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第866节
从而引发了胃脘部位疼痛并且伴有腹中结块(癥块)的病症。
现在治疗方案,方言想到了两种,一种是以“消癥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为核心理念,通过中药-针灸-外治-食疗四维干预,力争实现带瘤生存、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
另外一种,就稍微激进一些。
那是通过中药注射液的肌肉注射,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扶正培本,行气化瘀,活血消癥,软坚散结。
这是朱老那本书里,在江苏老乡现任CQ市第一中医院院长——张锡君,手里学到的一种治疗癥块的手段。
说起这位张大夫那也是挺厉害的。
他是无锡人,也是中医世家出身。
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医专门学院,随后该年正式开业行医,后来又入JS省立医政学院学习,1936年毕业后,曾与承淡安先生一起在无锡创办中国针灸学社和无锡针灸专门学校,担任教务。
后来与丁仲英、丁济民、邹云翔、任应秋、董德懋、耿鉴庭等共同创办《上海光华医学杂志》,任总编辑,又与冉雪峰等联合创办南京中医救护医院,担任副院长。
之后还与胡文澜等开办重庆中医师诊所,任副所长。
后来任CQ市第一中医院院长。
方言没有治疗这种病的经验,但是他看过朱老的秘籍,里面不光是他自己的经验,还有其他各种江苏名医的经验。
可谓是的江苏系中医的大部分精华医术,他都会一点。
要不然南方那边,他名声也不会那么响了。
方言现在更倾向于用第二种,既然是要治疗,当然就要治好了。
治不好,那才退而求其次呢。
其实这个中药注射剂很早就有了。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40年代,起源是1941年的时候,当时我方卫生材料厂研制出了柴胡注射液,这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中药注射剂。
那会儿处于战争年代,药品供应紧张,为解决发热等常见病症的治疗问题,科研人员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于是对传统中药进行创新,从柴胡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注射液。
想着西医能用注射,我也能用的精神,把这种注射液投入临床试验。
当时发现这种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退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种战时应急产物从此开启了中药注射剂的先河。
后来在1949年过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药注射剂在部队实用主义的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在这一时期,陆续研制出了一些新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如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
这些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张锡君也是从这里面得到了灵感,将中药开始运用到注射的领域里。
有人认为中药注射液是中西结合,但其实不然,他本质是将千年验证的组方原理通过现代技术提纯,如同将汤剂改良为丸剂、散剂,是中药内在发展逻辑的自然延伸。
其核心配伍完全遵循“七情和合“理论,与西医“成分-靶点“思维无关。
在2017年《中药注射剂临床有效性评价技术指南》建立专属评价体系,拒绝照搬西药标准,也彰显中医药自主创新道路。
中药注射液是中医自主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其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均独立于中西医结合体系。
将二者混为一谈,既矮化了中药注射液的创新价值,又模糊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困境。
他是中药师们,做的真正的中医药振兴产物。
“方大夫,我这个能治吗?”这时候高书记一声呼喊,让方言回过神来。
他对着高书记说道:
“当然能,我刚才想到一个前辈的成功治疗方案。”
这话一出,高书记顿时脸上一喜。
而方言背后的三人,本来以为方言被难住了,结果没想到他居然说……有成功经验?
他们一下也有些懵逼。
惊讶的看着方言拿起笔,开始写起了处方来,第一行字就给他们看呆了,只见到方言写到:
人参针,肌肉注射。
居然是中医注射剂?
他们三人都是家传的中医,对这种玩意儿,那是碰都不碰的,只听说军医喜欢用这些玩意儿。
所以方言说的这是啥前辈啊?军医吗?这么冷门?
PS:6000字更新完毕。
月票又多了2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85000字。
晚点还有加更哟。
第728章 好激进的方子!但是激进的好合理!
PS:所有方子都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辨证使用的,不能照搬,有问题看医生,切记切记。
然后方言又写道:
太子参30克,大枣15克,核桃枝30克,甘草6克,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石打穿30克,土茯苓30克,抄二芽各10克(炒麦芽、炒谷芽),煅瓦楞18克,乌贼骨18克。
七剂量。
配件六神丸,云南白药服用。
外敷药用阳和膏药加麝香外敷肿块。
看到方言这个方子后,站在方言身后的三人就开始分析了起来。
先是扶正类的药物,太子参,大枣,薏苡仁。
然后是清热解毒抗癌的药物。
这些三味药,他们三人目前还是第一次看到方言用。
分别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的白花蛇舌草。
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的作用,与白花蛇舌草相须为用,增强清热解毒的半枝莲。
还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湿退黄等功效,在方中可辅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发挥抗癌作用,同时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胃脘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的石打穿。
再然后是,祛湿解毒的土茯苓。
针对目前患者吃东西困难的消食和胃类的药物,炒麦芽和炒谷芽。
还有制酸止痛类药物,煅瓦楞和乌贼骨。
接着还有辅助治疗的药物,六神丸和云南白药。
六神丸成分主要由麝香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止痛等功效,在方中应该是起到辅助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另外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
之前患者说过,他大便的颜色是黑色,这很可能说明他的胃之前出血的地方,现在还在偷偷的出血,然后通过消化道,一直到了肠道里面。
方言在这里用上云南白药,应该也是想用它的功效来止血,活血,止痛,促进高书记的胃脘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病变。
然后就是,外敷的方子了。
阳和膏药加麝香外敷肿块。
这里阳和膏药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等功效。
麝香辛香走窜,能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
二者合用外敷于胃脘部肿块处,可通过皮肤渗透,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改善局部的气血运行,减轻肿块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缓解疼痛症状。
最后,还有人参针,这个其实就是人参一样的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
方中原本已有太子参、大枣等扶正药物,加入人参注射液后,可进一步增强益气健脾的作用,提升患者的正气。
对于因久病胃脘痛导致气血亏虚、身体虚弱的患者,能更好地恢复体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抵御病邪,提高对其他药物治疗的耐受性。
人参注射液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调节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高书记这属于是病情较为严重病程较长的患者,他因疼痛、食欲不振等因素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和营养供应,进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人参注射液的这一作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保障全身的血液供应,为身体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不过这个方子,换做他们自己来,可不敢用。
这方子有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抗癌药总量和扶正药比例大概是在5:1,长期使用必伤正气,方言开了七剂,也就是七天的量,时间也不短了。
如果让他们来开,肯定还会加入黄芪白术之类,并且减少抗癌类的药,而且也不会用人参针肌肉注射。
但是方言就开了,整个方子里都透着一股子激进的味道。
不过这就是方言的风格,他的风格就是没有固定的风格,不会让你猜到他会怎么来治疗。
而且之前方言也说了嘛,这是一位前辈的经验。
站在方言背后的三人猜测,这应该是一位军医,他们部队里就喜欢这种治疗方式。
风格太鲜明了。
接着方言顿了顿,又继续写到:
针灸治疗取穴:主穴:足三里(双,补法)、中脘(泻法)、内关(双,平补平泻)膈俞(双,点刺放血3滴,每周2次)
配穴: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