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348节
尼雅遗址到了。
今天营地外格外热闹,一面鲜红的条幅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用汉维双语写着“精绝王棺椁开棺仪式“。
这次开棺仪式对于尼雅遗址的发掘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节点。
所以他们相当重视,而且还请了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苏阳停好摩托车,快步走向中央帐篷。
帐篷里人头攒动,十几位考古队员围着中央那具黑漆漆的棺椁站成一圈。
这个棺椁长约两米半,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但仍能看出其精湛的工艺——四角包着鎏金铜饰,侧面雕刻着精美的西域风格纹样,隐约可见彩绘的飞天图案,棺盖与棺身的接缝处,还残留着暗红色的封泥痕迹。
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让苏阳感觉到一阵心潮澎湃——这可是千年前君王的归宿!
他看到小岛和三井穿着白色大褂,带着白色手套,跟医院里的主刀医生似的。
他们看到苏阳的时候,眼神带着一抹幽怨。
陈元荣只是穿着手套,跟中方的几个专家正在商讨开棺的事情,阿黄在一旁准备道具,在帐篷里搭了一个升降的三脚架。
苏阳冲他们点了点头算打招呼,识趣地没凑上去打扰,转身坐到文化局顾问李明达旁边的小马扎上,端起粗糙的搪瓷缸,呷了口浓茶。
还有好几个记者,在鼓捣着海鸥牌相机,时不时的对着现场画面拍几张照片。
“明达叔,今天这场面,该怎么个开法?”苏阳望着那庞然大物低声问。
李明达是鉴定科最有经验的老人了,之前也帮其他的遗址当过顾问,对考古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他皱着说道:“瞧他们这布置的路数,八九不离十是三重开启法,这是漆木棺的常用开棺方式。”
接着他便给苏阳简单“科普”起来。
三重开启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开棺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重是“摸清底细”,先除尘,再用日本人带来的宝贝——那台能“透视”五厘米深的日立超声波机探探内部虚实。
第二重是“微创取样”,拿特制石膏小心翼翼地给封泥做个精模,再在不起眼处取点棺木样本送京检验。干这个得有分寸,94年那次尼雅二度发掘时,就有人因为操作过快,出现了炭化。
这第三重才真刀真枪地“破拆”,先在四个角钻上比针尖还细的探孔减压,接着对付那些巧夺天工的榫卯结构。要是万一碰到粘连,就用手术缝合线进行“锯切”。
这每一步都讲究个稳、准、柔,真不比给活人开膛破肚轻松多少。
苏阳坐在帐篷边沿,边听着边看着他们里外忙碌。茶缸子见了底时,陈元荣终于面向全场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某种仪式感:
“各位!根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现在正式开启精绝M3墓室棺椁。本次开棺由我本人与小岛先生主持,采样工作由三井先生负责.....”
经过一连串的忙碌工作。
该扫的扫了,该探的探了,棺椁清理得差不多了,连那几个日本仪器也用完了。
陈元荣整了整白手套,冲着大伙儿一挥手:“行了,开棺盖儿!”
这一嗓子,帐篷里连喘气声都小了。
阿黄带着俩年轻小伙儿,手动轻轻摇动着上方的升降链,棺材盖缓缓的被抬了起来....
第280章 开棺定论
在众人的注视下,棺椁被缓缓抬了起来,大家踮着脚的往里看去。
“大家往后退,保持距离!别破坏了文物的原始状态!”阿黄高声提醒,声音在帐篷内回荡。
小岛康誉和陈元荣对视一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搓了搓手,快步走到棺椁上方,准备揭开这个千年谜团。
然而,当棺盖完全掀开的那一刻,两人的笑容瞬间凝固。
陈元荣眉头紧锁,目光在棺内反复扫视,脸上写满了困惑。
“怎么了,陈教授?”李明达察觉到异样,忍不住问道。
“空棺?”陈元荣低声喃喃,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小岛康誉也神色凝重,伸手探了探棺内——没有尸骨,甚至连象征性的衣冠都没有。
棺椁内部空空荡荡,惟有一尊光滑如玉的玉俑静静躺在其中。
记者们立刻蜂拥而上,七嘴八舌地抛出问题:
“陈教授,为什么棺椁是空的?”
“这尊玉俑代表什么?”
“是否意味着墓主人并未下葬?”
.....
