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26节

  哪怕是后来让老毛子进了那里,也比花旗佬进那里要强得多,两家可是死对头,至少让花旗佬的第一岛链这条锁链,在锁链头上松了那么一些。

  而且老毛子海军也就那么回事,能做的事情,可比花旗佬少太多了,它海军的建军方略,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围绕“把大伊万打出去”来搞的,极为偏科。

  至于交趾后来野心熏天,想要一统整个中南半岛,那就打一打小朋友屁股就是了嘛。

  “您说得对,至少我们可以先保证北纬17度线以北的基本安全,想来花旗人经过7年前那一战,应该是会长记性的。”

  “嗯,先静观其变,在必要滴时候,要好好滴支援我们北交趾的同志们,你们要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候搞得措手不及。”

  几人又说起了另外一个事情:“南亚的脏三,最近越来越过分了,虽然在我们手上吃了不少亏,可是他们的信心倒是足得很。”

  “那边地形条件,的确不利于我们,我们的后勤条件太差了,不管怎么说,让是不能让的,现在开始,就要做一些准备了。”

  对于高原边陲来说,至少维持现有实控,徐徐图之。那边交通条件实在恶劣,不过好在交通条件恶劣,也就决定了脏三除了在边上搞小动作,太深也进不来,那个地形,谁来都麻烦。

  而这个时候的脏三,头顶“不结盟运动”组织领袖国家的光环,很是风光,加上南亚人天生的“我的都是牛笔的”这种莫名自信,所以在行事上面很是激进。

  脏三这种“我的都是牛笔的”与南思密达那种“牛笔的都是我的”倒也算得上卧龙凤雏,一时瑜亮。

  实话说,这个“不结盟运动”要先成立一个组织,哪怕这个组织再松散,看起来也颇有一种“成立精简办以指导精简行政机构工作的进行”的滑稽感。

  加上我们在内外都有一些麻烦,那暂时也只能拉扯了,但是拉扯归拉扯,但是有些准备却是不能不做的。

  ——

  DJS-60D小规模批产以来,第一个如愿以偿的,毫无疑问就是草原拖拉机厂的同志们了,毕竟他们是一整个团队老老实实的等在京城,除了向高振东请教激光相关的知识之外,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天天盯著DJS-60D的出货呢。

  其实运算所的动作很快,会是星期三开的,货是星期五出的。

  运算所首批十块板子,送了八块到高振东这里来,这也是高振东的要求,运算所自己留了两块,不过很鸡贼的把编号为1和2的两块留了下来。

  高振东倒是无所谓,0号机可在我这儿,这个无人能懂的梗,倒是让高振东更加开心起来。

  收到货的高振东,马上打了一个机要电话,不是打给老何,老何他们就蹲在他办公室边上当三好学生呢。

  他是打给防工委领导,他要从手上的DJS-60D里,匀两块给大漠的张师兄。但是张师兄的电话他是打不通的,他也不知道,所以就只有打给防工委这边了。

  很快,两块DJS-60D就被全副武装,戒备森严的一个小型车队给接走了,三轧厂的工人,对于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唯一对他们造成影响的,是让他们心里更加自豪。

  “看看,我们厂生产了这么多种这么重要的东西。”

  而老何那里,也带著两块DJS-60D返回了草原,临别的时候,高振东交给他们两台红宝石激光器,还有两台高频脉冲发生器。

  “何总,这两台红宝石激光器,是给你们做实验和原理研究用的。”

  红宝石激光器的功率一般,用在远距离测距上面不是很合适,但是用来搞原理研究却是够了。

  老何看著这几个宝贝疙瘩,笑出了声来:“高副总,要不你干脆跟著我们去草原那边,带著我们的同志把这个东西搞出来嘛。”

  我倒是想去,可是有点过于要命了,高振东心想。

  “你们先拿这几台设备学习研究,再说后话,你可别以为已经万事俱备了,这个红宝石激光器要用来搞远距测距,还差点儿意思,功率可不太够。不过这个事情伱不用急,红宝石激光器支持你们前期的工作和原理设计验证是没什么问题的,剩下的,我会解决。”

  老何这才知道原来为了他们,高振东这里还有不少事情要做。

  高振东又指著两台高频脉冲发生器道:“这个,就是上次你说要的东西了,频率150MHz,使用得当,支持1米精度的光程测量,不过光的接收、放大、计数启停这些,就你们自己搞了,有问题我们再商量。”

