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第694节
这个孩子因高烧长期不退,但四肢并没有热起来,加上面色晦暗,身形消瘦,这些都是气阳不足的表现。
而且最开始的时候家长也说过,他在睡觉的时候汗会自然从脖子和头上流出来,这是营阴失守的状况。
高烧发热是阴不潜阳,舌质潮润,可见阴伤未甚,所以方言判断,她是气虚阳衰,营卫不和,属真寒假热证,应该采用热因热用之反治法。
方言虽然想的很多,但是外界时间却只过去了十几秒。
就在孩子家长想要询问方言是否有头绪的时候,方言已经开始写起了方子。
这次方言选了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调和阴阳,潜镇摄纳的经典方剂桂枝龙骨牡蛎汤,重用黄芪,另外加熟附子,人参须。
方言在方子上写了,炙桂枝5克,生白芍10克,炙甘草5克,煅龙牡30克,制黄芪20克,生姜两片,红枣5枚,熟附子10克,人参须10克。
说着方言将方子递给了一旁的助手,并说道:
“安排住院,这个药方服用五剂,每天一剂,分次喂服。”
说罢,他对着患者家属说道:
“另外目前吃的所有药都不吃了。”
患者家属问道:
“退烧药也不吃了吗?”
方言说道:
“停止其他一切治疗,相信我就可以了。”
患者家属正正的看着方言大概愣了有两三秒,接着被他的眼神打动了,连连点头:
“好好!”
方言转过头,对着后面的人招呼道:
“下一位。”
话音刚落就上来了一个20多岁的姑娘,她没有说话,而是直接拿了个本子在上面快速的写着:
“三天前我左侧下颌臼齿疼痛,伴随着恶寒发热,去附近的诊所找中医治病,被诊断为阳明实热,那个中医给我开了这个方子,按照那个方子吃了药过后,我的嘴就张不开了,为了吃饭,最多只能张开一指开,且非常疼痛不能咀嚼,只能喝些流食。”
说完姑娘拿了一张药方单子放到了方言面前。
然后方言第一眼,就看到了单子上同仁堂三个大红字。
这一眼,顿时让方言头皮一紧。
他实在是没想到自己才离开没多久,这同仁堂的两个老爷子,就整了个大的。
仔细一看,药方上面有大剂量的石膏和生地。
方言实在有些难以理解,就这点东西,怎么能把这姑娘的嘴给治得张不开?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稍后还有加更。
另外问一下,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这种描写稍微详细一点的治病过程?
第584章 骨槽风,三叉神经痛
方言反反复复看那张同仁堂开出来的药方。
那药方子其实很简单,里面有石膏,生地,麦冬,知母,牛膝。
并且这个方子也相对来说还算有名,他是出自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针对阳明实热,以石膏生地为主的经典方剂《玉女煎》。
功效是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症,这个症状一般见头疼,牙疼,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玉女煎旨在清胃热的同时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若患者为单纯阳明实热,无阴虚表现,如高热、大汗、口渴、脉洪大有力,且无肾阴亏虚症状,使用玉女煎可能因滋阴药物的加入,导致实热之邪留滞体内,使病情缠绵难愈。
若患者仅表现为肾阴亏虚,无胃热症状,如仅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并无牙痛、烦热干渴等胃热表现,使用玉女煎,其中清胃热的石膏、知母等药,可能会损伤正气,加重阴虚。
除此之外,孕妇最好也不宜服用,因为牛膝具有活血通经,引血下行的作用,孕妇服用可能影响胎儿的安稳,有引发胎动不安甚至流产的风险。
服用玉女煎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之品易助热生火,与玉女煎清胃热的功效相悖,可能加重体内热邪,影响药效。
但是以上种种,几乎都不太可能引发患者目前这症状,除非是捡药工在抓药的时候抓错了药,要不然不可能因为这里面的药,造成患者嘴都张不开的情况。
方言看到患者神情有些急躁起来,他安慰道:
“你先别着急,我给你检查一下。”
方言仔细观察下,发现患者左边脸颊部位出现弥漫性的肿胀,脸颊皮肤的颜色看起来和正常状态一样,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稍微有些发热。
在记录上医案后,方言又对着患者说道:
“左右手都给我把把脉。”
患者听话的点点头,然后伸出手,方言将两只手挨着切脉后,发现都是脉弦数。
随后方言又对着患者询问道:
“能稍微张开一点嘴,让我看看舌头是什么样子吗?”
