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震惊了,败家子竟是妖孽国师! 第612节
任天鼎怒极反笑,声音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传朕旨意!着锦衣卫,即刻查抄宁王、晋王、恒亲王、端亲王所有在京府邸!另,将国子监祭酒孙启明、户部左侍郎张成德、富商贺远山满门,尽数给朕拿下!打入诏狱!朕要亲自审问!”
“遵旨!”
第761章 为了一个败家子,陛下竟然不惜大开杀戒?!
随着皇帝一声令下,一场席卷整个京师的政治风暴,就此拉开序幕!
无数的锦衣卫,如同出闸的猛虎,自皇宫呼啸而出,奔赴京师的各个角落。
国子监祭酒府。
孙启明正坐立不安地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等待着相国寺那边的消息。突然,府邸大门被一股巨力轰然撞开,数十名锦衣卫如狼似虎地冲了进来。
“孙启明!你涉嫌谋逆,奉旨拿人!”
孙启明听到“谋逆”二字,双腿一软,当场瘫倒在地,脸上血色尽褪,口中只剩下喃喃的自语:“完了……完了……”
户部衙门。
左侍郎张成德正在与同僚谈笑风生,锦衣卫直接冲入公房,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他按倒在地,戴上了镣铐。张成德又惊又怒,大喊着“冤枉”,却被一块破布,堵住了嘴巴。
贺府。
这是今夜风暴的中心。
贺远山作为京师有名的商人之家,其府邸之奢华,堪比王侯。此刻,这座金碧辉煌的府邸,却成了人间地狱。
锦衣卫破门而入之时,贺家上下,正在大排筵宴,庆祝即将到来的“好消息”。
当王龙带着人,出现在宴会厅时,所有的丝竹管弦之声,都戛然而至。
“贺远山,你可知罪?”王龙的声音,如同来自九幽。
贺远山看着眼前这阵仗,吓得酒杯都掉在了地上,他颤抖着声音问道:“官……官爷,这……这是何意啊?”
“何意?”王龙冷笑一声,“你勾结朝廷命官和藩王,买凶杀人,意图谋害朝廷首辅!此乃灭九族的大罪!给我拿下!”
此言一出,贺家上下,哭爹喊娘之声,响彻夜空!
贺远山只觉得天旋地转,心在滴血!他一生的经营,一世的富贵,竟在今夜,化为乌有!而那个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贺家大少贺敬文,此刻早已没了半点威风,抱着锦衣卫的大腿,嚎啕大哭:“冤枉啊!我什么都不知道啊!不关我的事啊!爹!救我!爹!”
锦衣卫的铁蹄,踏遍了京师。一夜之间,数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轰然倒塌!
这番雷霆手段,震动了整个京师!
无数百姓,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贺家、孙家那些大官,全被抄家了!”
“活该!听说他们跟宁王那些王爷一起,想在相国寺杀了林少师!幸亏林少师福大命大!”
“真是丧心病狂啊!林少师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他们竟然下此毒手!陛下圣明,杀得好!”
民心,如同一杆秤,清晰地称出了是非黑白。
而在那些高门大院的阴影之下,那些尚未被波及的世家大族,此刻却是人人自危,胆战心惊。
他们躲藏在暗处,听着外面传来的哭喊声与锦衣卫的脚步声,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贺家……就这么完了?孙启明、张成德……全都是朝中重臣啊!”
“就因为……他们动了林尘?”
“那个林尘……不就是当年京师里最有名的那个败家子吗?!就算他现在是太子太师,是内阁首辅,可他骨子里,不还是那个纨绔子弟?!”
“我的天……为了一个败家子,陛下竟然不惜圈禁宗室,捉拿重臣,大开杀戒?!这已经不是圣眷那么简单了!这简直是……疯了!”
京师的风暴,以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酷烈方式,清扫了朝堂之上的诸多顽疾。而当那些被抄没的府邸门前,还未干涸的血迹警示着所有心怀叵测之徒时,一股截然不同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清流,已经自京师大学堂涌出,奔赴大奉的四面八方。
青州,清河县。
此地远离京师,山高路远,民风淳朴,却也意味着贫瘠与闭塞。
这一日,一辆风尘仆仆的马车,驶入了县城。马车上,跳下来两个年轻人。一人身着青色长衫,面容白净,眼神中带着几分初出茅庐的青涩,却又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坚定光芒。他叫李文远,乃是京师大学堂第一批培训出来的优等生。
而他身旁之人,则身着便服,身材挺拔,面容冷峻,一双眼睛如鹰隼般锐利,身上自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肃杀之气。他腰间佩着的一块不起眼的令牌,表明了他的身份——锦衣卫。
二人没有片刻耽搁,直接来到了县衙。
县令张德昌听闻是京师来的“天使”,连忙一路小跑地迎了出来。他本以为是来抽查税收或是巡视河工的御史,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下官清河县令张德昌,不知是哪位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李文远不卑不亢地拱手道:“张县令,在下李文远,奉陛下之命,前来清河县,开办官学。”
“官学?”张德昌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丝不以为然。开办官学,是教化之功,但也是个清水衙门,吃力不讨好。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敷衍几句,李文远身旁那名一直沉默不语的锦衣卫,却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了一卷黄澄澄的圣旨,当着县衙所有官吏的面,沉声宣读!
