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第1461节
方言听到后点了点头。
接下来护士扶着患者回病床时,众人发现患者自己挪步,虽然步态虚浮,却不再需要人架着胳膊了。
这个状态确实好转的挺快。
接着患者重新躺下后,方言观察到她的下肢水肿又消退了不少,所以刚才出来后她的活动动作才灵活了不少。
看到脚上的皮肤透明程度降低了不少,就连陆同志都发现了端倪。
他按照方言刚才说的那些点开始仔细观察他侄女的状态。
皮肤下的淤斑现在消退了不少,体力和精神状态也是比之前好多了,呼吸趋于平稳。
“就是这个黄疸……咋好像还是没啥变化呢?”陆同志看着自己侄女的状态对着方言询问道。
“皮肤黄疸是瘀滞在肌腠的残留湿邪,如同河床淤泥需随水流逐步冲刷,等到尿量持续增多、小便更清时自会加速消退,”
说完方言指了指患者的眼睛,说道:
“巩膜黄染较皮肤更敏感,您细看她的眼白,边缘黄晕已开始淡化。”
“这在《伤寒论》里称之为‘目睛了了’,这就是湿退之兆。”
一旁的方药中也解释道:
“她这个是“阴黄”也就是寒湿型黄疸,与常见的“阳黄”不同。方言之前开的是温阳化湿的方子,用附子、白术等药,这种黄疸本身就消退慢。”
“刚才观察到的小便从深黄变浅黄再转清,已经是好转迹象,但皮肤黄疸消退需要更长时间。”
陈科冀也在这时候对着陆同志说道:
“中医理论中,黄疸消退涉及“湿邪”的清除路径:湿邪会先化为湿热从尿出,最后才轮到皮肤黄疸消退,从病机层次解释:先改善内环境也就是让她脾肾功能恢复,再解决表症,也就是皮肤黄疸。”
陆同志听得有点似懂非懂的,方言想了想,对着他指了指患者眼睛和脚,说道:
“您看啊,她眼白边上的黄圈是不是没那么浓了?这会儿就像水彩笔涂的颜色被水晕开似的。”
陆同志点了点头。
方言解释道:
“皮肤黄疸就像墙皮上的霉斑,得先把墙里的潮气排干净,霉斑才会慢慢掉。”
接着他拿起桌子上的茶缸往里面倒水,并说道:
“这药劲儿现在就像给身体通下水道,现在都快跟白开水似的,这就是把脏腑里的“湿毒”往下赶呢。皮肤黄疸是最后堆在表皮的“淤泥”,得等下水道彻底通了,水流够大了,才能把这些淤泥冲干净。”
方言掰着手指说道:
“最开始她小便不出来,治疗后第一步是让她能尿出来、尿得清,现在做到了,接下来第二步,是让脾胃能吸收营养,她刚才自己挪步就是信号,第三步才是皮肤黄疸慢慢退。就像秋天树叶黄了,得等树枝里的养分收回去,叶子才会掉,急不得。”
“要是急性黄疸也就是阳黄,就像夏天暴雨冲泥巴,退得快;她这是寒湿型黄疸也就是阴黄,这东西就像冬天冻住的污泥,得先用附子这些“小火炉”把冰化开,再一点点冲,所以看着慢,其实根基在慢慢变好,所以不用慌。”
陆同志听到后恍然大悟,看了看床上的侄女,两人都明白了现在的情况。
“方大夫这么说我就懂了。”陆同志说道。
一旁的患者也说道:
“早就听说方大夫是去年高考的全国状元,五科满分,果然这功底一听就听出来了。”
听到患者都有空说笑了,其他中医都看出来了,接下来的治疗只要不出意外,康复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接下来又过了一会儿,患者说道:
“现在什么时间了?”
陆同志看了一眼手表,惊讶道:
“哟,时间过挺快都要到十二点了,我都还没感觉,时间都到这会儿了。”
患者这会儿却说道:
“我有点饿了。”
听到侄女的这话,陆同志眼睛一亮:
“饿了好啊!你都好久没说自己饿了!”
“想吃什么!?”
自从得了病,侄女就没有什么食欲,今天居然主动说饿了,陆同志整个人都有些激动起来。
结果患者看向方言,问道:
“方大夫,我现在能吃什么东西?”
方言问道:
“这是患病后第一次出现饥饿感?”
