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49节

  “咳咳,夸你们呢。”阿黄撇着笑,解释道。

  苏阳也懒得跟他们再费口舌,将玉璧捧在手里,经过修复大师的一番提示,苏阳郑重的念道:

  “玄宫九罡,黄泉启户,荧惑守心,地母歃血,太阴炼形,玉髓裹尸,乘蹻御炁,归墟通天....”

  念完之后,众人一脸懵逼。

  听着话,倒不像是胡编的。

  陈元荣看向苏阳,问道:“巴郎子,这...这是玉璧上的祭文?”

  “是的嘛。”苏阳点点头:“如假包换。”

  “巴郎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嘛,你懂祭文?”陈元荣倒吸一口凉气.

  “不可能,绝不可能!”小岛康誉激动的就要蹦起来,精绝文字精妙深奥,不可能有人破解出来!

  在座的一些西域专家左右议论,根本不敢相信。

  三井则是一脸笑意的看着他,以为是在哗众取宠,问道:“我们考古是实证科学,讲究的是实打实的证据,可不是光靠嘴皮子上下吧嗒两下就能瞎掰扯的。用你们一句老话讲——‘红口白牙说空话,不如粪坑里的石头硬实’“

  “三井君说的没错,你既然能说出来,那你就跟大家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嘛...”

  小岛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他笃定了不会有人能破解这种祭文。

  苏阳也不气恼,上次经过江老的一番提醒,就算是再有恩怨,也要顾全大局,要不然自己的右拳就要亲吻他的左脸了。

  “既然你们不懂,那也不能怪你们,毕竟我华夏文明渊深似海,那我就跟你们日本后代说道说道。

  苏阳负手而立,声音沉缓,却字字如钟。

  “玄宫九罡——”他指尖轻叩桌案。

  “源自道佛交融之典。北斗九星,七显二隐,在汉传佛教中喻指轮回之枢,道教则视其为幽冥净土的门户。至于‘黄泉启户’.......”

  他目光扫过众人:“黄泉乃亡者归所,是指人死后所居的地下世界,启户便是阴阳两界的通道.......”

  借着东汉时期佛道文化交织的背景,苏阳将晦涩的谶语层层剖解。

  话音落定,帐篷里顿时跟掐了电似的,静得能听见人咽唾沫的声儿。

  说的确实是这个理,虽然听上去有些玄,但古人笃信此道。

  “所以,我推测嘛,精绝王的巫师可能为了黄泉启户,将真棺藏于此棺之下。如此,亡魂方能直抵极乐。”

  这个推测一出来,大家却没有怀疑苏阳的话。

  反而将思考的方向定格在M3墓室下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棺椁。

  “一派胡言!”

  三井猛地拍案而起,震得茶杯叮当乱颤。

  他阴鸷地瞪向小岛康誉,额角青筋暴起。

  这结论是他们请日本专家破译的秘辛,岂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巴郎子”三言两语道破天机?

  陈元荣一脸凝重,先不说祭文破译的问题,苏阳的话无疑给他们提了个醒——空棺之下,或许另有乾坤。

  “既然是空棺,那苏阳说的并无可能。”阿黄在一旁应道。

  “三井先生,既然我们聘请的顾问提出这个建议,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去实地勘测一番。”

  陈元荣眼神灼灼,他们也只能应下了。

  一行人在几名记者的陪同下,简单的戴上了鞋套便下了M3墓室。

  穿过狭长的甬道时,阴风贴着后颈游走,昏黄的灯泡在头顶摇晃,将壁画上的飞天仙女照得影影绰绰。

  去年,就在隔壁的M8墓室,那件轰动考古界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横空出世,成为当之无愧的镇国之宝。

  而此刻,他们站在棺椁原先的位置——由于墓室环境调控有限,棺椁才被移出开棺,只留下地下铺陈的青灰色石砖。

  陈元荣示意工作人员揭开石砖,露出下方新鲜的夯土层。几人抓了一把土,在掌心碾开,细碎的颗粒和独特的质地立刻让他们眼前一亮,面露喜色。

  这是后期回填的痕迹!

  “巴郎子,你说得对!”陈元荣难掩激动,声音微微发颤,“这下面……很可能真有二重墓!”

  很快,有人取来了洛阳铲,开始向下勘探。苏阳站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儿,不由得暗自感慨——考古这事儿,果然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差事。光是研究一小块土疙瘩,就能耗上大半天。

  怪不得说考古是个永久编制了,一个坑能挖好几年。

  他实在等不及,索性转身上了岸。

  陈元荣见状,也赶紧跟了上来。这位老教授在土坑里一蹲就是一整天,腿脚都有些发麻,却仍掩不住满脸的兴奋。

  “陈教授,没事我就先走了。”苏阳说道。

  “巴郎子,今天可多亏了你!”陈元荣紧紧握住他的手,“要不是你点醒我们,我们这会儿还在像无头苍蝇似的乱转,怕是要在全国人民面前丢大脸了。”

  “陈教授,我也就是随便推测,没想到就给蒙对了。”

  “是这啊,不管怎么样,那个祭文的事,等这个二重墓被证实之后,我一定登门拜访,甭管你是蒙的还是猜的,这都考古历史上重要的发现!”

