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签到在亮剑开始

签到在亮剑开始 第393节

“快打清水来,让他们一个个洗洗。”周大路道。

……

袁朗就在三团的团部住下了,清晨一大早,就见到三团的战士带着俘虏战利品归来。

“哎哟,还真够痛快的。这个周大路有点本事啊!”

正在院门口刷牙的袁朗感叹道。

他倒不是说不看好周大路。

三团的武器装备差那是跟新二团比,比起其他友邻部队那已经是非常优秀了。

要是连一个区区日本中队都对付不了,那这个团长就别干了,让李云龙换人吧。

可是进展如此之快,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袁朗到了作战会议室,周大路已经在向李云龙汇报战斗的经过了。

听到改良炮弹和迫击炮直射,李云龙顿时来兴趣了,“这是你琢磨出来的?”

“我哪里能想到这个,是另有高人。”

在新二团接到调令向中条山进发之前,周大路曾接到命令去总部学习了一个月。

他在师部认识了炮兵团的迫击炮赵主任。

那位才是真正的高人,想到了改装迫击炮炮弹,把炮弹那个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填满辣椒面,再装上爆炸引信,制作出辣椒炮弹。

在一次攻坚战斗中,敌军的碉堡“乌龟壳”一时难以攻克。

赵主任亲自设定射击诸元,四门迫击炮同时射击,20发“辣椒炮弹”准确落到日军据点。

浓烈的辛辣气味笼罩敌军碉堡,熏得日军难以忍受,纷纷跑出掩体工事,溃不成军。

李云龙有点不高兴:“这么好用的办法,小子就应该早点拿出来,怎么还藏着掖着呢!”

周大路挠了挠头:“司令,我回来以后咱们一直在打仗,也没有时间来实验。

我想的是实验成功后,再向您汇报。一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确实也如他所言,新二团来到中条山以后,全团上下忙得跟旋转的陀螺似的,几乎没有停歇的时间。

事情耽搁了下来实属正常。

袁朗也帮着说道:“老李,燃烧弹毒气弹,你要什么炮弹我都给你搞来了。

我承认辣椒炸弹这个奇思妙想不错,但毕竟是有一定局限性。

如果不是这次的任务抓俘虏,打上同等数量的毒气弹,一定有更好的杀伤效果。”

他向来主张对付日军,手段越残忍越好。

日本人就是欺软怕硬的,只有比他更残忍,才能吓住这帮混蛋,让他们不敢乱呲牙。

李云龙点了点头,他毒气弹都搞过来了,改良的辣椒面炸弹,真就是可有可无。

“那个迫击炮平射又是怎么回事?”

周大路一句两句说不清楚,让人把炮兵班的战士叫了过来,改良的迫击炮也拿来,比对着实物进行讲解。

要说迫击炮平射这一创新,那还真是被逼出来的。

日军大肆的修筑炮楼,搞囚笼政策封锁八路的活动范围。

八路要发展就必须收拾这些炮楼。

用各种奇思妙想的手段来打,一来付出的代价过高,二来不一定能成功。

用直瞄火炮把炮楼炸塌,是最可靠最好用的方法。

袁朗虽然给八路军供给了一批九二式步兵炮的炮弹,但他一个人拿出来的毕竟有限。

况且,八路军拥有的主要火炮,还是缴获来的迫击炮。

怎么想办法才能把迫击炮利用起来呢?

迫击炮无法进行平射的原因在于,炮弹必须由炮筒前端装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弹就无法下滑去击发雷管打火。

用什么来助力击发雷管?

炮兵团的赵主任,率领攻坚小组想尽各种办法,先试用了擦炮的洗把杆,接着试用高粱秆,后来又受掷弹筒的启发、改用拉火击发迫击炮。

这个方法是在迫击炮的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

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

经此改装,八路军普遍使用的82迫击炮,就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目前,这一设计已经开始广泛推广,李云龙他们一直在打仗,就还没来得及。

“好主意啊,咱们八路军有能人,这样的办法也能想到。”

李云龙听着感叹不已,这一改进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虽说不缺九二式步兵炮,现在又有了火箭筒可以攻坚,小鬼子所谓的炮楼堡垒在他们面前不是问题。

但是若能让整个分军区,十几门迫击炮增加了平射功能,那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推广到整个八路军,哎呀,那是真的厉害了。

袁朗摆弄着改进过的迫击炮,心里面纳闷儿:“我的炮指哪打哪,说声炮神不为过。这么小的一个改进,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不过,仔细想想。

他动动手就能搞来九二式步兵炮,榴弹炮,火箭筒,在他面前就没有困难可言。

研究迫击炮的一个改进,对他来说没有迫切的需求,又浪费精力。

没有强烈的意愿,自然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对于有能耐的人,袁朗向来是很敬佩的,他忽然想起来:

“总部炮兵团的迫击炮赵主任,是不是渡江时三炮定乾坤那个炮神?”

“对,就是他。”周大路肯定了他的猜测,“袁顾问您认得?”

“认的,还一起聊过。”

袁朗那次往总指挥部送了六门迫击炮,还有七百二十枚炮弹,跟他交接的就是一个姓赵的主任。

李云龙表示你们都弱爆了,他说:“我跟他一起打过仗,他三炮定乾坤那次战斗,我就在后面亲眼看到了。”

那是三五年的时候,刚刚渡过金沙江的红军突出重围,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前。

此时,红军损失惨重,部队十分疲惫,当年石达开就是在此全军覆没。

前有天险,后有追兵,何去何从,真是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

强渡战役打响后,第一船过河的红军“十八勇士”排除万难登上对岸,

但被敌军火力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行。

情势危急,千钧一发之际,指挥战斗的红一团团长急唤炮火支援。

此时此刻,手头只有一门炮的赵章成,一无帮手,二无炮架,且仅剩三发炮弹。

临危受命,因陋就简。

没有炮架,就以手托炮。

没有助手观察坐标,就全凭经验瞄准射击。

三发炮弹弹无虚发,准确摧毁对岸三个火力点,扫除了障碍,更是极大的心理震撼,敌军斗志溃散。

炮神之誉也逐渐在军中传扬。

李云龙讲的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就好像他站在旁边看到了似的。

就是糊弄一下周大路,实际上袁朗很清楚,李云龙那会是四方面军的,强渡金沙江的是红一方面军,跟他没关系。

“就看你吹,吹吧,能不能吹出一朵萝卜花来。”

袁朗也不点破,就当是看戏了。

李云龙讲了半天,周大路木纳的就会说个好啊,袁朗又不给他当捧哏,越讲越没劲儿。

“算了,你们知道我跟他关系很铁就是了,下次喝酒的时候,我一定得找他问问。

为啥不早点把技术交给咱,早教给咱,搞好了能多杀些鬼子。“

周大路不是很关心司令的吹牛,他小心翼翼的提醒:“团长,约定的我都做到了,那冲锋枪找谁提啊?”

李云龙努了努嘴:“那么粗的大腿你看不见,找他呀!”

袁朗就知道自己又成了李云龙提供军火的工具人,他批了一张条子:

“后勤处还有三十支未开封的冲锋枪,一万发子弹,赶快去提吧,惦记的人多呢。”

那一批枪,是给新二团扩充后武装剩下的,许多人都惦记,毕竟这种枪谁还会嫌少?

周大路喜滋滋的接过批条,三十支冲锋枪对于缺乏火力的三团来说,能直接上升一个台阶。

他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但人心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周大路眼珠子一转,对正在摆弄迫击炮的李云龙说:

首节 上一节 393/4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彻底躺平后,被黛玉看上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