在记者一连串的追问下,陈元荣有些低血糖了,他摆了摆手,示意阿黄疏散人群:“大家先出去吧,我们需要时间整理思路。”。
阿黄只好招呼大家先从帐篷里散去,回到休息的地方休整一下。
众人陆续离开,帐篷内终于安静下来。苏阳作为考古队的玉石顾问,被留下来进一步研究这尊玉俑。
小岛康誉小心翼翼地捧起玉俑,将它放在托盘上。玉俑高约三十公分,通体莹润,五官刻画得栩栩如生。它身披宽大的西域僧袍,衣纹流畅,细节精致。
在当时,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于阗在当时已是西域佛教中心之一,之前在尼雅出土的佉卢文文书,多次提及到佛寺和僧侣的情况。
借用僧袍玉甬放入棺椁,大概也是有超度众生的意思吧。
不过,不见真人尸骨,对他们来说意义就少了很多。
苏阳微微一愣,很快回归了平静,之前早就从玉璧上得知一些相关消息,如今空棺这件事,苏阳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小岛先生,根据你的判断,这精绝王本人究竟葬在了何处?难不成我们的推断有误,他本人或许并不葬在这个墓室?”
陈元荣扶着太阳穴开始头疼起来,辛苦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这开棺的瞬间,现在竹篮大胡思一场空,也就意味着之前的勘测方向都是错误的。
在场的还有一些西域研究专家,都是特意从内地赶过来的。
在西域三十六国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于阗、楼兰、且末、龟兹、疏勒、姑墨、大宛、大月氏。
于阗与鄯善、疏勒并称南疆三大强国。
其中最富强的国家便是于阗,没有之一。
其中精绝国,虽是以国相称,实际上就是一个城邦,《汉书》记载其“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依附于于阗生存。
当时的精绝国依靠着本地的和田玉石,以玉石贸易闻名世界,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原、波斯甚至罗马,经济极为繁荣。
而如今的精绝王开棺,大家都以为棺椁中肯定陪葬了很多贴身的顶级玉石,却没曾想扑了个空。
小岛和三井这俩人虽然面色凝重,但也有过心里准备,很有可能有二重墓的现象,还有沁血玉坑。
只是整个墓室群这么大,上哪找去。
苏阳来到那个玉俑身旁仔细看了看,戴上手套看了看,系统浮现出相关的信息。
【种类:东汉阿拉玛斯玉僧侣人像俑】
【特点:东汉圆雕技法,玉质温润如脂,通体无绺裂;僧袍采用写实手法雕刻,衣纹自然垂坠,领口、袖缘处阴刻莲花纹;面部慈眉低垂,耳垂肥厚,呈现早期西域佛教造像的犍陀罗风格】
【价值:东汉西域佛教艺术孤品,考古价值远超市场估值(同类器物未见公开拍卖记录)】
【产地:东汉时期于阗国,距今约1800年】
“巴郎子,你怎么看嘛?”陈元荣来到苏阳身旁问道。
“陈教授,你要是问我玉石方面的可以,但是这考古方面的事情,你让我咋说嘛,我也是门外汉嘛。”
陈元荣略显失望的叹口气,“看来这答案还是要回墓室里寻找了,带着目的下坑,那些陪葬品或许能有所启发。”
说着,便脱掉了手套,正当他准备出门时,忽然想起了什么。
回头看向日本专家:“对了小岛先生,我们在M3墓室中还出土一些玉器,如今已经被巴郎子给修复了,我记得上面还有一些祭文,不如我们现在拿出来一起研究一下。”
提起这个,一旁的三井冷哼一声,“哼,陈教授,你也知道那是祭文,我们早稻田大学的专家从第二次发掘开始,到目前为止才破解了十个字符,那些玉器就算是修复了有什么用?”
“话虽如此,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墓室的陪葬品中寻找答案了。”陈元荣知道这人还在记仇,故意说道:“三井先生,不会还在为上次磕头拜师的事情生气吧?”
“陈教授,我只是在说事实!”三井加重了语气。
一旁的小岛康誉却摆摆手,当了个和事佬:“行嘛,既然陈教授想看,那便一起看看吧。”
随后,几个人便准备前往另一个营帐中。
陈元荣便拉着苏阳的胳膊:“巴郎子,你一定要去!”
文物清点绘图的帐篷里,靠边的柜台上摆放着这些玉器。
陈元荣将那块拼接好的玉璧给拿了过来。
五六个人围着上面的祭文,纷纷摇头叹气,还是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小岛康誉从自己的皮包里翻出一个笔记本,随后一一对应起来。
嘴里喃喃有词:“...九....玉髓...什么通天...”
这是目前为止,能破解出的所有文字了,在国内有文字方面研究的专家寥寥无几,更别提西域方面的祭文了。
“陈教授,我就说吧,把玉器修复不算什么大本事,就算如此,那也破解不出什么东西。”三井说着话的时候,眼神撇向了一旁的苏阳,明显还是不服气:“我建议,将这块玉璧发往日本,由我们的专家进行破解!”
“嘁!”
苏阳嘴角翘起冷哼了一声:“送到日本?那不就是肉包子打狗嘛!”
小岛康誉脸色一震:“呐尼?肉包子打狗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下一篇: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