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77节

  这个光白子,其实大有来头,在系统给出评估信息时,后面还有一种称谓叫做阿拉玛斯玉。

  光白料是它现在的名字,在十几年后才会叫做阿拉玛斯玉,所以系统给出了两个名字。

  阿拉玛斯,顾名思义,这种玉石是出自昆仑山山脉中的阿拉玛斯山峰中,那里海拔高达4500米以上的地方,而且处于群峰深涧中。

  历史文献记录,开矿记录最早要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西周时期,在后世出土的一些西周墓葬中,就有很多类似水晶透亮的玉质,正是阿拉玛斯玉。

  那时候的采玉很难,行路更难,采玉也叫做攻玉。用最原始的铁锤和铁纤锤凿。先是开洞,在洞内用油灯照明,最后由人工一点点搬运下山。

  由于这种玉跟光白子极为相似,便叫做了光白子。后来在民国时期,当时的戚家和杨家派人进山寻宝,在阿拉玛斯山峰上开发了戚家坑和杨家坑。

  但是开采后并没有运出深山,紧接着就经历了一场战乱,戚家和杨家就此覆灭,就再也没有人知道阿拉玛斯玉的来历了。

  当然这个研究结果在如今的90年代还没有出现。市面上更是没有出现过阿拉玛斯玉。

  也不知道那个老孙是否真的前往昆山山脉,又是怎么得到的这种石头。难道当年的戚家和杨家还有人生活在深山中?

  苏阳这就想不明白了,不过这两个玉石珠子也算是最特殊的一种了,可以做成手链送给古丽那丫头。

  ......

  苏阳骑车来到乔木村,路过哈孜克家中时,看到他正在收拾墙后的柴火。看到苏阳后,立刻跑了过来:“阳哥,咱们明天几点出发啊,要带什么东西吗,我也好收拾收拾。”

  苏阳想了想,这次出去可能时间比较久,最起码要五天的时间,“最好带一身换洗衣服,另外再点抹脸油,河床上风大,容易裂口子。”

  “行嘞,我这就去大明那里买一瓶油膏。”

  这会儿,哈孜克的大嫂挑帘子走了出来,看到苏阳也没有好气,这些日子都是哈孜克在照顾老头子,现在他要跟着苏阳去干活,那老头子的吃喝拉撒就得他们管了。

  “阳子,我家哈孜克现在跟你,都比跟自家大哥亲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他大哥呢。”

  苏阳冷笑一声,没搭理,哈孜克攥着拳头本想怼回去,被苏阳拉住了:“行了,你以后挣钱了,他们自然都会贴着你,现在跟他们生气,犯不着。”

  哈孜克重重的点点头:“阳哥,你放心,我肯定跟着你好好干。”

  “行,明天早点吃饭,我骑车带你去文化局。”

  “好嘞。”

第99章 现在都是苏阳的地盘

  凌晨七点钟,哈孜克就在苏阳家门口晃悠了,身后还背着一个大包,左手拎着一袋囊饼子,右手提着一大瓶热水。

  苏阳起床看到他,就知道他没有吃饭,那些囊饼子很硬,应该做了有几天了。家里老头子的吃喝,现在是大嫂往屋里送饭,有时候还没有哈孜克的,就只能自己随便吃点。

  现在天才鱼肚白,鸡刚叫了一遍,肯定也没有吃什么。

  苏老娘正好做了热腾腾的白粥,喊着哈孜克进屋喝了一碗,连碗底子都舔的干干净净的。

  吃过饭后,苏阳就拎着尿素袋子装上了铲子镐头,也没带什么行李,因为后面把哈孜克带到河床上,熟悉了工作后,自己就在河床上四处跑跑,就不跟着他们一起住了。

  加上现在自己有文化局的证件,也不怕什么巡逻队。

  这等于持证上岗。

  车子开到了文化局,门口上班的人陆陆续续的进来,哈孜克背着包下了车,看着里面的双层小楼房,眼神里流露出一抹光芒。

  在里面上班的都是文化人,正儿八经吃公粮的,哈孜克站在院子里,自觉的挺起了腰杆子,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到顶了,这些都是苏阳给他的,以后做牛做马都要报答。

