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8合成系文豪

1978合成系文豪 第79节

  “嗯,现在才连载第一期,写的真好。”方招娣介绍说:“这里面有个角色,是以前段时间凤凰那边国营饮食店那个经理为原型,这叫什么?这就是说江作家的灵感全都来自于生活!”

  说着,她忽的想起,“对了,你不就是在那拍戏的么?”

  “其实啊”朱琳决定给方招娣介绍一下江弦,她原意是想等那家伙找她的时候再说,结果这个大忙人一直都没来过。

  “朱琳,有人找。”正洗头发的室友托着湿漉漉的头发喊。

  “哎。”

  朱琳答应一声,趿拉上凉鞋,忙乱出去,朝外面一瞥,杏眸刷的娇柔几分,“怎么傻乎乎的大中午过来?你看你晒得跟个煮熟的螃蟹似得。”

  “本来想着过来找你一块吃饭来着,半道儿给新华书店的人截了。”

  朱琳眨巴眨巴,“新华书店的人截你干啥?”

  “他们在文化宫搞一书市,请我这位青年作家,去给读者签名。”

  “这是好事儿呀!证明你成名了,你都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讨论你的小说,我现在不管在哪儿,都能听着《芙蓉镇》,连我室友也在看。”

  朱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看的江弦意气风发。

  她这崇拜可比虎骨酒还顶事儿!

  “说起来。”他提议,“咱俩去百货大楼买点吃的吧,回来给你同事分分,我也认识一下她们。”

  “成,我换件衣服去。”

  再一抹身出来,朱琳已换了件碎花上衣,长裙,圆口小皮鞋,人造革的,带跟。

  她咯哒、咯哒在江弦面前踩一圈儿,小声问:“行不行?”

  这货极挑剔的扫上一眼,阳光澈净,岁月袅娜。

  “可以,够飘的。”

  陛下听了,欢欢喜喜,打个响指。

  “go。”

  “你还学英语了?”

  “学了几句简单的,现在京城这么多老外,指不定哪天人家来问个路啥的。”

  “对,事关国体。”

  这会儿的外国游客还真不少,光1978年一年,就有10万多外国游客到中国游玩。

  “你英语咋样?”妹子好奇。

  “还凑合,勉强能看懂外国书籍。”

  “那挺厉害啊。”陛下眸中崇拜之色令人倾倒。

  “教教我呗。”

  “教你几句简单用语,我自个儿编的词儿。”

  “你说。”

  “点头yes摇头no。

  god开始gogogo!”

  这会儿王府井百货大楼有一牛人,叫张秉贵,是个售货员,今年刚被授予全国劳模称号。

  在他手里,售货是门艺术,被誉为“燕京第九景”,他坐公共汽车有人让座,他去洗澡有人搓背,冰心亲自去采访他,回去写了报告文学《颂“一团火”》,他癌症住院,国家领导来探望,他去世后,c云同志为他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王府井至今仍有他的半身铜像,还设了张秉贵同志纪念馆。

  有国际友人感慨说:“在国外只有名声好的政治家和红得发紫的影视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国的一名普通售货员能享此殊荣,真了不起!”

  其实,只要社会风气昂扬向上,每个打工人都有自尊,谁特么没事拿袋咖啡粉往人脸上招呼。

  江弦和朱琳俩人被裹挟在拥挤的人潮里,往张秉贵卖糖果的柜台挪动而去。

  张秉贵有一本事叫“一抓准”,一把就能抓准分量,还有个本事叫“一口清”,算账贼快,称着糖就能算出价钱。

  听说他那柜台常能被来买糖的人给挤塌了。

  江弦前面儿是一坐轮椅的老太太,张着嘴半天没给张先生说话。

  张秉贵马上意会,用简单的手语和老太太交流起来。

  俩人买了五两高梁饴、大虾酥,又上街边儿称了点水果。

  朱琳掏出手绢,把钱给付了。

  “我这边儿的人我出钱。”

  江弦不和她抢,拎着网兜袋,没走几步。

  “灵感【水果】进度+1,目前进度(1/100)”

  这么突兀吗?

