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40节

  高振东取出一些灰色的金属块,放入盘中,金属融化,变成银色,不久,热电偶接线盒发出“咔嗒”一声,底座上灯灭了。

  高振东关上底座上的开关,将这个东西就这样放在南屋,关上门出去了,金属渐渐凝固,重新变得发灰。

  ——

  又是一个周三,高振东拿著一摞纸,去找老陈。

  看见高振东手上的东西,老陈先开口了:“你这是把项目管理体系的稿子都改完了?”

  高振东点点头:“嗯,对,都按照您的意见做了修正。”

  说完,把手中的一部分纸张,递给了老陈。

  老陈看了看,意见都修正了,参编人员该有的都有了,在参编人员自己的名字下方签了名,递给高振东:“嗯,不错不错,你去找参编人员签字吧,签好了就可以往机工出版社那边送了,我这边会汇报部里,部里会和出版社打招呼,加快速度。”

  高振东应下,接过,然后把剩下的那部分纸张递给老陈:“这是ESR的研究申请报告,您看看。”

  老陈接过来:“哟,写好了?我看看。”

  老陈边看边点头,最后合上报告:“嗯,不错,事儿是基本说清楚了。这可是个大活儿,人员你怎么想的?这个除了技术科,生产那条线也要人,甚至厂外都有可能要。”

  这可不是技术科就能轻易协调过来的,也不可能事事靠杨厂长。

  高振东笑了笑:“师父,要不我们效仿热电偶项目中吴副科长的旧事,把李副厂长拉进来,如何?”

  老陈闭上眼睛,仔细考虑了一下高振东的想法,睁开眼睛:“对,你这个想法妙!李副厂长在这个事情里面,扮演吴副科长的角色,再合适不过了,厂内车间,厂外单位,他门儿清,人面熟。有什么事情不用动不动就麻烦杨厂长亲自协调,大部分事情他都能处理,妙!”

  把申请报告放进抽屉里,老陈对高振东道:“这个事情,你去和李副厂长沟通,这个申请报告,周五上会。”

  明白老陈的好意,高振东拿起项目管理体系的稿子,去找参编人员签字了。

  参编人员签字签得差不多了,高振东拿著稿子,向李副厂长的所在的办公楼走去。

  李副厂长正好在办公室,省得高振东到处找他了。

  看见高振东过来,李副厂长很热情,请高振东坐下,亲自倒水:“振东啊,你可是稀客啊。”

  高振东接过水杯,笑道:“我这不是来找领导汇报工作来了嘛。”

  李副厂长掩上门,在高振东旁边坐下,悄悄的道:“有好消息?”

  高振东把项目管理体系的稿子往他面前一送:“我们写了本书,请你斧正斧正,没啥意见的话,喏,这儿签个字吧。”

  李副厂长自然知道写书的分量,打开签字页,主编——高振东,参编——若干。

  很多参编人员都签字了,陈总工也签字了,他排在陈总工和杨厂长后面,就剩他和杨厂长两个人的名还没签。

  见老陈都签字了,李副厂长翻了翻内容,把自己的名字也签上了,这种好事儿,懂的都懂。

  签完字,李副厂长拍拍高振东的肩膀:“书写得太好了,振东做事,就是扎实,哈哈。”

  高振东笑了:“夸奖了夸奖了。李厂长,今天的事情,是两件。”

  李副厂长眼睛更亮了,还有好事儿?

  两章一起发了

第79章 三轧厂又有新动作

  高振东对著李副厂长,低声道:“我们科里准备做一个大的项目,新生产工艺的,我师父准备周五上厂会。”

  大项目、新工艺,这两个关键字一下子就让李副厂长的兴趣上来了:“谁实际主持?”

  高振东指了指自己:“我提出来的,还是我负责。”

  这下子李副厂长的兴趣达到了顶点,高振东虽然进厂时间很短,可是拿出来的几个项目,全部成功,而且一个比一个有说法。

  虽然3Z-591的细节李副厂长并不清楚,但是是谁牵的头他还是知道的,看十七机部的调级命令就知道了。

  那有著这么彪炳的成果的高振东,亲自又提出来一个项目,亲自负责,而且称之为“大项目”,那这个项目的规模和规格肯定都低不了,成功率应该也很高。

  李副厂长心里暗暗称赞高振东做人就是敞亮,不玩儿虚的,合作起来就是愉快。

  在李副厂长心里,已经不把高振东作为一个刚毕业的轧钢厂新人来看了,哪儿有这样猛的新人?而是作为虽然不平起平坐,但是很有合作价值的合作伙伴来看待。

  李副厂长笑呵呵的点点头:“嗯,明白了,振东,谢谢。”

  多余的话也不用说,高振东和他告别,拿著他签好字的项目管理体系稿子去找杨厂长了签最后一个字去了。

  周五上午,高振东正在和组里几个人交流著ESR的事情,现在明面上,手上最大的事情就这一件了,电晶体计算机的东西暂时还是私货,项目管理体系的稿子已经送出去了。

  这个时候,老陈来通知他列席厂里的会议,高振东算了算时间,周五,那应该就是ESR项目科研申请的审批了。

  高振东和老陈赶到会议室,人还没来齐,等了有十来分钟,厂领导才三三两两的到齐了。

  会议过程倒是没什么好说的,老陈介绍项目,高振东答疑,电渣重熔的相关特点,前面都说过,这里也就不再浪费篇幅。

  大家对这个事情都很有兴趣,加上高振东前面的成果在手,对于他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事情也都觉得是个好事情。

