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53节

秦王庄里面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绿化种植,主要就是在庄中引流的河边,湖边大面积种植一些驱除蚊虫的花卉,植物。

比如说茉莉花、夜来香、碰碰香、艾草等等,都分区块,通过搭配种植出不同的图案,一来用于观赏,二来用于驱逐蚊虫,实际上不仅仅是秦王庄,像是太极宫,大明宫等地方都会大量的种植这些驱逐蚊虫的植物。

秦王庄里面不同风格的小院子自然也是会种植这些植物,而像是一些比较容易招惹蚊虫的植物都是坚决不种,比如说什么九里香,凌霄花,铜钱草,爬山虎,绿萝等等。

“将那边的草坪也都修剪一下,长得特别长的草都不要,只保留这一种。”李恪站在那里指挥,他面前这仿高尔夫球场的草坪可是花费了不少力气的,虽然他现在做不出高尔夫球,但是这玩意要求那么严格干嘛,整个木球也能打着玩啊。

开心最重要。

“是!”

“对了,那些做成木桩形状的垃圾桶继续多放一些,以后要养成习惯,垃圾不能乱丢。动物园做的怎么样了?”李恪开口问道。

“殿下,动物园已经建成的差不多了,预留了足够多的场地,和植物,目前殿下您要求的几种动物也让人抓了不少回来,按照您要求的梅花鹿、麋鹿等,您说的那个傻狍子也有人从室韦那边送了十几只过来。另外小熊猫捉到了八只小的,大熊猫也有人发现了踪迹,不过还没有发现幼崽。”

“另外大象在终南山当中有所发现,不过……体型巨大,养它是不是有些危险。”田蒙有些担心,那些鹿啊什么的倒是还好,但是这大象长大之后的体型太大了,也太危险了。

“大象先等等,金丝猴呢?”李恪又问道。

至于秦岭有大象,李恪倒是不稀奇,他上辈子好像见过报道,说古代大象的足迹在全国都有,终南山也就是秦岭有大象也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已经找到了大约三十只左右,都是不同种类的,这些猴子他们当地人有养的,刚好有不少驯养好的可以给殿下您送来。”

“不错,不错,尽快送来,动物园的后勤方面尽快建成,数量暂时就这样吧,不用太多,冬天的储备食物也给它们准备好。”李恪满意的点点头,有这些就差不多了,就是滚滚还没抓到有些可惜,要不然教他们一招,试试蜂蜜能不能从野生大熊猫那里换来崽崽,虽然概率极小。

“是。”田蒙倒是无所谓,殿下喜欢就养着玩呗,这些动物也没什么猛兽。

“田蒙,你说,能不能养几只大猫。”李恪突然又开口问道。

“什么猫?”田蒙有些疑惑。

“大猫。”李恪重复了一遍。

田蒙一脸懵逼。

“哎呀,就是豹子,老虎之类的,不是跟猫差不多吗?”李恪飞快的开口道。

田蒙:“……”殿下您饶了我吧,我要是帮您养这些玩意,陛下当场就得砍了我,您管这个叫猫?

“我给您多抓点不同的鹿。”田蒙丢下一句话就转身跑了。

李恪:“……”我要那么多鹿干什么。

不过看田蒙跑的快,李恪也不能拦着他,算了,等以后有机会的,我一定得养几只大猫,从小养。哎,你说这金手指是个仓库,就不能给自己一个上辈子看过的那些种田文里面的,跟动物沟通的能力嘛,那多好,想养啥养啥。

李恪在这里胡思乱想,就看到刚离开的田蒙又急匆匆的回来了。

“怎么了?”李恪有些狐疑。

“额,殿下,太子殿下来了,带着家眷孩子一起来的。”田蒙汇报道。

李恪:“……”

第519章 初步挖坑

李承乾一家人很快就出现在了李恪的视线里面,见到李恪之后,李承乾就哈哈笑着道:“三郎,你回来了啊,正好这几天你侄子嚷嚷着要出来踏青,这天气终于好了,东宫里面实在是没有意思,听说你回来了就带你来玩玩,对了你这里的小院挺多的,给我随便分一个小院就可以了,我就不住你这紫禁楼了。”

“行吧,大哥你开心就好,大哥你这朝会你是一次不去啊。”李恪已经直接开始吐槽了。

“你不是说谁想上谁上吗?我去了也没啥大事,不就是看看你处理政务之类的事情,这些事情我在东宫也能知道啊。”李承乾开口道。

李恪:“……”

那是我给自己找的借口,不是给你们!