  苏阳趁着这会功夫去了鉴定科,办公室在二楼的角落里,现在刚上班的点,几个老头子应该没来这么早。

  可刚到办公室,就看到密密麻麻做了十几个人,每个人都整理手头的工作,核对今天的鉴定数量和条目,一副忙碌的状态。

  老江抬了抬老花镜,看到苏阳,放下了手头里的资料:“哎呦,你个瓜娃子回来了撒,工作完成的咋个样嘛。”

  “还可以嘛,玛丽艳河床还有几天就结束了,到时候就能来上班了。”苏阳笑笑,从兜里掏出烟,给屋里的十几个人都让了一根,一包烟也没剩下几根了。

  这些人都是鉴定科的老人,平时分三班倒,但是没想到今天都来齐了。这让苏阳有些意外,这些人啥时候也这么积极了。

  “哈哈,行撒,那你先完成工作,忙完就赶紧回来嘛,这边需要你撒。”老江说完,得意跟大家介绍道:“这个瓜娃子就是我跟你们说的那个嘛,一颗烟的功夫就把一百多块是石头给鉴定完了,百分百的正确率嘛。”

  大家纷纷转头看了过来,抽着烟,上下打量这个年轻人。

  “哎呦,真是英雄出少年嘛,年纪轻轻就有这本事,我们还咋有脸在这混嘛。”

  “对头,一个人就抵我们一组人咯。”

  大家毫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开始夸了起来,他们平均年龄四五十岁,最低都是二十年的玉石老油子,他们都不敢保证能有百分百正确率。

  苏阳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摆摆手:“以后还要跟大家多多学习。”

  苏阳转身看向江老:“对了江老,现在鉴定组的工作咋样了嘛,忙不忙?”苏阳顺着问了一嘴。

  老江却意外的撇撇嘴,指了指眼前的一摊子资料:“咋个说嘞,你走了就开始忙了撒,以前这边只收咱们和田地区的料子嘛,现在上头说啥子要统一管理,制定规范,由咱们和田牵头。现在不管是和田的料子,还有整个喀什的料子都往这边送了撒,现在鉴定室里堆满了料子,忙死咯!”

  “是咯,现在不光是喀什库尔干,还有叶城、巴楚、疏勒的料子都陆续来了,忙死人了。”一旁的人指着手里的单子,吐槽道。

  老江抽着烟:“要不然老子能这么早来嘛,工作还是要做的嘛。”

  “江老,这是好事嘛,以后整个喀什地区的等级标准都是您老制定了。”

  “你个娃子会讲话嘛,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能发光发热嘛。”

  苏阳跟大家聊了几句话,听到楼下响起了三轮车的声音,就告辞了,“江老,我这边要出发了,就先走了,回头再聊。”

  “那你走撒,注意点安全。”

  苏阳下了楼,韩明和巴图尔开着三轮车从车棚里出来,看到苏阳就扬了扬手。

  “来了来了。”

  苏阳带着孜克走了过去,将身上的包丢到了车斗里。

  哈孜克笑着跟他们打招呼,韩明也不明所以的点点头笑笑。

  现在几个人经过上周的几天相处,都已经比较熟了,加上苏阳这个人很大方,所以也比较聊得来。

  上了车,苏阳就把哈孜克给大家介绍认识,“明哥,这是我同村的巴郎子,身上有一把子力气,后面有什么累活重活交给他就行了,我呢,就跟在后面打打杂。”

  哈孜克一脸憨厚的笑着,“我力气大,啥活都能干。”

  多了一个人帮忙,韩明自然是高兴的,而且看起来哈孜克也不像是偷奸耍滑的人,拍了拍哈孜克的膀子,“行嘛,不怕苦就行。”

  “不怕!”