姑娘听到后稍微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忍着疼,将嘴微微张开了一个手指的宽度,看得出来光是这个宽度,就让她非常的难受了。
眉头紧皱,捏紧的拳头极力忍受着张嘴的疼感。
方言也借着这个机会查看到了患者舌苔薄,并且微黄。
“好了。”方言对着她说道。
患者听到后,立马将嘴闭上,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这时候方言心里基本上已经大概有数了,接着又询问患者:
“是否有嘴巴发苦,咽喉干燥,头目感到眩晕,同时胸部和肋骨部位有胀满不适的痛苦感觉?”
患者听到后眼前一亮点点头。
方言这时候已经确认她的状况了,她这是风火蕴结少阳的状态。
当风火之邪蕴结于少阳,少阳经气不畅,气血运行受到阻碍,导致脉管拘急,从而出现弦脉。比如,就像河流的河道被部分堵塞,水流通过时对河道壁的压力增大,类似脉管紧张度增加形成弦脉。
此外,风火蕴结,易化热生火,热邪内盛,也会进一步加速气血运行,促使脉象数急。
如同往平静的湖面投入大量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使原本平静的水流变得湍急,类比热邪扰动气血,使脉搏跳动加快。
她这是弦数并见,又加上典型少阳经症状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所以就确诊了。
她张不开嘴的原因,方言现在也知道了,应该是骨槽风。
是一种发于牙槽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腐溃后脓液从口腔或腮部流出,状如漏槽,故得名。
在西医里这个病叫:下颌骨骨髓炎。
清代高秉钧所著的中医外科著作《疡科心得集》里有记载:
“骨槽风之证,固有内传变而成者矣,亦有外传变而成者矣。”
翻译成白话,意思是:
骨槽风这种病症,固然有因体内脏腑病变向内传变而引发的情况,也有因体表外邪传变而导致发病的情况。
指出本病是由牙龈痛处处理不当继而发病,或由于口腔不洁而直接发病。
在更早时期的明朝,江苏南通名医陈实功所著的一部外科中医经典《外科正宗》里,更是明确记载:
“初则生于耳前连及腮颌,痛隐筋骨,久则渐渐漫肿,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
这个患者姑娘,她的情况基本上就算是对号入座了。
所以治疗的方案是清散少阳风热,解毒消肿。
方言立马开始写起了方子。
柴胡6克,羌活5克,防风6克,荆芥6克,僵蚕10克,黄芩9克,白菊15克,银花15克,苍耳子15克,薄荷3克,连翘10克,麒麟竭10克,板蓝根5克,地丁草15克,炒栀仁10克。
另外,方言又开了黄金膏,皮硝,樟脑厚敷患处的外用药。
随后开好方子后,方言递给助手,说道:
“先带患者去敷药。”
“敷好之后,带着患者去中药房拿药。”
接着方言又转过头对着患者姑娘说道:
“你目前这个状况和同仁堂那边开的药关系并不大,只是他们没有辨证准确,没能清理到你体内的少阳风热。”
姑娘点了点头,相信了方言的说法。
之后方言又对着她叮嘱到了:
“你这个外敷的药,每天要过来换一次。”
“这边的诊室里早上九点后,随时都有人,随便哪个医生都可以给你换。”
姑娘点点头,然后便跟着助理一同走了出去。
接着下一个,都不用方言叫,就直接坐在了他面前。
患者是个40多岁的男人,看起来还有些眼熟,他对着方言说道: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