  这东西电路现成的,都在高振东脑子里,做起来贼快。

  何总笑了:“有这个就行,我们也不是吃干饭的,高副总你把最麻烦的解决了,剩下的我们自己来就好。”

  高振东又摸出两份资料:“这一份,是激光测距仪设计中,一些重要参数的计算公式,包括到达目标功率、回波单位角功率、测距仪接收功率、最大测距公式等,对你们的原理设计有很大好处。”

  何总一脸不好意思的样子:“高副总,你看,我们还什么事儿都没做,你把事情都铺垫完了,这多不好意思。”

  高振东却笑了,指著另外一份资料道:“那一份资料,只有公式结果,没有公式推导的任何过程,我希望你们能自行把公式的推导过程补足,也算是一种学习和自我知识结构的完善吧。至于这一份,则是包含了上述公式的全部推导过程,实在推不出来的时候,那就看这份吧。”

  何总一听愣了,高副总你这是几个意思?看不起人是吧?下意识开口:“这个我们就不.”

  话没说完,马上反应过来,瞎装什么大瓣蒜?人家是激光的发明人,在传经送宝呢,自己真推不出来的时候翻翻,不丢人。

  别忘了,这可是副总师,这个项目上,我们都是他的下级,嗯,那没事儿了。

  “.就不客气了。”

  一手原地急转,漂移过弯玩儿得贼溜。

第309章 这回,不搞高科技

  送走了草原拖拉机厂的同志,高振东又打了一个电话,这次是打给通信院的,这种单位,就不用请邮通委的领导当接线员了。

  和邮通委合作的项目《电报数据化通信机》,高振东已经审过了发回去了,邮通委那边已经批了下来,并且正式行文十七机部,在程序上明确了这个事情。

  高振东还是领头人,高振东也不想当,毕竟自己不准备在这个事情上投入时间,也不需要投入什么时间,东西都是现成的。

  但是所有技术,都来自高振东,他要不是领头人,通信院那边自己都觉得这项目做得有点儿不踏实。

  不过具体的事情他就不用管了,通信院自己会搞定,高振东只管签字就行。

  接到消息的通信院,马上由冯总工带队,风驰电掣一般的赶了过来,这事儿可耽误不得,过了这个村,下一个店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DJS-60D通气会上的盛况,他们可是都知道的,对这玩意虎视眈眈的单位,那可不是一家两家这么简单,哪怕知道这个项目高主任是领头人,可是还是先落袋为安比较好,高主任领头的项目,可不止一个两个,天知道会不会有内部截胡的。

  看著散发著绿光,干干净净,仿佛在冒油的两块电路板,冯总工满心欢喜,满是日后人们常说的“今年KPI提前完成了”的喜悦。

  在当前环境下绝对先进创新的成果,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已经摆在了架子上,只等集成,这都完不成今年的KPI,那通信院趁早关张。

  送走了满口称谢,反复承诺进度的冯总工,高振东松了一口气,八块板子,加上自己留的两块,分赃也分完了,算是了却一桩事。

  轻松下来的他,顺手拿起《日报》看了起来,这一看,却让他皱起了眉头。

  报纸某版,报导我方向在西部高原边陲小动作不断的脏三提出了严正交涉和抗议,并要求对方停止袭扰我边境。

  看到这个报导,高振东想了想,前世作为资深军迷,他记得非常清楚,这还早著呢,真正动手,是在两年多以后。

  看看报导的措辞,没有“悬崖勒马”、“是可忍孰不可忍”、“勿谓言之不预也”这些广大军迷耳熟能详的话。

  那还早,脏三还能蹦跶一段日子,很明显,自己这只蝴蝶的翅膀改变了一些事情,不过这种涉及到国与国之间,兵战凶危的事情,应该还是变化不大。

  放下报纸,高振东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他开始在脑袋里仔细的搜寻自己关于那一场自卫反击的点滴记忆,还有两年。

  当事前诸葛亮这种事情就不用想了,先别说有没有人信,战场瞬息万变,可以说基本没有一点用处。

  不过高振东知道的是,战斗是有伤亡的,除开无法预知难以避免的那部分之外,最大的伤亡,是来自拔点攻坚的过程中。

  要知道我们是主动出击,逐一拔除脏三经营多年的防御工事,特别是其中一部分是体系化的、坚固的永久工事,并且对方占据了几乎所有有利地形。

  伤亡最大的战线,就是在高原南部,脏三背靠经营多年的防御阵地,以逸待劳,地形完全占优,我方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硬拔的。

