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54节

如果在安全额度内超发货币都不够国家发展,那就发国债,总而言之,只要国家经济被看好,国家发展被看好,这两样都不会亏,国家发展会提速。

只有进行了完全的货币改革之后,李恪才能这么玩。

想了想,李恪拿过了一个牛皮笔记本,开始将特殊问题给记录下来。这是他从仓库里面找到的一个空白笔记本。

《论大唐朝廷和国策改革纲要》

一、底层吏员和役员数量较少,导致的朝廷事务处理极慢,地方对紧急事态应对缓慢的现状分析和改进措施。

二、扩充吏员和役员后,对大唐现有财政的压力有何影响分析。

三、如何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而不增加大唐财政压力。

四、大唐货币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五、吏员和役员读书识字的必要性。

六、由此引申的教育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七、科举制度的改革必要性。

八、如何提升府兵社会地位,以及进行士兵职业化道路改革。

九、提升府兵读书识字的必要性。

十、地方驻扎府兵和地方吏员和役员临时相互补充代替政策,降低财政压力的方法探讨。

十一、对大唐财政和国库支出进行优化和改革的必要性。

十二、现有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审计成立的必要性。

十三、六部职能进行细化分割的探讨。

十四、如何提升大唐财政收入。

十五、由第十四条引申而来的商税改革探讨(建议参考大唐不夜城的相关收入)。

十六、增加大唐畜力的必要性(紧急)

李恪详细的将这些一条条的都写下来,这些东西有的已经开始在实施,有的已经有了头绪,有的还没有开始,但是是未来要解决的事情。

写到第十六条,李恪果断将笔扔到了一边,头疼。

算了不写了,杨安宁多好玩,写这个干什么,晦气。

李恪将这玩意放好,然后扔给了田蒙,“拿着,不要让任何人看到,等我回宫的时候交给我。”

“是。”田蒙快速的接了过去,然后从后面那出了一个精心打造的木盒,将笔记本放进了里面,上锁,然后才揣进了自己的怀里,钥匙则是挂在了他自己的脖子上。

李恪倒是没在意他怎么做,刚刚翻看的田蒙送过来的情报里面,李恪知道了为什么那二成三的土地没有耕种了。

是他来自后世的思维想当然了,原因其实很简单。

畜力!

没错,就是最简单的畜力问题,大唐不是所有百姓都有耕牛,或者是毛驴,驮马等畜力的!很多地方一个村庄,甚至几户人家才有一匹耕牛,或者是马匹。

李恪根据自己上辈子小时候的经验认为大唐的百姓,一户人家种一百亩地没有问题,但是他错了。

他上辈子小时候,家里好歹有一头骡子,虽然他父母两个人能轻松种五十多亩地,那是因为村里不缺少畜力,不管骡马,家家户户都有。犁、耕地过后平地犁耙ba、锄头、铁锹qiao、镰刀、小铁铲等农具,家家户户都有。

这些最微小的东西,是他忽略的,但在大唐却是影响最深的!根据悦来商行给出的调查,大唐很多村庄的耕牛都是公用的,为了公平,都是一家耕多少亩,换下一家,保证最佳的春耕时间内,家家户户都能平均播种一定亩数。

而在最佳春耕时间结束之后,那就是抽签,抢种,能种多少种多少。

第521章 时代的局限性和思考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有部分耕地无法被耕种,虽然百姓总不舍得空着土地,总是要种点什么,但是无法收成的土地该如何种植?

李恪不由得又想到了小时候,以他自身经历为例,他们家种五十多亩,接近六十亩,村里甚至有种一百亩以上的,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他们并不是都种粮。

李恪老家河套平原,是以小麦为主粮,不种水稻,而他们家五十多亩地,小麦只有十几亩。然后就是玉米、葵花、籽瓜这三样为主的经济作物。

而不同的作物意味着一点,耕种时间错开,这就是为什么李恪小时候,记得他父母从春耕开始,一直忙碌到十月底秋收,耕地,浇最后一次水,然后才能彻底歇下来。

但是如果五十多亩都种小麦的话,其实也能种的过来,现代的耧车每天的播种速度很快,问题是大唐没法普及现代耧车啊!别说现代耧车,连古老的汉代流传下来的耧车都无法普及。

这才是最大的根本问题!曲辕犁现在还没普及呢!

畜力问题很头疼……按理说这么多年,百姓不是不知道畜力的重要性,但依然无法普及的原因很简单,隔三差五的天灾,人都活不下去了,这些牲畜的下场可想而知。

所以每隔一定的年限牲畜就会被灭一次,而想要重新恢复……何其艰难啊。

哎,要么说屁股决定脑袋呢,李恪以前没监国的时候,说实话,这些问题他没怎么太过于思考,现在监国了才发现,这东西……古代的皇帝,稍微负责点,真特么不好当啊。

古代的天灾真没那么好度过,怪不得古代一逢灾年就有人造反,这不废话吗?活不下去了啊,而且就算是灾年过去了,明年回来,该吃的东西都吃了,怎么种田?