“那大哥你看中了哪个小院就哪个小院吧。”李恪无力的挥挥手道。

“行,那我自己选去了,你忙你的,我和你大嫂顺便逛逛。”李承乾笑眯眯的摆摆手,然后就直接也不客气的带人走了。

李恪:“……”

您是真的不客气啊,当我这里是景区呢,赶情来住酒店了。

问题自己大哥说来住几天,你总不能不让住吧?

“你觉得哪个好看?”李承乾带着太子妃苏氏在李恪的秦王庄里面一边散步,一边笑着问道。

“就这个吧,大英院,这个院子的风格挺有意思的,都是石头建筑而成的,而且整体显得挺庄严的,住习惯了东宫的样子,这个倒是挺有意思的,就是这个院子名字怪怪的。”太子妃笑着开口道。

“那就住这个了。”李承乾倒是无所谓,这里面的建筑风格都不一样,这种纯粹的用石头等建成的建筑确实是挺有意思的,石头配合着木质的门窗外加玻璃,倒是颇有一番异域风格,不知道是不是大食那边的风格。

进了小院里面,李承乾让人将东西放了下来,跟着李承乾的秦王庄的人帮忙将东西放了下来,李承乾过来除了妃子和妾室、孩子之外自然也是带着一些贴身侍女的,毕竟他们都熟悉了,照顾起来也方便。

“这个唐宁街十号是什么地方?”走着走着,其他的一些建筑上面倒是没有特殊的牌子,唯独这个并不大,而且偏僻的小房子上面挂着一个牌子,还有个名字。

“回殿下的话,这里是茅房。”跟着的一个秦王庄侍女立刻恭敬的开口道。

李承乾有些哭笑不得,“三郎也是的,这都是什么习惯,其他的一些宫殿取名字也就算了,这茅厕都要给起个名字,而且古古怪怪的。我记得他那边那个外面的茅厕叫什么靖国社来着?”

“是的殿下。”

李承乾有些无语,不过他倒是无所谓了,随便叫什么,他自己的房子,他叫什么都可以。

就是不知道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折腾出来的。

李恪倒是没管李承乾了,李承乾既然说不用,那就是不用。

正好李恪这里也来活了,是田蒙送过来的,由悦来商行的渠道送回来的相关消息。

李恪打开看了看。

首先就是关于悦来商行在大唐各个道州大规模的跟百姓签署合约,收购丝麻等原材料,其中麻签署的合约是最多的,大约为220万亩,平均每户签约亩数为10亩,山地多的地方多一些,每户15亩,平原地区少一些,每户大概为5亩左右,根据不同的地形签约方式也是不同的。

蚕丝的签约是更为复杂,是按照斤数来计算的,因为不管是春蚕还是秋蚕吐丝的次数都不只是一次。

不过李恪跟百姓签署的蚕丝收购价格却是高于市面50%左右,一般来说,养蚕户是将蚕丝纺成丝线之后再售卖的,但是现在李恪不用他们纺丝,他们的人力成本自然就下降了,百姓可以同时养更多的蚕。

同时他们也需要种植更多的桑树,当然李恪选择签约养蚕户的地方也是那种土地比较不太适合种粮,适合养蚕的地方。

而且签约的分量也是有限制的,不然的话,大规模的养蚕容易先把自己给玩绷了。

目前来说,其实大唐初期,就算是李恪放开了跟百姓签约,百姓也不会将所有的土地都改为种植这种古代版本的经济作物,原因很简单,中国人自古饿怕了。

尤其是贞观年的旱灾刚过去没多久,大灾之年大家都饿过肚子,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自己种粮才是放心的。

