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946节

  马丁不懂国画,但王小帅有所涉猎。

  窗棂如画框,这分明就是宋代院体画的“边角构图”,同马远《踏歌图》中山石仅现一隅、留白处意蕴无穷的手法如出一辙!

  这扇窗,是张迺藩记忆的出口,也是张纯如觉醒的入口,更是张盈盈沉默的伤口!

  想通了这一点,第六代导演只觉得毛骨悚然。

  他不得不承认,就算是路宽来拍艺术片,在艺术造诣和镜头语言上,也远超“七君子”多矣。

  多么痛的领悟。

  影片继续,观众已经彻底代入了导演为大家预设的场景,耐心地等待这段故事的后续。

  小张纯如眼中的天空有了些许变化,一个主客观视角的对调,站在大家面前的已经是27岁的张纯如了。

  “哇!”台下传来一阵惊呼,真是酷肖其人。

  19岁的刘伊妃原本脸型和身材就和张纯如近似,通过化妆增龄,在电影中看起来同张纯如一般无二。

  这是之前给《返老还童》中张漫玉进行妆造的团队的杰作。

  大银幕左上角一行深入浅出的字幕盖上了时间戳,1995年12月14号。

  历史似乎总是有着太多的巧合——

  1937年12月13号日寇陷金陵,翌日开始在平民区大肆烧杀强抢;

  近一甲子之后的1994年12月14号,在阁楼发着呆思念爷爷的张纯如下楼,和同伴出发去一起去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

  这是由当地华人社区协助,由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发起的图片展。

  二战后,鬼子政府长期回避历史责任,导致海外华人尤其是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产生身份认同危机。

  史维会的成立旨在通过历史教育增强华人后代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镜头一转,圣何塞城郊的库帕提诺社区,一辆汽车稳稳停下。

  小刘扮演的张纯如扎着干净利落的马尾辫,袖口微微卷起,露出纤细的手腕。

  此时她刚刚完成《钱学森传》的编写工作,从大学转读新闻系开始,她就对撰写历史人物和传记有着浓厚的兴趣。

  张纯如和同伴往社区中心走,面容隽秀,肤色因长期泡在档案馆而略显苍白,但唇角自然微扬,透出一股内敛的活力。

  这样的角色形象,19岁的刘伊妃可谓得心应手。

  镜头切换到社区的图片展走廊中,摄像机跟着她的步伐缓缓推进,一张张黑白历史照片在昏暗的灯光下次第呈现。

  她首先看到的是1937年金陵城沦陷后的街道——

  堆积如山的平民尸体,被焚烧的房屋残骸,以及鬼子士兵持刀站立在遇难者旁的狞笑特写。

  转角处,一组照片让她的脚步猛然停滞。

  一个衣衫不整的母亲被残忍地砍下头颅,将死未死之际,仍旧紧紧地抱着怀里的婴儿。

  张纯如愣住了,不可置信地看着这一幕。

  她从小就听祖父讲过淞沪会战、金陵大屠杀,但长辈们给她设置的防火墙,哪里有这样惨绝人寰的图片来得刺目!

  一个特写给到扮演者刘伊妃,大银幕上女作家的瞳孔在光影交错中剧烈收缩,下颌无意识地绷紧。

  这里又是路宽天才般的构图:

  机位只给了刘伊妃一个转瞬而过的特写,随即从侧后方拍她的神态动作,银幕正中心给所有观众呈现的是那一幕历史惨剧!

  在侧面的中低机位里,张纯如逐渐佝偻的背部线条,像是承受着无形的重量。

  光束透过画廊的百叶窗,在她脸上投下锐利的阴影,泪水在眼眶中蓄积却未落下,呈现出一种克制的震撼与悲怆。

  她突然伸出手去触碰相框,想去触碰这段令人震撼的历史。

  脑海里倏然出现幼时爷爷那一句戛然而止的“金陵城陷后。。。”

  大银幕突然发生了某种变化,王小帅、杜琪峰等导演瞬间睁大了眼!

  目光所及,手持镜头跟随着跟随张纯如在昏暗走廊中移动,惨烈照片以特写叠化呈现。

  每张照片闪过时,画面短暂抽帧,制造视觉卡顿感,模拟记忆的碎片化。

  随着张纯如回忆出现的1983年的阁楼上,幼年的她仰视张迺藩的剪影,窗棂的阴影和窗外的天空似乎彻底化作了监牢!

  紧接着镜头推移到了画展的照片处,黑白胶片质感插入闪回。

  现实、幼年、历史!

  十秒之内的三重时空,在张纯如面前融为了一体,给角色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也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极大震撼!

