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

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 第407节

  在向何名韬讲述了均鹿为自己所败,消失不见之后。

  何名韬更是喜极而泣,歃血而饮,决意要恢复大蔡江山。

  于此时,赵元竟是发觉何名韬体内也生出浩然之气。

  虽然微弱,但也是有了一颗种子。

  在他的传授之下,何名韬也很快掌握了这浩然正气的使用方法。

  随后在何名韬的引荐下,赵元见到了当今光复党的领袖,蔡宁睿。

  其是先帝叔父,皇室辈分最高,也是最有资格登基为帝之人。

  赵元告诉了他均鹿已去,金国已乱。

  随后又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后,蔡宁睿顿时惊喜至极。

  蔡宁睿年岁同赵元相仿,却是对赵元推崇无比。

  赵元对他不熟悉,但蔡宁睿对于赵元的一系列事迹却是如数家珍。

  其为魏王,封地和京城相去甚远,所以其从未亲自见过赵元。

  但他对于先帝当初未封赵元异性王,赐大将军一事,耿耿于怀。

  如今见得赵元承蒙多年羞辱之中脱离,也是感叹吉人自有天相。

  随后三个月间,蔡宁睿发动了天下诸多郡城内的起义。

  而此时,得到消息的金人贵族们也开始急速撤离大蔡。

  半年之后,蔡宁睿便将天下重新掌于手中。

  虽说现在国力因被掠夺多年,而显得孱弱。

  但蔡宁睿也是意图进发,并不失望。

  原本的小皇帝因成长原因,心理问题极大。

  赵元便寻了个老儒生,为其疏导。

  蔡宁睿在登基称帝后,本想封赵元为相。

  但赵元却拒绝了。

  他的心,并不在朝堂之上。

  赵元知道自己只是因为心寄大蔡,忠国忠民而非忠君,方才如此。

  蔡宁睿知晓赵元在金国受到过什么折磨,倒也不去强求。

  如今的赵元家中再无任何亲人,倒也是活得自在。

  他和何名韬寻了一处小城,设了一处书馆,专门教授孩童读书。

  却未料想,其名声在曝光后。

  无数儒生蜂拥而至,都想拜入其门下。

  赵元自知如今的大蔡,缺少的正是一批文武俱全的忠义之士。

  便对这些儒生照单全收。

  还顺便扩大了书馆,将其改为“儒门天下”!

  儒者,需忠义两全。

  所谓儒门天下,便是忠义两全者,方得天下。

第346章 以死谢罪

  自天下大定,已经是有近乎二十年过去了。

  儒门天下内所出的学生已然是真如其名一般,遍布了整个天下。

  其门内,被赵元分作文武二阁。

  文阁,由通读了万卷经书、明悟了浩然正气的李弘毅所统御。

  武阁,则归在何名韬管治。

  文武二阁之上,则为教统赵元。

  何名韬不必多说,其武艺强横,以往几乎只是略微差于赵元。

  而在赵元将一颗浩然正气的种子埋入其心间后,其亦是生出文心,打破武道桎梏。

  更是在几战之中,为大蔡斩杀过几位巫师。

  其能够成为武阁掌阁,也算是名副其实。

  而李弘毅之所以能够胜过一众朝中大儒,成为文阁掌阁。

  便是因为在追随了赵元之后,未有跟随修习赵元一身武艺。

  更是拒绝了蔡宁睿的招揽,反而是在书馆的一侧厢房内苦读十二载。

  除却日常生理所需用度,其余时间全然在读书。

  其本就见证了赵元颂咏“正气歌”,而丹青剑生的场景。

  经过了赵元的解释后,也使得他越发坚信赵元的力量并非来自武道,而是信念。

  于是乎,在十二载后。

  李弘毅阴神白日出窍,于春雷之间连渡六劫。

  其以万卷经策,自行编纂出一策名为《一笔定千秋》的入道正法。

  这门入道正法并不算是正统,毕竟其主修并未神魂法力,而是孕养心间浩然正气。

  就连赵元,也在之后修行了此法。

  而在近十年内,大蔡之中所出文武状元,也几乎全为儒门天下的门生。

  不仅如此,就连儒门天下初立之时,蔡宁睿便亲自到场,并为其挥笔写下牌匾。

  上书“大蔡学宫”,对于无数人而言,便是极大的荣耀了。

  只是赵元并不看重,只是在这学宫的上方,又写了一行更大的“儒门天下”。

  但至此,“学宫”二字,也几乎就成了儒门天下的代称。

  也不由使得天下百姓贵绅,几乎是都想将家中子嗣送往凤新郡,拜入学宫之中。

  只可惜在近些年来,虽说赵元招揽了不少民间潜藏的能人大儒。

  但对于学生的数量而言,依旧只是杯水车薪。

  赵元并不亲自教授弟子,而是制定学宫规矩和学制。

  毕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文武二道,注定只能通晓一科。

  而赵元要做的,便是为武科学生制定一系列的课程,使得这些学武之士懂得不可以武犯禁、不可欺凌弱小等道理。

  文科学生,则是清廉、爱民、敬畏等。

  只是这些年来,随着天下太平,大蔡也从此前的贫困逐渐富裕起来。

  由于气候和土地的问题,大蔡的百姓但凡只要勤劳一些,便不会缺吃少喝。

  加上赵元脑子里还存在着谢缺的记忆。

  这就使得学宫中的教本内,不仅是单调枯燥的之乎者也。

  也还有大量和农业、渔业相关的内容。

  赵元深知,民生方为国之本。

  就连在学宫内部,都有着千亩良田。

  这些田地,便是让其内学生体会劳作之艰辛,并且从实践中学到大量农业知识。

  无论文武,都有大量的实践课程。

  所以这些年来,从儒门天下走出的官员几乎都是能做实事。

  而且大蔡本就富庶,南方大部分区域并无寒冬酷暑,丰沃的土地能够使得粮食一年四收。

  西北近乎无尽的草原成为了天然的牧场。

  不论是农业还是畜牧业,在十多年间都在飞快的发展着。

  发展,便滋生了腐败。

  在新朝第十五年,赵元再设学宫监司,专为监管从学宫内走出的学生言行。

  监司一职,只有学宫的毕业生考上举人,方才有资格报名。

  由赵元亲自培训,天子亲封亲敕,可拥有彻查所有官员的权力。

  在赵元的浩然心的洞察之下,一切心思皆是无可所避。

  这也使得监司之中,也做到了真正的铁面无私。

  只是很可惜,赵元想要打造的理想国终究还是距离他的想法永远差上那么一步。

首节 上一节 407/10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同时穿越,全是主角公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