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24节
亚圣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对此。
刘阁老忽然全身充满力量,干劲十足。
“平身吧!”
朱由检点点头,正色道:“有功要奖,有过朕要罚,在“清丈田亩,还地于民”上,朕略有不满!”
一言出。
众阁老皆愕然。
尤其是刘阁老,缓过神后,更是激动地老脸涨红。
难道。
陛下不愿对大族豪强们动手,担心引起国朝动荡,而不对这道国策建议不满?
下意识地。
刘阁老就上前一步。
“陛下…”
“让朕说完!”
朱由检打断了刘阁老想要说的话,温和道:“朕的不满,并非是对这道国策建议不满,而是对国策建议中的执行对象不满!
内阁仅考虑了大族豪强,却全然忘记了国朝占据百姓土地最多的阶层!
这点,提建议的刘阁老和其他三位阁老,皆要受罚!”
闻言。
刘阁老愣在原地。
三位阁老则人有点懵,适才陛下您讲功劳的时候,只对提建议的刘阁老进行奖赏。
现在讲过失的时候,却对内阁全体捆绑问罪。
这合理吗?
而且。
谁不知道国朝占据百姓土地最多的阶层是哪个?
那可是皇族啊。
是陛下您血溶于水的亲族。
身为臣子。
在“损害”皇族利益上,自然不敢进行过多的动作。
“陛下您的意思,是将皇族的田地,也划分到清丈范围之中?”
刘阁老狂喜道。
根据去年的统计。
国朝现有皇族宗亲二十万零五百六十人。
虽说大多数都在官阶最底层,但掌握的田地,也是远超普通百姓的耕田。
而那些“王者”,可谓是无比恐怖。
譬如说洛邑的福王,有养赡庄田四万顷。
开封府的周王有养赡庄田两万顷。
卫辉府的潞王有养赡庄田万顷,还占有河泊所26处。
等等。
亲王26人,郡王16人,分布在国朝八个省中,任何一人所占养赡庄田,不会低于千顷。
总占田地。
近二十五万顷。
一顷,是一百亩地。
那就是两千五百万亩地。
国朝所耕田总亩数不过三万万亩。
国朝亲王郡王占据了十分之一。
再算上数以万计的宗室。
所占之耕田近国朝总耕田的三成。
若能全部归还于百姓。
足以福泽四千万百姓,那可是超过国朝三分之一的人口。
“既然是清丈国朝范围内的田亩数量,又如何能皇族置身事外?”
朱由检眼神泛起寒光,漠然道:“凡事,都有个尽头,国朝百姓供养皇族两百余载,是时候,结束了!”
拿走皇族养赡庄田是第一步。
之后。
更要废除国朝按时给皇室宗亲发放的禄米。
要知道。
国朝每年给皇族宗亲发放禄米共计五千九百六十万石。
近九亿斤的粮食。
养着这群“猪”一般的存在。
不可容忍。
禄米之后。
那些婚礼丧葬、住宅,衣饰等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要废除。
民间常言的“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要全部成为历史。
“陛下,皇族族老们会同意吗?”
叶首辅面露凝重道。
在重“孝”重“礼法”的国朝,推行如此“灭绝族人”的国策,陛下受到的诟病,将超过成祖爷,且,远甚。
“同意,可活,不同意,就试试朕的天子剑是否锋利!”
第79章 穷文富武,女子学堂
“嗡!”
在朱由检身后,斜挂着的天子剑,无风而动,发出剑鸣声。
似是在响应天子之意。
众阁老又惊又奇。
难道。
皇族之患。
惹得苍天都有了感应?
“臣愿亲自主持清丈田亩,还地于民的国策。”
刘阁老心潮澎湃道。
这道国策。
必将受到大族豪强、皇族宗亲的重重阻拦。
一般人很难推行下去。
但为了天下万民,刘阁老决心一试。
“既然刘阁老有此心意,内阁拟个章程,把国策正式公函递交,以刘阁老为执行者!”
朱由检没有拒绝道。
一事不烦二主。
刘阁老是提出者,那么又主动请缨,委任于他,办的事自然也能尽善尽美。
“臣等遵旨!”
叶首辅三人肃声道。
这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