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8合成系文豪

1978合成系文豪 第724节

  这部刊物本身相当的优秀。

  不仅在国内顶尖的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更是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

  “江弦同志,您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何启治见江弦犹豫,赶忙又加重自己的砝码。

  全文一期发表、头条位置、大号字体.这些要求何启治觉得自己都能代表《当代》答应。

  哪怕是“全文一字不改”这种无理的要求,何启治也觉得不是不能商量。

  毕竟这可是江弦的小说!

  不过这要让路遥知道,心里估计又会很不是滋味儿。

  当时他把《平凡的世界》递给《当代》以后,也提出了全文一期发表、头条位置、大号字体这些要求。

  但这些要求更多是给杂志社退稿的台阶,这样一来,即使退稿,也能给路遥留面子,同时也避免了大家的尴尬。

  “这些要求可以先不谈。”

  江弦十指交叉,“就是《顽主》这篇小说的风格好像不适合你们《当代》。”

  “不适合我们《当代》?”

  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打算应对江弦无理要求的何启治差点儿笑出声来。

  “没有什么不适合。”

  “要是我们《当代》的办刊风格和这篇小说不适合。”

  “那我们《当代》就把办刊风格改到适合!”

  一旁的李景峰人都傻了。

  他怔怔的看向何启治。

  心里困惑更浓。

  因为何启治居然是以昂首挺胸的姿态说出了这么一句特别窝囊的话。

第521章 林蓓是谁?

  “启治同志,这.”江弦也懵了。

  为啥说《当代》不适合呢?

  众所周知,文学期刊四大名旦是《收获》、《花城》、《当代》、《十月》。

  这其中,《收获》以老成持重被称为老旦,因为他们注重中长篇小说的文学深度。

  《花城》以婀娜多姿被称作花旦,因为他们最支持创新和实验性写作。

  《十月》则以清新潇洒被称为青衣,因为他们是综合性大刊,涵盖了多种文学体裁。

  至于《当代》,他们以理直气壮被称作正旦,因为他们的文章重点聚焦于现实主义文学。

  因此,江弦才提出了不合适。

  《顽主》这部小说明显最适合发表在《花城》或者《收获》上,哪怕是《十月》也没什么问题。

  但就是不应该发表在《当代》上。

  你们《当代》这所现实主义文学“重镇”,发表的都是厚重的、沉重的、发人深省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因此,《当代》成了茅盾文学奖最偏爱的一部刊物。

  后世曾经统计过,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有近三分之一数量的作品都出自《当代》。

  《顽主》.

  你说《顽主》这部小说能去拿去竞选茅盾文学奖么?

  这不是开玩笑!

  “江弦同志,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

  “老何,你这海口夸得太大了,改变刊物风格可不是一件小事儿。”李景峰也在一旁开口。

  “是,我知道不是小事儿。”

  何启治一脸认真的样子,“我虽然只是个小责编,但我相信,我回去写个条子,给编辑室打个申请过去,一定会得到社里面的大力支持。”

  “别介。”

  江弦赶紧给何启治拦住,“《当代》为了我一篇小说连办刊风格都改了,这传出去,我江弦岂不是成了别人眼里的大文阀?不好不好,太不像话。”

  “那给你发一期专号还是能做到的。”何启治说。

  “专号?”

  李景峰更傻了。

  《当代》可是双月刊。

  发一期专号,这成本可比普通月刊高出了不止一倍。

  就这么想要江弦的稿子?

  “总之,你这篇《顽主》我们《当代》是要定了。”

  何启治说,“您也别觉得别扭,我们《当代》虽然又‘正’又‘红’,但我们也发表过《空中小姐》这样的小说嘛,不也在读者群体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倒也是。”

  当时王硕的《空中小姐》,先是在《人民文摘》上首发了一个片段,等到次月立马在《当代》上发表。

  这篇《空中小姐》江弦可是看过。

  讲的是一个退伍海军“我”和空姐阿眉谈恋爱的爱情故事,其中带着淡淡的浪漫主义基调。

  而且女主阿眉第一次见到在海军部队的“我”的时候,才十三岁。

  然后从那次邂逅开始就带着梦幻般的崇拜爱上了我

  这是现实主义么?

  打死江弦也不能说这里面有那么任何一丝丝的现实主义啊。

  要说现实,这小说写的是够现实的,“我”退伍后,阿眉成了空中小姐,两人再次相遇并坠入爱河。

  然后“我”这个退伍海军在社会上处处碰壁,难以遂心,但是阿眉用少女的纯真和爱包容着“我”。

  可惜在阿眉同事朋友的流言蜚语和“我”内心的矛盾挣扎,“我”和阿眉还是分手了。

  这现实是现实,但跟“现实主义”根本不沾边。

  结局也够狗血了:

  两年后,“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民航飞机坠毁的消息,而阿眉正在那架飞机上面.

  虽然《当代》上面更多的是反应农村、工厂生活之类的现实主义题材。

  但这篇《空中小姐》确确实实在《当代》上发表了。

  江弦不知道《当代》发表这小说的理由是什么,难道是反映了当代城市青年生活?

  他记得王硕那年还凭借这篇小说拿了《当代》举办的的“当代文学奖”里的“最佳新人奖”。

  照这个来看,《顽主》在《当代》上还真不是毫无生存希望。

  “老江,你到底写了一部什么稿子,我都有点儿好奇想看看了。”李景峰道。

  他也是听的好奇,虽然江弦的稿子谁都想要,但他能听得出,何启治是真的喜欢江弦那篇小说,这就让李景峰按捺不住的想看看,究竟是多么好的一部稿子,能让何启治这么执着。

  “稿子现在不在我这儿。”

  江弦道:“稿子我拿给别人去看了,还没送回来。”

  “那可真是遗憾。”李景峰道。

  “哎呦。”

  何启治一拍脑门,赶紧从包里取出一沓稿子,“海岩让我替他给你送回来来着,差点儿把这事儿给忘喽。”

  “海岩也看了?”

  “我就是在他那儿看着你这篇稿子的。”

  “原来如此。”

  这年头看别人稿子不算冒犯,好些作家发稿子之前,都习惯把自己稿子传出去,先在朋友之中流传几圈儿。

  像是汪曾祺的《受戒》,还有之前格非的《迷舟》,都是这样的作品。

  毕竟这会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近,大伙儿也都单纯,谁也没利欲熏心到把这作品冒名提前发表出去,做不出这样的事儿。

  反倒会因为在小圈子里流传,有小圈子里的人帮忙推荐给认识的编辑。

  不得不说,这会儿的京城文学圈还是挺有人情味儿的。

  “我看看。”

  李景峰接过稿子,问一嘴,“讲啥的啊?”

  “就是一家公司,这公司主营业务是‘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特可乐。”何启治替江弦做了个总结。

  “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

  李景峰傻眼,“你这写的是笑话还是小说?”

首节 上一节 724/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男神,你人设崩了!

下一篇:从箭术开始修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