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 第535节
这个项目是国际合作的计划,由34个国家以及上千个国际物理学家所属的实验室或者是大学共同出资,由来自大约8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建造。
这个项目花费了14年的时间,在2008年的时候,终于在瑞土和去国交界的地区地下100米的深处正式建成,同年正式启动测试。
而王一方院士从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欧核中心,研究高能粒子,并且发现了第三种中微子震荡方式。
所以,王一方院士提出建设一个属于华国自己的对撞机,是有原因的。
在王一方院士说完之后,领导并没有急着给回复,而是看着下面的众人,说道:“王一方院士提出建设大型对撞机的建议,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一下意见,毕竟你们都是搞研究的,需要听取你们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
随着领导这么说,顿时就有一位院士打开话筒,委婉地说起自己的意见。
“王一方院士,大型对撞机的投入成本太大了,欧核中心的对撞机,是集合了几十个国家和上千个实验室以及大学的力量,历时多年才建设完成,成本高昂。”
“目前,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并不适宜发展这类耗资巨大的项目。”
听到有人反对,王一方院士当即就反驳起来,说道:“不,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们国家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国民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财政十分充足。”
“建设大型对撞机,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根据我的估算,我们国家建设大型对撞机,仅仅只需要花费360亿就够了,这个费用并不是很大,并不会对国家以及人民的发展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建设大型对撞机,不仅可以让我国在粒子对撞机的领域领先其他国家,而且还可以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培养出更加顶尖的科技人才,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利无害。”
王一方院士说的慨慷激昂,语气振奋无比。
但是出声反对的这位院士也是对这方面有所了解的,当即就说道:“王一方院士,不知道你了解不了解白头鹰的大型对撞机的建设项目,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白头鹰也投入了大型对撞机的建设,结果,他们花费了82亿美元都没有完成,无奈只能中途停止建设工作。”
“要知道,他们原本的预算只是40亿美元,结果建设起来之后,预算直接翻了一倍都没有完成建设工作,后面根据估算,想要彻底完成,保守金额都需要200亿美元。”
“连世界第一强国的白头鹰,耗费如此巨大,都无法完成建设工作,我不知道王一方院士是通过什么计算方式得出的360亿就能建设完成。”
“就事论事,我希望王一方院士能够再多考虑一下。”
能混到院士的人,自然不可能有蠢人。
众人都很清楚,如果王一方的建议一旦被上面采纳的话,他们都会受到影响。
原因很简单,国家每年的拨款都是有数的。
如果抽调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这上面,那么其他领域的科研资金必然会收到影响。
所以,在场大多数的院士,其实都不是很赞同王一方院士的建议。
王一方院士面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解释道:“白头鹰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就未必不能做到!”
“我们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干大事,而白头鹰却不是这样,资本驱动,根本无法做到和我们一样的对科研事业保持坚定。”
“其次,白头鹰的政策没有连续性,人走茶凉,科研项目受到外界影响很大,而我们则是不同。”
“最后,白头鹰是发达国家,各种成本都要比我们大,而我们却是恰恰相反,作为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拥有极为丰富的人口红利,基建狂魔的称呼恰如其分。”
“所以,大型对撞机的建设,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
“另外,虽然说白头鹰的大型对撞机建设失败了,可是从我们和白头鹰的关系来看,这反而是好事,给了我们一个追赶超过的好机会。”
“在这里,我诚恳地希望领导能够考虑一下我的建议,建设大型对撞机真的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听到这里,王东来终于是忍不住了。
看着王一方院士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冷笑,径直打开话筒说道:“王一方院士,我纠正一下刚才您说的话。”
“高能物理有70多年的历史,算得上是历史悠久吧。”
“可是纵观所有的研究成果,却没有一个对人类生活有实在的好处,而世界上重要的高能物理学家,国人少之又少。”
“我并不了解王一方院士的信心来源是哪里,为什么就会觉得我们会凭借一个对撞机就能追赶并超过白头鹰。”
“如果是靠设备的话,那所有国家就去比谁的设备更先进就行了,还要研究人员干什么。”
“而且,我还有一个疑惑,想要请教一下王一方院士。”
“您口口声声说自己估算了一下,只需要360亿,就能完成建设,请问这是认真的吗?”
“CEPC项目需要一个100KM的圆环隧道,这个隧道的工程量有多大,王一方院士有过了解吗?”
“王一方院士,有咨询过工程单位的报价吗?”
“王一方院士,您有具体的建设费用清单吗?”
