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7大时代

重生1977大时代 第814节

  “……”张寿长张张嘴,感觉自己相当蛋疼,自己是来问方言怎么开的方子,现在方言一个字没透露,反倒是把自己这边看了个全。

  顺道还点评了一番。

  他有点想生气,但是又感觉没立场。

  反正从进屋到现在,他就一直在被破招。

  气势差不多也快到底了。

  这时候一旁的老刘头对着方言问道:

  “那方言,你是怎么开方子的?”

  方言做出思索状,然后说道:

  “您说这个病人啊,其实我刚回忆了一下,还稍微有点印象的。”

  接着方言就说道:

  “当时她到我那边的时候,只是说了她长时间便秘,还切了胆囊,然后腕部,肘部,膝盖部,脚踝部这些关节酸痛,吃东西吃的少,六七天大便过后,饮食会稍微多一点,口苦喜欢喝热的东西,经常性的上脘痛,脑子发晕。”

  “我检查后发现,应该是肝胆湿热郁滞,气血失和的现象,这个病例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肝脏的气机郁积阻滞,少阳经的枢机功能不顺畅,气的外出、进入以及上升、下降的机制停滞失效,从而导致了大便干结不通,排便艰难涩滞。”

  “所以在治疗的时候,我紧紧抓住肝脏和胆腑的生理功能与胃肠道传导功能之间的联系,采用从“下病取上”的方法,让胃肠道的传导运化功能恢复正常,这样一来,大便就会通畅,疾病也就痊愈了。”

  听到方言讲完张寿长对着他询问到:

  “那你用的是什么方子?”

  方言说道:

  “我就自己撰写的方子,没有用经方。”

  方言知道自己不说出来的话,对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后面还会找自己。

  于是他不等对方追问,就说道:

  “我记得是……当归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24克,金铃炭(炒川楝子)12克,茵陈12克,郁金9克,胡黄连6克。枯芩9克,木香9克,枳壳9克,酒军(酒制大黄)6克,荷叶12克,甘草6克。”

  听到方言的话过后。

  张寿长快速的将方言刚才说的那些药,全部记录了下来。

  然后再对比了一下自己开的方子。

  一旁的老刘头,率先开口点评起来:

  “其实这两个方剂风格差不多,都注重疏肝理气的作用。”

  “麻子仁丸合四逆散加减中四逆散可疏肝理气,缓解因肝郁气滞导致的不适;方言上述方剂中郁金、金铃炭(炒川楝子)、木香、枳壳等药物也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的功效,能调节肝脏气机,改善因肝气郁滞引起的胁肋胀满、疼痛等症状。”

  “并且都有通利大便的作用。”

  “麻子仁丸本身就是润肠泻热、行气通便的方剂,其中麻子仁、火麻仁等可润肠,大黄、枳实、厚朴等可泻下通便。”

  “方言方剂中酒军(酒制大黄)能泻下攻积,促进肠道积滞排出,同时金钱草、茵陈等药物清利湿热,也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缓解大便秘结。”

  老陆听到后也点点头说道:

  “对,同样都使用了调和药物。”

  “你们家小张的麻子仁丸合四逆散加减中甘草可调和诸药,使方剂的药性更加平和。”

  “我们家方言开出来的方剂中,甘草同样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并且荷叶能升发清阳,调节气机升降,辅助诸药更好地发挥作用,他们二者的方剂都注重方剂整体的协调性。”

  听到陆东华说完,老刘头点点头。

  方言这会儿也趁机对着张寿长说道:

  “张师兄,其实说起来,咱们两个人的方子差不多的,只不过是患者自己没有使用你的方子,然后选择用了我的方子而已。”

  张寿长没有说话,他死死盯着手里的两个方子。

  过了几秒后,他摇摇头:

  “还是不对!”

  方言听到后,无奈道:

  “又咋不对了?”

  张寿长指着方言的方子说道:

  “我的方子主要以麻子仁丸的药物和四逆散的药物为基础,还加入一些辅助的疏肝理气或润肠药物,侧重于润肠和疏肝。”

  “你的方子除了有疏肝理气的药物外,还大量使用了清热利胆的药物,就比如这里的金钱草、茵陈、胡黄连、枯芩,你还是同时配伍了养血柔肝的当归、白芍,整体药物组成更偏向于针对肝胆湿热的病症。”

  “两个方剂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药物组成、功效和适用病症上存在明显差异。”

  “这不是很正常吗?也不是太明显吧,有一点区别而已。”方言回应道。

  张寿长一脸不解的问道:

  “但问题是……这个患者的胆囊都切了,你还开什么清热利胆的药???”

  PS:月票又多了1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86000字。

  下午还有哟。

第689章 中西结合VS纯中医

  听到他这个问题,方言露出一脸“你他妈在逗我?”的表情来。

  不光是他,就连陆东华,还有一旁的小毛子安东,也一副见鬼了的表情。

  这不应该是学习中医早期就该明白的一个理论吗?

  中医的“胆”是一个功能、经络、器官复合体,而西医的“胆囊”是单一解剖实体。

  二者在理论体系中的定位差异,直接导致中西医在胆囊疾病诊疗理念和方法的根本不同。

  中医的“胆”既指解剖上的胆囊,也涵盖足少阳胆经(从头至脚的经络系统)及其功能。

  不过他既然问出了这样的问题,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方言现在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一个综合各种古代现代中医知识体系后完善出来的,那么张寿长呢?

  他现在看起来四十多快五十岁。

  由此推断,他学习医术应该就是在二三十年前的样子。

  那会儿是什么时候?

  此刻方言再看老刘头和另外一位徒弟,却同时微微蹙眉,看他们表情像是感觉这个问题略有不妥,又像是在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

  方言略微思考后,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于是他轻声问道:

  “张师兄,难道是学西医出身?”

  张寿长一怔,不知道方言问这个干啥。

  不过他还是回应道:

  “我学过西医,但是不能说是学西医出身,我是1950年确立“团结中西医“卫生政策后的第一批医学生。”

  方言心里暗道一声“果然是余云岫造的孽”,表面点点头说道:

  “哦,那就难怪不得了。”

  然后他又好奇的看向老刘头。

  老刘头像是明白方言想问什么,说道:

  “他是大学毕业后拜入我门下的。”

  方言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到现在老刘头都还没站出来解释,方言基本上断定,他们估计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学派了。

  这时候张寿长有些绷不住了,总感觉方言话里有话。

  他对着方言说道:

  “行了,你就别绕弯子了,直接说切了胆囊为什么还要清热利胆吧。”

  方言看到对方这样,只好也开口解释道:

  “张师兄,咱们中医对胆囊切除患者使用清热利胆药物的核心逻辑是“治经不治器”。”

  “治经……不治器?”张寿长微微皱眉,好像一下想到了什么。

  老刘头则是表情一僵,随后陷入沉思状。

  方言也懒得管他们了,直接说道:

  “其实在《灵枢·经脉》就中,就明确将胆囊实体病症归入经络系统调节范畴。”

  “后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少阳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用小柴胡汤治疗,在这个时候,就已侧面说明,中医出现不依赖胆囊解剖的胆经证治体系了。”

  “等时间继续往后,到了唐朝,在的王焘《外台秘要》中,首次系统论述“胆热“与经络的关系,他说:“足少阳之脉,起目锐眦…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额痛,目锐眦痛”,其实就可以看出,在这里就确立胆经病变独立于胆囊存在的理论。”

  方言说到这里,张寿长已经陷入呆滞状。

  这些书也不是什么孤本,是流传下来很常见的中医古籍。

首节 上一节 814/10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