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家祖李世民

家祖李世民 第144节

李厥没再问,他走到船近前仔细打量,船身长应该不足四丈,最宽处也不足七尺,船身算是极窄了,

此刻甲板未封,可见底部由隔舱板九个,如此设计的好处便是,一个隔舱进水,其他隔舱不会受影响,产生的浮力同样可以让船航行,连接处几乎全为隼卯结构,不得不叹服现在工匠的技艺。

但技艺再高超,也弥补不了木船的本身缺陷。

对于船只他不是很了解,这样的木船他也难提出改进的办法,不过他倒是知晓一种水泥船,坚固自然不是木船可比,

但想了想,他又将建水泥船的想法给否了,还是回去思考一下,看看如何做铁船吧。

让林三和叫来了船只的老师傅,李厥和对方聊了有半个时辰。

“小郎君,像五牙舰这一类的江船,是不可能入海的,一股子风就把船楼给掀了,或者直接倾覆。

海船讲的是上边阻风小,吃水要深。”

“老先生,为何不在木船外蒙一层铁皮呢?这样不是更加的坚固?”

“可不敢试,造价太高了,贴一船百炼铁的钱,就能造出四艘船来,若是薄了,贴与不贴也无甚效果,海水易蚀,铁皮不比木头,下水两三年或就锈蚀不堪用了。”

李厥恍然,现在所谓的铁皮,全部是匠人手工锤打而成,如同制造刀剑的工艺,这样成本可不高嘛。

“那有没有想过改进一下驱动,我见几乎所有船只皆用人划直浆,有没有可能改成蹬踩的旋浆?”

“哦,何谓旋浆?来来来,进我的工房详聊。”老师傅直接抓住了李厥的胳膊,拉着就要进工房之内。

一旁的林三和想要制止已经迟了,他一脸的惊惧,深恐李厥身后跟随的几人同时拔刀把老汉给劈了。

第195章 匠有何?

当老汉的手伸过来时,薛礼和裴行俭两人的肌肉瞬间绷紧,薛礼前跨抽刀的动作都做了出来,李厥适时的抬手轻摆了摆。

他自己本身也在防备着,以他现在的武力,肯定打不过薛礼他们,但这个老汉想偷袭成功也不是易事。

“老先生,你先走,我跟着就行。”当老汉的手松开,背对着李厥当先迈步的时候,周边几人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

老头现在带有三十多个徒弟,而这个船坞乃是府衙所有,所以他虽是这里的技术总顾问,但其实待遇并不高。

李厥心中暗暗记下这件事,必须要提升全国匠人的薪资待遇,他们个个很可能都是发明家,只是这年头并没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有了大发明,大唐的奖励也有限。

工房之中,没有图纸,倒是有不少船模,李厥一边参观一边啧啧称奇,老汉也不打扰,见他喜欢也带着笑意站在一边。

“老先生,所谓的旋浆,便是把直浆变短,组成一圈变成叶片状,通过驱动轴,将力传至旋浆让其转动,从而驱动船只。

当然,若是驱动轴不好完成,可以在船底设计一个个旋轮,上边则设计成蹬踩的脚踏板…”

还真的不好形容,好在工房中有不少船模的直浆,他可以拼凑出一个螺旋浆来。

老汉是个造船大师,李厥都不知道自己讲的是啥,但神奇的是他居然听懂了。

叫来几个学生,他便开始要求他们现场制作,还让李厥不要急,正好现场指导一下。

说及工匠精神,还得看看大唐,几个学生的手工艺活没得挑,但就这样,老汉还在旁边骂骂咧咧,一会说他们不肯用力,一会又说他们毛躁。

时至中午,他们也到了开饭的时候,李厥让林三和去沟通,看能不能交钱也让自己诸人在这里凑和一餐。

没一会儿,饭食便端了来。

一碗没放油的鱼汤,闻着还带着大海的咸腥味,一个饭团,再加一小碟咸菜,李厥尝了一口,里面应该是橄榄配以死面发酵出来的,没别的就是咸。

老汉与他别无二致,吃得极为香甜,李厥凑和着把饭团吃了,对于那碗鱼汤他实在是不敢尝试,未端近就是扑鼻的腥味。

他很担心,煮鱼的人有没有给鱼剖腹去鳞。

“老先生,坊中一日几餐?”

老汉一听这个问题便自豪起来,“我们这作坊算不得好,但一日可是管够三餐,天天有鱼汤和干饭,可比其他的官造作坊好太多了。”

李厥心中暗叹,现在的人啊,多容易满足。

其实难怪,老汉今年至少有五十岁了,刚成年便经历了隋末那样的乱世,可想那段时间日子有多难熬,现在能一日三餐,自然知足。

但在李厥看来还远远不够,匠人才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最重要的一类,与之相比,仕农商皆不及。

饭后又歇了半个时辰,老汉的学生将成品拿了过来,果然,和李厥所言几乎完全一样。

当然,这只是做出来一个轮浆,旋浆虽然更简单,但是对应的驱动装置则更难,涉及到了力的传导和转换,

而轮浆,可以直接连接脚踩板,下方再接船板做底,就可以下水,一个简易的脚踩小艇就完成了。

船板是现成的,坞中本就有水池,见自己学生高兴的在那里踩着行驶,老汉高兴不已,非要自己上去也试试。

“果然是便利,相较直浆推力更大,可大大提高船速。”