圣旨的内容,前半段是鼓励教化,开办官学的大政方针,而后面,话锋却陡然一转!
“……兹告诫各地方官吏,官学乃国之根本,其钱粮、教师俸禄,皆由国库直拨,专款专用!尔等任何人,胆敢克扣一分一毫,或以任何名目,剥削教师,阻碍办学。经查实,无需三司会审,无需秋后问斩!”
那锦衣卫顿了顿,抬起眼,冰冷的目光扫过张德昌那张已经开始渗出冷汗的脸,一字一句地念出了最后几个字:
“——锦衣卫可先斩后奏,全家抄没,株连三族!钦此!”
“轰——!”
最后这几个字,如同一道道天雷,劈在了张德昌和一众县衙官吏的头顶!
他们瞬间面如土色,双腿发软!
掉脑袋?还是先斩后奏,株连三族?!
张德昌“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磕头如捣蒜,声音都带着哭腔:“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下官……下官一定全力配合李先生办学!绝不敢有丝毫怠慢!请天使明鉴!请天使明鉴啊!”
第762章 九年义务官学,正式推行
看着他这副丑态,李文远眼中闪过一丝鄙夷,但更多的,却是对林少师和陛下这番雷霆手段的敬佩。他知道,若没有这柄悬在头顶的利剑,这官学,不知要被这些地头蛇,盘剥成什么样子。
很快,在县令张德昌“空前热情”的配合下,一座由废弃的旧祠堂改造而成的官学,便在清河县城,正式挂牌成立!
告示,贴满了县城的大街小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开民智,强国本,特于本县成立官学!凡我大奉子民,无论男女,年龄六岁至十六岁者,皆可免费入学!不取分毫束脩!另设夜学,凡成年百姓,有志向学者,亦可免费报名,识字算数!”
消息一出,整个清河县,都沸腾了!
“什么?上学不要钱?”
“俺没听错吧?连俺们这些泥腿子,也能上夜学认字了?”
“是真的!榜上就这么写的!还有京师来的先生教呢!感谢朝廷!感谢陛下啊!!”
百姓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纯粹的欣喜与感激。
夕阳西下,清河县下辖的陈家村。
一座破落的泥屋前,八岁的陈牛,正抱着膝盖,坐在门槛的石头上,小小的眉头,皱得像个小老头。
屋檐下,他爹陈老三,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熏得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更加愁苦。
“唉……”陈老三深深地叹了口气,“族里私塾的王先生说了,今年束脩,又要涨三文钱。可今年这收成……唉,咱家连肚子都快填不饱了,这学,怕是……上不成了。”
屋里,正在缝补旧衣的孩儿他娘,闻言停下了手中的针线,咬着牙道:“当家的!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咱们这辈子,就是因为不识字,才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有让牛儿读书,将来才有出路啊!实在不行,我……我回娘家再去借点!”
“借?你娘家都快揭不开锅了,拿什么借?”陈老三将烟杆在石头上磕了磕,满脸的无奈与辛酸。
听着爹娘的争吵,陈牛的心,像是被针扎一样疼。他知道,爹娘已经为了他上学的事,愁白了头。
他猛地站起身,用袖子擦了擦发红的眼睛,用一种故作成熟的语气,大声道:“爹!娘!你们别吵了!我不去上学了!那私塾,我本来就不想去!读了也未必能考上科举,不去就不去了!”
“你这孩子!胡说什么!”娘亲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就在一家人陷入两难的绝望之际,村长陈大贵,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他人还没到,那满是欢喜的声音,就先传了过来!
“老三!老三家的!大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陈老三有气无力地抬起头:“村长,啥事啊,这么高兴?”
“牛儿!你家牛儿有学上了!”村长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
陈老三苦笑一声:“村长,您就别拿我寻开心了,俺家啥情况,您还不知道?哪有钱呐……”
“谁说要钱了?”村长把胸脯一挺,将怀里抄录下来的县里通告,宝贝似的展开,“你们看看!县里来人了!是朝廷派来的!成立了官学!专门给咱穷人家的孩子上学!不要钱!一个子儿都不要!还管一顿午饭!”
“啥?!”
陈老三和他媳妇,同时愣住了,仿佛被雷劈中了一般。
“村……村长,你……你没看错吧?这天底下,哪有上学不要钱的好事?”孩儿他娘颤抖着声音问道,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我让里正家的秀才给念了三遍!就是这么写的!”村长笃定地说道,“说是朝廷成立官学,免费上学!快!赶紧给牛儿去报名吧!晚了可就没名额了!”
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后,陈老三夫妇,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陈老三这个七尺高的汉子,眼眶瞬间就红了,他扔掉烟杆,双手合十,竟是朝着京师的方向,“噗通”一声,重重地跪了下去!
“感谢朝廷!感谢陛下啊!草民……草民给您磕头了!”
他媳妇,更是早已泣不成声,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儿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俺的牛儿有出息了……俺的牛儿有出息了……”
而一直强忍着泪水的陈牛,此刻再也忍不住了。豆大的泪珠,顺着他那脏兮兮的脸颊,滚滚而下。
上一篇:悟性逆天,桃花岛化龙,震惊黄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