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56节

  临走时,苏阳忽然想起什么,撩开门帘,转头看向胡盛:“阿达西,有个事麻烦打听一下嘛,你知道咱们国内现在最好的棉花加工设备是哪里的嘛?”

  胡盛想了想,做高精尖设备的生意人,多少也有耳闻:要说最好的嘛.......“

  他竖起两根手指.

  “一个是瑞士的立达梳棉机,上海国棉一厂去年刚引进两台,听说是用外汇券买的,光关税就交了十几万!还有嘛,德国特吕茨勒的清花机,青岛国棉三厂用的就是,纺出来的40支纱跟蚕丝似的。“

  他突然压低声音:“不过这些设备都要部里批条子,去年新疆棉麻公司想买都没批下来。”

  “苏老板,您问这个是做什么,虽然我们公司没有这种设备,但是我可以帮忙打听。”

  苏阳笑笑:“不用了,我就是了解下嘛。”

  说完,苏阳便出了房间,跟卡布提一起回了店里。

  “巴郎子,你打听棉花机器,该不会想学阿图什那些二道贩子倒卖棉包吧?现在咱们XJ的轧花厂可都是兵团的人在管。“

  兵团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公家人”。

  这年头,兵团驻扎的地区,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政策支持,那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现在虽说全国都在改革开放、招商引资,但是这股春风从沿海地区往内陆吹,吹到XJ这种地方就是毛毛细雨了。

  现在棉花虽说是正在放款政策,回归自由市场,但这还需要一些时间。

  什么时候兵团的人放开了,什么时候就真自由了。

  苏阳无奈的摇摇头。

  “达,目前咱们这体量,可买不起那些嘛,少说一套也要上百万嘛。这种机器设备,在内地也只有国内的几家国营棉纺织厂才有资本引入了。“

  现在苏阳的想法就是在内地建立两个棉花中转站,最后对接的是南方棉纺织厂。

  等下一年的时候,老百姓尝到了种棉花的甜头,那种植规模就会再度扩大,到时候市场也会慢慢放开了。

  到时候苏阳就像是一头吃饱的狮子,直接进入内地抢占大市场,到时候采购一些国外的高精尖设备,就能自己生产高端布料。

  不出三年,整个和田地区的棉花,苏阳有把握全部垄断。

  回到抱石轩时,后院传来“倒车请注意“的电子声。王木生正招呼着两个人,从一辆漆皮剥落的“昌河“面包车上往下搬玉料。

  “木生师兄,这么热的天你还亲自跑?“

  苏阳从井里提出镇着的汽水,瓶身上凝着水珠。

  他瞄了眼车斗里用旧棉被裹着的玉器,都是一些精品料子,这批估计有上百件,够他们卖一阵子了。

  王木生笑盈盈的坐了下来,坐在阴凉下,咬开汽水“咕嘟”喝了半瓶。

  “苏阳师弟,”王木生打了个饱嗝,“师傅他老人家特意让我亲自跑这一趟,给你捎个话。”

  “什么事啊师兄?”

  王木生擦了把汗,说道:“师傅定在后天起身了,要去雪区住一阵子。他特意交代,让你往后得空就去抱石轩住住、看看,铺子里经营的门道,多留心些。”

  苏阳一愣:“雪区?师傅那么大年纪,高原上喘口气都费劲,哪待得舒服?”

  他想起上次去昆仑山,缺氧的时候胸口像压着石磨盘的滋味。

  “害,你又不是不知道,师傅年轻的时候在雪区待了十几年学艺,有感情了,现在师傅把抱石轩交给你了,你的能力也是大家公认的,现在师傅是没有后顾之忧了,所以想去雪区走走。”

  苏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人老了,可不就想着回头看看老地方,见见故人么。

  这道理,他懂。

  苏阳手里攥着瓶子,思索了片刻,看向王木生:“木生师兄,师傅是把我推到前面了。可我心里明镜儿似的,抱石轩上上下下,论资历,你才是头一份。师兄弟们里头,也数你最服众。我这刚进门的新人,屁股都还没坐热乎,哪能扛得起师傅这么大的期望?”

  他顿了顿,看着王木生黝黑朴实、带着点沟壑的脸:“我看这样成不成?等师傅去了雪区,抱石轩的日常还是师兄你费心照看。铺子里的大事小事,你比我熟门熟路。真有要紧事,咱们商量着办,咋样?”

  谁知话音未落,王木生像屁股底下安了弹簧,“噌”地就弹了起来!

  他忙不迭地摆手:“哎呀使不得!”

  “苏阳师弟!师傅说把抱石轩交给你,你就是咱们这字号板上钉钉的新当家!我王木生是大师兄不假,可师傅的话就是铁打的规矩,我能干出那等欺师灭祖、违抗师命的下作事?”

