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454节
闻着越来越浓的酸梅汤香味,大鹏眼巴巴地凑到锅边:“益民,还没有好吗?我这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周益民看了看火候,说道:“还要等几分钟,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更喝不上酸梅汤。”
终于,酸梅汤煮好了。
周益民熄了火,揭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酸甜香气扑面而来。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冰块的棉被,在大鹏和李友德震惊的目光中,将冰块一块一块地扔进锅里。
随着冰块的融化,原本热气腾腾的酸梅汤渐渐变得冰凉可口,表面还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白雾。
“益民,你这冰块还有吗?”大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冰块,咽了咽口水,“这天热得要命,要是有冰块,往头上敷一敷,能好受不少。”
周益民点点头:“还剩下两块,你们等一下,一人拿一块回去吧!”
说着,他拿来两个大碗,给大鹏和李友德满满地装上一碗酸梅汤。
看着两人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周益民也跟着笑了。
周益民把家里的几个保温壶找了出来,将里面的水倒掉。
他看了看这些保温壶,感觉数量不太够,便对大鹏和李友德说:“你们两个把你们家里的保温壶借给我用一下!我想带些酸梅汤回厂里,给同事们也尝尝。”
两人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还是毫不犹豫地跑回家去拿保温壶。
没过多久,他们就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手里又多出好几个保温壶。
周益民接过保温壶,将冰镇酸梅汤分装进去。
等装完最后一个保温壶,锅里的酸梅汤已经所剩无几。
他这才反应过来,着急地说道:“你们两个,也不想着留点给我。”
连忙上前装了一大碗,剩下的都让大鹏和李友德两个人给分掉了。
看着两人意犹未尽的样子,周益民无奈地摇了摇头:“行了行了,快拿着冰块回去吧,别把冰块化没了。”大
鹏和李友德乐呵呵地拿着冰块和剩下的酸梅汤走了,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太好喝了”。
周益民顾不上休息,小心翼翼地把装满酸梅汤的保温壶绑在摩托车上,然后骑着车风驰电掣地往钢铁厂赶去。
一路上,他心里想着同事们喝到酸梅汤时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笑容。
回到钢铁厂,正值下午上班前的休息时间。
周益民把采购科的同事们都召集到一起,大家围在他身边,满脸好奇:“大伙都热坏了吧,今天我给大家带了好东西!”
周益民说着,打开一个保温壶,顿时,酸甜的香气在办公室里弥漫开来。
“这是啥?酸梅汤?”老张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问道。
周益民笑着点点头:“对,酸梅汤!天气太热,给大伙解解暑。都别客气,一人来一碗!”
同事们纷纷拿来自己的杯子,排起了队。
看着大家喝着酸梅汤,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听着他们一口一个。
“好喝”
“太爽了”的赞叹声。
第550章 老支书的难题
夏日的阳光如同滚烫的铁水,毫无保留地倾泻在周家庄的土地上。
黄土路被晒得发软,周益民骑着摩托车碾过,车轮扬起的尘土裹着热气,扑在他汗湿的脖颈上。
路边的玉米秆蔫头耷脑,叶子卷成枯褐色的筒,连平日里叽叽喳喳的麻雀,此刻也躲在老槐树最高处的枝叶间,偶尔发出一两声有气无力的啼叫。
周益民远远望见老支书佝偻的背影时,周益民心里“咯噔”一下。
只见老支书独自坐在村口石墩上,褪色的蓝布衫被汗水洇出深色斑块,竹编草帽歪扣在膝头,嘴里那杆铜锅旱烟早熄了火,灰烬簌簌落在沾着草屑的解放鞋上,却浑然不觉。
摩托车引擎的轰鸣越来越近,竟然没有将老支书吵醒,周益民见状,还以为老支书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将摩托车停了下来,随即走到老支书身旁,拍了拍老支书的肩膀。
老支书回过神来,他就想看一下,到底是谁这么大胆,在自己思考的时候,还敢打断自己,转过头一看,发现是周益民,心情顿时由阴转晴。
突然布满老茧的手突然死死攥住周益民手臂,可能是天气太过于炎热,导致老支书的手,也是十分的热:“可算把你盼回来了!”
周益民被拽得踉跄半步,他下意识往后缩了缩:“老支书,我突然想起家里杯子没收,我怕等一下会下雨,有什么事情,等我收完杯子再谈?”
“少跟我扯这些!”老支书突然提高音量,惊得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乱飞。
他猛地扯下草帽扇风,露出头顶稀疏的白发根根竖起,“你小子脑子灵光,今天不把这事儿掰扯清楚,就别想出这村口!”