总不能让他们去山里抓点鹿来耕田吧?倒也不是不行……不过,算了,这就是开玩笑的。

一个稳定的粮食来源,太特么重要了!至少在灾年的时候,第一时间可以调集粮食过去,百姓没收成不要紧,只要他们不至于饿的将牲畜都给杀了,那就有恢复的机会。

连年遭灾的概率不高,而且也不可能整个国家连年遭灾,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就能稳住。

哎,袁老千古啊。

李恪的脑海里面浮现了东南亚的地图,之前胡挚的话又冒了出来。

妈的,林邑和真蜡拿下的重要性太大了,这比东北黑土地都大,毕竟东北黑土地苦寒,那个地方想要彻底改变为粮仓太难,主要是人口上不去,但是林邑和真蜡一年三熟,就要好的多了。

当然,李恪现在有了土豆,也算是一大杀器,但多管齐下自然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李恪还想到了一个办法。

哎呀!烦死了!

我为什么要想这些,总感觉有东西从脑子里面长出来了。

李恪有些郁闷,我这回来不是玩的吗?为什么要想这些,都特么怪李泰!

我要是不监国,我能想这些?!

气死我了!

“田蒙!”

“殿下。”

“备马,我要进宫!”李恪恶狠狠的开口道。

“是!”田蒙有些懵,殿下这怎么又生气了,不过他当然不敢问这个。只能是尽快给李恪备马。

很快,李恪就怒气冲冲的带着一干护卫冲向了长安城。

李恪这么大的动静,李承乾自然也是知道了,“这……三郎不是刚回来吗?怎么又走了。”太子妃苏氏有些奇怪的问道。

“不知道,不过估计是又想到什么了吧。”李承乾摇了摇头道。

“那……三郎走了,我们留下是不是不太好。”苏氏低声道。

“有什么不好的,这样,我差人送个信去宫里,李恪监国,要是觉得两仪殿住的不舒服了,让他去东宫去住,跟皇宫紧挨着,也方便。”李承乾大手一挥道。

苏氏:“……”

“我住他秦王庄,他住东宫,这很合理很公平吧,这有啥不方便的,挺好。”李承乾补充了一句,“我这就叫人。”

苏氏无语了,她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总觉得不对。

算了,男人们的事情她也搞不懂,不过三郎这里住着确实挺舒服的,主要是每日吃的饭食真不错,虽然东宫的厨子也是从三郎这里学了出来,但是总觉得差点什么。

赶到皇宫,李恪骑着马就奔着两仪殿去了,路过皇城的时候,他从衙门旁边过,不少人都看到了,看到李恪那动作行为,所有人都是有些懵,敢在皇宫纵马,秦王殿下怕不是又想挨揍?

只是……算了,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到了两仪殿,李恪直接站在外面大喊了一声:“李泰,出来,我要考教你的武艺!”

正坐在大殿里面纠结的李泰,一听这声音,直接原地跳起来:“三哥我来了。”

常林:“……”

从两仪殿门冲出来的李泰还没等看清楚外面的李恪在那呢,脚下一个踉跄,整个人就直接被李恪给绊倒了,然后他三哥不讲武德的直接骑在他身上,一通老拳就砸了下来。

“啊……”李泰惨叫了一声,一边奋力反抗,一边道:“三哥,你不讲武德,你偷袭!”

“兵不厌诈!你兵书咋学的。”李恪一边回嘴,手上却没放松。

一刻钟后,李泰气喘吁吁的从地上爬起来,一脸幽怨的看着李恪:“三哥……你干嘛下手这么重,我不是你最亲爱的弟弟了吗?”

“滚!滚进去继续批阅奏章去。”李恪直接踹了他一脚,“你还好意思说?气死我了!我今天回去,越想大唐的破事就越多,破事越多,我就越累,要不是怕把你揍太厉害了,没人批阅奏章盯着两仪殿,你今天得给我回家躺着。”

李泰:“……”

看着三哥怒气冲天的样子,李泰缩了缩脑袋,好像……三哥又想到了什么麻烦事?额……这不能怪他啊,他就是随便说说,谁让老爹动手了呢?

“我去看奏章了。”李泰一瘸一拐的直接向两仪殿走去,太可怕了,赶紧溜。

这点皮外伤李泰倒是不在乎,因为,嘿嘿,他三哥脸上刚刚也被他揍了一拳,虽然没多严重,但是也有些肿。

第522章 陛下同志要努力啊

揍了李泰一顿,李恪心情也平复了不少,哎,怪不得军队里面的猛男们没事就来个五公里,或者是进行格斗对抗呢,这确实是发泄精力的最好办法。

这些年自己能够这么冷静,没有做出什么错事,长孙冲功不可没呀,改天请他吃个饭吧。

扔下李泰,李恪自然去找李世民的,听到他在带兕子她们,李恪就有些无语,好家伙,我和妹妹们玩,你嫌弃我,结果你让我监国,你跟女儿们玩是吧?

老父亲就是任性。

首节 上一节 254/5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平阳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