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304节

  “俞工,从数据来看,晶体结构改善速率最高的,就在前5天。而且结合第一台的数据,到了10天以后,晶体结构的改变程度就比较小了。”

  俞允成脸上笑开了花:“这是个好消息,前期急剧变化,后期变化放缓,那意味著晶体结构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可用程度,这个情况,还真符合高总工说的工艺可以优化的判断。”

  “俞工,那我们是不是等第二台的10天数据出来之后,就能著手联系高总工,进行工艺优化的相关事宜了?”

  俞允成仔细想了想,摇摇头:“不够!第三台改造得怎么样了?”

  “快改造完了,第二台改造的时候,就已经同时为第三台做了很多零配件上的准备,所以比第二台还要快一些,大概5天内就可以投运。”那就是差不多10天改造完,的确速度又快了。

  俞允成闻言,做出了安排:“第三台的取样计划,变一下,从第二天开始,每1天取一支样品出来,一直取到第10天,剩下的样品保持到原计划的45天才取样。”

  高总工说5天取一次,现在看来这个取样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俞允成果断的改变了第三台的取样计划,他想把采样密度进一步提高,弄清楚在这头十天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曲线。

  至于10天以后,现在看来变化曲线是非常平缓的,加密取样没什么意义,需要数据的话直接在曲在线插值取数就行了。

  试验人员应了一声,然后又有一点担心的提醒了俞允成一句:“俞工,这样改动,三轧厂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这个试验人员也是个人精。

  先答应,再提出疑问,表明我听你的,不过也给伱善意提个醒。

  说“三轧厂”而不是“高总工”,有意见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单位,也是一种弱化潜意识对抗性的技巧。对抗是要同等层面的,人和人会对抗,人和单位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俞允成知道自己手下的好意,笑著道:“没事儿,这你就不了解高总工了,他主抓的是大方向,这种细节上的改进调整,他绝对是喜闻乐见的,甚至你要没这点儿本事,他还不见得看得起你。回头我会和他沟通一下的。”

  试验人员闻言放下心,去做事儿去了,大佬之间的交往,他只要尽到责任就好。

随拍,有兴趣的随便看看(1)

  出名的景点我就不放出来了,网上到处都是,这些都是小众一点的。

  不过能放出来的不多,基本上都有孩子的身影,呵呵。

  先来个两弹一星真正的运算主力:手摇计算机,只能算加减乘除,要算对数什么的得根据结果查表。

  黄平飞云洞,下雨,水有点浑。

  旁边的小路。

  施秉云台山。

  这个石头的名字我记不得了,不过我总觉得是在比yeah!

  山上的小路,身临其境的话会觉得非常舒服。

  一天只能提前审5张,今天就这么多了,如果有兴趣,我时不时的发点儿。

第404章 造不出来的陀螺仪

  高振东接到俞允成电话,听他说了准备在第三批碲汞镉晶体试制过程中改变取样计划的事情。

  他对此举双手赞成:“嗯,你的考虑非常有道理,既然前两批已经能看出晶体生长与时间之间的大致关系,那现在你的这个调整就是非常合适和有必要的,我们必须弄清楚变化最为剧烈的那段时间,具体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得到高振东的肯定,俞允成也放心的去继续他的试验。

  而得到俞允成当前试验进度和具体产物情况的高振东,对此也非常满意,从现在收到的消息和数据来看,前世那篇论文的内容还是非常详实可靠的,碲汞镉晶体这个事情上,一切都在向著预想的方向前进。

  这个东西涉及到他的好几个安排,可不能出什么问题。

  放下电话,三分厂厂办的同志带了几个人进来,说有人找他。

  高振东一抬头,哟,大活儿啊。

  他请厂办的人离开了,泡茶的事情都不用他们做了,反正本来他就习惯亲自自己搞。

  然后向内保五股那边打了个电话,谢建业在内保二股当了一段时间副股长之后,被调到了新成立的内保五股当副股长,这个股负责的就是三分厂的工作。

  一位老副股长当股长,谢建业当副股长,也算是另一种老带新了,谢建业在内保的工作经验还不够丰富,还得人带一带。

  内保五股马上就悄悄的把高振东的办公室外围给封闭了。

  做完这些,高振东才一边泡茶,一边和来人笑道:“张师兄,难得一见啊。”

  来人正是在大漠那边搞弹道导弹制导系统的张师兄,所以一看见他,高振东就暗道来大活儿了。

  无论如何,张师兄是没有可能专程跑到京城来和他逗闷子的,肯定是有要事。

  张师兄接过茶杯:“难得一见也得见啊,你也知道我肯定不会没事儿来找你扯闲篇,这次来,是有事情要找你咨询咨询。”

  张师兄也不多耽搁,直接道明来意。

  高振东先摆了摆手,没有说具体的事情,张师兄见他这样,也没开口。

  没一会儿,电话铃响了,高振东内保五股打来的,他们的工作已经布置好了。

  高振东这才开口道:“嗯,张师兄,你现在可以说了。”

  张师兄被高振东这番操作给秀到了:“你可真够小心的。”

  高振东笑道:“张师兄,别人我可能不会拿出这个礼节来,你嘛,肯定是要最高礼遇的。”