  “阿达西,现在可不要说大话,那风吹日晒的,可不容易啊。”巴图尔开着三轮车,没有挡风的棚子,拿脸跟风硬碰硬。

  “我不怕,我啥都能干。”哈孜克笑着,很快融入了他们。

  苏阳没有搭乘三轮车,而是开着自己的摩托车,尾随在他们车后,有了摩托车,后面就比较方便往返城里。

  三轮车沿着公路开了四十分钟,又拐进小道,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现在河床越来越远了,还剩下最后的二十公里,目测还要三四天就该结束了。

  50号坐标位于米列克瓦特村和曲达村六组附近,那里是距离上游最近的村庄聚集地,附近大小有十几个村子,而且离吐和高速只有五公里,这里的生意都是靠这条高速带动,虽然地方比较靠近深山,但比起下游并不差什么。

  这里的地势比较复杂,但是在50号坐标那里,却是一个小型的冲积平原,后面逐渐形成了一个水库,不过现在水库已经干涸了,露出了水库的底层鹅卵石。

  图:50号测量点大概位置

  图:当地鹅卵石河床

  刚下车,触目望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采石场,这里最宽的地方大概有两公里左右,最窄的也有四百多米,总体面积大概是五六个足球场。

  加上形状不规则,所以采集起来很麻烦,好在有之前的坐标点为基础,测量出差异距离,就能测算出如今的面积,是否有扩大或者缩减。

  以前这里也有很多人采玉,出货量也挺可观的,但是挖玉一般都有地域保护性,这里距离下游稍远,当地的人就会限制外面的人来采。

  同样的,下游的人也会限制他们到下游去采。

  各家的地盘,各家做主。

  不过现在,都是苏阳的底盘。

第100章 开启扫货模式

  下了车,哈孜克就立刻扛起车斗子里的仪器,一个人扛起两个,走起路来也是虎虎生风。连巴图尔都清闲了不少,甚至都有些不好意思了,给他要,他也不给。

  他们先是来到了最边缘地带,找到最近的一个坐标点,随即就开始做水平校准工作,这是韩明的活,其他人也帮不上什么忙。

  但是巴图尔那边就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了,距离太远,只能靠打旗语来传达信息了。

  苏阳带着哈孜克熟悉了一下测量流程,也不复杂,说了两遍就基本上记住了。哈孜克是个文盲,也不会记录河床情况,只有跟巴图尔换了一下。

  只是巴图尔作为一个西北汉子,只做记录的话,确实不好意思只干这么点活。

  但是拗不过哈孜克那副憨劲儿,如果他认识字的话,巴不得一个人就把活全给干了。对于哈孜克的表现,大家都很满意。

  哈孜克站在河床对面,看着旗子的方向左右移动。加上苏阳在一旁的指导,哈孜克没多大功夫就学会了操作。

  “哈孜,剩下的就交给你了,我就在附近碰碰运气,有什么事可以喊我一声。”苏阳拎着袋子掏出了铲子,准备开始干了。

  “这活简单多了,我看一遍就会了,阳哥你去忙你的吧。”相比上山拾柴,这活简直就是给小孩干的,农村人怕什么风吹日晒。

  由于地方太大,苏阳一时也不知道从哪开始,只能在坐标附近开始扫描,走到哪算哪。面前有一些壕沟交错,明面上的货也都挖的差不多了。

  挖了这么多年,地表早已经千疮百孔了,这里只能捡漏一些别人落下的,不过再往上游走,就进了高原地区,那边倒是有一些好货,只是两面都是悬崖,地势太陡,鲜有人去。

  走了百十步,系统就发出了一声提示。

  “滴滴....滴滴....”

  苏阳随即低头看去,面前有一块鼓包的土堆,好在里的碎石比较少,挖起来不硌铲子,用铲子使劲一推,土包就被推平了。

  加上土质也比较松软,没费多少力就挖出了半米的土坑,从里面捡出了一块蓝青,乍一看像蓝宝石,在土堆里格外明显。

首节 上一节 77/1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