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7大时代

重生1977大时代 第652节

  “你平时的时候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画画书法下棋,或者找几个朋友聊聊天,也比什么事情闷在心里要好。”

  听到方言的话,小张连连点头:

  “方言哥,谢谢你今天对我说的这些话。”

  “我以后一定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就算有什么不开心的,也一定找人说出来。”

  方言笑着说道:

  “好!祝你早日康复。”

  ……

  送走小张过后,方言今天的治疗也就告于段落。

  还有两位住院的,一位是尿血,需要用附子。

  另外一位是到了晚上7点准时出现嗜睡症状。

  这两位都是需要住院观察治疗的。

  方言对着中医办公室的众人说道:

  “下午医院里你们盯着一点,真武汤里有附子,一定要煎够时间,另外一点过后的升降阴阳的药,记得端给患者喝,我还要去华夏中医研究院那边,到时候晚上6:30的样子会过来,到时候再看嗜睡症患者会不会再出现嗜睡情况。”

  说完后众人七嘴八舌的应道:

  “好!没问题。”

  “方大夫,您放心去吧,这边我们盯着呢!”

  “放心交给我们就行了,这点小事儿我们还是能做到的。”

  方言也不废话了,看了一眼时间也快到那边上班点了,回到家里骑上自己的自行车,便朝着2公里之外的华夏中医研究院去。

  该说不说,好久没骑自行车,习惯了摩托车后,感觉这速度就像是乌龟爬一样。

  等骑到的时候都已经开始工作了,方言进入校验室内立马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现在校验室里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现在出现的失传古籍越来越多,大家每天都会发现。

  方言也趁着这段时间,好好让自己系统加持了个够。

  不过越到后面,众人越是发现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

  记录中《御修医方类聚》抄录了华夏151本中医古籍,然后还有他们朝鲜自己的一本医术。

  但是方言他们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发现其中每本书之间,还出现了一些零散的信息,有些像是民间的偏方,但是数量并不多,林林总总的分布在他们抄录的这些书籍的过渡处。

  最开始觉得不多,但是到后面,将其归纳出来后,发现数量还是相当很可观的。

  故宫工作的老季猜测,这很可能是当时编撰的时候朝鲜那边的抄书人员,把民间相关的一些偏方也记录了进去,比如说这本书抄的是宋朝的那么宋朝有关的一些民间偏方,他们就会记录在尾巴上,然后再去抄其他的。

  这部分抄录的偏方可能和前面有联系,也可能和前面没有联系。

  所以现在目前在发现这个情况后,大家又开始倒回去,把那些偏方全部抄录下来。

  然后分成各朝代,将其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

  这些偏方和正统的不一样,他不会讨论病因病机。

  它只说症状和治疗手段。

  方言还发现,这里面涉及到的还有祝由术。

  祝由术也就是通过祝祷,符咒等方式来治疗疾病,祛除病邪。

  在《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提到: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变气,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翻译一下就是:

  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是转变病人的思想精神,用‘祝由’的方法就能把病治好。现在治病,用药物从内治,用针石从外治,疾病还是有好有不好的,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古时候的人们,生活在飞禽走兽之间,凭借活动身体来驱除寒冷,到阴凉的地方躲避暑热,内心没有眷恋、羡慕等情志的牵累,在外也没有为求取功名而奔波劳碌的身形,处在这样恬静淡泊的生活环境中,外邪就不容易深入侵犯人体。所以既不需要用药物从内部治疗,也不用针石从外部治疗,只需要通过转移病人的精神、改变其气血的运行状态,用祝由术就可以把病治好。

  然而当今的世道就不一样了,人们内心常常被忧患所萦绕,形体也被劳苦所伤害,又不能顺从四季气候的变化,违背了寒暑的养生规律,致使贼风常常侵袭,虚邪早晚不断,这些邪气向内能深入到五脏骨髓,向外会伤害到孔窍肌肤,所以疾病在刚发生时就容易加重,一旦得了大病就很容易死亡,因此仅仅依靠祝由术是不能治愈疾病的了。”

  这里面也说过祝由术,不是特别靠谱。

  并且这种东西是很有争议的,带着浓重的神秘色彩,比如老季这个故宫里的专家,就认为这是传统民俗文化并非正统的医学治疗手段。

  不过他也并没有说这东西没用。

  而且这些内容零零散散断断续续,也没办法拼凑出一套系统且完善的治疗手段,所以方言就算是看了,也没有用系统加持上。

  但问题是这个东西,它就记录在朝鲜的《御修医方类聚》里。

  一时间方言也有些拿不准这玩意儿,到底是真有用还是纯骗了。

  通过阅读其原理,方言判断,核心应该是基于一种天人合一,也就是精神可以影响物质的思想来创立的手段。

  如果让方言用自己目前掌握的知识来判断,这更像是一种精神暗示。

  在唐宋时期官方医学教育中,甚至设有祝由科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传承。

  那会儿他在医学领域还占有一席之地,但明清过后,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以及中医自身不断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祝由术逐渐边缘化。

  目前来说,只有民间以及一些传统术数文化范畴内,依旧有部分人对其进行研究和传承。

  这些偏方什么的大概率国家也不会发行出来,所以只能方言他们这些校验人员自己记录。

  方言觉得想要搞明白里面的把戏,或许把研究这玩会儿的任务交给老孟,没准能研究出个名堂来。

  交给其他人,其他人未必会上心。

  毕竟学阴阳相学这块的,方言都自认为不是孟济民的对手。

  人家那是正儿八经的有天赋。

  今晚正好他值班,到时候就给他讲讲,看看他有没有兴趣。

  就在下午4点半,快要下班的时候,老季他们故宫博物馆来电话,紧急要求他回去博物馆考古研究所。

  这可是这么久的时间,第1次遇到这种事儿,老季在那边的官位其实还挺高的,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儿,是不会这么急急忙忙的把他召回去。

  看见这情况,方言鬼使神差的,又想到了汉代大司农铜权。

  在老季走之前,方言就忍不住去询问他,到底发生什么事儿了。

  老季反应过来,着急忙慌的回应道:

  “就是你上次说的那个黑松驿河边的大墓,就两个小时前,真挖出来大东西了!”

  PS:更完这这章还欠大家96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第550章 乐苗的元旦电报,舌尖上的富豪

  老季说完就急急忙忙的走了。

  说是那边催的很急,说不定他今晚或者明天还得去那边一趟。

  方言也不知道所谓的“大东西”到底是不是大司农铜权那个大称砣。

  不过既然有发现,当然也是好事儿。

  真要是大称砣,那就算是提前三年挖出来了。

  趁着这股子拉侨商的风,就可以直接把正确的汉代计量推广出来。

  不过这种事儿方言也没有强求。

  毕竟大墓也只能一层层的往下挖。

  ……

  过了一会儿就到五点的下班时间了。

  方言再次骑上自行车,一溜烟的回到了自己家。

  刚把车放好,来到正厅,小老弟就对着他说道:

  “哥,下午的四点邮递员送了电报过来,是香江那边的,我放在你书房里面了。”

  方言问道:

  “乐苗的?”

  小老弟说道:

  “嗯是她,我没看内容,只是用你的章签收了。”

  方言点点头说道:

  “我去看看。”

  说罢他就回到了自己书房,然后看到桌上放着的电报。

  打开后,方言看到电报内容:

  “港已安顿,入学办妥,顺。生活与京差异大,语言饮食不惯,幸家人及堂兄弟姐妹多,正适应。问你高考如何,闻你治侨商西医绝症,国外多人好奇,你方便说否?”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首节 上一节 652/10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