  马丁·斯科塞斯身边的王小帅忍不住侧头道:“这是多机位蒙太奇?”

  老马丁微微一笑:“再听听。”

  王小帅猛然又看向银幕——

  张纯如所在的画廊的抽泣声、玻璃展柜的轻微震动声;

  透过照片隐隐可闻的炮火轰鸣和鬼子狞笑;

  还有张纯如自己的逐渐放大的心跳和耳鸣,不断变大!不断变大!

  最终是一声尖锐的爆鸣,覆盖了所有声部,归于平静。。。

  连带着场下的观影者也随着情绪起伏跌宕,呼吸急促。

  银幕化作黑洞,通过光影和多重声部,仿佛要被电影生生地撕扯进那段惨痛的历史!

  王小帅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吞咽一口口水,喃喃自语:“多声部蒙太奇。。。”

  不仅是他。

  马丁、电影节主席科斯利克、金熊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弗朗西斯科罗西、韩国导演洪尚秀。。。

  所有台下具备一定电影艺术鉴赏能力的导演们,此刻都着实看得头皮发麻!

  之前张纯如伸手去触碰相框时,走廊外的光影在张纯如脸上切割出明暗条纹,制造出人物游走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强烈撕裂感;

  就在张纯如思绪中尖锐暴鸣平息的那一刻,她的手也切切实实地触摸到了冰冷的相框,从历史中透出的森森寒意,叫她禁不住浑身战栗。

  而在多声部蒙太奇结束后,光束突然完整照亮她的侧脸!

  从撕裂到照亮,预示着这一刻她在精神的崩溃后暗暗立下的宏愿——缝合。

  缝合这段触目惊心的历史伤疤。

  影片开场至此二十余分钟,普通观众的震撼、职业导演的慨叹,柏林影展现场所有专业的制片人、演员、从业者们的脑海中的集体轰鸣!

  路宽的导演技法也好,刘伊妃的表演方式也罢,都给他们带来了艺术和灵魂的双重征服!

  所谓先声夺人,影片的开场自然是重中之重,也是路宽选择如此阐述这二十分钟戏份的原因。

  作为传记电影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线已经安排好;

  但最大的劣势也是时间线无法更改。

  让一百个导演来拍,《张纯如传》只能按照她的生平履历和经历来刻画。

  但怎么在这样逼仄的题材里写出新的内容,在大银幕上用光影、声部、镜头述说新的故事?

  这不是平庸和优秀的一步之差,这是优秀和天才毕生都不可逾越的鸿沟!

  现在台下的导演们禁不住扪心自问,这样的天才构想,到底是不是后天经过习练可以获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电影进入了一段平缓期,前两幕的震撼稍减,开始自然流畅地叙事和推进剧情。

  史维会的丁元正耐心地向参观图片展的华人群体、外国人介绍这段历史,转头看到悄然落泪的张纯如,觉得面熟。

  他走上前还没说话,抹泪的张纯如急切反问道:“请问照片可以复印吗?我想借阅。”

  丁元长期跟心思诡谲的右翼打擂台,狐疑地上下打量她,担心有某种潜在的阴谋:“你要照片做什么?”

  普通人看一眼都觉得受不了,难道还有人想收藏这些惨绝人寰的证物吗?

  张纯如从包里掏出名片,情绪平复了几分:“我叫张纯如,是职业作家,《蚕丝:钱学森传》是我写的,你听过吗?”

  丁元惊喜地睁大眼睛,又看了眼手中的名片:“你好!张女士,我当然听过,只是还没有拜读,不好意思!”

  “没事。”张纯如温婉笑道:“我祖父是淞沪会战的后勤人员之一,我从小就听过淞沪会战和金陵大屠杀的历史。”

  她的话音顿了顿,似乎鼓足了勇气去看刚刚那副照片:“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照片,我被震撼了。”

  女作家定了定心神:“我想写一本书。。。”

  她目光复杂,再抬起头来已经是别样的明媚:“对!我想写一本书,一本关于金陵大屠杀的书。”

  “我想用文字告诉所有此前向我一样不知情的人,曾经还有一段这样不忍卒睹的历史。”

  镜头调转,站在窗边跟丁元交谈的张纯如单人入画,依旧是百叶窗框,和她逐渐坚定的眼神。

  这是路老板惯用的库布里克凝视。

  镜头里,刘伊妃扮演的张纯如透过镜头,打破了第四面墙,和观影者发生了眼神的直接对话!

  没有极端的愤怒,没有痛苦的撕扯。

  不煽情,不咆哮。

首节 上一节 946/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刚被甩,和高冷校花领证了

下一篇:神级道士:1级1个传说宝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