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挖玉,整个河床都是我的矿场 第118节
苏阳吃饱喝足之后,在不远处的玉石交易市场溜达了起来,现在市场上居然逐渐热闹起来,像大胡子那种家里存货多的玉石贩子,就开始降价出货了,再加上天南地北回去过年的汉人,都想带点回去显摆显摆。
所以市场出现了短暂的昙花一现。
就像当年二姨一样,回家带了块青石玉说价值一两万,这才让走投无路的苏老汉动了迁户的心。结果到了这边,发现那玩意压根不值钱,一百块能买好几斤。
人群多了,玉石市场才热闹起来,有买有卖,有抬轿子,也有栽跟头,这才是玉石市场的常态。
苏阳逛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捡漏的料子,而且商家要价都是高高的要,一点也不实在。
“苏阳,你特么给我站住!”
就在苏阳准备走的时候,身后被人喊了一声,回头一看是吴亮,这小子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跟前两天那副送财童子的样子完全不符。
苏阳回头一笑:“哎呦,送财童子,找我有事啊?”
吴亮听到这话就气不打一处来,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苏阳,你小子可以啊,骗到我头上来了,我找人看了那本书,什么破秘术,那就是一本盗墓的书,你还我一千块钱!”
“我骗你?明明是你自己求着买的好不,买定离手的规矩不懂吗?得亏你还是玩玉石的,还自比美玉,我呸。”苏阳也不想跟他废口舌,说着就想走。
可吴亮这家伙这几天憋了一肚子火,又不好意思到古丽店里发泄,这下碰到苏阳就是天意。
“你可真够不要脸的,农村来的泥腿子,十里八村的二流子懒汉,不光会骗,还想癞蛤蟆吃天鹅肉,今天你把钱还我就饶你一回,要是不还,我就让大家都看看,你是怎么骗人家姑娘的,怎么坑我们钱的....”
大家伙听到这边吵闹的声音,纷纷回头看了过来。
现在听他们的话里的意思,是栽了篓子想翻旧账,在玉石圈里俗话叫做“铲地皮”,这原本是古董圈里的黑话,指自己不开店不收货,专门走街串户去乡下低价铲农村人的货。玉石圈里管这种行为不道德,所以就用来形容玉石行当里的那些翻旧账、换皮卖等弟弟行为。
买定离手,不管到哪里都是规矩,被坑了不能说运气不好,只能说学艺不精。
权当是交了学费。
苏阳听到吴亮提及古丽,顿时就来火了,“吴亮,你他妈别给脸不要脸,你那是学艺不精,老子收你的学费,给你开条道,你别不识好歹!”
“我学艺不精?”吴亮冷笑一声:“老子六岁玩玉,十岁鉴玉,十八岁通读玉石古籍,二十五岁鉴别全国上百种料子,你又算哪个?”
第134章 造假也要讲武德?
大家听到吴亮的名头,也是啧啧点头,这种脖子上挂玉,手上盘石的年轻人,一看就是出身在玉石世家,才有机会耳濡目染。
这一行其实混的还是童子功。
眼看着两个人就要动起手来,大胡子闻言赶了过来,伸手拉住了他们两个人,当一回和事佬。
“你们两个巴郎子,在大街上胡里麻汤的干什么嘛。”
不过两个人并不买账,苏阳轻蔑的笑了声:“要么我们两个比一比,谁输了,谁就当场拜师,磕头让茶,往后见面了都要尊称一声师傅,怎么样?”
吴亮眼神一愣,虽然心里有些打鼓,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已经是骑虎难下,耸了耸肩膀答道:“老子还怕你不成?”
苏阳心中一乐:“那这样,现场的所有人都在这里当个见证,省的有人输了耍赖。”
“谁耍赖谁王八。”
至于出题嘛,旁边摊位上的一个老板,得意的举手:“我来出个题咋样嘛。”
随后他从摊位上挑出一块西瓜大小的原石,包着一层灰白色的石皮子,“那就猜它了嘛!”
苏阳和吴亮表示没有意见。
这种灰白色的料子不难猜,非青即白,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
不过从这摊主的表情来看,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青玉也有许多种,白玉的种类更多,猜对不算厉害,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那才是经验和本事。
吴亮得意的掏出手电筒,迈步向前,在上面仔细的打光,无论是手法和技巧来看,吴亮确实是行家。
俗话说,石料鉴定打三光。
正光、侧光和背光。
“正光打顶不留缝,玉质通透现真容....
“侧光轻移角度穷,结构纹理韵万重....”
“背光一照探幽宫,光晕柔和色韵浓。沁色深浅藏故事,古玉新工心有通....”