说着硬把周益民按回石墩,烟袋锅子在石面上磕得“砰砰”响。
周益民就在想,早知道,是这么一回事的话,还不如在城里多待一段时间。
回到村里,就是想休息一下,最近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让周益民,忙碌了很久。
这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在王为民的身边,学习一下,到底要怎么管理一个科的人,再加上四合院里的琐碎事,可以说是身心疲惫。
想着终于忙完,可以回村里休息一段时间,谁知道还没有回到家,就被老支书给拉过来解决问题。
而且从老支书的神情当中,就能知道,肯定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情,不然也不会让老支书如此烦恼。
周益民盯着老人重新装填烟叶的手,指甲缝里还嵌着未洗净的泥土。
“您说,我听着。”他叹了口气,从兜里摸出火机替老人点燃。
青烟袅袅升起,在两人之间织出朦胧的屏障。
“咱村二十往上的后生,掰指头数有十七个!”老支书伸出粗糙的手掌。
又屈起四根手指,“上个月开始,家家户户的门槛都要被媒婆踩烂了。”
烟锅里的火星明灭不定,“可邻村那些个老狐狸,不知从哪听来风声,集体把彩礼抬到三十斤粮食!”
周益民猛地站起,石墩在地上拖出刺耳声响:“三十斤?这不是要人命吗!”
就算是没有闹饥荒的时候,也用不着三十斤粮食,虽然没有说是粗粮还是细粮,但是现在粮食一天一个价,就算是粗粮,在黑市中,也差不多要到几毛钱一斤,甚至是一块钱也不奇怪。
老支书却扯着他衣角重新坐下,浑浊的眼睛里泛起血丝:“益民啊,你当我不想骂娘?可现在十里八乡就咱们村还有余粮,他们就是吃准了咱们!”
他想到这里就气,就算是气也没有办法,事情始终都是要解决。
周益民就想不明白,现在城里很多人都是,还要什么彩礼,只要能将女儿嫁出去,不要彩礼都行,可如今到了周家庄,形势却颠倒过来。
现在这个时期,每家每户的粮食都不多,要是能将女儿嫁出去,还能省下不少粮食。
“要不……发动大伙凑一凑?”话一出口,周益民自己先否定了。
十七户人家,就算每家出两斤,离总数还差得远,况且谁家愿意平白无故把口粮送人?
总不能叫全村的人捐吧!虽然说周家庄不缺粮食,但是谁也不愿意捐。
老支书狠狠嘬了口烟,烟灰簌簌落在手背上也浑然不觉:“凑?前儿个开全村大会,为这事差点打起来,有的人就在说,要是出不起彩礼的话,那就不要结婚,等过完这个灾年之后,再想办法也行。”
“老支书,您先别急。”周益民蹲下身,与老人平视,“容我回去琢磨琢磨,保准给您想出个法子!”他的声音不自觉拔高,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老支书枯树皮般的手突然抓住他胳膊:“益民,你可不能糊弄我!那些娃天天堵我家门口,我……”
周益民突然想起什么东西,猛地挣脱老人的手,跨上摩托车。
引擎的轰鸣声中,他听见老支书在身后喊些什么,却顾不上回头。
这下轮到老支书傻眼了?
刚刚不是还在说,会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现在人影都不见?
难道是自己的这个要求太过分了吗?不过看周益民这么着急,肯定是想到什么办法,只不过是顾不上说而已。
老支书只能是自己安慰自己。
周益民开着摩托车,风灌进衣领,带着黄土的腥气,他的思绪却越发清晰——三十斤粮食的彩礼,绝不能成为困住周家庄年轻人的枷锁。
虽然说三十斤粮食,他可以帮忙采购,但是这个头不能开,到时候十里八乡,肯定会埋怨周家庄。
毕竟开了一个头,到时候彩礼想将降下来,可就没有这么容易。
别人就说,你看谁家出了三十斤粮食,我女儿比他家的还要好,为什么不止三十斤
摩托车风驰电掣般驶向街道办,周益民的心跳也随着车轮的转动愈发加快。
他的脑海中不断盘算着那个大胆的计划,越想越觉得可行。
很快,街道边那熟悉的灰砖瓦房出现在眼前。
他顾不上和门卫大爷多寒暄,只是匆匆打了声招呼,就三步并作两步地朝着李主任的办公室跑去。
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里面传来李主任清脆的“进来!”声。
周益民推开门,李主任正伏案整理文件,抬头看见是周益民,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她满心以为周益民是来送奶粉的,眼神中满是期待,可周益民此刻满心都是村里的难题,根本没注意到李主任的眼神。
周益民径直在椅子上坐下,开门见山地问道:“李姨,四九城现在人口压力大不大?”
李主任闻言,脸色瞬间严肃起来,放下手中的笔,认真说道:“压力太大了!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里,大部分都是逃难来的,粮食缺口越来越大,上面下了死命令,让我们想办法解决,可这谈何容易啊!”
说到这儿,她眼中闪过一丝希冀,“益民,你这么问,是不是有什么办法?”
李主任可以是知道,周益民既然能弄来肉,连更加困难的肉都没有问题,那粮食肯定也没有问题。
要是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好的话,说不定到时候能往上升上一升,想到这里,本来平静的心,顿时就躁动起来。
上一篇:修仙:我有一个物品栏
下一篇:重生最强太子爷,制霸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