  苏阳看着师兄急赤白脸、恨不得指天发誓的模样,真是有些哭笑不得。

  “行嘛,那正好今天回去的时候我跟你一道,去看看他老人家。”

  “行嘞。”

  卸完货,对完账。

  抱石轩的几个人在家里吃了顿便饭,古丽虽然平时不下厨,但是在结婚前,特意学做了一些中原菜。

  从卖相上来看,还算不错。

  吃过饭之后,苏阳便骑上了摩托车先行一步。

  等到抱石轩的时候,天色已经渐黑了。

  工坊里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大家伙刚收工,正拍打着身上的石粉泥灰往外走,粗布背心被汗浸得深一块浅一块。

  瞧见苏阳进来,脸上立刻堆起热络的笑:

  “苏阳师弟,咋这辰光过来了?”

  “苏阳师弟,听说你讨婆姨了?恭喜恭喜哇!喜糖给师兄留着没?”

  苏阳笑着应和,变戏法似的从挎包里掏出几包路上买的瓜子、花生粘和一袋亮晶晶的水果糖,招呼着众人分了。

  来他穿过天井,掀开蓝布厚门帘,进了中堂。

  马老爷子正佝偻着腰,借着悬在房梁下那盏昏黄的光,慢条斯理地归置他吃饭的家伙什儿。

  各式各样、打磨得油光锃亮的刻刀、锉子、钻头。

  他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裹进青布里,再仔细卷好,放进一口棕色皮箱里。

  “师傅,”苏阳轻唤一声,蹲下身帮着整理,“听木生师兄说,您要出远门了?要去雪区?”

  马学武手上的动作没停,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追忆的光。

  “年轻那会儿,在雪区沟子里带了不少光景,跟几个老朋友都有交情。再不去见见,怕是下辈子喽…”

  “行嘛,留什么都比留遗憾强....”

  他帮忙扣上箱盖的铜卡扣,眼神瞥见箱底压着的几张泛黄起翘的黑白老照片,就顺手抽了出来。

  光影斑驳,依稀能辨出年轻时的马学武,瘦削精悍,站在一群黝黑汉子中间。

  他身边紧挨着两个穿着赭红色破旧僧袍的喇嘛,背景是几座挂满小旗的荒凉山头,几团模糊的黑影在山坡上盘旋。

  而其他两个人,则是一副出家人的装扮,身后是飞舞的彩旗,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大鸟在身后觅食。

  “那是鸟葬,”马学武瞄了一眼照片,声音平平地解释道:“能亲眼看着一个人,一点点,干干净净地回到天上……那感觉,我现在才懂一点。”

  苏阳楞了楞,年纪大了,果然总是胡想八想。

  “师傅,给您打听个事。你听说古代吐蕃国的普兰宗吗?现在应该是在尼泊尔那边。”

  马学武眯起眼,啧了两声:“普兰宗......普兰宗......”

  他拧开搪瓷缸子灌了口浓茶,喉结滚动几下。

  “早年在尼泊尔跟加德满都的匠人混过小半年,倒真蹚过那片雪山夹缝里的冷地方。”

  他浑浊的眼睛亮起一丝光:““要说尼泊尔的手艺,那是给神佛塑金身的本事!庙檐下雕的欢喜佛,裙带飘得能扇起风,石头上凿的莲花瓣儿,薄得能透亮!那‘失蜡法’铸铜像的绝活......”

  “师傅,跑题啦,”

  说起尼泊尔那边的事,马学武滔滔不绝,苏阳赶紧截住话头。

  “哦,普兰宗......”

  马学武捋了捋稀疏的胡子说道:“听过嘛,那里傍着玛旁雍错圣湖嘛,藏人眼里是洗尽孽债的福地。老喇嘛们念叨过,说是佛陀释迦牟尼在那湖边讲过三年道法。”

  他顿了顿,眼角皱纹叠得更深,“稀奇的是,佛祖在那儿就收了一个关门弟子,还是个女娃,叫.......阿玛依。”

  苏阳心里“咯噔”一下。普兰宗敬奉的阿玛依女神?原来是这么个根脚!

  “传说那阿玛依命苦,是个孤苗苗,人说她傻气,心善得没边儿。有一回在戈壁滩里撞见条瘪了肚皮的毒蛇,眼看要晒成干儿。她竟揣进自个儿怀里暖着!嗬,最后蛇被就活过来了,但扭身就给她胸口上来了一口!最后是释迦牟尼念动真言才把那女娃从鬼门关拽回来,佛祖说她有大慈悲,才收了做弟子。”

  “……”

  苏阳半晌没吭声,末了憋出一句:“真他娘傻得冒烟儿!”

  这话在肚子里滚过多少回,到底没憋住溜出了口,宗教传说,总是带一些离谱的成分。

  “巴郎子,你问这个做什么?”

  “没什么,就是上次去在那个小册子上看到过普兰宗的字眼,就问问....”

  说起那本古籍小册子。

  马学五忽然严肃了几分。

  “对了,你上回鬼市拍回来的那本破书,后头.....没惹出啥麻烦动静吧?”

  “买主是个‘堪舆师’,也打着昆仑山宝贝的主意。前阵子还寻摸过来,想拉我搭伙进山,让我一口撅回去了。估摸着这当口........人已经钻山沟子里了。

  “唉......昆仑的石头,哪一块是白啃的?”

  马学五点点头,他这辈子见到过太多打昆仑山主意的人了。

  可最后呢,还不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首节 上一节 356/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