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第923节

“咱们快点回县城吧。”

杨东也招呼大家伙,赶紧骑摩托回去。

再晚一会,就不太安全了。

于是,大家伙都骑着摩托,往县城返回。

“有什么好奇的,改天去县里找我聊。”

杨东看到毛屯乡的乡党委书记毛长海有话想说,欲言又止的样子,便是直接跟他这样说。

杨东知道毛长海要跟自己聊什么,绝对是聊自己刚才说出去的那些构想,对毛屯乡经济发展的构想。

这些构想,吸引到了毛长海,他想迫不及待的了解。

但现在央视摄制组的同志要回去,他也没办法详细说明,只能改天让毛长海去县里找自己聊。

毛长海也只好忍住心里的好奇和迫切,挥手送这些人离开。

一个多小时,大家回到了县城里面。

晓燕这些央视的同志们都回了县委招待所。

杨东则回到了‘家里’。

说是家里,实际上就是他在庆和县租的房子,租了两年,一年的房租是1200,两年就是2400.

两室一厅一厨一卫,130平,是个新小区,环境各方面都不错。

主要是这个小区是政府盖造的小区,里面有很多干部居住,有的是买房,有的是租房。

县委书记冯家栋,县长田启立,都住在这个小区。

其实相当于庆和县的县委常委楼,只不过是私底下这么称呼。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

杨东继续跟着晓燕这些央视拍摄组的同志们汇合,带着他们去进行第二方面的内容拍摄,也就是拍摄自然之美。

拍摄自然之美,就好去茅乡。

茅乡是庆和县面积最大的乡,茅乡涵盖了草原,湿地泥潭,森林,高山,河流,平原,多种地质。

一个0.2万平方公里的茅乡,竟然汇聚这么多的地质,不得不感慨国家地质地理的丰富。

这次没有骑摩托车,而是开车前往。

茅乡虽然也不富裕,但是达不到毛屯乡的地步。

茅乡还是有一条公路的,是九十年代铺设的乡路,但也已经很老旧了,坑坑洼洼的,但比沙土路好走一些。

茅乡在庆和县最南端,距离县城相隔一百多公里。

来到茅乡的时候,已经是上午九点。

“哇,真漂亮啊。”

央视摄制组之中,有个年轻的女同志发出惊呼声,她负责化妆定妆。

车窗外,能够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虽然草已经开始枯黄但已经泛着绿光,草原上面有牛羊。

晓燕见了不禁想到一句诗,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概就是这样的场景吧。

不过她毕竟见多识广,早就见识过蒙区的大草原,所以对此并不意外,也不吃惊。

第964章 晓燕考问杨书记

“怎么样?还可以吧?”

杨东笑了笑,问着晓燕和其他同志。

晓燕点头,江二编导也嗯了一声,还真是不错,虽然没有蒙区草原那么壮阔云蔼的感觉,但也别有一种风味,尤其是搭配远处即将成熟的庄稼,还有那条若隐若现的银色河水,看起来是如此的相得益彰。

这是农村的气息,这是一种丰收的气息,这是一种恬淡的气息。

“远处的河是茅河,长三十五公里,宽四公里,最深处有八米,有黑鱼,白鱼,鲢鱼,鲫鱼,鲤鱼,草鱼等鱼类,也有虾和螃蟹,蛤蚌,水产物比较丰富。”

“那边是茅河的北岸,过了北岸都是水稻田,可以用茅河水养水稻。”

“这边则是草原居多,也有开垦出来的旱田,种大豆高粱玉米都可以,天旱不下雨的时候,可以引河水灌田。”

“农闲的时候,茅乡的老百姓还可以过来打渔,推虾,拔蚌,自己吃或者拿到乡镇去卖。”

“所以庆和县这么多乡镇里面,人均收入最高的就是茅乡和黑水镇,其次是白土镇。”

“茅乡号称是鱼米之乡,不缺活下去的资源,而黑水镇种西瓜种玉米,一年也能丰衣足食。”

