小到城门吏,大到朝中官员,接受商人的赠礼在各国都是相当普遍的情况,甚至在老大、亚加达这样进行变法的组织,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虽然在《周礼》中便设了小宰一职,以“六廉”为标准来考核群吏,可那一般只针对官与官之间,也就是贵族与贵族之间。

  民,属于被盘剥的对象,不仅没有能力向官员行贿,甚至连自己都是贵族的私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吏只要不把“公家”的东西塞进自己包里,只要不明显违反法令,从小商人那里收取点好处,也就属于“无伤大雅”的小事了。

  范忠并没有贪国府的钱,国府也没有因此产生物质损失,关键是,商贸和外事组织会并没有制订相关情况的条例,顶多也就只能说他没有完全按照先后顺序编号而有所失职而已。

  至于那些被滞留的订单,遗忘、详细审核……要找个借口还不容易吗?

  苏坑的处罚确实比较轻,可就算换成朱樉,又能拿出多严厉的处罚呢,就像计冉当年钻的那个空子,你总不能拿现在制订的规则去处理以前发生的事吧。

  朱樉有点不死心地问:“我们竟拿他没有办法吗?”

  “当然有。”杨竹指着一摞堆得高高的卷宗叹道:“不过这已经不是一个苏忠的问题了,这全都是。”

  这一摞卷宗至少有三十四册,周地的贪腐竟然有这么严重了吗?

  朱樉耐着性子翻了几本,心情变得极为沉重起来。

  苏忠的事件并不是个例,反而是周地极为普遍的现象,不仅出现在针对私商的各个环节,对“公”也是常有的事。

  比如每年各闾坊都要更换农具、分发种子、肥料,负责具体管理的吏员就算不收受贿赂,可根据亲疏好恶分个先后、优劣却成了“人之常情”。

  在收粮的时候动动手脚,或故意刁难,或放松标准拔高等级,也渐成为各闾政、坊正的心病。

  各工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原料供应的先后、良次,到人员配置的数量、等次,再到出货的鉴定,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或多或少收到了一些抱怨。

  凡是由人来负责的事务,必然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由此来谋取物质或精神上的利益,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都属于理所当然的类型。

  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更不要说什么负罪感了。

  唯一让朱樉稍感欣慰的是,这里面几乎全是“苍蝇”级别的小吏,“大老虎”。

  也就是在院、所、会三级生产研究体系和县、乡、坊、政务体系中的主要负责人,一个也没有出现在上面。

首节 上一节 611/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