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1978合成系文豪

1978合成系文豪 第428节

  有了张光北,至少剧组伙食是差不了了。

  “其他演员呢?”

  “怎么了?你有想法?”

  谢晋看向江弦,江弦也不藏着掖着,“刘小庆之前去找过我,想要争取一下胡玉音这个角色。”

  “刘小庆?”

  谢晋皱起眉头,“刘小庆这么有名望的女演员,我怕用起来会有麻烦。”

  刘小庆正是大火的时候。

  今年还上了春晚。

  春晚上还特地播了一点《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片段。

  绝对的一线女咖。

  “你要是没什么更好的人选,我觉得试试她也不错。”

  “这”谢晋扫一眼江弦,眼神有点奇怪。

  “你这是啥眼神?老谢,你不会觉得我有作风问题吧?”

  谢晋摇摇头,“当然不是那个意思。”

  “我在北影厂之前和她合作过《车水马龙》,这个女演员,怎么说呢?特上进。”

  “我是怕以她现在的性子,沉不下心演胡玉音这个角色。”

  “害,那还不好说。”

  江弦开口道:“到时候,你就把刘小庆安排到剧组里,让她天天给全剧组打饭,既能磨炼性子,又能加深她对胡玉音这个角色的理解。”

  “.”

  谢晋有点傻眼。

  让刘小庆给全剧组打饭?

  这啥概念呢?

  就想想杨密上一秒身穿红衣罗裙仙气飘飘“涂山,我罩的,懂?”。

  下一秒系着围裙、拎着大勺:“噜噜噜噜,开饭了!”

  这画面谁敢想。

  谢晋现在完全确定,江弦一定是没有任何作风问题的。

  谁能对自己女人这么狠啊?

  “老谢,除了胡玉音,秦书田这个演员,我这儿也有个人选。”江弦开口道。

  “谁?”

  “还是一学生。”

  中戏。

  姜文最近可是酸麻了。

  嘿,就大二那倪大红,长得那叫一个丑,表演那叫一个面瘫式演技。

  结果就去演《高山下的花环》了?

  这片儿姜文当然看了,最近特火,就他们中戏里头,走到哪儿那都有人讨论。

  里面给倪大红找那角色段雨国也成了讨论的热点。

  看见一个什么都不如自己的人,却在《花环》这部影片里有重要镜头,哪个心里能平衡。

  “你们说倪大红那小子家里不会有啥关系吧?”

  “不至于吧,听说是作家江弦亲自来学校挑的他,就觉得他特符合这个角色。”

  “江弦挑的?真的假的?”

  “真的,咱学姐丛珊说的。”

  “不会吧,那小子丑的跟姜文似得,也能被挑去演电影?”

  “哎,小点儿声.姜文师兄,吃了么?”

  “.”

  姜文默默从几人身旁走开。

  心里也在琢磨。

  倪大红这么丑,在江弦那儿都能找碗饭吃。

  他帅的比较含蓄,跟江弦也混了个脸熟,是不是应该去找人家多走动走动?

  正想着,有人喊他一声。

  “姜文,你的信。”

  “我的信?”

  姜文利索拆开,看了一眼信的内容,登时僵在原地。

  过了许久,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我中了!”

  6月11日,新侨饭店。

  这年头京城有句话:“南有新侨,北有老莫。”

  说的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初期,京城最牛的两家西餐厅。

  不过相比较老莫,新侨的门槛更高。

  听说新侨饭店在首都机场都拥有一块地,专门负责专机出行的领导人在机场用餐。

  当时尼克松访华,接待场所都设在新侨饭店,可谓风光无限。

  后来申奥,奥申委就在这里的六层办公,一直到02年才搬走。

  “江弦,这边儿。”王濛朝着江弦招招手。

  “可算是来了,我还怕你来不及。”

  “幸好我没在云南多留。”江弦说。

  他从云南一回来就骑自行车赶到这里,为的就是参加今天在新桥饭店的聚餐。

  这场聚餐是《人民文学》编剧部举办的。

  一是因为《人民文学》和《小说选刊》分家,聚餐惜别。

  二则是欢迎王濛主持《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

  “同志们,我简单说两句。”光未然端着酒杯,作了一番简短的致辞,

  “我从六年前接手《人民文学》工作,当时我年纪已经大了,身体也不太好,因为癌症做过两个大手术,但我一直给自己讲一个原则‘不麻烦大家,不麻烦单位’。

  到现在,我这个老同志要退休了,工作嘛,不能说做的有多好,至少我自己是不太满意的,向大家说声抱歉。

  我这个老同志没做好的,在今后,还希望大家能够和王濛同志一起,把他重新做的好一点,希望这本刊物能够办得活泼些、亲切些,不要单纯求稳,要在乘风破浪中求稳重。”

  编辑们哗啦啦鼓掌。

  比较感性的已经忍不住红了眼眶。

  这时候王濛又站起来,简单说了几句。

  没有慷慨陈词。

  王濛反复强调,他只是个作家,编刊物还要仰仗各位专家。

  总的来说,很低调,很能看出王濛人情练达的一面。

  这是他以《人民文学》新一任主编的身份在公开场合亮相。

  江弦觉得这个头开的很好。

  马上到了7月。

  有心之人马上从《人民文学》1983年7月号版权页上看到很大变化。

  首先是主编换成了王濛。

  然后原副主编三人,也只保留了一个刘剑青。

  最大的变化在编委会,原编委会的老一代作家彻底退出,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作家上线:

  茹志鹃、徐怀中、谌容、黄宗英、蒋子龙、江弦.

  这几位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成为这部刊物的中坚力量。

  “不是定好了你当副主编?”朱琳看了版权页以后冲江弦问道。

  “这事儿还要作协开会做决定,过半年才能下来。”江弦解释道。

  这年头,做事儿就是这样。

首节 上一节 428/7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男神,你人设崩了!

下一篇:从箭术开始修行

推荐阅读