  “那您可要尽快啊,实在不行就上大锤啊,拿那小铲子得挖到猴年马月去啊,我下个月就准备回老家了,到时候可不能怨我不候您哈。”

  “......”

  苏阳离开了MF县,便一路向西来到了乔木村。

  这几天不见,会场的进度又往前赶了一截子,现在二层的手脚架已经架上了。

  一个架子上站着两个大工,他们一手拿瓦刀,一手拿砖块,干起活来十分利落。

  地下的小工也是辛苦活,用化肥袋子做成的水泥兜子,里面装满了和好的水泥,双手拎着在双腿中间打了回旋,随后往上一扔,上面的大工稳稳接住。

  没有几年的经验,哪会这个。

  苏阳每次走到这,都会被叫住过去扯几句,顺便抽两根烟。

  “巴郎子,你来的正好嘛,后天我家巴郎子结婚,直到你是大忙人,你要是有空就来喝一杯喜酒嘛。”

  掌尺的老郑跟自己也是老相识了,上次修过北大窑,就今天这个大工程还是苏阳给介绍的,说着就扔来了一根烟。

  “行嘛郑叔,那就先提前恭喜了。”

  “巴郎子,啥时候能喝到你的喜酒嘛?”

  “快了快了!”

  苏阳乐呵呵的,看来他跟古丽的事要尽快给办了,不然到了月底还要回一趟老家,棉花也成材了,到时候一忙又到年底了。

  苏阳站在家门口抽完最后一口烟,烟头在鞋底碾灭。

  抬眼望去,这栋老房子虽然还是旧时的土坯墙,但房顶去年新翻修过,齐整的红砖瓦在村里格外显眼。

  院子有些凌乱,鸡鸭鹅散养着,地上零星落着鸡毛和干草。不过收拾收拾,把这些活物圈起来,腾出块干净地方,到时候城里来的朋友总不至于没处落脚。

  后院里,苏老娘正弯腰摘菜,手里攥着两个茄子,一把豆角。

  墙角的葡萄藤刚从水里捞出来,吸饱了水,根须还滴答着水珠。

  苏阳拎起铁锨,在院里找个软乎的地方刨了个坑,把葡萄藤栽进去,又舀了几瓢水浇透,比较好活。

  “妈,回头把院里拾掇拾掇吧,“苏阳突然开口,“我打算跟古丽把婚结了。“

  苏老娘正在洗菜,猛的一抬头:“啥?结婚?亲还没定,咋就跳到结婚了?“

  正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苏老汉叼着莫合烟掀帘子出来,烟袋锅子冒着滚滚白烟,却遮不住他咧到耳根的嘴角:“直接结?“

  “直接结呗,“苏阳蹲在地上搓着手上的泥,“彩礼照给,就当是连订带结,一天办妥。您看咋样?“

  “成!成!成!“

  苏老汉一连说了三个“成“,烟锅子在门框上磕得梆梆响。这个平日里最讲究老礼的人,此刻也顾不得那些虚礼了——早一天办事,就能早一天抱上孙子。

  苏老娘站起身来,看着乱糟糟的院子,也不知道该忙活什么了。

  “妈,先做饭,饿死了。”

  在九十年代中期的南疆农村,结婚可绝对是件头等大事,要张罗的东西能列出一长串单子。

  好在这里是和田,祖辈多是五六十年代响应号召、从五湖四海迁移过来的支边青年和他们的后代,组成了一个人情味浓厚的“移民村”。

  经过几十年的扎根,大家早已“入乡随俗”,不像山东老家那样,动辄要讲究三书六礼、三媒六聘,那些听得人头大的繁琐老礼。

  反正都是背井离乡聚到一起的异乡人,老家的那套规矩在这儿也没几个老人能说全乎了,也犯不着摆那个谱。

  这里的婚俗,更像是迁移户们在这片热土上自发形成的一种公约。

  认识的本家亲戚、近邻好友、原来生产队的伙计们聚拢一堆。主家就在自家院,架起几口大铁锅,宰几头肥羊,炖上大锅抓饭,炸些金黄的馓子,再搬出攒下的几箱啤酒和地产白酒,就算摆好了“流水席”。

  大伙儿热热闹闹地吃上一天,到了晚上再闹一会洞房,就算是结了。

  到了下午,二老撂下碗筷就开始忙碌了。

  结婚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尤其是买什么、置办啥、请哪些人、这钱怎么花得更值当.....这些细致活儿,女人家想的总归比他们这些糙汉子要细得多、周全得多。

  苏阳骑上摩托车就朝着城里而去。

第281章 全村人的喜事

  摩托车停在了建设路上的抱石轩门口,阿旺兴冲冲跑过来迎接。

  “东家,你要不把车子从后门停院里吧,我给你洗一洗。”

首节 上一节 349/3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