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968节
“哈哈哈!”小刘被逗得大笑。
“你那个什么星什么部门?”
“问界星链。”
刘伊妃这才想起来:“对,星链,怎么取这这么个怪异的名字?”
杨思维无辜道:“不知道啊,你男朋友的主意咯。”
“他的意思是,我们这个部门是以明星为产业链中心和拳头产品,链接上游的微博等流量入口,再变现反馈给下游的电商部门,就好像用明星串起一整条商业链条。”
“好像现在的井甜,我们通过《流星雨》捧红她,再通过微博、问界视频引流,用她在剧中的服饰、美妆等植入广告带货。”
“所以叫星链。”
刘伊妃困意稍减,侧卧在蓬松的羽绒被堆里,手肘支着枕头,指尖无意识地卷着垂落的长发。
柏林二月的雪絮絮敲着玻璃窗,叫人颇感静谧。
两人玩笑了一阵,杨思维同她讲起正事。
“昨天川省的卧龙保护基地负责人找到我,想请你做他们的形象代言人,公益性质的。”
“好多代言我都帮你推掉了,这个估计你有兴趣,你自己看。”
杨思维现在是筹备中的新部门的领导,但刘伊妃的的很多事情还没有完全移交到问界经纪。
这里面有小刘对她的依赖,也有她自己不愿意放手的原因——
杨思维比谁都知道,这是她在问界真正扎根、赖以青云直上的资本,怎么可能撒手给别人去接手经营。
“啊!真的吗?可以和大熊猫近距离接触吗?”喜欢猫猫狗狗的刘伊妃对这种萌物拒绝无能。
小刘已经不可自抑地幻想起跟黑白团子的亲密接触了。
要是男朋友能跟大熊猫一样可爱就好了,天天Rua得飞起。
“应该可以吧,他们总要你帮着拍宣传片的,不接触怎么拍。”
小刘开心之余也有些惊奇:“这个计划怎么会找到我的呢?”
“之前你和梅姐一起担任问界希望小学的爱心大使,在川省捐建教学楼,给当地政府留下的印象很好。”
杨思维笑道:“你的粉丝数量大、粉丝年龄群体年轻化、艺人形象青春洋溢。”
“还有一点是我自己小人之心猜的——”
“只有你这么傻,代言也懒得接,一个人跑国外念书、花一年时间准备电影,人家觉得你视金钱如粪土呗!好骗!”
刘伊妃心花怒放:“骗就骗吧,能摸到大熊猫就行!”
事实上,国家林业局从2006年开始就推出了“大熊猫品牌计划”,着手从影视合作、衍生品开发、大熊猫园区等方面开始商业化开发。
以此来给大熊猫保护、繁衍生殖科学项目和地方大熊猫文旅开发提供资金。
官方进行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和环球合作的“超口爱熊猫乐团”、和移动、联通、招商银行推出的熊猫主题联名产品等等。
在选择小刘之前的“公益保护大使”叫王蕾静,背景不凡。
她是华清大学毕业的央视美女主持人,后世奥运期间也是众多国家元首、国际组织领导的采访记者。
对于卧龙基地和林业部来说,小刘简直是个绝佳的选择。
刘伊妃的粉丝群体覆盖青少年、家庭观众及年轻白领,这与大熊猫保护的科普推广目标高度契合。
她的“仙气”形象与熊猫的特质形成反差萌,能增强公益宣传的趣味性和传播力。
加上曾在影视作品中塑造过的灵动、善良的角色,公众对她的认知天然带有“守护者”的滤镜,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再加上关键的一点——
小驴可欺之以方,她甘愿因为公益项目收取象征性的代言费用。
杨思维在国内时间比较阴间,两人又聊了几句挂断。
拉上窗帘,刘伊妃蜷缩在酒店柔软的大床上,柏林下午四点的天空湿冷阴沉。
她像只困倦的猫儿般把自己裹进被窝,又迷迷糊糊地摸过手机,屏幕亮起的冷光在黑暗中格外刺眼。
依然没有洗衣机的消息提醒,干脆蒙头大睡。
从一月开始到现在就一直在路演、宣传的路上,这两天又连轴转接受了两三场采访,连同她在内的整个剧组都疲倦得很。
刘伊妃侧卧在蓬松的羽绒枕间,乌黑的长发如绸缎般散落,有几缕调皮地缭绕颈侧。
她的睡颜纯净得近乎透明,纤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蝶翼般的阴影,随着呼吸轻轻颤动。
唇瓣无意识地微微嘟起,泛着淡淡的玫瑰色,像是在赌气男友的失约。
不知睡了多久,床头的电话响了。
她迷迷糊糊地伸手摸索床头柜,指尖碰到冰凉的电话听筒时微微瑟缩:“喂?”
“女士,您要的今天的场刊评论杂志到了,需要送到房间吗?”
