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家祖李世民

家祖李世民 第73节

哦,想来当时使臣并不在你们的京城平壤吧,想是后来使臣肯定已和泉盖苏文大战过,只是本王甚为好奇,

你们的大莫离支没有死,而使臣今日也来了大唐,这是为何?

难道使臣见了你们大莫离支身背五把刀,惧怕了不成?”

莫靖面上涨红,一时之间语塞。

四方馆相伴之人闻此,个个面上浮现笑意,秦王说得对啊,既然忠君,就该和弑君的泉盖苏文势不两立才对。

新罗的使节很不厚道的大笑起来,对着李厥躬身道:“王上所言,臣下居然未想到,看来高句丽皆是一群乱臣贼子。”

“好胆,新罗王是怕我高句丽的刀锋不利否?”

莫靖不敢威胁李厥,不代表他不敢威胁新罗。

“高句丽皆是乱贼,占我两城,杀我百姓,此仇必报。”

“好了,各位来者是客,我大唐自当以宾款待,若是在我大唐喊打喊杀,想来诸位也担不起这后果。”李世绩淡淡的说了一句。

双方见此,只得相互对视一眼,恨恨闭嘴。

倒是一旁的苏我真平一直面带笑意,看得津津有味。

……

PS:有个事解释一下,因为我看到不少读者在说。

关于李世绩,到底是该叫李绩还是李世绩。

李世绩原名叫徐世绩,字懋功,所以也有叫徐懋功的,加入李唐有功,被李渊赐姓李,所以改名叫李世绩。

避帝王名字之讳,是在帝王死后而不是生前,所以李二死之前,他还是叫李世绩的,李二驾崩之后,他为了避讳,才更名为李绩。

第94章 霸道

接下来便是用膳,大家都知下午才是重头戏,所以便没有多饮酒。

饭后,四方馆安排了地方,让李厥休息。

三邦就算心急,也只能等着。

半个时辰之后,李厥睡醒,先是叫来李世绩和王玄策。

“我想着先看看倭国的来意。”

两人自然没有意见,便召见了倭使。

苏我真平刚进来便道:“日出之国国使真平,参见日没之国秦王。”

李厥淡淡一笑道:“我汉家文化,言日出为大利,为希望为朝气,你自称日出之国,想来便是大利之地。”

扭头对李世绩道:“英公,你为我大唐名将,不知要去日出之地,需几船几人?”

李世绩也极会捧哏,当即道:“战船百艘,万余人便可为。”

李厥瞟了一眼苏我真平,对方有些郁闷,不就一个称呼嘛,有必要威肋自己,不过他也不怂:“我王圣德,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

大兴其国,国之恒盛不远,今奉大唐为上国,供俸有礼,大唐又为何刀兵相见呢?”

李厥三人对视一眼,皆哈哈大笑起来。

王玄策都想捂脸,在李厥面前夸某某某是神童,不管是谁,只能说明脑子肯定不好使。

“你言你国日出,我大唐日落,此为大不敬,你可知晓?”李世绩笑罢,语气转冷斥问道。

苏我真平想了想道:“国在东方,此言并无不妥。”

李厥笑了笑,语气一正:“我大唐千万百姓皆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尔现在所言,便是不尊我大唐教化,你且回去吧,再过几年,本王便亲提万军,看看你们日出之国何样,圣德王是不是真如其名。”

苏我真平这下坐不住了,这正事还没谈呢,因为一个称谓,自己就要被撵了,回去该如何交待。

心思电转之下道:“我圣德王亦知,大唐宅兹中国,教化四方,授命于天,故称今上为天可汗。”

这算是给自己找台阶了,说大唐为世界的中心,大唐的陛下居于此统治四方,我们倭国自然也在内,所以称陛下为天可汗。

李厥见他认怂,便直问:“使节此来大唐,有何事?”

“圣德王言,新罗违义,吞我任那之岛,此来一是求上国为我等做主,其二则是,圣德王心慕上邦繁华久矣,请上邦赐下文明,容我等小国之民,共沐天朝之恩。”

李厥没有再吭声,李世绩回了一句:“此事容我等与新罗谈过再说。”

倭国走后,王玄策言:“英公,苏我真平之意,是想和我们夹击新罗?”