李厥附和的笑了笑,便告诉他们旋浆能更省力更快,想来以老汉的水平,很快便能制造出来。

时到近晚,李厥这才告辞离开。

林三和如以往一样,将他送回院落便行礼离开。

“公子,晚膳已准备妥当。”武媚迎上,李厥摆摆手,“等等,我要写个东西,过后怕又忘了。”

来到书房,无意紧随其后给他铺纸研墨,他则在闭目沉思,“殿下,好了。”

他执笔添墨,开始写道:‘十五载为徒,十载报师,三十载苦研,可为师,此为匠也。

鲁有班,自始有锯刨、梯钩、锁钥之类,若无,今之如何?

汉有蔡伦,改进纸张,降低造纸糜费,使后世成书易,若无匠研,今再捧竹简?

再有宋墨子、汉张衡、魏晋马钧、隋李春云云者众,皆创千秋之功,泽被万民也。

然仕人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农人赏田百亩,身殒尚有田亩恩子,商贾虽名有损,但得实惠者众也,

孤问诸卿,匠有何?

今匠人大部入官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此以往,孤恐大唐再无新物问世。’

见墨迹已干,无意收起,取信封封好火漆,接下来便是安排人发往长安。

对于这封信能起到的效果,他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很可能自己爷爷都不会重视,更别说朝廷众官了。

无所谓,先给他们打个预防针,等到再提此事时阻力会小一些。

大唐的皇帝虽可以一言可废天下事,但一项新制度颁布,还是要与朝臣协商的。

接下来几日,李厥再度宅了起来,没事便看书,偶尔到左边看一看他们新物造的如何,期间萧若和狄仁杰将拆迁方案拿给他看,两人算是得到了他的真传。

若是按照这一份方案,那么州府一文钱启动资金也不用拿。

采用预售制,先拿出图纸,告知商贾和富绅,阶梯式销售,若新市场商铺千间,先放出百间出售,暂定价格八十贯一间,

如此便可募集八千贯用于施工,在新域建简易安置房,以蒲草屋来计,一月时间便够。

“你二人有无想过,若是前面的百间无人购买怎么办?”

两人对视一眼笑了笑,萧若回禀,“殿下,想来张柬之已在路上了吧,到时便有几个神秘富商包圆了这百间,也颇有说服力。”

“然后呢?”李厥其实已经猜到他们的做法,对于两人表现的奸嫡嘴脸有些不爽,更对预售制度大大的不满。

但他忘了,两人现在玩的这些,可都是他先在洛阳玩过的。

“然后过一段时间,我们会放出第二批,这次可能只有八十间,价格嘛,一百二十贯比较妥当。”

……

PS:查了一些资料,有说晋时期就有轮船了,但是唐朝却没有轮船的记载,大唐的船一部分靠划橹,也就是直浆,还有风力,也就是所说的帆船,再就是拉纤。

第196章 广州大发展

狄仁杰两人可算是把人心琢磨得透透的,首批八十贯可能会有很多人观望,但只要第二批涨到一百二十贯之后,肯定就有不少人坐不住了。

接下来再放第三批,一百五十贯,那帮商贾再有定力,也会疯抢。

不管是本地商贾,还是蕃商,其实人性皆一样,那帮人因为取缔了蕃坊之内的市子,说不准抢的还凶一些。

等到放个七八批,卖了五百间之后,价格兴许已经到了三百贯左右,剩下的五百间就值钱喽。

千间多不多?开玩笑,蕃坊可是有十多万蕃民,每百人中有一商贾,便能将这千间全部吞下,更遑论还有大量的本地和其他道州来此的商贾。

至于原先搬迁的百姓住所,再划新坊,给予一定贴补,估计花个万贯,就能解决,而新的市场至少可入三万贯以上,房地产就是这么的赚钱。

“殿下,用于安置百姓的场地,等到百姓重新回到新坊,还可再新建住所,打造成高端住坊,如此不需几年,广州就可焕然一新。”

“你们看着办吧,就不必再来烦我,对了,之前所议留你二人中的一人在广州,你俩可有定论?”

“还是臣留下吧。”狄仁杰道。

李厥就知道会是他,这小子就不是安分的主,早想着选择一地练手了,广州无疑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那便是你,记着,孤走之后,你不得欺负冯家人。”

狄仁杰面上讪然,不过还是狡辩道:“殿下,他们才是地头蛇,您应该担心我会不会受他们欺负。”

“你要是受了欺负,那说明你无能。”

萧若没忍住咕唧的笑出声,心中暗叹殿下英明,还好自己没有抢着留下来。

……

接下来几日,李厥每天早出晚归,大部分时间都在城中西部转悠,他很担心这帮人暴力拆迁。

到底还是他多虑了,狄仁杰先到这几个坊市招人,告诉大家不仅高薪,还包一日三餐,要他们盖房子。

这帮人那个激动啊!

首节 上一节 144/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签到五年,身份被祖龙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