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438节
”
江弦写的并不算快,在人文社的格子纸上写下一行行的汉字。
如果直接抄的话,他就选择直接抄英文稿了。
可惜他并不是在抄脑海中的那篇小说。
而是对其内容进行了很大篇幅的修改。
所以只能先写出中文稿,回头再请人翻译这篇由【老虎】和【大海】两个灵感合成的小说。
“【老虎】+【大海】=长篇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知道吧?
这小说是后世风靡全球的畅销小说:
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的传奇故事——
“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
17岁那一年,派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
当船只在大海上遇到足够将其吞噬的暴风雨时,派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最终和一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一段残破的船体上,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重生。”
2012年,华人导演李安将这篇小说翻拍为电影。
一部美国人投资、制作,华人拍摄,讲印度人故事的电影。
凭借仅仅5000万美元的投资,也就是一个《热辣滚烫》的投资,上映后,在全世界豪取6.09亿美元的票房佳绩,成为李安票房最高的电影。
并且,这电影在当年的奥斯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包揽了最佳导演奖、最佳配乐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以及最佳摄影奖的奖项,一举斩获四项奥斯卡大奖。
更是有无数人将其评为李安最好的三部电影之一。
所以江弦对这部小说充满信心。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部小说,绝对符合老外的审美和口味。
不过在江弦的故事里,时代和背景都要换一换。
原著是一个印度与加拿大的故事,而江弦要把其改为中国和美国。
这个修改的难度可不小。
原作者扬·马特尔花了大量篇幅渗透式的介绍印度文化,很多读者在读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篇小说以后,都会对神秘的印度好奇而向往。
江弦想把这小说改的不掉档次,就要拿出同等的文字和水平,去写出中国文化的神秘以及魅力。
“我贡献太大了!”江弦改的抓狂,把笔往桌上一丢,猛薅头发。
他要是直截了当的当个文抄公,那可真不用发这个愁,随便一抄发表完事。
可惜他这人不愿意做那样的事情。
到时候小说是发表出去了,也畅销了,读者们也都读了,但是小说里宣扬的全是阿三的文化。
那多膈应人啊。
既然写,就应该写自己国家的文化才对。
阿三那魔幻有啥写的?
写蜥蜴眉清目秀?
写摩托车排气管不敢凉下来?
嗬,tui!
我们泱泱大国,能写的东西不比阿三多么?
再说江弦又不是印度人,把印度的事情写的那么如数家珍,还写一堆信仰上的东西,那回国以后上面不得怀疑他的成分?
所以不论如何,江弦这篇小说都必须得改背景。
好在他之前在国内的时候也没闲着。
虽然没动笔,但已经基本把故事的大纲给捋顺,背景设定也差不多完整,还掺杂进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使得这篇非虚构小说的真实性进一步提升。
第358章 真是学外语?
早上起来,江弦昏昏沉沉的,看着人造纤维的天花板,还有化纤的地毯,心里一阵恶心,感到几分不适应。
改文的工作进行的很难。
虽然故事的核心摆在那里。
但江弦这部中国版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细节方面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江弦,买邮票去。”王安忆敲开门招呼一声。
“来了。”
很快穿戴整齐,跟王安忆一块儿出了门。
“你妈不去?”
“我告诉她我去就行了。”王安忆皱着眉头说,“我不用她跟着,到时候怪麻烦。”
“.”
江弦懒得调解她俩母女矛盾。
他跟着王安忆搭爱荷华大学的公共汽车去到市中心。
邮局的人不多,但是排着队,两个人排在后面。
时不时有汽车开过,是那种小小的旅行车,司机座后面有个小小的车厢,门开着,里面横七竖八躺着男女学生,两条白白长长的腿就挂在车厢外面。
江弦注意到王安忆看过来的眼神,毫不掩饰自己看向车子的目光,一本正经道:
“今天是星期五,周末,学生们都开车出去郊游。”
离开邮局,在市中心又逛了会儿,两人才搭着车回去,刚一下车,就听到一声喊。
“王!江!”
一个头发很卷的白人男性热情的跑了过来。
江弦对他有印象,他叫爱德文,算是“写作计划”的总管。
当时还开车子去机场接他们,一见到王安忆就热情的要给她一个亲吻,吓得王安忆躲出去老远。
当然了,这是礼节的文化差异。
爱德文这个人很热心也很热情,江弦和王安忆对他印象都很不错。
“晚上所有的作家们有一个派对。”爱德文说。
“怎么又有派对?”王安忆奇怪。
“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们对派对有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天天开都不会烦。”江弦解释说。
地点还是聂华苓的家里,又来了很多人,挤了满满一客厅和一阳台。
以X列的作家菲儿继续发挥着他犹太人不合群的特质,滔滔不绝的唠叨着别人丝毫不感兴趣的话题。
江弦坐在沙发上面,想着什么时候走掉,他还着急写稿。
“江,你怎么这么安静的坐在这里。”
这时候,一个可以配得上“前凸后翘”这四个字的金发女人在他身边坐下,手里握着酒杯,眼神迷离中带着几分暧昧。
“.”
江弦赶紧回忆了一下前几天陈若曦告诉他的那句话:“.最近铜杏恋之间出现了一种讨厌的性病。”
艾呀,一定要小心谨慎!
“贝芙丽。”
江弦喊了下她的名字,“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这种场景。”
“是么?我看只有你吧,你看王融入的不就很好?”
江弦顺着贝芙丽的目光看去。
果然,王安忆这会儿跳的正来劲儿。
“你多大了?”贝芙丽开口问道。
多亏问的是英语,不然江弦恐怕还会觉得这是这妞儿在调戏他。
“问年龄可不是一件礼貌的事儿。”他回答说。
“哈哈。”
贝芙丽笑着给江弦道歉,“对不起,我只是很少见到你这样年轻的面孔,你知道的,去年你们中国派来的是王濛先生。”
“你认识他?”
“我们常常写信。”
贝芙丽眨眨眼,手指按在嘴唇上,“他在信里叮嘱我帮他关照一下你,我看你一个人坐在这里,正是需要被人关照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