“便是留有此伏笔,他也知晓,我大唐必会再东征,解决掉高句丽之后,便是新罗、百济,这是预言,并非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真正的目的,或还是想习得我大唐文明,毕竟自隋开始,倭国遣使一批又一批,且不少人驻留在此,并没有与使团一起回去。”

两人所谈,李厥一直沉默,看似是在细听,实则他在思考。

倭国他必然是要灭的,但灭国不是目的,目的是统治和教化,如果从长远考虑,现在授予他们一些教化,也不算是坏事。

当然,此事还要再慎思。

“大王,接下来是高句丽还是新罗?”

李世绩的话,将李厥唤醒,他想了片刻道:“两国之事偏听则暗,便让两人一起进来吧。”

待两国使节进来,相互见礼之后,李厥这才开口问及:“知你两国此来皆为一事,且说说吧。”

崔哲令抢先道:“高句丽无故挑衅边疆,侵我两城,还请上国为我等做主。”

莫靖轻哼一声反驳:“昔隋人寇我国边关,新罗称衅侵我土五百里,他们不归还,那我王便提军来取。大唐贵为天国,自当禀公而断。”

“之前所讨之地,本就为我新罗故土,只是尔等行不义事擅自取去。”

“荒谬。若是按你之言,新罗、百济皆归我土,你们只是蛮占而已。”

李厥看着两人,面上微笑。

李世绩冷哼一声,打断两人的争吵:“既往之事,焉可追论!”

莫靖不爽了,这一句话可是偏心偏到姥姥家去了,当即不忿道:“既如此,高句丽收回二城,此是正义也,新罗不可赘言。”

“尔侵我国土就在今日,如何等同。”崔哲令再度反驳。

李厥挠了挠头,真想让两人出去打一场,谁赢了听谁的,可真要这么干,那他肯定就在青史留名了,最糊涂的断事王爷。

“行了,都别吵。辽东诸地本为中国郡县,我大唐尚且不言,你高句丽如何敢吞并?”

李厥的一句话,让双方都不爽了,不过崔哲令可不敢顶撞只得沉默不语,

倒是莫靖直接摊牌道:“保家守土皆众之责,我王圣明,大莫离支英勇,高句丽近千万之众,披甲之士亦有百万,隋举全国之力不可撼动。

如今,为消大唐之虑,我主奉唐主为天可汗。我奉我主之命来呈情,为何如此待我?”

谈判桌上,夸张点很正常,现在高句丽的人口约在四百万人左右,常备军最多五十万。

李世绩见这货亮肌肉,顿时不爽了:“炀帝少谋急性,岂可与我陛下相论,高句丽虽城高,怕也拦不住我大唐之兵。

就依使节所言,谈判到此为止,本公这就请陛下旨意,亲去平壤城会一会高藏王。”

莫靖针锋相对道:“大唐国主乃天下共主,是为天可汗,我高句丽遵崇供俸,并无怠慢之心,英国公难道要做历史罪人,

兴恶兵,置两国百姓于水火吗?

既如此,我高句丽虽弱,但卫国土,必会众志成城。有道言,仁者无敌。那时,大唐之诺必不行于诸国。”

李厥突然笑了,好嘛,自己进攻你就是无仁无义,你进攻新罗就是收复故土,还真别说,这莫靖的口才是真不错。

他站起身,迈步来到了莫靖的面前道:

“贵国昔王高武,受我大唐封赏,添为荣留王。奉大唐作为上邦,今闻有小人者泉盖苏文,弑王杀驾,独霸朝纲。

新位宝藏王只是一傀儡尔,我上邦如何能容此事发生。

今受莫使者相邀,出兵高句丽,诛杀泉盖苏文,帮尔等清君侧,如何?”

莫靖被气得面色涨红,声音不由得提高:“我未曾相邀,还有,我王睿智,知大莫离支英明神武,所以才会放权于他。”

“哦,莫靖啊,这话你自己信吗?别说了,我看这就样吧,不日我大唐军队便会进驻平壤,抓了泉盖苏文,交由你们的王发落。”

……

PS:任那是大概是现在韩国的庆尚南道,倭国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算是比较早的。

第95章 相救

对高句丽的使者威胁一番,这第一次接待就算结束。

走出四方馆,李厥问李世绩道:“英公,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大王,我们的任务到此便完成了。”

李厥一怔,这就完了?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三方都各有各的分歧,语言上根本调解不了,再打嘴炮下去也毫无意义。

李厥告别两人,便回了东宫。

李世绩亲往皇宫进行汇报,这是李二之前就安排好的。

甘露殿中,李二将手中的奏折放下问道:“三邦皆谈过了,如何?”

首节 上一节 73/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签到五年,身份被祖龙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