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停职?我转投纪委调查组 第1780节
这也是他主持的一个特点,就是先由浅入深,再由一些常规问题,转为犀利问题。
杨东面对主持的提问,只是略微思考了两秒,便给出了答案。
“招商引资就像是农民种地,招商引资就是生产资料,如果没有生产资料,就无从谈起作物的生长,更无从谈起秋收的喜悦。”
“你说招商引资重不重要?肯定重要,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招商是手段,引资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
“如果没有招商引资,肯定不会迎来发展,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也符合最简单也最基本的科学逻辑,那就是人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都是有很强的供需关系的,因果关系的。”
“至于你说国内资本跟外资有什么区别,其实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招进来,给老百姓解决民生问题,给老百姓解决就业岗位,我觉得就是好事情。”
杨东短短的几句话,回答了主持人黑岩林全部的问题,而且都是精准回答,没有一丝一毫的废话。
黑岩林此刻对杨东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
只需要几个问题,就能看清楚一位采访者的文学素养和职业素养,以及心理素质。
他问了杨东这几个问题,却已经意识到杨东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果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如果没有几把刷子,也不可能做到带领四十万人民致富。
“杨书记,前年在庆和县发生了一件事,挺不好的,当时社会反响极大,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那就是您打人事件。”
“当时这起事件,影响其实很不好,有很多媒体批评您区别对待外资,尤其是岛国企业,人家怀着一片赤诚来投资,结果你们如此对待人家。”
“刚才您也说了,国资和外资都一样,那…时间过去两年了,您再回顾一下这个事,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您会不会后悔当时打人的举动?”
黑岩林逐渐变的犀利起来,开始提问杨东这样的问题。
想要全方面的采访一个年轻的县委书记,就必须完整的把他的好与坏,争议点,都要问出来,这也是一个媒体人应该做的事情,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提问。
但,他真的客观吗?
杨东不知道。
但杨东知道这个问题,必须回答。
这是自己履历上面,过不去的一个点。
在以后自己逐渐走入高位的时候,也会时不时被人拿来提问的一个点,拿来质疑的一个点。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也借你们节目告诉全国的观众朋友。”
“首先,我对打人不后悔,再让我来一次,我还是会打他。”
“至于原因很简单,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而忘记这个民族的伤痛。”
“当时这个企业代表在我们面前谈了很多过分的言论,尤其是拿七十年前的民族悲痛说事,当着我们庆和县委集体领导的面,聊起这个民族伤疤。”
“我做这个事,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挨打的人都忘记了,打人的人不需要再记住这种论调。”
“民族伤痛,民族悲剧,不应该忘记。”
“无论什么时候,我首先是一名国人,更是一名党员,面对这种事情,必须说NO。”
“投资能换来很多,但换不来民族伤疤被抚平。”
“当初批评我的那些媒体,我在这里继续跟他们强调一遍,也警告他们一遍,我希望他们是站在国家的角度,站在死去的几千万同胞的立场,来看待这起事件,而不是甘当资本走狗,成为外资喉舌,来抹黑,打压,丑化,甚至抹平这段历史。”
“我是一名党员,我是县委书记,我有权保护我治下的人民群众,保护深埋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先烈,无名英雄,皑皑白骨。”
“所以,你再问我一遍,我的答案还是一样的,不后悔。”
“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伤疤都忘了,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当然,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过去,是为了不要让这种悲剧重现,不要再发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仇恨当生活的全部,大家还是一样友好的交流,只是请你们别再触碰这个民族的底线。”
杨东脸色沉重的回答这个问题,从这位年轻的领导眼神中,能够看到尖锐和犀利以及坚定的信念。
黑岩林听后,长达十几秒的沉默无言。
节目依旧在录制,但是这个沉默隐藏了太多,也有太多的话想说,却又无法说。
“杨书记,庆和县的经济活力提高了,就业机会变多了,经济数据被您几年时间提高了好几倍,就业岗位也是增加了好几倍,听说现在不光是庆和县老百姓,就连外县,外市的老百姓,也来庆和县找活干。”
“您觉得您做的这些,人民会不会感激您?”
黑岩林深呼口气之后,调整心态,继续问起下一个问题。
杨东听着黑岩林这个问题,直接摆手回答:“我没有资格让人民感激我。”
“人民为什么要感激我呢?这是我的工作啊,这就是我的岗位,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我只是把这个事情做好了而已,这不需要被人民感激。”
“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从不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棋子。”
“我们做的这些,只是为了让人民更好的生活,仅此而已。”
“没必要感激我,也不需要感激我。”
“人民才是最伟大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建国之后更是如此,受苦几十年,牺牲了好几代人的青春与血汗,我们才换来如今的和平与生活。”
“要论感激,反倒是我要感激人民,给我一次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没有他们的团结协助,没有他们的辛苦劳作,不会有庆和县今天的。”
“我们党员干部才几个人?真正要依靠的是人民群众啊,是老百姓啊,是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啊。”
“人民不曾薄于我,我不薄于人民。”
第1792章 专访里的‘杀招’
“人民不曾薄于我,我不薄于人民?”
黑岩林震撼的看向杨东,嘴里面呢喃着这句话,越呢喃越震撼,心灵为之一震。
当有一言,读之令人为之心神激荡,那便是真言。
比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比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比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比不了那句人民万岁!
但杨东的这句话,却还是让黑岩林整整失神了几秒钟。
他不理解,也不觉得这样的话,会从一个年轻干部嘴上说出来,还说的如此的自然坦率不做作。
杨东做到了这一切,所以他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
当你32岁,当你改变一个落后贫困的县,成为一个富裕的县,你也可以这么说。
没有成绩的呐喊,只是愤青的‘妄言’。
有了成绩作为依托的轻呢,才是震撼的诗篇。
“杨书记的这句话,是自己有感而发吗?还是有别人说过?您只是借用?”
黑岩林忍不住问了一个题外话,一个不在预案内的问题。
杨东轻轻一笑,答道:“只是有感而发。”
“杨书记的这句话,我个人觉得可以入选高考作文题目。”
黑岩林感慨的开口,也是有感而发。
“那不至于。”
杨东摇了摇头,这样的赞誉过于高了,他承担不起。
捧杀,要不得。
黑岩林继续按照之前敲定好的问题,继续问杨东。
接下来的连续三个问题,杨东的回答都很完美,可谓是滴水不漏。
专访的时间,也很快来到了二十五分钟上下的节点。
还有最后两个问题!
但黑岩林也开始真正的为杨东捏了一把汗。
因为最后的两个问题,都非常的犀利,也蕴藏杀机,像是一把剑直刺胸口。
如果杨东没有很高强的内力武功,是很难招架的。
同样,这两个问题,更是很有政治风险的,很致命的。
杨东若是回答不好的话,可能会给上面的很多高级领导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留下一个猖狂的印象。
而这个,也是求他办事的那位领导,想要的结果。
自己与那位领导有旧,而且那位领导救过自己。
自己这个恩,必须要报。
可面对这位喊出人民不曾薄于我,我不薄于人民的年轻干部,又有些于心不忍。
他很后悔,接了这样的隐藏任务。
早知道如此,他就不来了。
自己难道要亲手毁掉这样一位有前途,有理想,有骨气,有坚守本心的年轻干部吗?
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上一篇:权力巅峰之我不是青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