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震惊了,败家子竟是妖孽国师! 第621节
这干脆利落的回绝,让根本一郎的脸色,瞬间涨红,拳头在袖中,不自觉地攥紧。曾几何时,他们这些天皇近臣,在倭国也是颐指气使的存在,何曾受过这般冷遇。但一想到营中那位手握精兵强将,态度莫测的大奉将军,他又只能将所有的屈辱和怒火,强行压了下去,继续在风雪中,恭敬地等待。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根本一郎几乎要被冻僵的时候,营门才“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名士卒,面无表情地将他,带入了这座充满了肃杀之气的大营。
中军大帐之内,暖意融融。
孟常身穿一身轻便的常服,正坐在一张宽大的地图前,手中拿着一杯热茶,姿态悠闲。他看到被带进来的根本一郎,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却又让人感觉不到丝毫暖意的笑容。
“呵呵,根本兄,何事如此着急,竟冒着这么大的风雪前来?”
根本一郎一进大帐,便立刻跪伏在地,用一种近乎于哀求的语气,高声道:“孟将军!恳请将军,救我主于水火之中啊!”
“哦?”孟常呷了一口茶,不置可否。
根本一郎抬起头,脸上满是悲愤与急切:“那些割据一方的大名,如今是越来越过分了!他们……他们竟在暗中集结兵力,意图攻打京都,行那大逆不道之事!我主势弱,京都兵力空虚,一旦被围,后果不堪设想!还请孟将军,看在林大人与我主的盟约份上,即刻发兵,震慑宵小!”
他说得是声泪俱下,情真意切。
然而,孟常的脸上,却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是吗?”他放下茶杯,缓缓说道,“那些大名要进攻京都?此事,本将军为何没有看到他们有任何进攻的迹象?”
根本一郎急了:“我们有确切的情报!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
“情报?”孟常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讥讽,他直接打断了根本一郎的话,“根本兄,本将军只相信自己的情报,和自己的判断。”
这句话,如同一盆冰水,从根本一郎的头顶浇下。他心中瞬间涌起一股强烈的怨恨,他明白,对方这是在说,他和他所代表的天皇,连被信任的资格都没有。可脸上,他却不敢流露出半分不满,只能将头埋得更低。
眼看求救无果,根本一郎只能换了一副说辞,试图用林尘的名义来压一压对方:“孟将军,林大人派您和贵军前来,就是为了帮助我等,稳定倭国局势的啊!”
“本将军如何行事,自有主意,不劳根本兄费心。”孟常的语气依旧平淡,但他话锋一转,眼神陡然锐利了起来,“说起来,本将军倒是想问问,当初林大人与你们达成的协议,用银矿的开采权,来换取我大奉的援助。可据本将所知,那座银矿,根本就不在你们天皇的掌控之中,而是在那些大名手里。怎么,你们的意思,是想让本将军,替你们去抢回来?”
根本一郎被问得满头大汗,他一咬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军息怒!只要您肯出兵,将那些叛逆的大名打下来,那银矿,自然就是您的了!”
他本以为这个提议,能激起对方的贪欲。
谁知,孟常听完,却发出了一声冷笑。
那笑声里,充满了不屑与嘲弄,让根本一郎感觉自己像一个跳梁小丑。
根本一郎还不死心,继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孟将军!如今我主与您,已是绑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若我主倒了,您在大奉,恐怕也无法向林大人和贵国陛下交代啊!”
“说得不错。”孟常竟然点了点头,他端起茶杯,看着根本一郎,慢悠悠地道,“既然是一条船上的人,那算账,就该更清楚一些。此前,你们派柳生信长,向我大奉购买军备武器,花了几十万两银子,至今分文未付。那行,你现在先把这笔钱,还给本将军。只要钱一到账,本将军,立刻发兵。”
“这……”根本一郎的脸,瞬间僵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对方会突然提出这件事,“将军……军备的钱,数额巨大,还请……还请宽限数日,容我回去禀报我主……”
“既然如此,”孟常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将茶杯重重地往桌上一顿,声音冰冷如铁,“滚回去,请示你们的天皇!”