但即便是刚开始百姓不会大规模的改种经济作物,李恪也不会放开了收,不然明后年就有百姓大胆不种粮了。

种粮的底线不能破。

要紧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相对于丝,麻的收入恐怕是今年最多的,不过麻多了也不要紧,李恪手里面不仅仅有织布和纺线的工艺,关于麻布的处理也是有更先进的工艺的,经过他处理之后的麻布不能跟后世的比,但是比这个时代的麻布要柔软的多,而且结实,纺织也更加的紧致。

对大唐来说,绝对是消化的了的,而且这些麻布衣服还可以卖出去,不管突厥等周围的小国百姓同样有着大量的人消费这些麻布。

实际上就算是大唐自己,这些麻布都可以完全吃下了。

而且收回来的麻不仅仅是做麻布,麻袋,麻绳等等用途非常的广泛,尤其是如果大规模的开展商业行为的话,麻袋的用量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除了这些基础的数据之外,就是伴随着签约所带来的,跟地方上的一些小家族,寒门所建立起来的联系了。这意味着悦来商行的网已经逐步的开始向整个大唐村一级开始渗透了。

实际上也不用到村一级,只要到了乡一级就足够了,到了一个乡上,一个乡的望族只要跟悦来商行建立联系,让他们去帮忙各个村里面调查情况,其实是很简单的。

而这种调查,按理说大唐的朝廷也有这个效率,毕竟一级一级的行政部门传递下来,跟悦来商行是差不多的。

但大唐朝廷的工作效率却慢的让人发指。

第520章 大唐改革纲要

李恪之所以这么说,不是他胡编乱造的,而是他有根据的,因为他手里面随同而来的还有另外一份资料。

就是李恪刚刚接手监国的时候,那些通过朝廷国库数据,以及每年的粮食收入计算出来天下大约有二到三成的土地根本没有耕种,李恪不知道原因,让民部和工部去调查。

当时李恪给出的期限是到今年的七月底,但是不管是工部的段纶还是房玄龄都说这个时间太紧张了,调查不出来。

那次朝会之后,李恪就直接将这个命令下达给了田蒙,让他去负责调查一下原因,随同调查的还有关于民间的毛驴和马匹的存量,分布区域等情况。

而现在,距离李恪下达命令过去了不到一个半月,他就收到了相关信息的回馈。

民部和工部进度如何李恪不知道,但是他们说七月份都完不成,而现在马上3月份就快完成了,这个效率比他们不知道提高了多少。

这里面的差距,李恪沉思了起来,固然是因为悦来商行的任务较少,毕竟大唐的官员还要负责其他的事情,底层的官员数量严重不足。

或者说,大唐朝廷目前养活不了这么多的官员,也不能说官员,准确的说是吏员和役员。

毕竟一些事情其实由吏员和役员来完成就可以了。

官在大唐指的是有正式品阶的,放到现代就是正科,副科,正处等等。

而吏员在大唐则是由流外九等到流外一等来区分俸禄多寡和职位大小,有点像是合同工,没有正式级别,但是也能保障你的收入,并且随时有可能变成官员,由大唐的朝廷支付俸禄。

最后的役员,像是衙役等就属于这一类了,这一类算是临时工,就是临时召集的,他们的月钱是由地方朝廷自筹俸禄发放的,甚至很多地方的衙役都是白做工的。

这就导致地方可用的人员严重不足。

吏员的身份暂时不动,但是如果说给这些役员能够提升到合同工的地位,给他们稳定的收入,就像是那些做工的百姓一样,让他们能够养家糊口的话,那么大唐朝廷的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尤其是需要人力较多的事情,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廷的财政压力会极大的增加。

根据李恪查询到的资料,李治继位后,一年全大唐官员支付出去的俸禄等差不多相当于1500万贯,可以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库收入都用来支出官员俸禄了。

可想而知大唐在其他方面的投入有多低,这也算是府兵制的优势了。

李恪要改革货币也是处于这样一个原因,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处于明显上升,国家国力明显提升阶段的时候,其实是可以超发货币的,用于快速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的状况。

但大唐原本的货币体系是做不到的,基于以物易物为主,铜币为辅的情况,怎么超发货币?

首节 上一节 253/5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平阳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