  唯一有一点疑虑,就是在投入上面,这毕竟不是小东西,这个时候,分管财务后勤的李副厂长就起作用了,杨厂长不好直接出面力挺,可是李副厂长作为分管财务的副厂长,他表示还能支持得住,那其他领导的疑虑也就基本打消。

  最终,厂会讨论通过了ESR的上马决议,并对组织和人员进行了安排。

  杨厂长任总指挥,统管大方向。

  陈总工任副总指挥,负责技术方面的协调组织。

  李副厂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厂内外除技术口之外的协调组织。

  其他几位厂领导也挂了各条线的指挥名头。

  高振东任总设计,相较于他的年纪,型号总师实在是有点儿刺眼,就没有用这个名头,而是用了事实上没区别的总设计这个称呼。

  技术科负责ESR设施设备的设计、渣系设计,以及试验工作。

  各生产车间负责ESR设施设备的生产,并配合技术科的试验。

  事情既然定下来了,那就快马加鞭动起来。

  虽然这个项目的投入和规模,没有大到需要十七机部审批的程度,但是三轧厂还是按照惯例,向部里发了函件,算是通报和备案。

  十七机部,郑秘书拿著三轧厂的函件,向领导办公室走去。

  进了门,郑秘书向领导问了个好,汇报导:“领导,三轧厂那边发了个函过来,汇报他们要做一个新项目。您说过他们有什么动向,要第一时间向您汇报,这是他们发的函,请您看看。”

  领导一下子来了兴趣,拿过函件看了起来。

  “电渣重熔?这个技术北方那边,还有国内,在58年已经开始投入生产了。”

  虽然有疑虑,但是转念一想,国内和北边还都一直在炼钢呢,也没见炼出3Z-591来,同样的,国内早就在搞K型热电偶了,可是全国产的,更优秀的N型热电偶不还是三轧厂最先搞出来的。

  三轧厂既然要搞这个东西,就不可能不知道它的现状,既然知道现状了还要做,那就说明他们肯定有什么倚仗,能拿出更好的改进产品或者改进技术来。

  领导继续往下看,看到总设计是高振东,大概就明白了,这事情,可能又是高振东折腾出来的,这个年轻人应该是心里有数的。

  “高振东?十处打锣九处响啊,还是他,呵呵,看来这个事情和他关系很大。”

  郑秘书道:“领导说得是,看起来这个事情的把握,还是有一些的。”

  领导笑了:“看来,你对高振东的信任度也很高啊。对了,他不是在写项目管理体系的书么?”

  郑秘书笑道:“他那本书已经完稿了,送到机工出版社了,也按照您的要求,给出版社打了招呼。”

  领导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小伙子手脚还挺快,不错不错,你记住,给出版社那边说一声,书印出来了,马上给我送一些过来,我自己也要仔细拜读一下,顺便买一点儿送人。”

  说完,又扬了扬手中三轧厂的函件:“这个事情你做得很好,三轧厂的事情,有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我。”

  郑秘书仔细把这个要求记下,退出了领导办公室。

  待郑秘书退出办公室,领导揉揉眼,自言自语:“总算是有一些好消息了。北边和我们关系越来越紧张,好多东西,恐怕是要断供了,得早一点做准备。”

  想到这里,领导想起三轧厂的几个产品来,58年开始,北边就已经彻底停止了镍的供应,虽然国内有一些自产,但是产量远远不够。

  好在热电偶的镍虽然比例很高,可是总体用量很小,还算供应得上,3Z-591主要用在高精尖项目里,重要性很高,挤一挤也还有。

  可是大宗的材料,镍就有点儿捉襟见肘了,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还得想办法保证三轧钢厂的镍原料供应,否则有好东西生产不出来,那就太遗憾了。

  今天还有一章

第80章 材料大普查

  抛开部里的事情不说了,高振东这边,正在部署ESR的科研工作。

  ESR其实从原理上来说,非常简单,设备上来说,也并不复杂,属于是想要见到效果,对工业能力和科研能力都要求不高的典型,当然,要出非常好的效果,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ESR从结构上来说,抛开需要熔炼的自损耗电极,那就三大块:电源(含短网)、结晶器(含底水箱)、电渣渣系。

  各块的功能一目了然,对制造也没什么特别高的要求。

  高振东为了快速出成果,在第一代的这个产品上面,并没有玩儿太多的花活儿,大部分都以简单易行为准则。

  电源部分,高振东选择的是交流单相,自耗单电极。这样一来,电源部分就减少了交流变直流的部分,简单得多,单相单电极,也让短网、接线、电极部分结构更加简单。

  电源的设计和制造,高振东分配给了课题组的同事,只要给定了参数和限制条件,这东西对于同事们来说难度并不高。

  电源部分他的花活儿,主要玩在了电压和电流的控制上,他通过对电压和电流的采样,利用模拟PID控制技术,控制电极在熔渣中的的最优插入位置,将自耗电极上的电压和电流控制在一个较为理想的范围内。

  要知道,电渣的电气性能是非常复杂、随时变化的,一个固定的插入深度,并不能使熔炼电流达到最优范围。

  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精炼金属锭的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同时降低电耗。

  这部分控制电路,高振东自己上。

  结晶器部分,花活儿就玩得大一些,他没有选用固定锭模式结晶器,而是选用了滑动结晶器+固定底水箱的结构。

首节 上一节 4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