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第653节

所以这起案子,上辈子没发生,但是这辈子有了。

故此,杨东没办法用上辈子的经验和记忆,来帮助于百江破案。

不过他这里倒是有个破案思路,可以交给于百江。

“老于,别觉得我吃饱撑的,这个案子不破,开阳县的官民鱼水情就会淡,对政府的公信力也不是好事。”

“千万不要让老百姓不相信政府,这是一条错误之路。”

“所以,这个案子必须破了!”

“但你们查案的思路有问题,为何拘泥非要在孕妇这边查证据?”

杨东开口问他。

于百江忍不住开口反驳:“我们刑警队经验丰富,怎么可能只在孕妇这里调查?”

“我们也查了涉案的KTV,但是KTV一无监控,二无人证物证,我们也没办法。”

于百江气之不过,他不能允许杨东怀疑他们破案的能力,因为怀疑这个,就是怀疑他的兄弟们。

他的兄弟们立功无数,开阳县公安局全体,曾六次获得省公安厅二等功,三次国家级三等功。

“你不让我怀疑你们的能耐,那我问你,财政局姓董的干部,你查了吗?”

杨东看向于百江,继续问他。

于百江闻言一怔,然后说道:“他不是涉及党纪问题吗?之前是双向调查,我们查迷奸,县纪委查党纪问题。”

“怎么?县纪委能查党纪问题,你们公安局就查不了刑事问题?”

“这个财政局的董姓干部有啥特殊的?是县委书记侄子?还是县长儿子啊?”

杨东皱起眉头,问着于百江。

于百江他们陷入了思维上的误区,或者说他们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县纪委查这个财政局的董姓干部,难道就耽误了县公安局调查这个干部了?

既然孕妇和KTV查不到关键证据,难道就不能从这名干部入手吗?

要知道三方案件因素,KTV,孕妇,财政局董姓干部,缺一不可。

凭什么县公安局只查两个因素,而不查第三个因素。

“呃,我们原来想的是从孕妇和KTV入手,把案子查出来之后,再传唤这个干部,调查后续。”

“嗯,你们的思路不算错,但是局限了。”

“明天上班,你们去调查这个干部,从他身上入手。”

“县纪委查党纪问题,又不影响你们县公安局查刑事问题。”

“甚至如果怕县纪委和你们有工作冲突的地方,我可以提议县委县政府,让你们双方组一个联合调查组,县纪委和县公安局出人,一起查。”

杨东把这些都想的清清楚楚,而不是只会拍脑袋提要求,却无实际举措。

他当然知道省纪委巡视组的要求,县公安局拒绝不了。

但调查总要有调查的样子,总要调查出一些最新进展,以此才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给受害人家属一个交代。

“是~!”

于百江立即点头,听从杨东的吩咐,准备从这个干部入手。

“袁局长,到你了。”

杨东不再提这个案子,而是看向袁春秋。

现在开始和袁春秋谈话,了解更多有关信访局的情况和问题。

“是,杨组请问。”

袁春秋立即坐直身子,等待杨东的问询。

但他心有底气,也不怕被杨东询问。

“我问你,信访局零信访,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杨东问的很直接,但基本上都是之前问过赵国军的问题。

可他还是问了一遍袁春秋,就是想看一看,袁春秋和赵国军之间的交代,有何不同之处。

而不同,就说明一些问题。

可若完全一致,更说明一些问题。

如此情报对账,总能有一些蛛丝马迹的发现。

“准确来说是59天,从孕妇案件调查开始到今天。”

“不过并非59天全都是0上访,期间我也努力过,但也只有几天有信访群众,后来又回到了零。”

袁春秋不敢怠慢,老老实实的回答杨东的问题。

杨东听了这话,继续问:“信访局为何早退?”

“为早退情况,你们赵县长有没有进行督促整改?”

袁春秋继续回答:“早退是我做的决定,手底下的干部都很无聊,没有信访群众,基本上就没有工作,大家也不必熬到底,毕竟每个干部家里都有些事,所以就早放他们下班。”

“哦?呵呵,你们信访局干部家里的事就是事,老百姓的事就不是事了?”

“就算现在没人上访,就能够疏忽早退了?可万一有紧急情况那?你们信访局这么做,误了大事,谁承担责任?”

说起责任?

袁春秋猛的想起,自己的确有事要和杨东禀报,不,应该是举报。

“杨组长,我要举报!”

袁春秋目光一缩,将心一横,然后把嘴一张。

他要举报!

第671章 该是谁的责任,跑不掉!

“老于,你先回去吧。”

“明天杜组长会去公安局找你,重启孕妇自杀案调查。”

杨东朝着于百江开口示意。

既然袁春秋要举报的话,自然不能够让于百江听。

有些事情不是那么好听的,更别说举报这种事情。

于百江也知道其中的危险性和严重性,所以立即起身和杨东打了声招呼,又看了眼自己这个亲戚袁春秋,转身离开了。

等到于百江走了之后,袁春秋朝着杨东说道:“杨组长,我要实名举报开阳县政府,副县长赵国军。”

“你先等会!”

杨东立即摆手,拦住袁春秋要说的举报之言。

“我问你,信访局当时面对上访的孕妇肖某,为何不人性化执法?”

“你明知道这个案子不简单,为何不仔细对待?而是粗暴的移交到公安局?”

袁春秋的心思,他很清楚。

想要靠实名举报赵国军,给省纪委巡视组找个大政绩,借此机会又能够转移视线,让省纪委巡视组不盯着他袁春秋所犯的错误。

但这怎么可能?如果不是袁春秋主导下的信访局先出问题,如何又后续的一尸两命?

开阳县老百姓所说不公,有很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信访局的所作所为,而非公安局的调查不出真相。

公安局之所以调查不出真相,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财政局董姓干部是否迷奸。

可是信访局的粗暴工作,硬是消磨了公平正义。

信访局的所作所为,才是公信力受损的罪魁祸首。

偏偏袁春秋这个时候想要用实名举报来掩盖他这个局长所犯的致命错误。

杨东可不是传统官僚,更不可能眼睛里面只盯着级别大的干部。

纵然处置一个副县长,当然可以让他们这一组的功绩变大,名声变的更加响亮。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利益最大化,最优解。

可是杨东不会因此而忽略袁春秋自身的问题。

袁春秋的确是这么想的,他想用实名举报来掩盖自身过失,这样的话省纪委巡视组的目光都放在赵国军副县长身上,也就没有人揪着他不放。

甚至他实名举报领导,还是正义之举,没准还能受到省纪委巡视组的夸奖,反倒是一个能够帮助他掩盖自身错误的弥补之举。

可惜,没那么容易。

袁春秋见杨东没有听自己的实名举报,反而先追究自己的错误,心里一沉。

当即他就想到,既然你追查我的罪责,那我为何还要实名举报赵国军。

我就不让你省纪委巡视组达成所愿,又如何?

但是这个想法刚有,就被他自我否定了。

首节 上一节 653/18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