正光打在石顶不留缝,是用强光看光线散射,以此来判断玉石的浑厚感与料性,从而确定料子的材质。比如籽料在正光下会呈现出柔和的光感,整体光感会随玉石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微妙的变化要根据个人经验去判断了。
侧光打的是石皮内部的结构,灯光从侧面照射在玉石上,灯头与玉石的距离保持在三到十厘米,以弱光为主。
还要根据料子的表皮面,不断调整角度和位置,这样才能全面的观察内部,最终判断出料子的产地和品质,甚至有经验的可以判断出哪个河床、哪个矿坑。
还有一种叫背光,这种方法用于观察玉石的瑕疵。从玉石的背面打灯,一般由近到远,以强光为主。主要是判断玉石的内部瑕疵,如脏棉、裂、矿点、石纹等。
吴亮拿着灯在石皮用三种灯光打了一遍,眉头紧皱,思索了片刻便嘴角一翘,已然是胸有成竹了。
大胡子拍了拍苏阳,“巴郎子到你了。”
对于苏阳的鉴定本事,大胡子并没有见过,以前只觉得是运气好,每次都挖出好货,不过他觉得这小子肯定又能带来什么惊喜。
吴亮得意来到苏阳面前:“这个料子可并非那么简单,如果你现在认输的话,师傅就不必叫了,给我跪下磕个头就行了,怎么样?”
苏阳玩味的笑了笑:“你,真是个小可爱。”
“你...”
苏阳径直来到摊位前,俯身看了看,用手摸了摸料子,有一种粗糙的手感,根据个人经验判断应该是青玉。糙皮的青玉,说明里面碱化程度不错,玉质细腻,是个熟料。
不过系统迟迟没有给出反应,就好像宕机一样。
苏阳心中一凉,不会吧,这时候怎么还死机了?大哥....
迟愣了片刻,苏阳冷汗都快下来了,周围的人也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
大胡子也略显失望,看来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记得苏阳之前来交货的时候,也是不懂玉质,给多少是多少。
大胡子来到吴亮面前:“巴郎子,你们也不是什么大事,要么让苏阳把钱还给你,再跟你赔礼道个歉,这事就看在我的面子上,就算过去了,怎么样?”
吴亮这下就不愿意了,好不容易有个发泄的机会,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
“叔,不是我不给面子,是这小子要跟我比试的,认赌服输嘛。”吴亮得意看向苏阳:“我说,你到底行不行啊,大家没那么多闲工夫陪你玩。”
摊主也是笑了笑:“巴郎子,要么我借你个灯,你照看照看?”
苏阳摆摆手。
随后,系统姗姗来迟,在脑海中浮现出信息。
【种类:鹅卵石、玻璃胶、青玉粉】
【特点:石包玉,与青玉相似,晶体相近】
【价值:/】
【产地:/】
苏阳霎时一愣,怪不得系统会宕机了,这特么是石包玉啊,没想到这种高明的作假手段,这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他抬头看了眼摊主老板,一个本地的八字胡男人,正笑嘻嘻的看着他,随后悄默声的低声道:“巴郎子,只要你买下这料子,等会我就算你赢,咋个样嘛。”
苏阳撇撇嘴,竖起了大拇指:“阿达西,好本事嘛。”
八字胡老板一脸懵,哼了一声:“不识好歹,那你小子就等着磕头吧。”
石包玉这种技术,在千玺年的时候尤为盛行,持续两到三年,相比那些拼接、染色、滚筒、浸油、粉压等作假手法,这种就更高明了。
先是挑选合适的鹅卵石,在上面打孔掏膛,再用粉压出来的玉粉掺杂高温融化的玻璃胶,灌注在石头内,最后再封口扔在河床里裹色。
无论从任何角度去打光,里面都是晶莹剔透,玉质满满,就算是大师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因为这个技术,有一段时间出现过市场内讧,就算是行内人都不齿,视为行业败类,在最严重的时候,京城的潘家园接近一半的原石料都是石包玉,影响了整个玉石行业的发展。
后面于是协会单独制定了一条标准,所有石包玉要明示是工艺品,而非玉石类。
所以后面要是谁的摊位上出现了石包玉,就会遭到大家的群殴,再让他滚出玉石市场。
造假也要讲究武德嘛。
而且这八字胡老板分明就是想利用他们,把自己的摊位抬上去,甚至还想黑吃黑。
苏阳站起身来,面向大家,淡然说道:“我看好了。”
今天这么多人都在场,而且有的人还认识苏阳,上次被苏阳捡漏过95于田料的老板也都在,搓着手笑看着。
吴亮得意看了看苏阳:“石皮颗粒粗糙,料子是熟料,打灯结构通透发黑,玉质细腻,这是一块青玉,而且是在一细和特细之间,能看到一千块。”
吴亮说完,苏阳窃笑一声,他妈的玻璃能不细吗。
随后那块石头在大家手里开始传阅,无数个手电筒强光从头顶上打下来,在座的都是玉石行当的圈内人,十之八九不会看走眼,纷纷点头认同吴亮说的话。
对于石包玉,依现在的时间来看,大家也没有见过,所以没往作假的方面考虑。
大家将目光看向苏阳,有人喊了一声:“这要是两个人都说的一样,那算谁赢嘛?”
“就是,那算谁的?”
苏阳摆了摆手,摇头说道:“这算哪门子青玉,这是夹生玉,说你学艺不精你还不信。”
夹生玉?
在场的人仔细看了看,这算什么夹生玉,“巴郎子,夹生玉我们还不知道嘛,这块没有夹生的痕迹,分明就是一块青玉嘛。”
夹生玉是对假料的统称,所以大家又仔细看了看。
吴亮哈哈一笑:“自己看不出来就认输,还扯什么夹生玉。”
只有八字胡老板的脸色微微一滞,笑了笑:“对嘛,这怎么可能是夹生玉,这是我下乡收的货,你这巴郎子可不要胡里麻汤的乱说,影响我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