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重生1977大时代

重生1977大时代 第627节

  第一表收简化字193个,其中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172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1个。另有类推出的简化字55个。

  第二表收简化字269个,其中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45个,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24个,还收有不能单独成字的简化偏旁16个。

  按规定,第一表简化字即时陆续在出版物上先行试用。

  大家现在就在想着,这第二次简化到底靠谱不靠谱?

  方言听到这问题,心里吐槽:

  那不废话嘛,肯定不靠谱啊!

  要是靠谱自己上辈子不就用上了吗?

  方言听到大家的担忧大概就是同音字代替字。

  比如将“副”简化为“付”,比如“副院长”写成“付院长”。

  虽然是简化了,但是意思就完全变了。

  另外里面还有形声字如:葱简作茐,董简作苳。

  特征字如:贰简作弍。

  轮廓字堂如简作坣。

  草书楷化字,也就是用行草书改成楷书的形式,减少较多笔画。

  还有会意字,例如矮简作仦:用人长得很小的意思来构成新字,表示“矮”的意思。

  还有符号字:把原字笔画繁难的部分,用简单的笔画代替,直接完全看不懂。

  大家现在做的事儿,就是校验文字的工作,这一搞发了个新文件下来,到时候好多东西就要重新推倒再来了。

  而且学习成本也上去了。

  关键问题是好像也并没有简化。

  等到方言到的时候,众人也把他拉进了讨论的行列里。

  方言在校验室里,几乎就是老大的地位,这块应该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看着大家如此担心方言就给大家分析起来。

  其实答案他早就知道这次的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没有推动起来。

  主要还是因为方案本身完善程度有问题。

  方言对着大家分析道:

  “简化的合理性有问题,字形过度简化,同音替代混乱,增加了学习负担,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会造成很多麻烦,就比如副和付的替代使用。”

  “还有既然大家都在讨论这个事情不合理,那么就说明这件事情未经全面反馈和充分讨论,也没有考虑咱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必然会导致在推广过程中遭遇许多强烈反对和批评。”

  “所以我认定,第2次汉字简化方案,推动不了,大家也不必要担心以后就要使用那些不合理的文字。”

  方言语气说的异常肯定,没办法这就是活了两辈子的底气。

  PS:月票多了1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108000字。

  下午还有

第529章 《修月鲁般经》,去不去甘肃?

  方言还记得,这个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在12月21日《人民日报》就开始使用。

  今天的时候《光明日报》和一些其他报纸上,也相继出现了运用。

  正因为这些报纸上开始运用,所以校验室的众人才会觉得有些慌。

  另外一些地方的公共场所,市场商场路牌也出现了这些字。

  比如“鸡旦”“仃车”“快歺”这些字。

  甚至还有消息,教育部要在明年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初中地理,三种教材上使用。

  方言知道很快就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中小学老师,普通民众,还有语言文字专家,书法家。

  其中就肯定会有程老。

  因为他是华夏书法家协会会员,卫生部老工作人员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首都国画研究会会员,华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杏林书画协会顾问。

  就这些名头,他就坐不住。

  只不过这段时间肯定是撕逼的阶段,肯定有的单位会用,有的单位不会用,可能会对日常的汉字使用造成一些困扰。

  只是方言完全不担心结果,因为事实证明这事就成不了。

  只不过,这事儿拉扯了将近十年时间,一直到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才批准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宣布废除“二简字”。

  ……

  在方言用肯定语气分析了这事儿成不了过后,校验室几百号人都认同了他讲的。

  现场众人有些慌乱浮动的心思,也都被抑制了下来。

  接下来就开始工作了,大家也没人用那劳什子二简字,现场几百号人,就没一个支持那玩意儿的。

  中医书里用上里面的那些简化后,直接就变得不能看了。

  属于是灾难级别的。

  这也就证明了,当初为什么人家老棒子编写《御修医方类聚》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原版汉字,后面不管是日本人自己翻译成日本字,还是从日本字翻译成朝鲜字,越翻译越完蛋,里面的东西牛头不对马嘴。

  还好这次借到的是最原始版本,换做他们第二版的日文,翻译起来都够呛。

  也不知道是不是冬至午饭吃了国宴的缘故,一下午的时间又发现了三本书,两本是宋代朱肱的《无求子活人书》和《伤寒活人书》。

  另外一本是元代的《修月鲁般经》。

  后面元代这本,作者真名不详,不过方言看到里面有的药方自己居然看到过。

  那是一个金代被称为河间先生的人。

  这个人本名叫做刘完素,自号通玄处士,别号宗真子。

  出生在北宋大观四年也就是1110年。

  是金代著名的“寒凉派”医学家,他也是后面“温病派”的奠基人之一。

  背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之首。

  刘完素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医学理论上,还体现在他的临床实践中。

  他善于运用寒凉药物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在治疗伤寒病和温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他的学术思想影响了许多后世的医家,形成了“河间学派”,成为金元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

  方言怀疑这本书要么是刘完素写的,要么就是他传人写的。

  虽然方言自己不是温病派的,但是也看得出来《修月鲁般经》是一本温病派的医书。

  里面好多方子还是方言看过的,将其默默的用系统加持后,方言感觉自己对温病一派的理解又加深了。

  温病派大师,现在最出名的就是广州的邓铁涛了。

  当然了,另外还有四川的张之文。

  这位也是首届国医大师之一。

  不过影响力还是邓铁涛大一些。

  方言他们这些书籍,后面发出去,温病派那又有得研究了。

  虽然不少是现在重复的方子,但是也有没见过的。

  《修月鲁般经》还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

  今天一下午接连三本,研究院的副院长赵锡武依旧过来对大家表示了庆贺,现在每发现一本,老赵都要过来给大家打鸡血,让所有人都努力,下个人可能就是你们。

  因为发现的这些古籍,确实是价值相当的大。

  这里面能甚至还有一些断绝的中医手段,就是写出来马上会被打成封建迷信,第一眼觉得这就是一骗子书的那种。

  方言都只是记忆加持了下来,并没有试用机会的那种书。

  对于这些,赵院长他们依旧照样收了。

  原因也没别的,只因为它记录在《御修医方类聚》里。

  他们可以怀疑棒子的人品,但是不会怀疑他们的眼光。

  他们要抄的东西,肯定不会抄感觉没用的。

  这就让方言想起了后面持续的气功热。

  抱着有枣没枣打三杆的想法,全国上下都在研究。

  到时候那些书估计也会被拿出来研究。

  等到了下班的时候,方言照例找老季询问甘肃黑松驿那边的情况。

  老季说有发现,但都是些瓶瓶罐罐的。

  他想看的是竹简,帛书,石碑,玉牌这些记录了文字的玩意儿。

首节 上一节 627/10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