“如果有的话,我想看看这份预算费用清单。”
“如果没有的话,王一方院士又是从哪里得出只需要360亿就能完成大型对撞机建设的?”
王东来的三连追问,犹如三把快刀一样,锋利而又冰冷。
顿时,就让此间气氛变得无比安静下来。
谁也没有想到,王东来会如此猛,在这个场合,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丝毫不给同为院士的王一方半点面子。
第417章 激烈讨论,事件发酵
院士,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卓越成就、为该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学者或工程技术专家。
他们是最高学术荣誉的,被认可为该领域的权威人物。
在以前,其实是被称为学部委员,也就是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国内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为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华国院士。
院士座谈会进行了很多次,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在座谈会上,院士之间产生争论虽然少,但是也有。
可是像王东来这样的,直接不留半分情面地进行质问,这就很少见了。
在王东来之前,被评选为院士最年轻的是卢克院士,1965年出生,38岁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
而更多的院士,则是大量集中在五六十岁的年龄,才会被增选为院士。
到了这个岁数,已经和年轻不沾边了,做起事来,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冲动莽撞。
所以,就算是两方矛盾重重,也很少出现激烈的对抗和抨击。
可是这一届却是不同。
王东来满打满算也才21岁,就被增选为了院士。
年轻!
这就意味着气盛!
场内的众人在短暂的震惊之后,这才反应过来,王东来只是一个才21岁的年轻人。
做出这样的事情,完全是能够理解的。
不提众人此刻心里的想法,王一方院士被王东来这个年轻人如此质问,心里早已是怒极。
论年龄,他儿子都比王东来还要大。
论起学术地位,他在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也已经是国内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长,并且获得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和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为首次获得这个奖项的华国科学家。
成名这么多年,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拥有的名声可要比王东来大得多。
结果,王东来居然会在这种场合丝毫不给自己面子。
心里怒极,但是并没有让王一方院士失去理智。
“王东来院士,针对你刚才问出的问题,我觉得我有必要做一个解答。”
“360亿的建设成本,这是我预估出来的资金,如果你觉得有问题的话,我可以在后面给你发一份详细的预算报告。”
“不过在这里,我也能简单地解释一下。”
“建设大型对撞机,需要极大的场地,这一方面在国外就耗费了巨大的资金,而在我国,这方面我认为完全可以节省下来,由地方政府出资,或者是扶持政策拿下所需要的建设场地,就能省下一笔海量资金。”
“另外,我国拥有丰富的人口红利,以及在基建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这也能在工程建设之中,节省下大量的成本。”
“我相信以国内的力量,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科学研究如果都和王东来院士一样去算经济总账,那我想很多的科研项目都可以停下来了,因为他们并不见得会创造多少价值和利润,可这只是在经济上的算法。”
“却忽略了一点,很多的技术突破,往往在初期看不到什么成果,但是等到后期就会发现它的真正价值所在。”
“如果我们在高能物理领域太过落后的话,那么我想这绝对不会是一件好事!”
王一方院士心里虽然气极,但是却平静地说出这么一番话。
然而,王东来并没有被王一方这一番话说服。
“王一方院士,建设大型对撞机得到基础零件我们都需要进口,我们如何能够保证,在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眼看着到了关键时刻的时候,白头鹰不会在这方面进行限制。”
“另外,我们在高能物理方面的人材队伍,并不足以支持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可否认,王一方院士确实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除了一方院士之外,下面的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根本没有成型。”
“没有足够的人才,到时候想要出成果,必然会进行合作,邀请全球科学家一起研究,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费了这么大的代价建设完成,结果研究人员却不能占据主要位置,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
“王一方院士,高能物理的研究并不是只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希望你能结合实际,选择一个更为适合国内的办法。”
王东来只是随便一想,就想出了几个存在的问题。
“我并不认可东来院士的说法,大型对撞机项目是关乎未来的重要领域,意义重大,在我看来并不亚于当年的核武器的研发。”
“我们国家在很多领域都长期落后世界先进水平,想要改变这一点,就必须要做出取舍!”
“可能东来院士的年龄还小,并不清楚当年的一些事情,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并不觉得奇怪,只是我希望东来院士能够及时调整观念,毕竟现在你已经不是一个教授了,而是华国的院士。”
“身份不同了,说话做事就和以前不同了,需要承担更重的责任,这一点,希望东来院士能够及时转变过来。”
王一方丝毫不为所动,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上一篇:直播科普许愿神龙,国家疯狂打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