  “江弦?”

  “来了。”

  拎着东西,上朱琳宿舍拜访一圈,引起了小范围的轰动。

  “你俩怎么好上的?”

  “天啊,我是你的读者!”

  “这是喜糖?”

  江弦没多留,怕耽误人家下午的工作。

  告辞回到人文社,开始修改10月要刊发的《芙蓉镇》第二期稿子。

  花了几天改好,也到了书市的日子。

  (本章完)

第81章 吃醋

  9月14日,天空不时飘下阵阵秋雨。

  天安门往东,沿长安大街走两百多米,就到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那会儿是明清太庙,这会儿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

  今日,南门内柏树林,7个展销处在枝干遒劲的参天古柏间一字排开,分类陈列出售全国108家出版社的图书。

  “咱们举办这次全国书市,目的是为了丰富京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各界读者的需要,展示F4以来全国图书出版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巴拉巴拉给江弦介绍。

  现在叫全国书市,后来改了个名字,叫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

  “这次为了密切作家、出版社、书店和读者的关系,在京的和外地杂志社、出版社的同志,也将分批到书市直接听取读者意见和呼声。”

  这儿自然是没有《读》《青》《意》《知》的,都还没创刊。

  搞最早的是《读者》,创刊于甘肃,从创刊开始走的就是美国老牌杂志《读者文摘》的路子,不光内容板块相似,甚至名称都叫《读者文摘》,后来让人家美国的给告了,改成了《读者》。

  当时新华书店是主要销售渠道,不过新华书店负责人并不看好《读者文摘》,直接来了一句:“你们甘肃能办出什么杂志?”

  《读者》特爱提这事儿,整的自己跟受害者似得,想啪啪打人家脸,因为这位书店负责人,自己就是个甘肃本地人。

  事实证明,此人还真就是长了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识破了这群妖魔鬼怪。

  “江老师!”

  “德宁老师!”

  章德宁从拥挤的人群里挤过来了,“好久不见,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德宁老师你呢?”

  “我也好。”章德宁满眼笑意,“你那篇《芙蓉镇》写的真不错,咱们杂志社好多编辑都看了,都觉得好,都盼着下一期呢。”

  “是么。”江弦腼腆的挠挠头,又忽的瞅见王扶编辑不知啥时候站在了不远处,双手抱胸,时不时往这里瞥上一眼,眼神跟防贼似得。

  “江作家,伱好、你好。”旁边一年轻小伙子递过来手。

  章德宁介绍道:“这是咱们《京城文艺》新来的编辑,叫刘恒。”

  刘恒这小子,才华不仅在小说,更多在编剧上,《集结号》《金陵十三钗》都是他担纲编剧的作品。

  “你好、你好。”江弦和他握了握,交谈得知,刘恒比他还小一岁。

  “这么年轻,就进到《京城文艺》当编辑了?”

  “您可别夸我,您这个岁数都写出《棋王》了,砍倒文坛一大片,我这不值一提。”

  刘恒这小子说话也是一把好手,后来他升任京城作协主席,在作代会的闭幕式上讲了番话,算是就职演说吧,把好多人都听傻了,说:以前光知道刘恒写文章厉害,没想到这哥们儿讲起话来也这么厉害。

  更牛叉的是,后来市委一领导开座谈会,拿出一笔记本,念了一遍,就是刘恒那番话,说:刘恒已经讲得很到位,我把刘恒的话重复一遍就行了。

  “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咱们《京城文艺》变动还挺大的。”章德宁透露道:“王濛老师现在担任咱们社里的副主编,他说回头一定要找你约篇稿子。”

  “咳咳。”王扶编辑不大愉悦的咳嗽两声。

  正醋着呢,书市哄乱起来了,人群簇拥着摩肩擦踵,只为一睹老作家们的风采。

  叶圣陶、臧克家、谢冰心、严文井、丁凌.这五位,想必不用过多介绍。

首节 上一节 79/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男神,你人设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