根本一郎失魂落魄地从大帐中走出,双腿都有些发软。
等候在营外的柳生信长,见他这副模样,连忙迎了上来,急切地问道:“如何?孟将军可曾答应出兵?”
“呸!”根本一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屈辱与愤怒,朝着那座威严的大营方向,狠狠地啐了一口,咬牙切齿地低声咒骂道:“那个混蛋!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第780章 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柳生信长闻言,心中一沉,担忧道:“这可如何是好?大奉来的这支军队,每日只是操练,什么也不做,任由那些大名坐大。他们……他们为何会这样?难道就不怕我们被灭了,他们也无法交代吗?”
“交代?”根本一郎阴沉着脸,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我看他根本就不在乎!他这般拿捏我们,无非是胃口太大了!是想让我们把所有的一切,都双手奉上!我们必须要想个办法,利用他,绝不能坐以待毙!”
与此同时,中军大帐之内。
孟常早已恢复了那副悠闲的神态,仿佛刚才什么都未曾发生。
他对着帐外喊道:“来人,把工部的几位师傅,和各营的副将都叫来。”
很快,几名身穿匠人服饰的工匠,和几位身披铠甲的副将,快步走入大帐,齐声行礼:“将军!”
孟常指着桌上那张巨大的地图,开口问道:“让你们办的事情,如何了?”
一名年长的工匠站了出来,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将军!这数月以来,我等借着‘协助修缮京都’的名义,已将倭国京都方圆五百里内的所有山川、河流、道路、城池,尽数勘探完毕!地图的细节,也已绘制完成!”
另一名副将也紧跟着汇报道:“将军!按照您的吩咐,我等派遣的探子,也已将倭国几处主要银矿的所在地,守备兵力,以及运输路线,基本都探索清楚了!”
“很好。”孟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的目光,从那张精密无比的地图上扫过,眼中闪烁着一种与面对根本一郎时,截然不同的,锐利而深邃的光芒。
他缓缓站起身,对着众人说道:“兄弟们辛苦了。等来年开春,冰雪消融,本将,便会安排第一批船只,送你们和这些情报,安然返回大奉。”
“将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原原本本地,呈报给林大人和陛下!”
“是!将军!”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自豪。
帐外,寒风依旧呼啸。
但所有人都知道,等到明年春天,当这些精确到每一条小路的情报,摆在京师皇宫的御案之上时,这个看似平静的岛国,将会迎来一场,真正属于大奉的,雷霆风暴。
……
凛冬将至,大奉北方已是寒气逼人,东山省。
官道之上,一行官吏,正簇拥着一名身穿青色知府官袍的年轻人,行走在田埂之间。这年轻人,正是林尘的得意门生之一,如今已官拜青州知府的魏书明。
与身后那些战战兢兢,时刻注意着官威仪态的县令们不同,魏书明显得格外随意。他没有乘坐官轿,官袍的下摆,甚至还沾染了几点泥土。他的目光,没有放在那些阿谀奉承的下属身上,而是不断地投向田地里,投向那些正在为过冬做最后准备的百姓。
“老乡,停一停,莫忙。”魏书明笑着走到一户人家前,十分自然地看了一下挂在房门边上的麦穗,捻起几粒饱满的稻谷,在手心搓了搓。
那家的老农,见到这么大阵仗的官老爷,本有些惶恐,但看清来人是时常下乡的魏知府,脸上的紧张,立刻化为了淳朴的笑容。
“哎哟!是魏大人来了!快,老婆子,快给大人搬个凳子,倒碗热水!”
“不必了,老乡。”魏书明摆了摆手,拉着老农的家常,“今年收成如何?家里的余粮,可够过冬?”
一提起这个,老农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他激动地搓着手,指着身后那几大囤金灿灿的谷物,高声道:“够!怎么不够!托朝廷的福,托大人的福啊!要不是您,在咱们东山省,推行那什么‘摊丁入亩’,按田地收税,俺们这些泥腿子,早就被那人头税给压垮,饿死街头了!”