患者惊讶点头:
“嗯,对!您怎么知道?”
方言对着她说道:
“此前你是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出现饥饿感,应该是脾阳初复,所以我就问你是不是患病后第一次出现饥饿感,主要是想确认一下。”
“哦哦……”患者恍然。
方言对着她说道:
“这会儿刚恢复饥饿感,饮食要以唤醒脾胃功能为主,避免油腻滋腻,我建议是米油粥,或者焦米汤。”
“那是啥?”患者一脸懵逼。
“东北没有这种吃的?”一旁的方药中问道。
陆同志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
“可能……可能叫法不一样吧,都怎么做的?”
方言说道:
“米油粥是使用粳米或小米熬煮的米汤,取上层浓稠米油,加姜丝3-5根同煮。中医里米油补气生津,姜丝温中化湿,可以呼应附子药力。”
“焦米汤是用大米干炒至焦黄后煮水,滤渣饮用,中医里炒焦的米可以增强健脾止泻之效,化解残留湿浊,可以改善大便溏稀。”
“反正这二十四小时内,其他的什么蔬菜瓜果你都尽量别吃,过来二十四小时后,再吃点清淡的东西。”
听到方言的话,对方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患者对着陆同志说道:
“米油粥我知道是什么了,老一辈常叫“粥油子”“米油汤”,也有直接喊“粥上边那层油”。冬天家里熬小米粥时,掀开锅盖浮着的那层亮晶晶的浓稠液体,就是大家眼里的“米油”。小孩没胃口时,奶奶会特意熬一锅小米粥,撇出米油加红糖喂;产妇坐月子喝小米粥油,说是“补身子比鸡汤还管用”,以前家里老辈人常说“一碗米油顶半个鸡蛋”,我还听说管这个叫穷人的人参汤。”
陆同志也说道:
“嗯,焦米汤那边也叫“炒米水”“糊米汤”,有的地方叫“烤米水”。以前东北农村孩子拉肚子,大人会抓一把大米放铁锅里干炒,炒到发黑冒烟了煮水喝,苦兮兮的但特管用。我记得邻居家里灶台边,铁锅炒米时满屋子,老人家还会说“炒糊的米能吸肚子里的‘潮气’,应该就是这个东西了。”
方言也点了点头,确认了他们的说法。
不过这个东西只能是自己做,出去买肯定是买不到的。
当然了,陆同志肯定是不用自己去做的,崇文医院那位自告奋勇的要做,不过马上就听到方药中说道:
“我们先去吃饭,医院食堂那边打个招呼,待会儿吃完饭就做好了。”
“到时候我们直接从食堂带回来就行了。”
陆同志看了一眼侄女,患者点了点头对着他说道:
“赶紧去吧,我这里没问题的,第二碗药还有一会儿才来呢。”
“方大夫他们围着我忙活一上午了,这会儿肯定也饿了。”
陆同志听到后点了点头:
“好,那去吃饭!今天我来请客,去外边国营餐馆。”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33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
第1064章 未雨绸缪药材基地计划,家里来客了?(二合一章)
“不用去外边了吧?医院的食堂就可以了,而且今天中午我们是准备了的。”方药中对陆同志说道,虽然知道这位想感谢他们,但是跑到外边的国营餐馆吃,完全没有必要。
外边的餐馆还没医院食堂的厨师手艺好呢。
而且陆同志这身份摆在这里呢,哪有让他请客的?
听到方药中表明了态度,其他的中医也纷纷附和。
陆同志大手一挥,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热络:
“那怎么行?方大夫你们从早上忙到现在,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哪能在食堂随便对付?就去街口那家‘红星食堂’,我来的时候就吃过,他们家的红烧肉和熘肝尖做得绝!”
方药中赶紧摆手,袖口蹭到白大褂下摆:“陆同志您这就见外了,医院食堂的糖醋排骨也是老厨子手艺,再说您侄女还在观察期,咱们去外边吃耽误功夫,不如让食堂加急做俩菜端过来,一样热乎。”
旁边的陈科冀也跟着帮腔:“就是就是,上次我在食堂吃的白菜炖豆腐,那汤头熬得比家里还香,您别破费了。”
崇文医院的中年医生见状也插了句:“陆同志客气了,我们上班期间都讲究效率,食堂吃饭快,不耽误回来守着病人。”
上一篇: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下一篇:港片:吉米?请叫我李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