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610节

  泰杉更痴迷于木器和机械结构,埋口在建筑方面已有青出于蓝之势,沟弃则在修桥铺路和材料学上突飞猛进,反而没人愿意传承他晚年最得意的水力之学。

  带着一丝怀疑的目光打量了一番郑果,鲁颁直接提出质疑:“郑果?学匠艺多久了?都会些什么?”

  此时的郑果完全就是个籍籍无名之辈,不要说在工匠界,在水工的圈子里,仍然谈不上什么名气。

  鲁颁可是当代工匠的巅峰级人物,能够让他亲自出手指导的人自然也不能是泛泛之辈。

  郑果当然听过鲁颁之名,却同样有点搞不懂朱樉对他的安排,两人擅长领域不同,鲁颁再厉害恐怕也教不了什么给他。

  心有疑惑,他倒没有丝毫怯意,把脖子一梗:“没有学过什么匠艺,只是见过家父打铁而已。”

  鲁颁转向朱樉,毫不客气地回绝道:“不行不行,老师,我才没时间带新人,要不,我随便找个弟子先带带他?不懂匠艺,怎么能够学得懂水力之学。”

  郑果也不领情:“老师,为什么要我学匠艺?我要修的是水坝,是拦河大堤,上面架设的机械自然有专人负责,周地不是最提倡专业化分工吗?”

  等二人嚷得差不多了,朱樉这才道:“水为什么能驱动机械,其原理为何?只有在这里,你才有可能进行大量实验积累,不弄懂水之理,你的拦河大坝怎么能够拦得住呢?”

  “水之理”三个字让郑果和鲁颁都沉默了,不要说郑果,连鲁颁这几年大多也只进行应用层面的研究改进,极少涉及深层的原理探索。

  趁着二人有所触动,朱樉却开始“夹带私货”了:“水流的缓急、丰欠、高低,均可以影响到水力的大小,为什么呢?

  影响的程度到底又是多少呢?.

第1164章 不负老师之望

  水力的大小到底可不可以测量出来?如果我们找到测量的方法,那是不是就可以得出拦河大堤到底要承受多少水力,该如何建才能在受力之下稳固不移呢?”

  这下子郑果服气了,向朱樉一揖:“谨受教,弟子一定用心学习研究,不负老师之望。”

  鲁颁也急了,拉着朱樉的手:“老师,你可太偏心了,水力之学还有这么多名堂,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

  朱樉意味深长地道:“这可需要大量时间的研究,是该让更多年青人冒头的时候了。”

  成功激起鲁颁对传承危机的思考之后,朱樉又领着郑果开始疯狂地“拜码头”之行。

  拜访高式子,让他跟着学习水泥、砖石、钢铁等材料方面的学问,研究不同材料的受力情况;

  拜访埋口和沟弃,学习建筑结构学,以设计出最佳的大坝结构;

  拜访墨子,学习力学原理,以计算受力程度、应力水平;

  拜访泰杉,学习适合野外活动的各种器物制作;

  拜访秦桓、许星,了解野外伤害、疾病的临时救治,药物识别应用;

  拜访光学研究所,设计更加适用于野外勘测的光学仪器;

  拜访勘探研究所,学习矿物识别和地质勘探相关知识;

  拜访水楠,查阅五年来的水文记录及周地大小水系分布情况;

  拜访方一志,学习各种天相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掌握观星辩位的能力;

  拜访伯乐,学习马术及马匹的基本常识,特别是野外各种注意事项;

  ……

  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朱樉这才把郑果的“课表”给安排好,至于学习掌握、融汇贯通,那就得靠郑果自己了。

  直至此刻,郑果才真正明白朱樉为什么让他不要急了,光是要学的东西就已经令人头晕目眩,而且这些东西经朱樉一说。

  无不有其必要性,都属于“必修”课程。更别说还有大量的东西需要他自己去研究突破,这些都无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有所成效。

  可身朱樉弟子的巨大优势也凸显无疑:整个周地最顶尖的子级人物和各门各类的生产研究部门,无不向他敞开了大门,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取用。

  要知道此时周地在很多领域都代表着天下的最高水平,一个弟子的头衔,让本只是一介平民的郑果何止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是一跃立于塔尖。

  得益的又何止郑果,朱樉教科书式的演示了一番指导师的日常操作,顿时在洛邑教育界掀起一场风暴。

  别人的虽然不能像朱樉这样把洛邑的顶尖资源塞给自己的学生,但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其课程,却引得诸多指导师为之效仿。

  安顿好郑果之后,朱樉又回归到了极度繁忙的工作状态,看着自己办公桌上摞成小山那堆公文,他的眉头不由皱成了一个“川”字。

  抛开其他日常事务不提,此时摆在他面前的主要有三件大事:

  巩义经济生产区的规划和初期建设已经开展,可人员配套却还没有真正展开;

  洛新、伊昆高速急需建立筹备小组,尽快展开初期勘踏,确定路线并进行工程预算,随后则是人员、物资的准备工作;

  洛邑第一师范大学的第二届学员招收已经完成,各种相关工作也需要他统筹协调,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了亟待解决。

  先说第一件,以“借鸡生蛋”为模式设立的巩义经济生产区不仅寄托了朱樉极大的期待,大明、亚加达、渼洲三国的回应也是相当积极的。

  就在朱樉返回洛邑的第二天,亚加达选派的三千“务工人员”已经抵达虎牢,等待周室派人前去接收。

  这还是朱樉反复“规劝”后的结果,于芫本来是想一口吃下第一批这五千个名额的。

  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熟练工匠的价值开始凸显,“产业工人”的概念也随之出现。

  虽然目前周前地仅向战略互惠伙伴开放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由“四化”理念及机床、精密机床支撑起的手工业,与传统模式下的手工业。

