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35节
你也知道,有些家庭的孩子是买不起学习本之类的。”
“嗯!明白,交给我。对了,咱们村有多少适龄儿童?尽可能都让他们去学校吧!”
这连老支书都有些为难了。
虽然学费不算高,但有些家庭本来就穷,孩子又多,哪能都送去读书?孩子虽然没什么劳动力,但帮家里干点活也没什么问题。
让孩子去读书,不仅要花钱,还损失了一点劳动力。
有些家庭,是不太愿意的,
“这怕是有点难哦!”大队长说道。
其实,不用大家解释,周益民也猜到原因。
“老支书,你们看能不能这样。”
大家目光随即都转移到周益民身上。
“有些家庭之所以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学,主要还是孩子上学的花销问题。如果这由村里来解决呢?”这算是后世一些地方的思路,周益民打算借鉴一下。
相当于村里出钱搞教育,村民只管将孩子送去学校就行。
学习好的孩子,甚至还有钱拿。
实际上,现在的大学不也是这样吗?不仅不用花钱,还有补贴拿回家。
老支书等人惊了。
村里解决?学费吗?还是伙食?又或者全部?
他们周家庄,恐怕没有这个实力呀!他们倒是想,奈何实力不允许。要不是你帮忙搞回来些红薯跟土豆,村集体连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大队长苦笑:“咱们周家庄哪有那么大的能耐?”
这是一项不小的负担。
“所以,村里得搞点额外的小创收,明白吗?”周益民说道。
讲到底,还是穷闹的。
现在,个人想搞创收有点难度,一不小心就会扯到投机倒把上面,但集体呢?其实,现在的农村就是集体经济的缩影,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学校那点支出,周益民完全可以自己掏钱。
但没必要,也最好不要那样做。
将全村人拉下水,这才是正确做法,风险小很多。
“搞创收?”
“不太好吧?村里的田地都是规划好的。”大队长提醒周益民。
你甚至不能乱种粮食,上面要你种小麦,你就不能种水稻。
“我也没打算动村里那些田地。”
打田地的主意,那有点作死。
“那咱们村也没有多余的土地去搞什么创收了呀!”大队长有点反应不过来。
总不能在家里那点菜园子搞吧?小打小闹,好像也没什么意义。
老支书知道周益民肯定有主意,于是开口道:“益民,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第41章 山河利用起来
大家都有点懵,在座的,除了周益民和周志高,几乎都是农民。农民的意识里面,要搞创收,就离不开土地,所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养鸡养鸭养猪也能创收,村里就养猪,卖猪的钱是属于村集体的。
但是,鸡鸭猪都离不开粮食,你总不能全喂草吧?
别说猪了,就算是牛,也得时不时吃点别的。
村里那几头猪,都瘦成啥样了?
但他们有什么办法?粮食,人都不够吃,奢侈到拿去喂猪?所以,只好喂点猪草之类,活着就行。
到时候,猪不达标,顶多就是挨批评。人要是不吃,那可是要饿死的。
“是呀!益民,出出主意吧!但是不能占用耕地。”大队长也说道。
如果不占用耕地,就能创收,那肯定得搞呀!
“是现在种粮食的耕地不能占用就可以了吗?”周益民问。
老支书想了想,似乎没毛病,便点头。
“那就容易呀!都说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山和河利用起来不就行了吗?现在的河都干了,不能种点东西下去?最好种点生长期短的作物,比如蔬菜。”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瞬间被点醒一样。
是呀!河都干了。
河床可是挺肥沃的,种作物最好了。最重要的是,那些“土地”,上面没有规定,村里可以利用起来。
老支书一拍大腿:“对呀!差点忘了河床。”
大队长等人也兴奋起来,那些河床的面积可是不小呀!
周志高考虑比较全,提醒老支书等人:“万一下雨,河里重新灌满水,那……”
周益民笑道:“所以我才说,尽量种点生长期短的作物,可以减少损失。实际上,除了损失点种子,能损失什么?
种子嘛!我有办法。”
好家伙!你这是有备而来的呀!连种子都想到了。
老支书他们更加高兴,这一听就很靠谱,可以干。河床肥沃,连施肥环节都省去,无非就是损失点种子钱。
至于人力,他们农村缺人力吗?
“益民,那就麻烦你帮我们整点种子回来,多少钱,村里凑给伱。”老支书也是个当机立断的人。
周益民点头:“说完河,我们说山。”
大队长立即说道:“山可能不行,一旦开荒,就属于耕地了。”
再说,山的泥土贫瘠,没必要费力气去开荒,有点得不偿失。
老支书瞪了他一眼:“益民难道不知道?你先别说话,让益民来说。”
“我没说要开荒,药材收购向来不便宜吧?往山里随便种点药材下去,完全不用管,当野生的,能收多少是多少,不也是一项收入吗?”
嗯?
众人再度惊喜。
好像也对呀!
“药材的种子,恐怕不好弄,而且我们也不知道那样做能成活多少,万一种子钱都赚不回来。”有人提出担忧。
周益民哭笑不得:“哪有不冒一点风险的?田里的小麦,都有可能绝收。”
可不是吗?
这种旱情,如果不是周益民搞出压水井来,周家庄的小麦要减产多少,他们都没有底。而有些地方,旱情比周家庄严重的,还真有可能绝收。
“退一万步讲,就算不搞药材,搞点蘑菇行吗?蘑菇价格是不高,但生长快,产量大。
到时候,我直接采购回钢铁厂,对村子好,对我好,对钢铁厂也好。”周益民接着说。
老支书他们面面相觑,忽然茅塞顿开一般。
差点忘了周益民钢铁厂采购员的身份。种出来的东西,直接交给周益民,由钢铁厂收购,省去多少麻烦?
“对对对!是这个理。这事,我们得好好琢磨一下。”老支书现在脑子转得飞快。
“还用琢磨?直接带人去把河床翻一翻,我明天帮你们把种子带回来,早种早收获。村里有了钱,学校那点事,根本不算事。
到时候,甚至可以在学校搞一个小食堂,去读书的孩子都能在学校免费吃饭,我不信他们不送孩子去上学。”
大家听后,服了。
他们可以预见,到时候估计还没到年龄的孩子,都被塞过去。一旦周家庄宣布,去上学的孩子能在学校免费吃,相当于学校帮他们养孩子。
这谁不乐意呀?
小兰佩服地看着眼前这位十六叔、
主意是一环扣一环,完美解决学校的困境不说,还能给村里增加收入,甚至给他自己带去业绩,给钢铁厂提供物资。
一举多得!
最重要的是,不违反规定,即便传出去,别人挑不出毛病,只会也跟着效仿。
哪个村子不想多挣点?
“支书,我去喊人。”大队长坐不住了。
老支书摆摆手:“那你去吧!不能耽误正常的生产任务。”
说白了,那些都是“副业”,主业是现在耕地里的庄稼,不能主次不分。
“明白!”
上一篇:修仙:我有一个物品栏
下一篇:重生最强太子爷,制霸全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