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8合成系文豪

1978合成系文豪 第441节

  “张爱玲女士毕竟是在中国长大成人,阅读英文材料再多,也近乎闭门造车状态,饶她再勤奋、再聪慧,纯靠英文写作,也必定是若有所欠的。”江弦说。

  聂华苓点点头,“是啊,你知道就好。

  说起张爱玲女士,她现在在洛杉矶定居,有时间你可以试着去拜访一次。”

  江弦点点头,“有机会再说吧,您也知道,我们是不方便见她的。”

  “唉,我明白。”

  聂华苓叹一口气,“总之,我不是想打消你的积极性,我只是想告诉你,写英文稿没那么容易,你不要一开始就抱着太大的期望,15万的稿费还是很难拿到的。”

  “我明白,我知道我的英文水平写的英文稿质量不够,所以.”

  江弦话音一转,“所以我没有从英文稿写起,我还是从最擅长的母语出发。”

  “你是说你写的中文稿?”

  “对。”

  江弦点头,“我写的中文稿,我对自己的英文水平还没那么有信心,说起来,我有件事情还想拜托下您。”

  “你说。”

  “我想请您帮我找个翻译,把我这稿子翻译成英文。”

  “这个好说。”

  聂华苓很痛快,“你别忘了,我就是一名翻译。”

  “哎呦,我怎么好意思请您来。”江弦受宠若惊。

  聂华苓是女作家,也是翻译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的委员,“爱荷华”这个译名就是由她翻译来的。

  “您帮我找个人就行,别让您受累。”

  聂华苓笑了笑,问,“你写多少了?”

  “差不多要结尾了。”

  “这么快?”

  聂华苓吃了一惊,又问,“什么类型?”

  “算是一本非虚构小说。”

  “非虚构小说?这在国内恐怕不是很流行。”

  “对,我也是之前刚了解到这个文体,正好脑袋里一直有个构思。”

  “讲什么内容?”

  江弦想了一下,“这我一句两句很难说清。”

  “能先给我看看么?”聂华苓问。

  “没问题啊。”

  江弦带着聂华苓回到家,和家里人打声招呼,俩人就钻进工作室,江弦从桌上取出一沓稿纸,打开台灯。

  “聂老师,您看一下。”

  “《漂流者》?”聂华苓看着稿子首页上的小说名字轻声念道。

  “木犀草号的故事您知道么?大约是一百三十余年前的英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英美普通法系中的经典案例。”

  聂华苓回想了一下,“我对法律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没什么印象。”

  “那您看完我再给您讲吧,这篇小说就是受到了那个案件的启发。”

  听他这么说,聂华苓便越发对这篇小说感到好奇,“我可要好好看看了。”

  她从包里取出眼镜,自顾自的翻阅起这篇稿子:

  “.

  理查德.帕克仍然和我在一起。

  我一直没有忘记他。

  我敢说自己想他吗?

  我敢这么说,我想他。我仍然在梦里见到他。大多是噩梦,但却是带着爱的气息的噩梦。这就是人心的奇怪之处。我仍然无法理解他怎么能如此随便地抛下我,不用任何方式说再见,甚至不回头看一眼。那种痛就像一把利斧在砍我的心。

  墨西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对我好极了,病人也是。癌症病人或是因车祸受伤的人一旦听说我的故事,就一瘸一拐地走过来,或是摇着轮椅过来看我。

  几天后我就能站起来了,甚至能走上两三步,尽管我仍感到恶心、头晕、浑身乏力。

  我的体内有积液,腿肿得厉害,看上去就像被移植了一双大象腿,小便则是接近棕色的很深的暗黄色。

  大约一个星期以后,我能正常走动了,而且还能穿上鞋,但是不能系鞋带。

  我皮肤上的伤痊愈了,但肩上和背上还有疤。

  我第一次拧开水龙头的时候,哗哗哗喷涌而出的大量的水让我吓了一大跳,我变得慌乱起来,两腿一软,晕在了护士怀里。

  我第一次去美国的一家餐馆,面对刀叉,我感到局促而束手无策。

  侍者用批评的眼光看着我说:

  “你是刚下船的吧?”

  我的脸色变得苍白。

  他不知道这句话伤我有多深。

  一个个字就像一枚枚钉子钉进我的肉里。

  我握着刀叉,我以前几乎从来没有用过这些器具。

  我的双手在颤抖。浓味小扁豆肉汤变得索然无味。

  ”

  “您喝点水。”江弦端来一杯热水给聂华苓。

  聂华苓抬头看向他,目光带着几分惊喜。

  “读起来很有味道嘛。

  光看这个开头,我恐怕不会想到,这篇小说是出自国内作家之手。”

  “您过奖了。”江弦自谦一句。

  聂华苓端起杯子,喝一口水,而后重新将目光看向这篇稿件。

  这个小说的开篇就充满悬念。

  理查德.帕克是谁?

  这个开篇就提到的人物角色。

  他为什么离开“我”。

  “我”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为什么“我”会在医院,身体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

  还有,为什么仅仅看到水龙头里的水就会把“我”吓到昏厥?

  并且会对侍者的一句话如此敏感?

  结合小说名,以及开头的铺垫和暗示,聂华苓心里马上有了猜测:

  这个“我”大概是经历了一场漂流,并劫后余生成功幸存下来。

  嗯,这篇小说应该是倒序的写法。

  把事件的结局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聂华苓的猜测马上得到验证。

  江弦所写的,就是两层互为表里的叙事结构。

  一位苦苦寻求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了一位花甲之年的老者有着一段极为传奇的经历,于是千辛万苦找到此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傅三明。

  “傅三明住在爱荷华市,他身材矮小、瘦削,只有5英尺5英寸高。黑头发,黑眼睛。两鬓的头发全白了。他说话的时候美国口音里带有顿挫的中国声调,尽管不明显,但肯定有,就像空气中香烟的痕迹。”

  傅三明是在京城长大的,他祖籍福建,父亲是一名清朝的官员,家境殷实,家住广善寺附近。

  傅三明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家中有一名管家叫“吉叔”。

  吉叔水性极好,据说光绪十九年,京城大雨,永定河、大运河、潮白河决口泛滥,洪水暴涨,傅三明父亲被大水冲走,吉叔跳进水里将他捞了回来。

  吉叔试图教过傅三明的父母游泳,可惜是徒劳。

  但傅三明很感兴趣。

  [

  吉叔不得不等到我来到这个家里,好找到一个愿意追随他的人。

  在我达到游泳年龄的那一天——让妈妈感到苦恼的是,吉叔说能够游泳的年龄是7岁。他带我到河边去,让我伸开双臂,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然后他差点儿把你给淹死。”妈妈说。

  ]

  尽管如此,整个童年,傅三明每星期都和吉叔到那里去三次。

  到了13岁,傅三明已经可以响应水的召唤,能在那条河里游一个来回。

首节 上一节 441/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男神,你人设崩了!

下一篇:从箭术开始修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