  已经有了较大的区别。有个出色的工匠随便找来一批学徒就能支撑起某项产业的情况,几乎已经成为不可能出现的事了。

  传统手工业缺乏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试错成本太高,对单个工匠来说代价更是难以承受,从周地得到部分生产流水线设备的各国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若以周地生产效率为参考,各国拿回去的即使是同样的设备,实际运行的效果往往直接“腰斩”还是好的,更多的情况甚至只有一二成。

  这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人。

  虽然周地的义务教育才刚刚起步,可职业技能教育却早已展开,再加上四化理念和与技能考核配套的全新爵位系统。

  民众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这方面的素质自然不是其他各国所能比拟的。

  把人直接放到周地的工坊内进行生产培训,比起接受选派代培人员的“二次培训”,效果高低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一听到亚加达一下子送来三千人,时焦和黄歇立即提出了抗议,认为朱樉“处事不公”,所谓的先到先得完全是为近在咫尺的亚加达量身打造的。

  无奈之下,朱樉只好同意将两国的名额都提升到两千人,缺额在下一批中进行补足,这才勉强安抚住二人。

  这其实还不算什么,真正让朱樉头疼的是,人倒是要来了,可偃月工业园现在除了一条临时的土路,还全是一片荒野呢?

  否则亚加达那三千人直接就派过来了,哪会停留在虎牢关里等着接收。

  不要说和五年前相比,即使只看去年,周地的基建能力也是大有提升,专业化的人员和设备、相关的经验积累都在稳步提升中。

  关键是其提升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搞得朱樉现在处处都紧巴巴的,实在抽不出更多的人手来满足这巨量的建设需求.

第1165章 没有半点头绪

  不仅是建设人员缺乏,相关产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情况也差不多。

  趁着拆掉旧设备支援冶义进行了一轮产业升级后,周地的诸多工坊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开天下之先例在青壮层面实现了产业工人数量超过从事农业的数量。

  可随着三国战略互惠协议的签订,海量的订单也随之不断涌来,使得因人员增多、设备改进、技术升级三重因素加持下的工业产能提升也渐渐消耗殆尽。

  在工业组织会不断伸手要人的情况下,要想抽走其部分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可要把纯粹的农夫培养成合格的产业工人,让巩义经济生产区如预期那样运转起来,榨取各国的劳动力的“剩余价值”,这又是必须的,而且还不能少。

  两条高速公路的情况倒稍好一点,也仅仅是在初期而已,筹备小组的人选朱樉已经基本敲定,但后续推进产生的大量需求,至今仍然没有半点头绪。

  反正这事也不是十天半月能够启动的,朱樉本着债多不愁的心态,先划个大框,以后再慢慢填就是了。

  最为头疼的还是教育。

  花了快两年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员物资,现在周地的义务教育也仅仅涵盖了6-7岁的儿童而已。真正要达到朱樉预想中的十年义务教育,还有一个“无底洞”等着他去填。

  第一批师范学员主要来源于周地的政士、佐士人群,这其实也算是周地“闲杂人员”中素质最高的了,所以在一年短期培训之后,目前的教育开展情况还算是差强人意的。

  可现在却明显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境地。

  第二届师范生的招生工作一度非常尴尬:几乎没有多少主动报名者,强行“摊派”之后,起色也不大,零零落落总共才招了不到两百人。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周地的“有识阶层”差不多已被压榨得一干二净了,总不能把连扫盲班都过不了的人去充当指导师吧。

  无奈之下,朱樉只好把主意打在了不断涌来的各国游学士子身上。

  让“外国人”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的弊端非常大,因为指导师虽然谈不上位高权重,但借着安排教学之便,却可以充分接触周地的各行各业。

  特别是完善之后的大学,更会与各种敏感部门频繁接触。若是这些人中混入他国反派,其获取各种情报的便捷情简直不要太大。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各个部门可在游学士子中招募“实习生”,从事一些涉密级别不高的日常工作,师范大学的招生对象却仅限于周人。

  可现实却狠狠地抽打着朱樉,靠这一两百人,而且三五年内这一情况恐怕得不到根本改变,想要搞起全民普及教育,岂不是成了笑谈。

  被逼打开口子的朱樉却发现自己的动作太迟了,经过各部门的抢人风潮之后,“漏网之鱼”要么就是不愿留在周地做事的,要么就是各部门看不上的。

  即使把门槛降到能够胜任“日常识写”的程度,最终招募到的外籍师范生也仅有两百多人,加上原来的人数,第二届师范学员也仅仅才四百多点零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让朱樉无技可施了。即使这些人全部顺利通过考核,明年的开学季也就仅仅能够增设一个年级而已。

  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要开满十个年级,把周地所有学龄儿童纳入义务教育,简直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不仅是指导师严重缺乏,授业师方面也不让朱樉省心。

  在朱樉的强行摊派下,整个周地的在籍授业师队伍倒是极为可观,足足有三四千人。照理说这么雄厚的师资力量,应对才两个年级的学生简直绰绰有余,可现实情况却并非无如此。

  授业师大多属于各个行业的中士、上士,甚至子级人物,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可要面对一群六七岁的儿童,那可不像他们平时带的学徒,既不能随意打骂,更会面临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

  别看这些孩子年纪小,可“神兽”之誉也不是浪得虚名,经常会有授业师被他们问得哑口无言,甚至下不了台。

  小孩子们往往口无遮拦,无所顾忌,才不会管你是老师就要给你留面子。

首节 上一节 610/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