“放房门口就可以了。”
小刘伸了个懒腰,充电后的精神让她整个人都焕发着柔和的光彩。
她走到窗前指轻轻拨开窗帘,柏林的暮色如一幅渐变的油画,天际线被最后一抹暗蓝温柔勾勒,城市的灯火开始星星点点地亮起。
看了眼手机,有洗衣机的未接来电和短信,路宽已经往回走了。
于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底漾着一抹甜意,像是被蜜糖浸润过一般。
她赤着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脚趾微微蜷缩,感受着绒面的触感,像只轻盈的猫儿般走向门口取了场刊。
又返身回到落地窗前的沙发上,从这里可以第一时间看清待会男友回来的身影。
几上放着一杯温热的红茶,袅袅热气在冷空气里凝成细雾。
小刘满心欢喜地准备一本一本场刊看过去,把打分的所有媒体的评价都看一遍——
她觉得以《历史的天空》的反响和口碑,包括目前仍排名第一位的场刊评分,评价应该都是褒大于贬。
闭幕式和颁奖典礼还有几天才到,现在看场刊评论对她来就是个收获爽点的过程。
好像起点小说作者写完了自嗨的一章,立马弃笔不顾,疯狂地刷新看评论。
看到契合心意的吹捧之语,立时乐不可支,颅内高潮;
遇到期期艾艾,针砭讽喻之言,便勃然作色、垂头耷脑。
刘伊妃双腿自然地蜷在身侧,像一只慵懒又优雅的波斯猫,摊开了英文、德文双语的柏林场刊在沙发边上。
《好莱坞报道》注重商业与艺术平衡,关注市场潜力与导演独立性,给了3.8分的高分,影评写到:
路宽以精准的视听语言,将张纯如著书立说的过程与金陵的暴行交织成一部血色史诗。
多线叙事中,拉贝安全区的俯拍长镜头与张纯如特写的手持颤抖形成残酷对比,令人联想到《辛德勒的名单》的救赎与《浩劫》的档案震撼。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预期越发强烈,影片对资本漠视历史的批判(如日企施压出版)也更显尖锐——这是一部撕裂集体记忆伤口的道德宣言。
《综艺》主要以技术流分析为主,偏爱创新叙事与跨文化议题,给出中规中矩的3.5分,影评由主编斯塔亲自撰写:
路宽用黑白与彩色交替的胶片质感,将两部日记的泛黄文字转化为银幕上的刺目血痕。
张纯如图书馆查资料时的镜头失焦,隐喻历史真相的模糊性;
而日军暴行的广角畸变构图,则延续了《现代启示录》的战争癫狂美学。
在伊拉克战争争议未散的2008年,影片对暴行的揭露,堪比《卢旺达饭店》的即时性控诉。
小刘看得心花怒放,有些构图和镜头语言的解析她不大懂,但大体上是褒是贬她总是看得出的。
翻页是德国的《明镜周刊》,这个神经刀的东大老黑子这次倒还算老实,应该是柏林影展官方或者科斯利克给打了招呼。
毕竟路老板是电影节主席亲自邀请参展,作为东道主不要太过分,想黑5月到戛纳去黑,随便。
《明镜》打了3.6分的高分,影评也比较中立:
《拉贝日记》的镜头如德国表现主义般阴郁,而日军屠杀的快速剪辑则像《战舰波将金号》的暴力蒙太奇。
路宽将张纯如塑造为“东方的安妮·弗兰克”,却在柏林放映时遭遇右翼记者的刁难。
这恰似1968年德国学生对《奥本海默》的抵制。
影片在默克尔总理强调历史责任的语境下,成为检验欧洲对亚洲战争罪认知的试金石。
小刘喝着热茶,再翻页突然眼前一亮,是《视与听》和《电影手册》,这是世界公认的两大电影权威媒体。
从2002年的《爆裂鼓手》开始进入国际影评人和专业杂志的视野,这两本杂志对路老板的褒贬不一。
《视与听》语言风格精准,批评立场多元、宽容一些,拒绝极端化的价值判断,通常会对电影作为文化现象的历史、社会、美学多重解读。
譬如给《返老还童》的影评就赫然一副历史长卷似的剖析,甚至把导演路宽在某些关键节点的避讳,如66年以后李明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做详细介绍和补充。
如果要给《视与听》一个评价,这本杂志是冷静的旁观者与系统的阐释者。
但另一本英国的《电影手册》不同,国内的朱大珂等体质内影评人,就是这本杂志的忠实舔狗。
在西方电影思潮刚刚传入中国,还没有被观众熟知、了解时,朱大珂、李劼等文艺工作者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掌握了电影新浪潮的先进概念,开始极富优越感地评价内地电影。
从他们对谢进的批评力度、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手册》自然是极端化的影评代表。
它的风格是“非黑即白”,唯作者论,即电影导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如果要给《电影手册》一个评价的话,这本杂志应该叫热烈的参与者与激进的颠覆者。
上一篇:刚被甩,和高冷校花领证了
下一篇:神级道士:1级1个传说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