  两人心照不宣的笑起来,然后张师兄道起了此次的来意。

  “师弟,反舰导弹首开纪录的事情,伱知道的吧。”

  高振东点点头:“嗯,知道。”不但知道,还拿了块儿牌牌呢。

  “不瞒你说,这次来,是看到了战例之后,又在内部的科技情报通报里,看到了捷联惯导的信息,非常感兴趣。我们已经向反舰导弹研究所那边要来了相关的资料,在里面看到了你是首倡者,原理就出自你这里,所以我就过来了。”

  高振东有点奇怪:“这个事情啊,张师兄,说实话,我就是给出了原理,并且提供了计算机,具体的实现工作,都是研究所那边自行搞出来的,你们找我的话,肯定不如直接消化他们的资料来得好。”

  张总却是摇摇头:“他们的研究成果资料很重要,但是你作为首倡者,你的思路也很重要,毕竟他们和我们的环境和要求不太一样,也许你原始的思路是更加丰富的,但是他们因为用不上或者达不到而抛弃了一部分也是有可能的。”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有丢失或者错误的,对于一个新的技术来说,听听原创者的意见非常重要,哪怕他没有亲手去干任何具体的实现工作。

  高振东也明白这个道理:“嗯,那你对什么感兴趣?”

  张总道:“这个捷联惯导技术在我们工作上的应用可能、应用前景、关键点等等。或者换个说法,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都有兴趣。”

  说实话,这么具体的东西,高振东还真不是很清楚,他想了想,先给泼了一瓢冷水。

  “张师兄,以我的看法,现在捷联惯导对你们来说是很有前景的惯导技术,但是现在也只是一种前景,要用上去,可能还是有一些问题。”

  张总来的路上,已经对收到的资料进行了一定的消化和吸收,明显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闻言并没有很沮丧:“嗯,能说具体点儿么?”

  他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就更想看看在这位首创者这里,能不能碰撞出什么火花了,至于直接解决,他并没有奢望,事情没有这么容易的。

  高振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出了一个问题:“张师兄,你应该对收到的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消化吧,你觉得反舰导弹用的这个捷联惯导系统,对于你们的需求是否合适?”

  这就是问题!看来高师弟早就考虑过这个了!

  “实话说,现在的情况来看,不适用,因为传感器本身的原因,累积误差太大了。”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个系统,现在累积误差是相当大的,反舰导弹之所以能用,是因为他们有主动雷达导引头作为末端制导,但是你们应该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两人也没解释为什么没有这个条件,张总只是非常老实的点点头:“对,没有这个条件。”

  别说我们没有这个条件,这个时候的战略弹道导弹,都没有这个条件,别看后来的战鼓二号1500米到3000米的原概率误差看起来非常大,但是换个说法就能知道这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它的偏差,仅仅为射程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

  这么看是不是就觉得好多了?

  而机械陀螺仪这个东西,就算不考虑惯性平台,那除了制造精度等要求之外,其实有个最简单朴素的真理——个头越大,效果越好。

  相同的制造精度下,个头越大,相对误差越小,更别说还有旋转稳定性等等方面的区别了。

  但是很明显的,陀螺仪是不可能无限加大的,以弹道导弹射程,再结合所需的精度,本来一套陀螺仪的安装空间已经是有点儿捉襟见肘了,更别说三套。

  所以反舰导弹能用的,弹道导弹现阶段还真就不见得用得上。

  高振东听了张师兄肯定的回答,点点头:“所以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来说,机械陀螺仪的捷联惯导系统,对于你们来说是意义不大的,与其把精力放到这上面,还不如努力去整个高精度陀螺仪出来。”

  对于捷联惯导来说,大放异彩是要非机械旋转的陀螺仪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事情了。

  张总一边点头,一边很敏锐的听出了高振东话里,好像有点儿东西。

  “机械陀螺仪的不行,高师弟,你的意思是有不是机械结构的陀螺仪?”

  高振东一下子卡了壳,不是机械结构的陀螺仪,他倒是知道一两种,可是现在也不太造得出来啊。

  他有些犹豫,不过还是开了口:“我有一些理论上的考虑,但是现在条件不成熟,感觉不一定造得出来。”

  对于他的回答,张总却是极有兴趣,只有原理也行啊,至少能看到条路子。

  “你已经想这么远了?太好了!你说说看,成不成熟没关系,关键是给我指一指下一步的方向。”

  不怕路难走,就怕没路走。

  高振东道:“一种是考虑MEMS陀螺仪和MEMS加速度计,体积小,预期来说,精度也能做得不错,但是这个技术很新,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制造尺寸在微米级别的机械零件,组装成陀螺仪。”

  MEMS的概念,刚提出来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张总是完全不知道的,高振东把MEMS简单介绍了一下。

  MEMS(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将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的一种技术,当然实际上并不是在芯片里面直接造一堆齿轮那么抽象,一般来说MEMS芯片里的机械零件数量并不大。

  但是其为数不多的机械零件,的确是用半导体制造技术直接制造在芯片里的。

  “嘶~~~~~~”

  一听这个,张总立马倒吸一口凉气,这玩意暂时怕是用不上了,光听原理就让人头皮发麻,已经超出了他想像的极限。

  现在集成电路制造还没影儿呢,这玩意有点想多了。

  好东西,但是太好了。

首节 上一节 304/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