  不得不说,如此条件,敌人能把仗打成那个鬼样子,也难怪后来这边从来就没有看得起过他们。

  典型例子是,11月14日在瓦弄06号阵地,敌人一个营从上往下,以优势地形向我军1个连发起冲击,同时还有敌人一个营从下往上配合,两面夹击我军,最终的结果是6个小时非但没能拿下阵地,反而被我军从下往上反冲击了1000多米,到07高地才堪堪守住,最终他们的第11旅被分割包了饺子。

  话虽如此,可是我们的战士的牺牲却是实实在在的,还是那句话,拿我们战士的命换敌人的命,总是不合算的,哪怕战损比再高也不合算。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但是能不能少牺牲一些?

  高振东陷入了沉思。

  既然最大伤亡来自拔点攻坚,那能不能让我们的战士有更趁手的武器,让他们能更顺利的完成任务?

  没有牺牲不可能,但是少牺牲一些,应该还是办得到的。

  反坦克导弹?估计够呛,相对来说再怎么便宜,在这个时候这东西的价格也不低,能装备多少是个问题。

  别说反坦克导弹了,就高振东所知,在这场战斗中,用炸药包、爆破筒这种比较原始的攻坚武器的场面也并不少见。

  75mm无后坐力炮不是没有,但是数量、重量、地形严重限制了其使用,为了充分发挥火力,支援步兵作战,我们的75无射手甚至拿出了“无后坐力炮上树”这种花活儿,但是这种办法毕竟不是在哪里都适用的。

  脏三可以在早就构筑好的工事中,用预瞄好的各种火力负隅顽抗,但是我们却要在陌生地域,向敌人的坚固堡垒发起冲锋,这种情况下,编制内那一点75无要么不够用,要么难以跟上。

  而迫击炮这一类武器,又难以提供步兵伴随直瞄火力,说简单点就是对付战斗中各种突然开火的硬目标的时候,既打不准,也不够及时。

  火焰喷射器,这是好东西,但是射程著急,而且油料在高寒地区有被冻住的风险。

  至于更大的炮,那就别想了,那个地形,结合这个时候的后勤和运输能力,凑不出几门来的。那时候我们打了就撤军,不是不想占领,而是根本没有条件啊。

  除了反坦克导弹,还有什么.

  关键问题在于,这个东西不能妄图去改变现有火力编制,因为那个动作太大了,短期很难实现,那已经涉及到军制的范畴了。

  高振东想了一会儿,眼睛一亮,有了。

  都怪自己,一直把眼睛盯在高科技装备、主战装备上,却忘记了还有个小东西其实比别的东西都合适。

  说起来,这玩意并没有什么太说得上来的高科技,但是还真就适合这种情况,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其实可以作为自己现在和长剑机械厂搞的反坦克导弹的副产物,因为它要用到的东西,在反坦克导弹上都有。

  还有一个好处是,这东西真要搞出来,那就是奔著便宜去的,但是说到效果,还真就不差。

  而且一旦定型,生产量可以直接爆发,时间上成本上都来得及,因为不是什么高技术装备,训练也简单,就算来个厨子,学一学也就会用了。

  不对,这话小看厨子了,特别是我军的厨子。

  就算来个卫生员.也不对,我们的卫生员在这一仗同样牛笔,能带领战士打阻击的那种。

  算了,总之就是,随便来个人,练练就能使。

  高振东想到的东西,是前世耳熟能详,甚至能做到人手一个的“筒子”——PF89型一次性火箭筒。

  当然不至于全盘照抄,但是总体上不会相去太远。

  PF89源起,最早要追溯到60年代中期交趾人在战场上缴获的花旗佬M72一次性火箭筒,我们参照它的理念(也只限于理念),搞了70式62mm火箭筒,但是这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一次性,而且口径小威力小,并没有装备太多,然后才慢慢发展出来的PF-89。

  几百米的射程,够用的威力,挺不错的准头,不到4公斤的重量,不到一米的长度,便宜的价格,不占编制,发下去就能用,不说一人一个吧,两人带上一个,一个班就有5个!

首节 上一节 226/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何大清离家,去帮人养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