“至于白土镇,则生产一些车轴,车轮胎,提供给北春市的一汽集团,算是庆和县的工业明珠,白土镇百分之七十的人都靠厂子生存,所以白土镇外出务工的比较少,同样农业收入也少。”

杨东一边走着,一边介绍这里的情况。

很快,一伙人就走到了一处田埂上面,一米多高的田埂,让大家伙能够看清楚远处的银河。

那不是银河,那只是太阳光照射在河面上,显的波光粼粼,远处绿色的稻田,纯黄色的稻穗。

时不时还传来牛羊的哞咪声,一切都显得这么恬淡。

还有务农的农民在不远处开着拖拉机,进行收割作物,玉米和高粱都成熟了,大豆则还需要半个月才能收。

杨东为了这次央视摄制组的到来,没少让马前进副县长提供给自己一些农业资料,涉及到拍摄的乡镇,他刻苦的了解记牢,就算没有拍摄任务的乡镇,杨东也没落下,都看了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杨书记,你到任庆和县多久了?”

晓燕拢了拢耳边的秀发,然后问着杨东。

这里的风比较大,东北就这样,一年刮两场风,一场风刮半年,平时的时候三四级风都是常态,稍大一些五六级,七八级风。

虽然很少有台风,但却有龙卷风以及暴风,也能多达十一二级,很可怕。

今天的天气不错,但有四级风。

“半个多月吧,怎么了?”

杨东笑着回答晓燕,然后反问。

“半个月,就能把整个庆和县的各乡镇如数家珍一般的数清楚,了解清楚,看来杨书记真的是认真工作。”

晓燕笑着开口,夸赞着杨东。

这是杨东值得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来了,总要了解清楚,才能避免瞎指挥,胡决策,不拍脑袋做事。”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但把地图缩小到一个县,也是一样的啊,都需要小心谨慎再谨慎。”

“四十万老百姓吃饭发展就业,都压在我们这些县里干部的肩膀上,作为父母官,总要实事求是。”

杨东的话不是客套话,也不是官话,他是真的这么做的。

晓燕忽然掩面而笑,然后问道:“该不会是我们正好负责拍摄这里,所以杨书记特意了解的吧?”

“怎么说?”杨东也不恼怒,只是淡淡的笑着问她。

“我特意了解过杨书记在县政府担任副县长的职权分工,不知道杨书记对其他工作,是否也如数家珍。”

“小女子在这斗胆求杨书记,不吝赐教?”

晓燕很江湖气的双手拱拳,笑问着杨东。

了解她的都知道,她主持的节目都是这个风格,有成熟稳重也有古怪之举。

也为枯燥的农业频道,带来一抹亮色。

杨东看到晓燕这个样子,不禁想到了晓燕的后辈,那个爆火互联网的央视女记者,女主持冰冰。

她俩挺像的,但是晓燕比冰冰大了十岁。

毕竟一个是八零年,一个是九零年。

这个时候的冰冰应该刚读大学?

“晓燕,别胡闹啊。”

一旁的江二编导顿时捏了一把汗,这要是把杨东问住,相当于杨东丢了脸,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且这还在录制着呢,虽然可以剪辑出去,但万一后期‘调皮’?故意把杨东出丑画面选进去,杨东以后的政治前途就渺茫了。

当着全国观众面前丢脸,这样的干部,组织还能用吗?

就像是某个局长,当年采访视频出来被骂了几十年,所谓的一问三不知。

虽然后来才知道这位局长的良苦用心,但也毁了人家半辈子政治名声,被当成草包。

“晓燕同志,我还偏不信这个邪,你问吧。”

杨东笑着点头,他当然不怕。

只要涉及到庆和县的政务问题,他基本上都知道。

来的时间不久,但适应工作的能力,绝对不比冯家栋,田启立这些老干部慢,甚至更快。

“好,那我问杨书记,庆和县的医疗情况。”

晓燕开口,问杨东有关医疗的情况。

首节 上一节 923/18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