老农的婆娘,也从屋里走了出来,用围裙擦着手,满是感激地说道:“是啊,大人!以前是租地主的田,一年到头,七成的收成都交了租,剩下的,还不够填饱肚子。现在好了,朝廷分了田,税负也轻了,咱家……咱家不仅盖了新房,有了自己的田,还有了余粮呢!”
魏书明笑着听着,他没有只听片面之词,而是站起身,道:“老乡,方便不?带我去你家地窖瞧瞧。”
“方便!方便!大人您请!”
在老农的带领下,魏书明亲自下到那不算宽敞,却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地窖里。里面,不仅有几大缸的粮食,还挂着腌制的腊肉,堆放着过冬的白菜萝卜。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而言,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富足。
从地窖出来,魏书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又接连走访了几户人家,所见所闻,皆是如此。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安居乐业的景象,让他心中无比踏实。
视察完毕,走在返回的路上,魏书明看着身后那群沉默不语,若有所思的县令们,他停下了脚步,语气严肃地说道:
“诸位,都看到了吗?”
“看到了……看到了……”县令们连忙躬身应道。
“看到什么了?”魏书明追问道。
一名县令小心翼翼地回答:“看到……百姓安居,知府大人,德政惠民……”
“错!”魏书明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你们看到的,不该是本官的德政,而应是百姓的力量!今日之景,并非本官一人之功,而是朝廷的政策,顺应了民心,是千千万万的百姓,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他指了指来时的村庄,又指了指自己,沉声道:
“林师常常教导我,为官之道,在于十个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什么是‘从群众中来’?就是你们的俸禄,你们的官位,你们的一切,都是这些百姓给的!你们要时刻记得,你们是吃谁的饭,为谁办事!”
“什么是‘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像我今天这样,脱下你们的官靴,踩一踩这田间的泥土!听一听百姓的真话,看一看他们真正的生活!而不是整日坐在那官衙大堂之上,靠着下属的几句汇报,就想当然地治理一方!”
“民心,才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才是最大的根本!”
一番话,说得那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县令们,满头大汗,噤若寒蝉。他们看着魏书明那年轻,却无比坚毅的背影,心中既是敬畏,又是震撼。
“是……下官等,谨遵大人教诲!”众人齐齐躬身。
就在魏书明于青州平原之上,践行着他老师的为民之道时。
在东山省另一端,那连绵起伏,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
一座孤峭的山峰之巅,一名身穿白色劲装,身姿挺拔的女子,正迎风而立。她的长发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露出一张英姿飒爽,却又带着几分清冷与威严的绝美脸庞。
她眺望着远方,目光似乎穿透了层层山峦,看到了那平原上的万里沃野,看到了那城镇中的芸芸众生。天气,开始变冷了,一场席卷天下的风雪,似乎正在酝酿。
就在这时,一名同样身穿白衣的女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她的身后。
“教主。”
第781章 陛下,您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那白衣女子,正是如今白莲教的当代圣母,宋冰莹。
听到身后教众的声音,她缓缓转过身,那清冷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有身为教主的威严,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属于女人的幽怨。
她挥了挥手,示意那名教众退下。
山巅之上,再次只剩下她一人。她下意识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自己已经圆滚的肚子,已然孕育着一个小小生命。
眼中,闪过一丝难言的唏嘘。
“林尘……”她低声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要被山风吹散,“为何,你从未派人,给我发过一条信息?难道,男人,真的都如师傅所说那般……薄情寡性吗?”
当初,为了保住白莲教最后一丝香火,也为了心中的那份不甘与执念,她在那间房间里,用一杯迷药,与那个男人,有了最深的纠葛。
他不知道。
或许,他永远都不会知道。
他只当她是自己扶持起来,用来掌控东山省的一枚棋子。却不知,这枚棋子,已经有了他的骨肉。
上一篇:悟性逆天,桃花岛化龙,震惊黄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